一种无碳避障小车

文档序号:34404643发布日期:2023-06-08 15:0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碳避障小车

本技术属于无碳小车,具体涉及一种无碳避障小车。


背景技术:

1、在工业生产中,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通常需要用到一些大型的设备顺序连续地进行加工以及各类生产线的布置。由于生产空间的限制,为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货物运输通常需要避障绕行,而目前所用的避障小车通常需要燃料的燃烧以及电力消耗来驱动,这势必会导致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不符合当前所提倡的绿色环保生产发展理念。

2、在现代机械行业中,就目前无碳小车设计而言,能够实现可调节周期绕障运行功能的小车并不多见,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无碳小车是采用槽轮间歇机构传动,槽轮间歇机构是由槽轮、销轮、和机架构成,有外部啮合、内部啮合两种类型。圆销的销轮作为主动件,具有径向槽的槽轮作为从动件。当机构运转时,销轮作连续回转运动,当圆销进入槽轮的径向槽时,就会拨动槽轮运转;当圆销由径向槽滑出后,槽轮即停止转动。然而采用槽轮间歇机构的无碳小车在传动时,槽轮在起、停时的加速度大,导致无碳小车受到冲击并随着转速的增加或槽轮槽数的减少而更为加剧,运行稳定性差;同时槽轮间歇机构的加工要求高,磨损较为严重,导致无碳小车的可靠性低、控制精度低;另外无碳小车的传动比及摆幅可调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无碳避障小车,从而可解决现有无碳小车在高速情况下运行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传动比及摆幅可调性差的问题。

2、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提供的一种无碳避障小车,包括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前、后分别安装有后轮和前轮,所述后轮的旋转轴与驱动机构接触,以实现动力的传输,所述驱动机构中的不完全齿轮与转向机构中转动轴接触,以实现动力的传输,所述转向机构与前轮连接,以驱动前轮实现转向。

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底座上竖直安装有安装柱,其中左右对称的所述安装柱之间通过转轴固定有滑轮,所述驱动机构中的驱动轴上设置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与线绳的一端固定且线绳在绕线轮的外周面缠绕多圈,所述线绳还与滑轮的外切面接触且线绳的另一端挂有重物,利用重物向下的重力来带动绕线轮进行旋转从而为驱动机构提供动力。

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轮的旋转轴上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驱动机构中的驱动轴上设置有动力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动力齿轮啮合,带动后轮进行旋转。

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机构中的转动轴上设置有偏心盘,所述偏心盘远离中心孔的位置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曲柄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l型滑杆长端的端部通过轴销活动连接,所述l型滑杆的长端穿过稳定臂,使得l型滑杆能够稳定进行前后运动,所述l型滑杆短端的端部与摆杆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叉臂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叉臂的固定端穿过支撑底座向上延伸,所述叉臂的两叉臂之间通过旋转轴与前轮活动连接。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向机构中转动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不完全齿轮啮合,实现动力的间歇传输。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偏心盘上的安装孔为沿着径向开设的长条孔,所述l型滑杆与曲柄连接的位置也为长条孔,以调整偏心盘与曲柄的固定位置实现传动比的变化。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l型滑杆连接的所述摆杆一端为长条孔,以调整l型滑杆与摆杆的固定位置,从而实现前轮摆动幅度的改变。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柱的中部设置有固定环,以避免安装柱向外倾斜导致混轮掉落。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冂型梁,所述叉臂的固定端穿过冂型梁的上表面,以进一步提高叉臂的稳定性。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绕线轮与线绳接触的外周面为锥形,所述线绳由绕线轮中直径最小的位置向直径最大的位置方向缠绕,以提高能量转化效率保证小车的平稳运行。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碳避障小车,利用不完全齿轮+从动齿轮、偏心盘+曲柄+l型滑杆+摆杆这两组配合关系,实现了小车的周期绕障;再采用动力齿轮+传动齿轮的配合实现后轮的驱动;最后由绕线轮+重物的配合实现动力的提供;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车可靠性高和控制精度高,并具有休止功能,能够保证平稳运行,能量转化率高,可绕不同间距的障碍物绕行,在较短的距离内进行较大转弯角度,同时小车整体结构简单,传动部件少,质量较轻。



技术特征:

1.一种无碳避障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的前、后分别安装有后轮(2)和前轮(13),所述后轮(2)的旋转轴与驱动机构接触,以实现动力的传输,所述驱动机构中的不完全齿轮(6)与转向机构中转动轴接触,以实现动力的传输,所述转向机构与前轮(13)连接,以驱动前轮(13)实现转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碳避障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上竖直安装有安装柱(18),其中左右对称的所述安装柱(18)之间通过转轴固定有滑轮(20),所述驱动机构中的驱动轴上设置有绕线轮(5),所述绕线轮(5)与线绳的一端固定且线绳在绕线轮(5)的外周面缠绕多圈,所述线绳还与滑轮(20)的外切面接触且线绳的另一端挂有重物,利用重物向下的重力来带动绕线轮(5)进行旋转从而为驱动机构提供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碳避障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2)的旋转轴上设置有传动齿轮(3),所述驱动机构中的驱动轴上设置有动力齿轮(4),所述传动齿轮(3)与动力齿轮(4)啮合,带动后轮(2)进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碳避障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中的转动轴上设置有偏心盘(7),所述偏心盘(7)远离中心孔的位置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曲柄(9)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曲柄(9)的另一端与l型滑杆(10)长端的端部通过轴销活动连接,所述l型滑杆(10)的长端穿过稳定臂(14),使得l型滑杆(10)能够稳定进行前后运动,所述l型滑杆(10)短端的端部与摆杆(11)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摆杆(11)的另一端与叉臂(16)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叉臂(16)的固定端穿过支撑底座(1)向上延伸,所述叉臂(16)的两叉臂之间通过旋转轴与前轮(13)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碳避障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中转动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8),所述从动齿轮(8)与不完全齿轮(6)啮合,实现动力的间歇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碳避障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盘(7)上的安装孔为沿着径向开设的长条孔,所述l型滑杆(10)与曲柄(9)连接的位置也为长条孔,以调整偏心盘(7)与曲柄(9)的固定位置实现传动比的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碳避障小车,其特征在于:与l型滑杆(10)连接的所述摆杆(11)一端为长条孔,以调整l型滑杆(10)与摆杆(11)的固定位置,从而实现前轮(13)摆动幅度的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碳避障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18)的中部设置有固定环(19),以避免安装柱(18)向外倾斜导致滑轮(20)掉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碳避障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1)上设置有冂型梁(12),所述叉臂(16)的固定端穿过冂型梁(12)的上表面,以进一步提高叉臂(16)的稳定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无碳避障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5)与线绳接触的外周面为锥形,所述线绳由绕线轮(5)中直径最小的位置向直径最大的位置方向缠绕,以提高能量转化效率保证小车的平稳运行。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碳避障小车,利用不完全齿轮+从动齿轮、偏心盘+曲柄+L型滑杆+摆杆这两组配合关系,实现了小车的周期绕障;再采用动力齿轮+传动齿轮的配合实现后轮的驱动;最后由绕线轮+重物的配合实现动力的提供;本技术提供的小车可靠性高和控制精度高,并具有休止功能,能够保证平稳运行,能量转化率高,可绕不同间距的障碍物绕行,在较短的距离内进行较大转弯角度,同时小车整体结构简单,传动部件少,质量较轻。

技术研发人员:康成虎,张立斌,崔反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吕梁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