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24112发布日期:2023-09-13 13:2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独轮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1、当前市场上,现有独轮车的减震通常采用直上直下式的滑轨结构配合减震器来实现。该减震方式结构比较简单,其主要缺点是:采用直线滑轨式结构,对于滑轨滑块相关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制造成本高,并且采用的滑轨尺寸较大,刚性差,容易出现弯曲等情形。同时导轨滑动磨损较大,润滑剂消耗厉害,一旦润滑剂失效,不可避免出现异响、阻滞,带来减震行程不流畅,舒适性差的问题;给用户的使用体验带来很大影响。

2、因此,本专利希望通过多连杆结构将独轮车系统的滑动减震结构改为转动实现滑动功能,以解决现有独轮车的直线滑动式减震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提高独轮车的使用稳定性,提高使用体验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其通过将主支撑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减震器和踏板彼此配合形成针对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采用连杆和滑轨结构的配合使踏板的上下滑动和连杆的转动相互转化,实现独轮车的有效减震。有效解决传统方式因导轨长期磨损导致的异响、阻滞、舒适性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3、一种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包括有用于安装车架和轮毂电机的主支撑架、安装于主支撑架两侧的两组连杆组件、两踏板和减震器;所述两踏板可升降式安装于主支撑架下端两侧,所述每组连杆组件包括有两个第一连杆和两个第二连杆,所述两个第一连杆中部对应铰接于主支撑架两侧,所述两个第二连杆一端分别与踏板铰接,另一端与同侧的第一连杆下端铰接;所述减震器连接于第一连杆上端,踏板向下移动通过两个第二连杆将两个第一连杆下端向两侧撑开,第一连杆上端对减震器形成挤压。

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支撑架下端竖直设置有导向件,所述踏板可上下滑动式安装于所述导向件上;并于导向件和踏板之间设置有防止踏板移动过量的限位件。

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支撑架呈u形,其具有两支撑板,两支撑板之间形成可容置轮毂电机的容置空间;于每个支撑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连杆的铰接臂,所述第一连杆中部铰接于铰接臂末端。

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件为滑轨,所述踏板具有竖向滑块,所述竖向滑块可竖向滑动式安装于滑轨上;所述限位件为设置于滑轨两端的限位块。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件为导杆,所述踏板具有竖向滑座,所述竖向滑座可竖向滑动式与导杆配合;所述限位件为设置于导杆两端的限位凸台。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支撑架上端两侧分别具有一支撑部,所述两第一连杆上端和同侧的支撑部之间分别安装有一所述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一端与第一连杆上端铰接,另一端与支撑部铰接。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减震器一端与同侧第一连杆上端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侧的第一连杆上端铰接。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位于主支撑架两侧并在主支撑架厚度方向上相互对应的两第一连杆上端通过销轴彼此连接,所述减震器连接于所述销轴上。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竖向滑块上。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减震器包括有阻尼器和套设于阻尼器外部的减震弹簧。

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主支撑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减震器和踏板彼此配合形成针对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采用连杆和滑轨结构相配合的方式使踏板的上下滑动转变为连杆的转动,并可由连杆的转动转化为踏板的上下移动,滑动和转动相互转化,并最终由减震器将震动消耗,从而实现独轮车的有效减震。该减震机构相对于传统的大距离导轨式减震机构,可有效解决传统方式因导轨长期磨损导致的异响、阻滞、舒适性差的问题;该独轮车运转能耗低,噪音低,具有更好的平顺性,提高了独轮车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体验舒适性;同时大大缩短了导轨尺寸,避免了传统独轮车大尺寸导轨刚性差的缺陷,降低了生产成本。

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安装车架和轮毂电机的主支撑架、安装于主支撑架两侧的两组连杆组件、两踏板和减震器;所述两踏板可升降式安装于主支撑架下端两侧,所述每组连杆组件包括有两个第一连杆和两个第二连杆,所述两个第一连杆中部对应铰接于主支撑架两侧,所述两个第二连杆一端分别与踏板铰接,另一端与同侧的第一连杆下端铰接;所述减震器连接于第一连杆上端,踏板向下移动通过两个第二连杆将两个第一连杆下端向两侧撑开,第一连杆上端对减震器形成挤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下端竖直设置有导向件,所述踏板可上下滑动式安装于所述导向件上;并于导向件和踏板之间设置有防止踏板移动过量的限位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呈u形,其具有两支撑板,两支撑板之间形成可容置轮毂电机的容置空间;于每个支撑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连杆的铰接臂,所述第一连杆中部铰接于铰接臂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滑轨,所述踏板具有竖向滑块,所述竖向滑块可竖向滑动式安装于滑轨上;所述限位件为设置于滑轨两端的限位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导杆,所述踏板具有竖向滑座,所述竖向滑座可竖向滑动式与导杆配合;所述限位件为设置于导杆两端的限位凸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上端两侧分别具有一支撑部,所述两第一连杆上端和同侧的支撑部之间分别安装有一所述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一端与第一连杆上端铰接,另一端与支撑部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一端与同侧第一连杆上端铰接,另一端与另一侧的第一连杆上端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主支撑架两侧并在主支撑架厚度方向上相互对应的两第一连杆上端通过销轴彼此连接,所述减震器连接于所述销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竖向滑块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有阻尼器和套设于阻尼器外部的减震弹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于独轮车的连杆滑轨复合式减震支撑机构,包括有主支撑架、两组连杆组件、两踏板和减震器;所述两踏板可升降式安装于主支撑架下端两侧,所述每组连杆组件包括有两个第一连杆和两个第二连杆,所述两个第一连杆中部对应铰接于主支撑架两侧,所述两个第二连杆一端分别与踏板铰接,另一端与同侧的第一连杆下端铰接;所述减震器连接于第一连杆上端。因此,通过将主支撑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减震器和踏板彼此配合形成连杆滑轨复合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采用连杆和滑轨结构的配合使踏板的上下滑动和连杆的转动相互转化,实现独轮车减震功效;有效解决传统方式因导轨长期磨损导致的异响、阻滞、舒适性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吕福星,汤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金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