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高效保护车辆驾驶室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53164发布日期:2024-03-18 18:3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高效保护车辆驾驶室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驾驶室,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高强度高效保护车辆驾驶室总成。


背景技术:

1、车辆在制造的时候,为了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会在车身处制造驾驶室,驾驶员驾驶车辆时坐在驾驶室内,驾驶室为驾驶员提供舒适的操作环境,另外当车辆受到撞击的时候,避免对驾驶员造成直接撞击,从而对驾驶员形成很好的保护,保证驾驶员安全驾驶。

2、现有技术中用于挖掘机或者建筑工程中吊车的驾驶室,驾驶员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开窗对驾驶室进行通风的需求,也会有开窗和其他的工作人员进行喊话交流的需求,有时候驾驶员还需要将头部探出窗外,对驾驶室的周围进行观察的需求,但是驾驶员开窗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在高危场地作业时,作业现场较为复杂,若驾驶员头部探出窗外时,很容易被上方不慎坠落的重物砸中,造成人身伤害,并且当处在高危场地作业时,驾驶室也容易被外物撞击或被坠落物砸中,造成驾驶室的部分结构破损,对驾驶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驾驶室的强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强度高效保护车辆驾驶室总成。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高效保护车辆驾驶室总成,包括驾驶室单元和防护单元,所述驾驶室单元包括前板、与前板连接的面板、与面板连接的顶板、与顶板连接的背板侧门侧板以及侧窗侧板;所述侧门侧板与前板、面板、顶板以及背板均固定连接,所述侧窗侧板与前板、面板、顶板以及背板均固定连接,所述侧门侧板处安装有侧门部,所述侧窗侧板处安装有侧窗部;所述防护单元包括多个加强杆。

3、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单元还包括矩形框状的底部包围杆以及多个位于顶板上方的顶部连接杆,所述加强杆包括面对前板的第一直杆、面对面板的第二直杆、面对顶板的第三直杆以及面对背板的第四直杆,所述第一直杆的底端和第四直杆的底端均与所述底部包围杆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包围杆与所述驾驶室单元通过多个第一连接柱连接,每个顶部连接杆与所有的加强杆的第三直杆均固定连接,每个第三直杆通过多个第二连接柱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

4、从而通过防护单元能够对驾驶室单元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

5、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杆具有4个,所述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通过第一弧形杆连接,所述第二直杆和第三直杆通过第二弧形杆连接,所述第三直杆和第四直杆之间通过第三弧形杆连接。

6、从而加强对驾驶室单元的防护效果。

7、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室单元还包括底框部,所述底框部处具有安装通孔。

8、从而便于将驾驶室单元安装在车辆上。

9、进一步地,所述侧门部处安装有第一透明板和位于第一透明板下方的第二透明板;所述面板处安装有前透明挡板,所述背板处安装有后透明挡板;所述驾驶室还包括倒视镜单元。

10、从而便于驾驶员通过第一透明板、第二透明板、前透明挡板、后透明挡板、倒视镜单元观察驾驶室周围的情况,保证安全驾驶。

11、进一步地,所述侧窗部包括窗框单元、第一活动单元和第二活动单元;所述窗框单元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连接第一、二竖板的底部连接板以及连接第一、二竖板的顶部弧面板;所述第一活动单元包括与底部连接板铰接的第一矩形框和与第一矩形框固定连接的顶部活动块,所述顶部活动块具有上方弧面和下方平面;所述第二活动单元包括与第一矩形框铰接的第二矩形框以及与第二矩形框固定连接的顶部扇形板,所述第二矩形框处安装有第三透明板。

12、从而侧窗可以打开,便于通风、人员交流以及观察周围情况。

13、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弧面板处具有第一弧形滑槽,所述顶部活动块的上方弧面处具有与所述第一弧形滑槽配合的第一弧形滑轨;所述下方平面处具有第二弧形滑槽,所述顶部扇形板处具有与第二弧形滑槽配合的第二弧形滑轨;所述第一矩形框和所述底部连接板通过第一铰接部件铰接,所述第一铰接部件的开合角度范围为0-25度;所述第二矩形框和第一矩形框通过第二铰接部件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件的开合角度范围为0-25度。

14、侧窗具有两种打开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使用需求,并且驾驶员的头部不会探出完全暴露在外部,从而对驾驶员进行很好的保护。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滑槽的截面为矩形或t形。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弧形滑槽的截面为矩形或t形。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滑轨处和第二弧形滑轨处均安装有阻尼橡胶垫。

18、从而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可以转动,但是转动更加稳定,具有阻尼效果。

19、进一步地,所述窗框单元处具有第一凸边凹槽,所述第一矩形框处具有与第一凸边凹槽配合的第一凸边,所述第一矩形框处具有第二凸边凹槽,所述第二矩形框处具有与第二凸边凹槽配合的第二凸边,所述第一凸边和第二凸边处均安装有密封垫。

20、从而增加侧窗部的密封性。

21、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窗框单元还包括与顶部弧面板固定连接的顶部条形块,所述顶部条形块处具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内安装有闭合驱动单元,所述闭合驱动单元包括安装于安装凹槽内的电动卷绕装置以及卷绕于电动卷绕装置处的拉绳,所述拉绳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矩形框固定连接,所述顶部扇形板的下表面还安装有被所述拉绳穿过的拉绳保护管;所述第一竖板处还安装有开启驱动单元,所述开启驱动单元包括与第一竖板连接的固定块、与固定块连接的条形的顶部块、与固定块连接的条形的底部块以及连接顶部块和底部块的连接块,所述顶部块和底部块之间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处安装有第一齿轮和转动单元,所述顶部块处安装有第二转轴和水平滑轨,第二转轴处安装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有齿条,所述固定块处安装有驱动电机单元,所述连接块处安装有安装轴承,所述驱动电机单元和安装轴承之间连接有丝杆,所述齿条具有与水平滑轨配合的水平滑槽以及与丝杆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转动单元包括固定于第一转轴的转动环、通过第一转动杆与转动环连接的第一抵接块以及通过第二转动杆与转动环连接的第二抵接块。

22、从而驱动电机单元驱动丝杆转动使得齿条移动,齿条驱动第三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驱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转动单元转动。

23、进一步地,所述齿条处固定连接有条形插块,所述第一矩形框通过条形座连接有能够被所述条形插块插入的u形座;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之间的夹角在150-160度之间;所述开启驱动单元能够处于第一开启状态、第二开启状态以及非驱动状态,所述第一开启状态中,所述第一抵接块抵接所述第一矩形框,所述条形插块未插入所述u形座中;所述第二开启状态中,所述第二抵接块抵接第二矩形框,所述条形插块插入所述u形座中;所述非驱动状态,所述第一抵接块不抵接第一矩形框且第二抵接块不抵接第二矩形框,所述条形插块未插入所述u形座。

24、从而第一开启状态中,开启驱动单元仅打开第一矩形框,第二开启状态中,开启驱动单元仅打开第二矩形框。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启状态中,所述第一矩形框与第一竖板的夹角为第一矩形框相对于第一竖板所能达到的最大夹角;所述第二矩形框相对于第一矩形框未开启,所述拉绳处于绷紧状态;所述第二开启状态中,所述第一矩形框相对于窗框单元未开启,所述第二矩形框与第一矩形框的夹角为第二矩形框相对于第一矩形框所能达到的最大夹角,所述拉绳处于绷紧状态;所述非驱动状态中,所述拉绳处于绷紧状态。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启状态中,所述第一矩形框与第一竖板的夹角为25度。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启状态中,所述第二矩形框与第一矩形框的夹角为25度。

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矩形框和第二矩形框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29、从而增加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块和第二抵接块均包括两个半球体以及连接两个半球体的第一圆柱形杆;所述固定块和连接块处均具有凹槽部,所述凹槽部处安装有第二圆柱形杆;所述第一抵接块和第二抵接块处均安装有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被第一圆柱形杆穿过的第一圆环部、与第一圆环部连接的插套、被第二圆柱形杆穿过的第二圆环部、与第二圆环部连接的插杆、安装于插套的插入通道端部的拉力传感器以及连接拉力传感器和插杆端部的弹性绳;当开启驱动单元处于非驱动状态时,两个检测单元的拉力传感器的测量值均处于激活阈值范围内,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当两个拉力传感器的测量值均处于所述激活阈值范围内时,使得所述电动卷绕装置处于激活状态,否则使得所述电动卷绕装置处于非激活状态,当所述电动卷绕装置处于激活状态时,所述电动卷绕装置能够执行收绳操作。

31、从而通过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能够执行收绳操作。

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和底端均安装有轴承。

3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安装有轴承。

34、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齿轮组。

35、从而可以传递更大的扭矩。

3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和第一弧形滑轨均具有两个。

3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弧形滑槽和第二弧形滑轨均为一个。

3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接部件和第二铰接部件均为阻尼铰接部件。

3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接部件最大能够使得所述第一矩形框相对于所述底部连接板转动25度。

4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铰接部件最大能够使得所述第二矩形框相对于第一矩形框转动25度。

4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环部的内径等于第一圆柱形杆的半径。

4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环部的内径等于第二圆柱形杆的半径。

43、进一步地,所述插杆的端部呈半球形。

44、在有些实施例中,弹性绳可以替换为拉簧。

45、有益效果:

46、1、本技术的驾驶室总成,设置有防护单元,从而对驾驶室单元起到保护效果,尤其是在高危场合使用时,能够对驾驶员起到高强度的保护作用。

47、2、驾驶室单元处具有侧窗部,侧窗部具有两种打开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打开方式,两种打开方式既可以实现通风,又方便人员之间交流,且避免驾驶员头部裸露在窗外,从而对驾驶员进行高效的保护。

48、3、第一种打开方式打开侧窗时,可以向前或向后和人员进行交流以及自然通风,驾驶员头部可小幅度伸出但探不出窗外;第二种打开方式打开侧窗时,可以向前和人员进行交流,驾驶员头部可以较小幅度的探出,便于观察驾驶室下面的情况,避免头部完全裸露在外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