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7010发布日期:2023-12-29 20:4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业车辆,具体为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


背景技术:

1、对于大多数移动式工程机械产品来说,操纵系统是车辆的主要控制系统,而方向盘是整个操纵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驾驶员通过操纵方向盘,可以直接掌握车辆的行驶方向,并实现车辆的行驶功能。因此,方向盘是与驾驶人员联系最紧密的部件。通常,方向盘是用螺栓固定在驾驶室操纵台的中间部位,位于座椅的前部,其高低位置按一般驾驶员的要求标准设置。

2、由于驾驶员的身高条件不同,操纵习惯不同,不同的驾驶人员对方向盘的安装方位也相应具有不同的要求,因而,需经常对方向盘的位置进行调整,现有车辆上的方向盘大多是固定式的,驾驶人员通过调节座椅位置来相对改变方向盘位置,调整的局限性较大,不易将方向盘调整到舒适的位置,且不能通过快速调整方向盘的位置实现有效扩大驾驶室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

2、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包括用于连接车辆方向盘的转向柱,所述转向柱的外壁上套设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底部连接有转向机轴,所述内套筒的下方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整转向柱角度,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可控气弹簧,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连接有自动回正机构,所述自动回正机构包括杠杆,所述杠杆的一端与可控气弹簧的输出端对应。

3、进一步的,底部所述杠杆与钢绳组件连接,所述钢绳组件的钢绳穿过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与顶部的杠杆连接,所述钢绳的两端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通过连接扣与杠杆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杠杆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为u型结构,所述可控气弹簧穿过第一连接件的端部与杠杆的端部相对应。

5、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通过转向节壁连接,所述转向节壁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均包括转动连接的顶部调整件和底部调整件,所述顶部调整件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底部调整件于限位槽对应处设有导向柱。

6、进一步的,底部所述杠杆与踏板连接。

7、进一步的,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套设在内套筒的外壁上,所述固定筒的顶部外侧壁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筒的外壁套设有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侧壁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容许固定片穿过,夹片设置的滑动槽的两侧,所述夹片上设有纵向的腰型槽,所述固定片上设有与腰型槽对应的穿孔。

8、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的内侧壁上设有十字形的传动槽,所述转向柱上设有与传动槽对应的传动凸起。

9、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夹片外侧的第一止推轴承和第二止推轴承,连杆的一端穿过腰型槽和穿孔与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和第二止推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安装在连杆端部的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止推轴承安装在连接筒端部的第二安装槽内,所述连接筒套设在连杆的外壁上,调节手柄上设有偏心孔,所述调节手柄通过偏心孔与连杆转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筒外周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与外套筒连接,底部与顶部调整件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柱上套设有连接帽,所述连接帽与外套筒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帽的上方设有卡簧,所述卡簧与转向柱连接。

12、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角度调节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整转向柱的倾斜角度和转向柱的高度,以使方向盘适应驾驶员的身高和操纵习惯的不同,以使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处于舒适的状态,设置自动回正机构,当需要更大的驾驶室空间时,通过自动回正机构将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的将转向柱回正,调整方向盘位置,使驾驶室便于驾驶员休息。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包括用于连接车辆方向盘的转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1)的外壁上套设有内套筒(2),所述内套筒(2)的底部连接有转向机轴,所述内套筒(2)的下方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整转向柱(1)角度,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可控气弹簧(3),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连接有自动回正机构,所述自动回正机构包括杠杆(4),所述杠杆(4)的一端与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底部所述杠杆(4)与钢绳组件连接,所述钢绳组件的钢绳(5)穿过第一引导件(6)和第二引导件(7)与顶部的杠杆(4)连接,所述钢绳(5)的两端设有定位柱(8),所述定位柱(8)通过连接扣(37)与杠杆(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4)通过转轴(38)与第一连接件(9)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9)与第二连接件(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9)为u型结构,所述可控气弹簧(3)穿过第一连接件(9)的端部与杠杆(4)的端部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通过转向节壁(11)连接,所述转向节壁(11)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均包括转动连接的顶部调整件(12)和底部调整件(13),所述顶部调整件(12)上设有限位槽(14),所述底部调整件(13)于限位槽(14)对应处设有导向柱(1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底部所述杠杆(4)与踏板(1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筒(17),所述固定筒(17)套设在内套筒(2)的外壁上,所述固定筒(17)的顶部外侧壁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固定片(18),所述固定筒(17)的外壁套设有外套筒(19),所述外套筒(19)的侧壁上设有滑动槽(20),所述滑动槽(20)容许固定片(18)穿过,夹片(21)设置的滑动槽(20)的两侧,所述夹片(21)上设有纵向的腰型槽(22),所述固定片(18)上设有与腰型槽(22)对应的穿孔(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2)的内侧壁上设有十字形的传动槽(24),所述转向柱(1)上设有与传动槽(24)对应的传动凸起(2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夹片(21)外侧的第一止推轴承(26)和第二止推轴承(27),连杆(28)的一端穿过腰型槽(22)和穿孔(23)与所述第一止推轴承(26)和第二止推轴承(2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止推轴承(26)安装在连杆(28)端部的第一安装槽(29)内,所述第二止推轴承(27)安装在连接筒(30)端部的第二安装槽(31)内,所述连接筒(30)套设在连杆(28)的外壁上,调节手柄(32)上设有偏心孔(33),所述调节手柄(32)通过偏心孔(33)与连杆(28)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17)外周套设有复位弹簧(34),所述复位弹簧(34)的顶部与外套筒(19)连接,底部与顶部调整件(1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1)上套设有连接帽(35),所述连接帽(35)与外套筒(19)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帽(35)的上方设有卡簧(36),所述卡簧(36)与转向柱(1)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工业车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包括用于连接车辆方向盘的转向柱,所述转向柱的外壁上套设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底部连接有转向机轴,所述内套筒的下方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整转向柱角度,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可控气弹簧,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连接有自动回正机构,所述自动回正机构包括杠杆,所述杠杆的一端与可控气弹簧的输出端对应,本技术设置设置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整转向柱的倾斜角度,以使方向盘适应驾驶员的身高和操纵习惯的不同,设置自动回正机构,快速调整方向盘位置,增大驾驶室空间,使驾驶室便于驾驶员休息。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唐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裕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