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6688发布日期:2023-12-29 20:3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全地形车,尤其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1、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沙滩、山坡、沙漠、崎岖山路等诸多地带上行驶的车辆,其可以用于道路越野、竞技和货运等。

2、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和布置于车架内部的零部件,其中布置于车架内部的零部件包括油箱,油箱通常设置于车架的前部。然而,油箱在车架内的安装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全地形车,用以解决油箱在车架内的安装较为困难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4、车架,所述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和后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车架主体的后部,且连接于所述车架主体的上侧,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

5、油箱,所述油箱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的后部,且至少部分所述油箱位于所述后副车架与所述车架主体围合成的空间内,所述油箱具有加油口,以及与所述全地形车的动力机构连接的油管,所述加油口和所述油管设置于所述车架的第一侧;

6、排气系统,所述排气系统设置于所述车架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一侧为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7、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地形车的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和后副车架,后副车架可拆卸的设置于车架主体的后部的上侧,全地形车的油箱安装在后副车架与车架主体围合成的空间内,由于后副车架与车架主体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因此,在油箱安装时,首先将油箱安装在车架主体上,然后再将后副车架安装在车架主体上,此设置便于油箱的安装,且油箱设置在车架主体的后部,能够减少全地形车的前轴的轴载质量,使得全地形车前后轴的质量分布更加合理,提高全地形车的制动性能及操控性;此外,油箱的加油口和油管,与排气系统不同侧的设置能够增加全地形车行驶的安全性。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主体包括第一上纵梁,第二上纵梁,位于所述第一上纵梁下部的第一下纵梁,位于所述第二上纵梁下部的第二下纵梁,连接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一下纵梁的第一尾部竖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二上纵梁和第二下纵梁的第二尾部竖梁;

9、所述第一尾部竖梁设置于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一下纵梁的后端部,且所述第一尾部竖梁与所述第一上纵梁连接的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上纵梁的上部,所述第二尾部竖梁设置于所述第二上纵梁和所述第二下纵梁的后端部,且所述第二尾部竖梁与所述第二上纵梁连接的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上纵梁的上部;

10、所述后副车架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纵梁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尾部竖梁的上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纵梁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尾部竖梁的上端部可拆卸的连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副车架还包括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梁靠近所述第一尾部竖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梁靠近所述第二尾部竖梁的一端连接。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副车架还包括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具有两个连接位,两个所述连接位将所述第二连接梁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两个所述连接位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

13、所述车架还包括后货架,所述后货架分别与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货架包括外主体管、内加强管和连接固定管,所述外主体管围合在所述后货架的周侧,所述外主体管的两端部连接在所述连接固定管上,所述外主体管和所述连接固定管围合形成“凹”字形结构,所述内加强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内加强管均设置在所述外主体管和所述连接固定管围合形成的空间内,且位于所述连接固定管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连接固定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内加强管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固定管与所述内加强管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内加强管的中部区域;

15、所述连接固定管设置有两个第四固定件,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分别设置有第五固定件,两个第四固定件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上的第五固定件和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上的第五固定件连接;

16、所述外主体管设置有两个第六固定件,两个所述第六固定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连接。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固定件具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五固定件具有第五上顶板,在对应连接的所述第四固定件和所述第五固定件中,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五上顶板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固定件具有第二底板,两个所述第六固定件的所述第二底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二上纵梁分别设置有u形固定件,所述u形固定件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u形固定件的开口相对;

20、位于所述第一上纵梁上的所述u形固定件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上纵梁,位于所述第二上纵梁上的所述u形固定件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上纵梁;

21、所述第一支撑梁与位于所述第一上纵梁上的所述u形固定件的连接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与位于所述第二上纵梁上的所述u形固定件的连接部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一尾部竖梁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第一尾部竖梁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23、所述第二支撑梁与所述第二尾部竖梁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二转接件与所述第二尾部竖梁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纵梁设置有第一固定件;

25、所述第二上纵梁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件;

26、所述第一尾部竖梁设置有第三固定件;

27、所述油箱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件以及所述第三固定件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件均为u形结构,且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开口均朝向所述第二上纵梁;

29、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件中,远离所述第一尾部竖梁的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高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一尾部竖梁的所述第二固定件的高度。

3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具有第一上顶板,所述油箱与所述第一上顶板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

31、所述第三固定件具有第三上顶板,所述油箱与所述第三上顶板通过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

3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系统朝向所述车架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连接于所述车架。

3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梁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侧设置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向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侧延伸,所述延伸管背离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七固定件;

34、所述第一上纵梁设置有第八固定件和第九固定件;

35、所述隔热板的上部向所述排气系统的一侧弯折,所述隔热板上部的弯折边与所述第七固定件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隔热板的下部分别与所述第八固定件和所述第九固定件通过连接件连接。

3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九固定件与靠近所述第一尾部竖梁的所述第二固定件为同一部件。

3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段设置有第十固定件;

38、所述排气系统设置有两个第三转接组件,每个所述第三转接组件均包括u形勾和第三转接件,所述u形勾连接所述排气系统和所述第三转接件;

39、两个所述第三转接件分别与所述第十固定件和所述第七固定件通过连接件连接。

40、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提供的全地形车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