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平台化、高安全仿生滑板底盘结构

文档序号:37430671发布日期:2024-03-25 19: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平台化、高安全仿生滑板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车辆前进方向,从前到后依次连接的仿“墨鱼骨骼”逐级吸能前模块(100)、仿“龟甲骨骼”电池舱模块(200)和仿“墨鱼骨骼”逐级吸能后模块(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平台化、高安全仿生滑板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110)采用“锯齿形”仿生截面,“锯齿形”仿生截面类似倒梯形,具有四个锯齿,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平台化、高安全仿生滑板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吸能盒(120)采用高吸能“类竹截面”,外围为正六边形蜂窝结构,中心为圆形或方形或三角形多胞设计;所述前纵梁水平段(141)采用高刚度“类竹截面”,截面为四边形、中空外实,外围包含多个方形多胞;所述前纵梁弯曲段(142)采用兼顾双高的“类竹截面”,多胞且非中空,在多胞截面中还设有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平台化、高安全仿生滑板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130)包括两根横梁(131)、一根弯曲梁(132)、两根斜管(133)、两根第一弯管(134)、两根第二弯管(135)、一根纵梁(136)、四个第一接头(137)、两个第二接头(138)和两个压铸接头(13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平台化、高安全仿生滑板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车身地板(210)包括上盖(211)和底面冷却液冷系统(212),上盖(211)位于底面冷却液冷系统(212)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平台化、高安全仿生滑板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面冷却液冷系统(220)包括入水口(221)、分流管道(222)、偶数个冷却管道(223)、中间管道(224)、集流管道(225)和出水口(226),偶数个冷却管道(223)分为两组,一组冷却管道(223)一端连通分流管道(222),另一组冷却管道(223)一端连通集流管道(225),两组冷却管道(223)另一端均与中间管道(224)连通,分流管道(222)上设有入水口(221),集流管道(225)上设有出水口(226);每个冷却管道(223)两侧对称倒置排列多个电芯(2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平台化、高安全仿生滑板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边框(240)由四条外轮廓形状为“l”形边框和一条外轮廓形状为“日”字形横梁拼接而成,“日”字形横梁位于电池包边框(240)一端;“l”形边框设有第一连接平台(2411)和第二连接平台(2413),第一连接平台(2411)与集成式车身地板(210)进行连接,第二连接平台(2413)与门槛梁(270)进行连接;所述边框的底面与底护板(260)进行连接;第一连接平台(2411)和第二连接平台(2413)内侧的接触面沿y轴向内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平台化、高安全仿生滑板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270)由四条外轮廓形状为倒“l”形梁首尾焊接而成,倒“l”形梁采用高刚度“类竹截面”,倒“l”形梁具有第一连接面(2711)、第二连接面(2712)和第三连接面(2714),第一连接面(2711)和第二连接面(2712)沿y轴向外倾斜;第三连接面(2714)与电池包边框(24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平台化、高安全仿生滑板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龟甲骨骼仿生支架(250)由一根主支架(251)和五对副支架(252)组成,五对副支架(252)沿主支架(251)均匀分布;每对副支架(252)包括对称分布在主支架(251)两侧的两对分支架,所述分支架包括第一分支架(253)和第二分支架(254),第一分支架(253)和第二分支架(254)结构相同,且一端接触同时焊接在电池包边框(240)上,另一端分离,并分别焊接在主支架(25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平台化、高安全仿生滑板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墨鱼骨骼”逐级吸能前模块(100)、仿“龟甲骨骼”电池舱模块(200)和仿“墨鱼骨骼”逐级吸能后模块(300)通过铸铝接头(400)进行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平台化、高安全仿生滑板底盘结构,包括仿“墨鱼骨骼”逐级吸能前模块、仿“龟甲骨骼”电池舱模块和仿“墨鱼骨骼”逐级吸能后模块;仿“墨鱼骨骼”逐级吸能前/后模块由防撞梁、吸能盒、副车架和纵梁组成,采用“墨鱼骨骼”逐级吸能机理仿生提高底盘正面耐撞性;仿“龟甲骨骼”电池舱模块采用CTC技术,将电芯直接集成于底盘,提升电池包的体积利用率,并在底部设置采用“龟甲骨骼”仿生原理进行传力路径设计的仿生支架,提高电池舱模块的侧面耐撞性与刚度。本发明可以通过改变底盘前悬长度、后悬长度、轴距、整车长度和宽度等平台化参数,实现滑板底盘适应多车型快速迭代的需求,实现汽车滑板底盘的模块化与平台化。

技术研发人员:段利斌,李玲玲,马保林,刘星,杜展鹏,徐伟,刘冶钢,许立国,芮世力,任立芳,叶德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