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折式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401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收折式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收折式三轮车,它属于交通运输技术领域三轮车是一种使用得十分广泛的小型人力运输工具,由于它有造价低,使用维护简单,不烧油用电等优点,至今我国城乡仍在广泛使用。但是,由于老式三轮车车体较大,车身较重,搬运、室内收藏都不容易,因此它难于像自行车那样进入家庭。目前市场上推出多种小型化的三轮车,虽然只在体积、车重等方面较老式三轮车有所改进,远没有做到适用家用的要求,它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一种能像三轮车一样的运货或载人、又能像自行车一样轻便的新型车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折式三轮车是一种箱体可以收折小型化的三轮车,当箱体张开时,它是一种普通的小型化的三轮车,车身较为轻便,它可以方便地载人或运货;当车箱体收折时,两只后车轮并拢在一起,整车的长度、宽度均和普通自行车相当,并可以像自行车一样骑行、停放和收藏,它实际是一种具有三轮车功能的特殊的“三轮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有一个可以收折的箱体,如


图1图2所示,它由左(右)边架(1)、前(后)端架(2)、底板(3)、主梁(4)、前(后)滑动套筒(5)、立杆(6)、连杆(7)、丝杆(8)、丝杆螺母(9)等组成。全部用钢材制造。
上述的左(右)边架(1)是一个矩形框架,垂直放置,框架内设若干条垂向加强杆,边架下部设支架,供用短轴安装车轮。左、右侧边架结构相同。在边架的前(后)端处分别设置前(后)端架(2),前端架由两只形状相同、宽度为箱体宽 1/2 的小矩形框架组成,两只小框架中部垂直杆互相绞接,小框架外侧垂直杆分别与左右边架的前端垂直杆互相绞接。后端架与前端架的结构、安装方式相同。
上述的底板(3)是由形状、尺寸相同的两只矩形框架上敷金属薄板构成,其每块板的宽度为箱体宽的 1/2 ,成水平放置,两只底板框架的外侧纵向杆分别与边架底部水平杆互相绞接,底板可分别绕边架底部水平杆转动。
左(右)边架(1)、前(后)端架(2)和底板(3)共同围成一个上方开口的长方体箱体。
本实用新型有一个采用螺杆-滑套结构的箱体收折机构,如
图1所示,在车箱体下部沿中纵线位置设置主梁(4),主梁(4)为一个管状结构,前端与车架固定联结,在主梁的前、后部各套装一只滑动套筒(5),它可以在主梁上滑动,在滑动套筒上方垂直固定立杆(6),立杆与端架(2)中部的绞链固定,在滑动套筒的下部固定丝杆螺母(9)。在滑动套筒(5)与左、右边架的下部水平杆之间,分别设置连杆(7),共设四根,连杆两端绞接。连杆的两绞接点的间距与对应的端架的小框架的两转轴间距相等,且两者的轴线平行,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共四组。
在丝杆螺母(9)上套装丝杆(8),丝杆两端螺纹的螺距相同但两者的旋转方向相反,丝杆(8)用滑动轴承座与主梁(4)连接,使丝杆只能转动而不能沿主梁的纵向移动。
箱体的收折操作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将底板(3)向上翻转,使底板与左、右侧边架贴合,然后转动丝杆(8),丝杆(8)通过丝杆螺母(9)带动滑动套筒(5)作对称地同时相向移动,滑动套筒(5)上的立杆带动前、后端架(2)也作对称地同时相向移动,在端架(2)和连杆(7)的共同带动下,左、右边架(1)也就同时对称地沿横向向主梁收拢,直到两边架相贴合,就完成了箱体收折操作。在箱体收折过程中,两边架在纵向位置上不改变。反向旋转丝杆(8),即可以将箱体张开。
本实用新型采用带滑动键轴结构的链式传动机构,如
图1和图2所示,它由带脚踏的大链轮(10)、滑键轴(11)、(12)滑键(13)链条(14)等构成。
滑键轴(11)与(12)结构相同,如图3所示,它有一个适当长度的管状轴承座(15),在轴承座两端内装滚动轴承(16),滚动轴承内装空心轴(17),轴孔成园形,在轴孔内适当部位固定一块带正多边形或其它适当形孔的孔板(18),空心轴的一端外径上固定小链轮(19)。滑链轴(11)固定在主梁(4)前端下部适当位置,安装时使滑键轴(11)的轴线水平并与主梁轴线垂直,使小链轮(19)与大链轮(10)共平面。滑键轴(12)安装在一侧的边架前端下部的适当位置,安装时保持滑键轴(12)与(11)的轴线同轴,滑键轴(12)上的小链轮与在车轮轴上的链轮共平面。在滑键轴(11)与(12)之间插入滑键(13),滑键是一个有适当长度的截面形状与孔板(18)相同的型钢,滑键(13)可以在孔板(18)内沿轴向自由滑动,在滑键的两端及中部适当位置上分别固定挡板。
当脚踏大链轮(10)转动时,经链传动带动滑键轴(11)转动,通过滑键(13)传动使滑键轴(12)同步转动,再经链传动带动车轮运动。在箱体张开时,边架与主梁间距为最大,此时滑键(13)全部收进滑键轴(11)、(12)内,滑键两端的挡板使滑键不会从滑键轴中滑落,保证传动可靠;在箱体收折时,边架向主梁横移收拢,边架上的滑键轴(12)带动滑键同步横移,滑键中部挡板位于两个滑键轴之间,它使得在车箱体完全收折时滑键对称分布在主梁两侧,使滑键(13)能完全藏于收折的车箱体宽度之内。车箱体的收折和滑动键、轴移动是同步的一次完成,收折过程中链条的张紧程度不发生变化。
和普通三轮车比较,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收折式三轮车可以像普通三轮车一样装货载人,是一种比较方便的小型人力运输工具,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车箱可以方便迅速收折,在收折状态下占地面积和普通自行车相当,搬运上楼也不困难,这对于像城市中住房比较拥挤的情况下解决室内收藏三轮车的问题有实际意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收折式三轮车在收折状态下,可以像自行车一样使用,像自行车一样是一个轻便的代步工具,但是在需要时它可以方便迅速张开车箱变成三轮车,这在解决自行车载人运货的困难方面有改进。本实用新型实际上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兼有三轮车、自行车两者优点的新型多功能的家用运输工具,随着它的推广使用,将会为缓解城市运输压力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等方面起一定作用。

图1为一种收折式三轮车的侧视图,图中(1)为边架,左右侧各1只、(4)为主梁,(5)为滑动套筒,前后各1只,(6)为立杆,前后各1只、(8)为丝杆、(9)为丝杆螺母,前后各1只,(10)带脚踏大链轮、(14)链。
图2为一种收折式三轮车的俯视图,图中(1)为边架、(2)为端架、前后各1只、(3)为底板、左右各1块、(7)为连杆、(11)和(12)为滑键轴、(13)为滑键、图中细点划线示意车箱收折时的状态。
图3为滑键轴的剖视图、图中(15)为轴承座、(16)滚动轴承,两端各1只、(17)为空心轴、(18)为孔板,(19)为小链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一例车架用20吋自行车改装,车轮直径20吋。车箱体张开时为长790×宽614×高290毫米3,两后轮间距700毫米,收折后两后轮间距为180毫米。全车总长1850毫米(28吋自行车总长1940毫米),总重29千克(28吋自行车重约28千克)。该车载货150千克时骑行轻快自如;收折状态时骑行与一般自行车无明显区别。箱体收折单人操作费时约70秒。
权利要求1.一种收折式三轮车,属于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它是一个具有三只车轮的人力驱动的运输或代步工具,其特征是有一个可以收折的箱体,用一个丝杆一滑套机构进行箱体收折,车体驱动采用一个带滑动键轴结构的链式传动机构,全部用钢材制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折式三轮车,其特征是可以收折的箱体上有两只形状结构相同的矩形边架(1),左右各一只,垂直放置,边架下部设有支架,供用短轴固定车轮,边架的前、后端分别设端架(2),端架由两只小矩形框架构成,小框架宽度为箱体宽的 1/2 ,小框中部垂直杆互相绞接,两侧垂直杆分别与对应边架的端部垂直杆互相绞接,底板(3)由两只形状相同宽度为箱体宽度 1/2 的矩形框架上敷薄金属板构成,底板两侧的纵向杆分别与左、右边架底部的水平杆相互相绞接,边架(1)、端架(2)和底板(3)共同构成一个上方开口的长方体状的可以收折的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折式三轮车,其特征是丝杆一滑套结构的箱体收折机构上有一根管状主梁(4),设在箱体下部中纵线位置上,主梁的前、后端各套装一只滑动套筒(5),在滑动套筒的上方垂直固定立杆(6),立杆与对应的端架(2)中部绞链固定,在滑动套筒下方固定丝杆螺母(9),在滑动套筒与左、右边架底部水平杆之间分别设置连杆(7),共四根,连杆两端绞接,连杆的两绞点间距与对应端架转轴的间距相等,且两者轴线平行,两者共同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共四组,在丝杆螺母(9)内套装丝杆(8),丝杆两端的螺纹螺距相等但旋转方向相反,丝杆(8)用轴承座与主梁(4)连接,使丝杆(8)只能转动而不能轴向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折式三轮车,其特征是带滑动键轴结构的链式传动机构中有二个结构相同的滑键轴(11)和(12),它有一个有适当长度的管状轴承座(15),轴承座两端内装滚动轴承(16),轴承内装空心轴(17),轴孔成园形,轴孔内适当部位固定带正多边形或其它适当形孔的孔板(18),空心轴的一端外径上固定小链轮(19),滑键轴(11)固定在主梁(4)前端下部适当位置上,滑键轴(12)固定在一侧的边架前端下部适当位置,安装时保持两只滑键轴轴线同轴,在两只滑键轴(11)、(12)之间插入滑键(13),滑键是一根有适当长度的截面与孔板(18)孔形相同并能在其中滑动的型钢,在滑键(13)的两端及中部适当位置上分别设有固定的挡板。
专利摘要一种收折式三轮车是一种适用于家庭个人使用的多功能交通工具。它有一个可以收折的箱体,用一个丝杆—滑套机构收折。箱体张开时为一种普通的小型三轮车;箱体收折时两只后轮并在一起,可作自行车用。整车长度、宽度(收折状态时)和车体重量均和普通28英寸自行车相当。单人操作收折箱体约在1~2分钟内完成。
文档编号B62M9/02GK2053612SQ89202178
公开日1990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89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25日
发明者李凡 申请人:李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