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健身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469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智能健身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自行车,特别是智能健身自行车。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健身自行车由两轮和车架组成,它们或在地上行走或固定在室内作原地运动,且大都用手来掌握方向,脚踏而前,因而主要侧重腿部锻炼,且运动时比较平稳,缺乏趣味性,竟技性不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使驾驶者脑、手、脚配合并用,不仅可使人腰、腹、双臂、腿都可得到锻炼,而且使思维灵活,同时能引起人锻炼兴趣的智能健身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智能健身自行车由前、后支
架、前后轮、座位、前后轴、车把、传动机构组成。前支撑架下端和装有脚踏板的前轴中间铰接,并同下端固定在后轴轴承上,另一端由螺丝将其和车把固定在一起的两根管子组成的后支撑架铰接在一起。扇型齿轮固定在前后支撑架的铰接处,成一体的小齿轮和飞轮装在后支撑架中间的轴上,并通过链条和装在后轴上的驱动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智能健身车的两前轮均装有棘轮、棘爪;该车的助力弹簧和前、后支撑架的下端相连;且前支撑架的上端装有鞍座。


如下图1是智能健身自行车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前轮内装的棘轮、棘爪装置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1。前支撑架(1)下端和前轴(3)中间的铰接孔连接,且前轴(3)上装有两个脚踏板(2),前支撑架(1)上端固定有鞍坐(14)。后支撑架(11)由两根管子组成,两根管子下端固定连接在后轴(8)轴承(7)上,另一端由螺丝将其和车把(15)固定在一起,连接处开有轴孔,以便和前支撑架(1)铰接,以本轴孔为中心,在前支撑架(1)下部装接扇形齿轮(13),齿轮(12)和飞轮(5)成一体安装在后支撑架(11)的两根管子中间的轴上,齿轮(12)和扇形齿轮(13)啮合,并通过链条(10)和安装在后轴(8)上的驱动轮相连。助力弹簧(6)和前后支撑架(1)、(11)的下端相连。装在后轴(8)上的两后轮(9),一轮和轴连成一体,一轮可在轴上自由转动。前轴(3)上装有两前轮(4)棘轮棘爪装置在两前轮(4)内(如图2),可防止前轮倒转。
使用时,人座在鞍座上,两脚踏在安装在前轴用来掌握行走方向的脚踏板上,手握车把,该车在人体重力作用下,鞍座下降,车把前倾,鞍座和车把距离增大,助力弹簧拉伸,扇形齿轮带动齿轮、飞轮转动,通过链条使后轴上的驱动轮转动,从而使该车前后轮同时前进,完成起伏运动的前半过程。接着操纵者双臂用力回拉车把,车把后仰,鞍座上升,鞍座和车把距离减小,助力弹簧回缩,此过程前轮在棘轮棘爪的作用下,保持不退,从而使后轮继续前进达到全车前进,此时起伏运动的后一半过程完成,该车恢复初始状态。然后,再次重复完成上述动作使智能健身自行车起伏运动。因此可使驾驶者脑、手、脚配合使用,特别使手臂、腰、腹部均得到更多的锻炼,且可享受到骑马的乐趣,由于该车装有传动机构,从而使后轮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因此,该车运动速度比不装此机构的车速大大提高,竟技性随之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使驾驶者全身得到锻炼,而且不仅适宜青少年使用,对中、老年人也是理想的健身器械。
2、驾驶者增加运动量,竟技性、趣味性较强。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健身自行车,由前、后支撑架(1),(11)、前后轮(4)、(9)、座位(14)、前后轴(3)、(8)、车把(15)、传动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前支撑架(1)下端和装有脚踏板(2)的前轴(3)中间铰接,并同下端固定连接在后轴(8)轴承(7)上,另一端由螺丝将其和车把(15)固定在一起的两根管子组成的后支撑架(11)铰接在一起,扇形齿轮(13)固定在前、后支撑架(1)、(11)的铰接处,成一体的小齿轮(12)和飞轮(5)装在后支撑架(11)中间的轴上,并通过链条(10)和装在后轴(8)上的驱动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健身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两前轮(4)内均装有棘轮、棘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健身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助力弹簧(6)在前、后支撑架(1),(11)的下方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健身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支撑架(1)上端装有车座(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起锻炼兴趣,竞技性高,且适合各年龄组人做全身运动,增强智力的智能健身自行车。该车由前、后支撑架、车轮、车把、鞍座、以及传动机构组成。在人体重力作用下,驾驶者脑、手、脚配合并用,使智能健身自行车做起伏的连续的运动。
文档编号B62K5/04GK2066414SQ9020343
公开日1990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0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1990年3月23日
发明者马尚甫 申请人:马尚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