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静负荷履带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590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应变静负荷履带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履带车辆(坦克、拖拉机和其它履带工程车辆)行走系统,是履带车辆行走机构的改革。
现用履带车辆在行驶时履带对土壤或路面的作用力不均匀稳定,其压力锋值比平均压力大十多倍,极其严重的破坏着土壤和路面,障碍着车辆的通过性能,降低了牵引力和工作效率。用低比压履带扩大着地面积的方法来减少下陷量,提高性能是有限的。只有将履带对土壤或路面的作用力由动负荷变为静负荷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履带车辆的越野性能和工作效率。
日本小松公司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见1986年第二期《国外工程机械》中《现代化的履带行走机构》一文中的介绍。小松公司将支重轮用导轨代替,把支重轮装在履带销上这样履带板上可得到一个连续的作用力,在平地上行驶或作业,可以提高30%的牵引力。但改革后,只适应平地上工作,不适应高低不平的地面;并且作用力只是连续的而不是均匀稳定的;由于支重轮很多,消耗动能多;履带和支重轮和在一起结构复杂尺寸大,强度、刚性不易保证。
我本人在1987年8月6日申请的《静负荷作用于地面的履带行驶机构》的专利(专利号87211179.2)已做了实车试验。履带着地面积不变,在软地上下陷量减少325%,滚动阻力减少1275公斤,平均牵引力提高200%左右,经济效益提高4倍以上,对地面适应能力较强。这是因为履带板节距l等于支重轮轮距L,并使之每个支重轮上分配负荷g相等。在平地上做匀速直线行驶或作业时,着地段履带板(两端除外)下的土壤受到一静负荷是静力场。如图1所示,当支重轮的着力点在履带板面积中心点“O”上或在履带销中心线上的瞬时履带板上的翻转力矩等于零,只有一静压力g和牵引产生的静剪切力c。如图1-a,当支重轮有任一移动量Δl,如图1-B,每一支重轮移动量都是等值,同时产生一个相等的翻转力矩m=g×( (L)/2 -Δl)绕“O”点转动,造成每块履带板前部上翘后部下降,此时连接前后两块履带板的履带销上作用着这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翻转力矩,其和等于m=g×( (L)/2 -Δl)+[-g×( (L)/2 -Δl)]=0。当作用点由中心点“O”前移到“O”后,或由“O”后移到“O”前时,翻转力矩都同时转180°,其和保持零。所以履带对地面的作用力始终保持着静负荷。消除了现行履带上变化着的压力锋值,前后推移、翻转和着地段履带分成张紧段、松弛段,而引起分段剪切履带下土壤及震动等害处。然而,地面没有理想的那么平。如果履带通过的地面凹凸不平时,支重轮上分配的负荷将相差的较大,随之履带下土壤的负荷也相差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驶时,仍能保持各支重轮的负荷相对平衡的履带行走机构;通过调整螺杆进一步调节或弹性悬挂、半弹性悬挂和刚性悬挂来满足车身的稳定性。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相邻的两对支重轮的轮轴中部,由连接件将其相连,该连接件由可相对转动的内套轴架和外套轴架构成,悬挂件通过球铰连接在连接件的中部。
这样,不仅内套轴架和外套轴架可以前后倾斜,还可以左右倾斜,而且两轮轴还可以交错运动,遇到地面不平时,通过球铰的自由转动和内套轴架,外套轴架的相对转动,使每组4个支重轮随地面的凹凸不平而起落,在限定的行程内并使每个支重轮上的负荷基本相等,从而保证了履带下土壤的负荷相对均匀。
支重轮轴两端装有导向轮,导向轮装在支架体的导向槽内。内外两套轴架中部的球铰上装有弹性件,弹性件上端装有调节上下运动的调节螺杆。螺杆上旋使导向轮与导向槽上端接触时,该组支重轮上行失去弹性,叫该组的刚性悬挂。如果全车都调成刚性组,叫该车的刚性悬挂。如该车前部或后部或中部支重轮组的调节螺杆下旋,调节为弹性组,其他为刚性组,叫该车的半刚性悬挂。如使每组支重轮都调成弹性悬挂,叫该车的弹性悬挂。转动调节螺杆使之导向轮与导向槽上端间隙增大,则弹性行程增大;若使其间隙小则弹性行程缩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仅在平地上履带下土壤受力是一平均稳定的静负荷,而且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使各支重轮上受力可以实现左右平衡,前后平衡和对角平衡。因而使履带下土壤受力得到相对的平均稳定,使车辆在复杂的地面上行走减少破坏、减少下陷、减少阻力,提高越野性和牵引力。若车辆在推土、挖掘、装卸等作业时地面平整较硬,为提高车身稳定性,可调节为刚性悬挂;若行驶、牵引和其它作业地面不平或较软,可以调节弹性或半弹性悬挂,来提高性能,这样,正确地选用不同的悬挂型式,也可进一步减少行走或作业时造成的车辆重心移动给履带上造成的负荷的变化。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图3是图2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图4是图2的局部横向剖视图。
图中1、支重轮;2、支架体;3、内套轴架;4、外套轴架;5、轴承;6、轮轴;7、球铰;8、悬挂件;9、调节螺杆;10、密封圈;11、履带板;12、履带销;13、支架体的导向槽;14、导向轮;15、限位盖。
见图2,装支架体(2)时,应使支承中心与车辆的悬挂重心相重合。
参见图3,内套轴架(3)有一圆柱凸出部,套入外套轴架(4)的凹入部使之能相互转动和内外滑动。内外两轴架(3)和(4)通过轴承(5)分别装在轮轴(6)的中部,球铰(7)装在前后两对支重轮的前后左右对称中心线上的外套轴架(4)上,球铰(7)上装有弹性件(8),通过调节螺杆(9)调节到每个弹性体在平均负荷的高度,并把负荷平均传给每组支重轮上,通过导向轮(14)把支重轮组限制在支架体(2)上的导向槽(13)内,只能做上下运动。并由导向槽长度和限位盖(15)限制其行程。支重轮(1)分内外排交错装配(见图3和4)并使支重轮(1)轮距L等于履带板的节距l。这样不仅在平地上履带下的土壤受力平均稳定,而且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也能保持相对平均稳定。并且可通过转动调节螺杆(9)实现调节弹性行程和实现弹性、刚性和半刚性悬挂。
权利要求1.本实用新型一种静负荷履带行走机构,它由支重轮(1)、轮轴(6),悬挂件(8)、支架体(2)、履带板(11)等组成,其特征是相邻的两对支重轮(1)的轮轴(6)中部,由连接件将其相连,该连接件由可相对转动的内套轴架(3)和外套轴架(4)构成,悬挂件(8)通过球铰(7)连接在一连接件的中部。
2.如权利要求1的机构,其特征是悬挂件(8)采用弹簧上端通过调节螺杆(9)挂在支架(2)上,球铰(7)连接在外套轴架(4)上。
3.如权利要求1、2的机构,其特征是内套轴架(3)的一端为一圆柱状凸出部,正好插入外套轴架(4)一端的凹入部,内套轴架(3)的另一端通过轴承(5)套装在一轮轴(6)的中部,外套轴架(4)的另一端套装在轮轴(6)的中部。
4.如权利要求1、2的机构,其特征是各支重轮(1)的轮距等于履带板(11)的节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履带车辆的行走机构,它将支重轮分为四个一组,相邻的两对支重轴的轮轴由内套轴架和外套轴架相连。通过球铰、弹簧、调节螺杆挂在支架体上,且各支重轮的轮距等于履带板的节距。这样。车辆在凸凹不平的地面上行驶时,仍能保持各支重轮负荷的相对平衡,实现静负荷行走。还可根据车辆行驶、牵引、作业等对本身稳定性的不同要求通过调节螺杆调节悬挂行程或调节成弹性,刚性或半刚性悬挂,提高车辆的越野性能和牵引力。
文档编号B62D55/08GK2088071SQ9022231
公开日1991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17日
发明者王志义 申请人:王志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