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车把“斜靠”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6507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车把“斜靠”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统自行车的改进。
众所周知,骑自行车的一般姿势是双手撑住车把,上身稍向前倾。显然这种姿势很容易使人疲劳,因此有不少人提出种种方案,力求通过增加或改变传统自行车的结构,来达到骑行舒适的目的。其中确有某些方案在某一程度上达到了骑行舒适的要求,但是这些方案都需改变传统自行车的结构,从而不利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不改变传统自行车的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增设一些零件,使自行车增加“斜靠”式骑行的功能,做到骑行舒适。
以下结合附图叙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在传统的自行车上加装一种独特的滑块曲杆机构,如


图1所示,该机构的曲杆与滑块铰接,当滑块沿滑道滑动时,曲杆也被带动。
图1中曲杆既受滚轮的约束,又受重力的作用,故曲杆被滑块带动时,曲杆只能紧靠滚轮移动,如图2所示为滑块滑至滑道低端时的情形。现将该机构安装在传统自行车上(先拆去后搭架),如图3所示,滑道的高端安装在原车鞍管稍前的位置,低端安装在后轮的上方,并且把鞍座安装在滑块上,把靠背安装在曲杆上。此时滑块位于滑道的高端,鞍座位置与传统位置一致,靠背也是水平放置的,可以搭人或载货,其使用方法与传统自行车一样。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可当作传统自行车来使用。如果滑块滑至滑道的低端,如图4所示,则鞍座移至后下方,靠背升起,那么骑行者可“斜靠”着骑行,这样骑行者不但腰部有支撑,且髋关节的角度比传统姿势的要小,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此种骑车姿势不易疲劳。而且臀部受压面积也将增大,避免骑车容易屁股痛这种现象。此外,当骑行者“斜靠”着骑行时,原车把距人体太远,骑行者的手无法扶到车把。因此,还须在原车把上加装可折叠的第二个车把,打开后比原车车把明显地接近骑行者身体,以便其以“斜靠”姿势骑行时,能轻松地扶着车把。当第二车把折叠时,不影响骑行者按传统姿势扶住原车把骑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一、所采用的滑块曲杆机构非常简单、实用,易于制造。
二、传统自行车改装成本实用新型十分容易,只需把滑块曲杆机构和第二车把加装在原车上即可(先拆下后搭架),无需改动原车结构,必要时还可恢复原车结构,在结构上有较好的继承性。
三、滑块处于低端时靠背能自锁,不会出现靠背支持不住人体而导致骑行者向后翻的情况,安全性较好。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一最佳实施例。
图5为传统姿势正视图。
图6为传统姿势俯视图(拆去鞍座)。
图7为“斜靠”姿势正视图。
图8为滑块曲杆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打开后的第二车把与原车把的关系图。
参照图5、图6,当可折叠的第二车把1没有打开,与滑套7相联的鞍座8处于滑道9的高端时,其使用与传统自行车一样。只有当位置控制手柄3被推向车把方向时,曲臂4的末端顶起锁勾6而放开滑套7,在人体重力作用下,滑套7自滑道9的高端滑向后下方。由于弯管10铰接在滑套7上,因而铰接的一端随滑套8向后下方运动,而安装靠背12的另一端则被滚轮11逐渐顶起。等到滑套7到达滑道9低端,再打开第二车把1,则如图7所示的“斜靠”姿势。在第二车把1上还装有软闸把2,通过刹车绳与原车把上的后闸把相联,确保以“斜靠”姿势骑行也能刹车。
参照图8,可以更清楚地看清各零部件之间的关系图8中剖去弯管10的一部分,则可以看到一根轴17焊在与滑套7焊在一起的鞍管16上,弯管10就相当于滑块曲杆机构中的曲杆,可以绕轴17转动。对照图6,在图8中两个平行的滑套7套在两根平行的圆柱形的滑道9上,显然两个滑套7及焊在其上的鞍管16就相当于滑块曲杆机构中的滑块。图8中,滚轮19由后撑管20支承。平撑管18的一端与后撑管20相联,另一端开口,用螺钉紧固在立叉上,滑道9的一端就焊在平撑管18上,另一端铰接在前撑管14上,其上还安装有锁勾6及滑轮5,前撑管14的下端开口,用螺钉紧固在原车的平管上。后弹簧21的一端绕在原车平管上,另一端与锁勾6相联,始终使锁勾6受到一个向下的力,以便锁勾6在滑套7处于滑道9的高端时,勾住滑套7侧面突出的圆销15,防止滑套7自行滑下。拉绳22的一端与滑套7相联,另一端绕过滑轮5与曲臂4相联。包箍23亦用螺钉紧固在原车平管上。成为一体的位置控制手柄3及曲臂4就铰支在包箍23上,前弹簧13的作用是使位置控制手柄3始终处于垂直位置,便于使用。
见图9,剖去原车把的两个闸把的各一部分,可以看到第二车把的两根固定管25的一端开口,用螺钉紧固在原车把上,另一端与可折管27铰接。挡片26焊在两固定管25的下部,防止可折管27打开过度。刹车绳28的一端与软闸把2相联,另一端穿过紧固在原车把管上的包箍24而与原车后闸把相联。当骑行者捏合软闸把2时,则可通过刹车绳28带动原车后闸把,达到刹车的功能。图9中只画出一个软闸把,为保险起见,也可在第二车把上再装一个软闸,这样在以“斜靠”姿势骑行时,也可使用原车前闸。
现说明一下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车起步先沿用传统方法,即按图5状态上车后,把位置控制手柄扳向原车把方向,则鞍座8滑下,靠背12升起,再打开第二车把,则可进入“斜靠”姿势骑行。若欲由“斜靠”姿势转为传统姿势,或者说由图7状态转为图5状态,只需把位置控制手柄3拉向鞍座8方向,使曲臂4拉动其另一端所系拉绳22,通过滑轮5改变方向后拉动滑套7向上滑,同时靠背12和弯管10也借助重力势能把滑套7推向滑道9高端,接着锁钩6在后弹簧21作用下自动锁住滑套7,此时骑行者只需把第二车把1折叠,则可完成由“斜靠”到传统姿势的转换。
显然,上述两种转换允许在骑行中进行。亦即骑行中骑行者不需下车即可在传统姿势和“斜靠”姿势间任意转换。经过样车试验由传统姿势到“斜靠”姿势的骑行中转换,或者由“斜靠”姿势到传统姿势的骑行中转换,均不超过4秒钟。
同样通过试验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自行车,所增加的零部件都可以象附件那样轻易地装上传统自行车(只需拆下后搭架),包括普通28、26和24英寸男装、女装车,新旧不限。稍加改进也可以装在赛车上。除非是只有三成新或更旧的自行车,一般人可以在45分钟内把传统自行车改装成本实施例所述的自行车,由本实施例所述的自行车恢复为传统自行车,只需30分钟。如此快的改装速度,是因为所增加的零部件与原车的联接方式全部采用缧纹联接的缘故。
当然,以“斜靠”姿势骑行重心较靠后,但在一般道路上骑行并不影响使用。如确有必要,只需加长轴距即可解决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其上装有滑块曲杆机构,滑块与曲杆铰接,鞍座就安装在该机构的滑块上,靠背安装在该机构的曲杆上,通过滑块及曲杆,鞍座与靠背联动,原车车把上还安装有一个可折叠的第二车把,该第二车把打开后比原车车把更加接近骑行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滑块曲杆机构的滑道一端安装在原车的鞍管稍前的位置上,另一端安装在后轮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对传统自行车的改进。这种自行车可以“斜靠”姿势骑行,解决了骑传统自行车容易疲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着眼于用一种独特的滑块曲杆机构的滑块与曲杆铰接,鞍座安装在该机构的滑块上,靠背安装在该机构曲杆上,通过滑块、曲杆、鞍座与靠背联动,这种机构非常简单、实用,可以象附件一样很快地加装在28、26和24英寸各种新旧自行车上,原车车把上安装了第二车把,确保骑行者以“斜靠”姿势骑行时亦可轻松地扶住车把。
文档编号B62J1/00GK2114618SQ91216959
公开日1992年9月2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1991年6月22日
发明者劳一劲 申请人:劳一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