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孔杆式传动机构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8964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孔杆式传动机构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自行车,具体说是一种带有孔杆式传动机构的自行车。
现有的自行车,其传动系统基本为链轮链条结构。链轮链条传动结构复杂,成本高,使用过程中链条易脱落。为避免链条弄脏或绞住裤角,需加装链盒。链盒,尤其是大链盒显得笨重,调整稍有不当会发出噪音;擦试、维修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自行车的链轮链条传动装置,提供一种加工方便、重量轻、易于维修,磨擦小的孔杆式传动机构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孔杆式传动机构的自行车与传统自行车一样,主要由车架、车轮、车把、车座和传动机构构成。与传统自行车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传动机构不是链轮链条机构而是一种孔杆式传动的机构。孔杆式传动机构主要由大轮盘1、小飞轮2、连杆3、前齿头4、后齿头5和轴承6组成。前后齿头4、5为周向带有柱状齿的小转轮,形似小齿轮。小飞轮2和大轮盘1沿轮沿圆周外沿有一圈等距圆孔。圆孔的孔距分别与后齿头5、前齿头4的柱状齿的节距相等。前、后齿头4、5装在连杆3的两端,小飞轮2装在自行车后轴上,大轮盘1装在自行车中轴上。连杆3上装有两个轴承6,轴承6通过轴承座与自行车的后叉相连,最好将连杆3通过轴承6的外圈装在后叉右叉管内部,装配后连杆3轴线应与小飞轮2、大轮盘1的连线在一个水平面上,且前齿头4的柱状齿在大轮盘1的内侧与大轮盘的孔啮合,后齿头5的柱状齿在小飞轮2的外侧与小飞轮的孔啮合。为便于后齿头5与小飞轮2在小飞轮2外侧啮合,自行车后叉的右侧一根,其靠近小飞轮的一端应有一个向外的弯折,留出一个安放后齿头5的空间。
工作时,曲柄7带动大轮盘1转动,大轮盘1带动前齿头4转动,与前齿头4同轴的后齿头5带动小飞轮2转动,从而带动自行车后轮转动。


图1为自行车孔杆传动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装在后叉上的孔杆式传动机构的俯视图;图3为前齿头4、后齿头5与连杆3的组装示意图;图4为齿头的示意图;与传统的自行车相比,孔杆式传动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大轮盘和小飞轮与齿头啮合可靠,不会脱落;大轮盘不会弄脏或绞住裤角。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孔杆式传动机构的自行车,主要由车架、车轮、车把、车座和传动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传动机构是一种孔杆式传动机构;孔杆式传动机构主要由大轮盘(1)、小飞轮(2)、连杆(3)、前齿头(4)、后齿头(5)和轴承(6)组成;前后齿头(4)、(5)为周向带有柱状齿的小转轮,小飞轮(2)和大轮盘(1)沿圆周外沿有一圈等距圆孔,圆孔的孔距分别与后齿头(5)、前齿头(4)的柱状齿的节距相等;前、后齿头(4)、(5)装在连杆(3)的两端,小飞轮(2)装在自行车的后轴上,大轮盘(1)装在自行车的中轴上;连杆(3)上装有两个轴承(6),轴承(6)通过轴承座与自行车的后叉相连;连杆(3)的轴线应与小飞轮(2)、大轮盘(1)的连线在一个水平面上,且前齿头(4)的柱状齿在大轮盘(1)的内侧与大轮盘的孔相啮合,后齿头(5)的柱状齿在小飞轮(2)的外侧与小飞轮的孔相啮合;自行车后叉的右侧一根,其靠近小飞轮的一端应有一个向外的弯折,以留出一个安放后齿头(5)的空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带有孔杆式传动机构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孔杆式传动机构的连杆(3)通过轴承的外圈安装在后叉右叉管的内部。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孔杆式传动机构的自行车,主要由车架、车轮、车把、车座和传动机构组成。其传动机构由大轮盘1、小飞轮2、连杆3、前、后齿头4、5和轴承6组成。前齿头4的柱状齿在大轮盘1的内侧与大轮盘的孔相啮合,后齿头5的柱状齿在小飞轮2的外侧与小飞轮的孔相啮合。与链条传动的自行车相比,孔杆式传动机构的自行车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不存在链条易脱落和链条弄脏或绞住裤角的问题。
文档编号B62M23/00GK2157131SQ93212499
公开日1994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17日
发明者舒大岐 申请人:舒大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