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摩托车碟形刹车片使用的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022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配合摩托车碟形刹车片使用的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和摩托车之锁具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用来与具有散热孔之碟形刹车片配合对摩托车产生制动之锁装置。
众所周知,目前摩托车骑士均使用一种可贯穿车轮轮框之U形杆锁来对车轮产生摩托车制动,惟根据经验显示,该种U形杆锁在实际使用上并不理想,例如使用者必须在车轮抵接于地面之状况下将其扳动一角度,才能使该U形杆锁顺利地穿过轮框,相当费时费力,再者则是该种U形杆锁之体积庞大,在未使用时,携带并不方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之锁装置,其可配合摩托车碟形刹车片上之任一散热孔来使用而对摩托车车轮产生制动效果,在操作上相当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之锁装置,其体积小,在携带上非常方便。
缘是,为达成前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之锁装置包含有一本体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相邻于该第一侧边,以及一槽道实质上垂直该第一侧边且往该本体延伸一预定长度;一锁定栓以可于一第一及第二位置间位移之方式布置于该本体内,平常位于该第一位置,受外力作用时,其可由该第一位置移往第二位置用以封闭该槽道之开口端,该锁定栓具有容许其穿通碟形刹车片散热孔之外径,该槽道之预定长度则须足以收容该碟形刹车片用以供该锁定栓穿通其散热孔,以及一锁具配置于该本体内,具有一锁心可配合该锁具之开启或闭锁状态而位于一第三或第四位置,该锁心位置于该第三位置时,该锁定栓位于该第一位置,当该锁心由该第三位置移往该第四位置时,该锁定栓将同步由该第一位置移至该第二位置;其特征在于该锁定栓之轴心方向是与该第一侧边平行,该锁心是与该锁定栓耦接且使二者之轴心位于同一方向上;藉此该锁定栓将可受该锁心之控制而与其同步动作贯穿碟形刹车片之一散热孔而达成制动效果。
更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锁装置之一较佳实施例中是藉该槽道将该本体分割成一第一及第二部分,且使该第一部分之宽度大于该第二部分,于该第一部分设有一轴心与该第一侧边平行且将其贯穿之孔道,该第二部分设有一开口端与该槽道相邻且位于该孔道轴心延长线上之锁定孔,该锁定栓系容置于该孔道之前段部,当位于该第二位置时,其一端系自该孔道与该槽道相邻之一端口往外伸出并横贯该槽道而伸入该锁定孔内,该锁具则容置于该孔道之后段部用以使该锁心可沿该孔道之轴心方向于该第三及第四位置间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装置之又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锁具有一筒体固置于该孔道之后段部,该锁心则系以可于该第三及第四位置间直线位移方式置设于该筒体内且使其长度较该筒体为长,当该锁心位于该第三位置时,其一端系自该孔道之另一端往外伸,其另一端则与该锁定栓抵接;另外则使该锁定栓具有一栓身及一外径较大之底座,该孔道与该槽道相邻之端口内径较该孔道前段部之内径为小用以形成一第一肩部,一第一回位弹簧套穿该栓身且使其一端抵接于该第一肩部上,另一端则抵接于该底座之上缘面;藉此,当该锁心位于第三位置时,该锁定栓系受该第一回位弹簧之抵压而维持于该第一位置,而当该锁心由该第三位置被往内推压至该第四位置时,该锁定栓将被同步推抵至该第二位置,由于该锁心位于该第四位置时系对应该锁具之闭锁状态,因此,如无锁匙开启该锁具,该锁定栓即被拘束于该第二位置而产生锁定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锁装置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系取用一以旋动其锁心之方式来开启及闭锁之锁具,另外更包含有一外套筒套覆该锁具并使其可带著该锁具在一第三及第四位置轴向位移之方式容置该孔道之后段部内,该锁定栓则系以可随该锁心旋动之方式与其耦接;一制动件以可于一释放及制动位置移动之方式置设该孔道之前段部内,当该锁定栓由第一位置移往第二位置时,该制动件系由该释放位置移至该制动位置用以将该锁定栓拘束于该第二位置而使该锁装置产生锁定效果;而当该锁心被锁匙旋动而位于开启状态时,该制动件将由该制动位置移往该释放位置,而使该锁定栓由该第二位置回复至第一位置。
在前述之实施例中,亦可使该锁定栓仅以可随该锁具直线位移之方式与其锁心耦接,而该制动梢则以可随该锁心旋转而于释放及制动位置移动之方式置设于该本体之孔道内。
以下,兹举出本实用新型之三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进一步之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于
图1中2-2方向之剖视图,其中锁定栓位于第一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于
图1中2-2方向之剖视图,其中锁定栓第位于第二位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之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与图2相同方向之剖视图,其中锁定栓系位于第一位置。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与图2相同方向之剖视图,其中锁定栓系位于图2。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三之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三与图2相同方向之剖视图,其锁定栓系位于第一位置。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三与图2相同方向之剖视图,其锁定栓系位于第二位置。
首先请参阅
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锁装置10具有一矩形本体12,该本体12设有一第一侧边14,一第二侧边15相邻于该第一侧边14之另一侧且与该第二侧边15平行,一开口槽18垂直该第一侧边14且往该本体12延伸一预定长度。该开口槽18将该本体12分成一第一部分20以及一宽度较小之第二部分22。该第一部分20设有一轴心与该第一侧边14平行且贯穿该部分之孔道24,该第二部分22设有一开口端与该开口槽18相邻且位于该孔道24轴心延长线上之锁定孔26。该孔道24具有一内端口241与该开口槽18相邻,一外端口242位于该本体12之第三侧边16,该外端口242之孔径大于该内端口241,一前段部243与该内端口241相邻,一后段部244位于该前段部243与该外端口242之间,该前段部243之孔径略大于该内端口241,一第一肩部245位于该前段部243与该内端口241之交接处,该后段部244之孔径系与该外端口242相同,一第一肩部246位于该前、后段242、244之交接处。
一锁定栓28容置于该前段部243,具有一外径略小于该内端口241之栓身281,一外径较该栓身281为大之底座282,一第二回位弹簧30套穿该栓身281两端分别承抵于该第一肩部24及该底座282之上缘面283,当未受外力时,该锁定栓28系受该第一回位弹簧30之抵压而位于如图2所示之第一位置。当受外力推压至如图3所示之第二位置时,该栓身28系可自该内端口241往外伸出,横贯该开口槽18而伸入该锁定孔26内。
一锁具32具有一筒体34藉一固定栓36固置于该后段244内,一锁心38以可于一第三及第四位置轴向位移之方式设于该筒体34内,当该锁具32位于开启状态时,该锁心38系位于如图2所示之第三位置,其一端自该外端口242往外伸出一预定长度,另一端则与该底座282抵接,在此状态下,该锁心38可往内抵推至如图3所示之第四位置,此时,该锁定栓28将受该锁心38之顶抵由该第一位置移往该第二位置而封闭该开口槽18,在此同时,该锁具32则处于闭锁状态,用以将该锁定栓28拘束于该第二位置。
该锁装置10使用时,系使摩托车碟形刹车片1伸入该开口槽18内并使其中一散热孔2对准该锁定栓28,然后将该锁心38由该第三位置往内按压至该第四位置,该锁定栓28即从其第一位置自该内端口241往外伸出并贯穿该散热孔2而位移至使其栓身281伸入该锁定装置10即成锁定状态而吊固于该碟形刹车片1上对摩托车车轮产生制动作用。另外为清除可能积聚于该锁定孔26内之污物,该第二部分22设有一斜向穿孔261与该锁定孔26连通,如此当该锁定栓28伸入该锁定孔26时可推挤该污物而使其自该斜向穿孔261往外排出。
再请参阅图4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之锁装置40中,其锁定栓42具有外径依序渐大之一第一节栓身421,一第二节栓身422以及一底座423,该底座423之端面设有一往内延伸之凹孔424用以供一锁具43之锁心44嵌入其中,然后以一角度定位梢45以垂直二者轴心之方式将其固接在一起且具有一外伸端451。该锁具43及该锁定栓42之后段系塞固于一外套筒47内,该外套筒47系容置于孔道46之后段部461,其筒面设有一与轴心平行之滑槽471,该后段部461之相对部位则固设一可伸入该滑槽471内之固定梢472,藉此使该外套筒47可带着该锁具43于一第三及第四位置间轴向位移;另外,该外套筒47之筒壁上相对于该定位梢45之位置设有一横向之角度限制槽472供该外伸端451伸入,藉此,该锁心44即可在该角度限制槽472之弧度范围内转动。
该锁装置40更具有一制动梢48及一压缩弹簧49自本体50之一穿孔51依序置于位在该孔道46前段部462之槽孔52内,该锁定栓42之第二节栓身422设有一横向切槽425,该锁定栓42之第二节栓身422设有一横向切槽425,当该锁定栓42位于如图6所示之第二位置时,该制动梢48可伸入该横向切槽425内,对该锁定栓42产生制动。而当该锁定栓42转动一预定角度时,该制动梢48即脱离该横向切槽425而使该锁定栓可被一套穿于该第二节栓身422且两端分别抵接于一肩部463及该底座423上环缘426之第二回位弹簧53维持于如图5所示之第一位置。由于该锁具43之锁心44系与该锁定栓42固接在一起,由于该锁具43之锁心44系与该锁定栓42固接在一起,而该锁具43又与该外套筒47固接在一起,因此当该锁定栓42被该第回位弹簧53维持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外套筒47将带着该锁具43位于如图5所示之第三位置,如该图所示,在第三位置时,该外套筒47与该锁具43系自该孔道46之外端口464往外伸出一预定长度。
另外,该锁装置40之锁具43在设计上,系使其锁心44可被锁匙转动一预定角度,而欲将锁匙取出时则须将该锁心44转回原位置。藉此,当该锁装置10位于开启状态时,该锁定栓42与该锁具43系分别于该第一及第三位置,而且该锁定栓42之横向切槽425系朝向该制动梢48,因此只要将该锁具43及该外套筒47同时往内抵压至该第四位置,该锁定栓42即由该第一位置移往该第二位置,此时,该第一节栓身421之前端即自该内端口465往外伸出,贯穿置于开口槽54内之碟形刹车片之散热孔而伸入锁定孔55内,该制动梢48则受该压缩弹簧49顶推而嵌入该横向切槽425内将该锁定栓42拘束于该第二位置,此时,该锁装置140即位于闭锁状态(如图6所示)。当欲开锁时,系以锁匙转动该锁心44至该定位梢45之外伸端451靠抵于该角度限制槽472之一端,该锁定栓42即随该锁心44转动使其横向切横槽425脱离该制动梢48,于是该锁定栓42即受该第二回位弹簧53之顶推而由该第二位置移往该第一位置,该锁具43及该外套筒47则由该四位置回复该第三位置(如图5所示),此时,该锁装置40则可与碟形刹车片分离,而由前述可知,在此状态下,只要该锁匙回转使该外伸端451靠抵于该角度限制槽472之另一端即可将其取下。
另外,再请参阅图7至图9,本实用新型之再一较佳实施例之锁装置70中,系于一锁定栓71之底座72设有一垂直贯孔73,一自底面轴向往内延伸与该贯孔73相通之通孔74;其锁具75之锁心76系使其前端之断面呈半圆形且可伸入该通孔74内,该锁定栓71与该锁具75系以可轴向位移之方式容置于一藉一固定梢77固置在孔道78后段部781之外套筒79内,该锁具75之筒体751上设有一与轴心平行之滑槽752,一定位梢80穿过该后段部781及该外套筒79而伸入该滑槽752内用以限制该锁具75之运动行程,另外,该垂直贯孔73内系容置一制动梢82,该制动梢82之顶面设有一凹洞84,一压缩弹簧86容置于该凹洞84内且使其一端贴抵于该外套筒79之内侧壁面上,该制动梢82相对于该通孔74之部位设有一长度略大于该锁心76前端之直径之纵向切槽88,用以供该锁心76前端之伸放,该后段部781于预定位置设有一凹入782,该外套筒79于相对位置设有一穿孔792,当该锁定栓71位移至该贯孔73对准该凹入782及该穿孔792之位置时,该制动梢82将受该压缩弹簧86之抵压而经该贯孔792嵌入该凹入782内用以将该锁定栓71拘束于该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更取用一扭力弹簧90套穿该锁心76并使其一端卡接在该锁心76所设之一槽沟761内,另一端固接在该筒体751上,藉此,使该锁心76于未受锁匙转动时,系以圆弧面朝下之方式伸入该制动梢82之切槽88内,而当该锁心76被锁匙转动90度时,其半圆形部将以长轴与该切槽88长轴平行之方式位于该切槽88内,此时,该制动梢82将会被往上顶推而脱离该凹入782。
当该锁装置70位于开启状态时,如图8所示,该锁定栓71与该锁具75系受一套穿在该锁定栓71上之第三回位弹簧92之顶推而分别于如图8所示之第一及第三位置,在此状态下,该制动梢82系脱离该凹入782,该锁心76之半圆形部系以圆弧面朝下之方式伸入该制动梢82之切槽88内。而当欲将该锁具70闭锁时,系将该锁具75往内按压至该定位梢80靠抵于该滑槽752之一端,该锁具75与该锁定栓71即由第一及第三位置位移至如图9所示之第二及第四位置,此时,该锁定栓71之栓身711系贯穿开口槽94而伸入锁定孔96内,该制动梢82则随该锁定栓71移动至对准该穿孔792而嵌入该凹入782内,用以将该锁定栓71拘束于该第二位置产生闭锁作用。而当欲开锁时,系以一锁匙将该锁心76旋动至使其长轴与该切槽88长轴平行用以将该制动梢82往上拉提至脱离该凹入782,于是该锁定栓71及该锁具75即受该第三回位弹簧92之顶推而分别由第二及第四位回复至第一及第三位置,如此,该锁装置70即可脱离机车之碟形刹车片,在此同时,该锁心76将藉由该扭力弹簧90之张力而回复至圆弧朝下位置,供下一次之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配合摩托车碟形刹车片使用的锁装置,包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相邻于该第一侧边,以及一槽道实质上垂直于该第一侧边且往该本体延伸一预定长度;一锁定栓(locking bolt)以可于一第一及第二位置间位移之方式布置于该本体内,平常位于该第一位置,受外力作用时,其可由该第一位置移往该第二位置用以封闭该槽道之开口端,该锁定栓具有容许其穿通碟形刹车片其中一散热孔之外径,而该槽道之预定长度则须足以收容该碟形刹车片用以供该锁定栓穿通其散热孔;以及一锁具配置于该本体内,具有一锁心可配合该锁具之开启或闭锁状态而位于一第一或第四位置,位于第四位置时,系使该锁定栓位于该第二位置;其特征在于该锁定栓之轴心方向系平行于该第一侧边,该锁心之轴心方向系与该锁定栓同向且与其耦接,用以使该锁定栓受该锁心之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锁装置,其特征是,该槽道将本体分割成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之宽度大于该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设有一孔道,其轴心与该第一侧边平行且贯穿该第一部分,该第二部分设有一开口端与该槽道相邻且位于该孔道轴心延长线上之锁定孔,该锁定栓系容置于该孔道内,当位于第二位置时,其一端可自该孔道与该槽道相邻之前端口往外伸出并横贯该槽道而伸入该锁定孔内,该锁具系容置于该锁定栓后侧之孔道内,用以使其位于该第四位置时可自该孔道之后端口往外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锁装置,其特征是该孔道具有一前段部,其孔径较该前端口大,一后段部,其孔径较该前段部大,该后端口之孔径与该后段部相同,该前段部与该前端口间形成一第一肩部,该后段部与该前段部间形成一第二肩部,该锁定栓系容置于该前段部内,该锁具系容置于该后段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锁装置,其特征是该锁定栓具有一栓身其外径略小于该孔道前端口,一底座位于栓身末端,其外径大于该前段口小于该前段部,一第一回位弹簧套穿该栓身且使其两端分别与该第一肩部及该底座上缘面抵接,用以将该锁定栓于未受外力时维持于该第一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之锁装置,其特征是该锁具具有一筒体固置于该后段部,该锁心系以可于该第三及第四位置间轴向位移之方式置设于该筒体内,该锁具位于开启状态时,该锁心之一端系自该后端口往外伸出而位于该第三位置,当将该锁心往内按压至该第四位置时,该锁具系位于闭锁状态,而该锁定栓则由该第一位置被推往该第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之锁装置,其特征是更包含有一外套筒以可在一预定距离往复轴向位移之方式配置于该孔道后段部,该锁具容置于该外套筒内,该锁心系以在开启状态时可转动预定角度之方式枢设于该锁具内,另外,更包含一制动件以可于一释放及制动位置间位移之方式置设于该孔道前段部,当该锁心被旋动预定角度后,该制动件系位于该释放位置用以使该锁定栓、该锁具及该外套筒往该孔道之另一端口伸出,而分别位于该第一及该三位置,而当该锁具在闭锁状态时,该锁心则转回原位置用以使该制动件可由该释放位置移至该制动位置而将该锁定栓及该锁心分别拘束于该第二及第四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之锁装置,其特征是该底座设有一自底面往内延伸之凹孔,该锁心之开放端系伸入该凹孔内,一定位梢以垂直二者轴心之方式固设于该凹孔壁与该锁心之开放端且具有一外伸端,该外套筒之筒壁于相对于该定位梢之位置设有一角度限制槽供该外伸端之伸入,用以使该锁心仅可于该角度限制槽之槽长内旋动,该制动件具有一第一压缩弹簧及一制动梢系依序置于该孔道前段部所设之一凹入内,该锁定栓之栓身于相对于该凹入之部位设有一切槽,当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制动梢系受该压缩弹簧之抵压而嵌入该切槽内用以将其拘束于该位置。
8.根据要利要求6所述之锁装置,其特征是该底座系伸入该外套筒内,其设有一垂直其轴心之贯孔,一自其底面往内伸入且与该贯札相通之穿孔,该制动件具有一制动梢容量置于该贯孔内,该制动梢之上端设有一凹孔,一第二压缩弹簧承置于该凹孔内,并使其一端承接于该外套筒之内侧壁面上,该孔道后段部设有一凹入,该外套筒于相对位置设有一穿孔,当该锁定栓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制动梢之梢身设有一纵向切槽,该锁心之开放端则使其长度略小于该纵向切槽之长度,用以使该锁心旋动至其长度方向与该纵向切槽之长度方向平行时,该制动梢可被往上拉提脱离该凹入而位于该释放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之锁装置,其特征是更包含有一扭力弹簧,系套穿该锁心之开放端且使其一端固接于该锁具之外壁,另一端固接于该锁心之开放端,用以使该锁心被旋动预定角度后可藉该扭力弹簧之张力而回复至原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锁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二部分设有一斜向穿孔与该锁定孔相通,用以供该锁定栓在伸入该锁定孔之同时将污物自该斜向穿孔往外推出。
专利摘要一种制动锁装置,具有本体,带有一与其一侧边垂直之开口槽,一锁定栓以平行于该侧边且可于一第一及第二位置间位移方式布置于该本体内,当该锁定栓位于第二位置时封闭该开口槽之端口,以及一锁具置于该本体内,一锁心配合锁具之开启或闭锁而位于一第三或第四位置,该锁心系与该锁定栓耦接,且使二者之轴心位于同一方向上,用以使该锁定栓可受锁心之控制而与其同步动作在封闭该开口槽之时贯穿位于该开口槽内之碟形刹车片之一散热孔而对车轮产生制动作用。
文档编号B62L3/00GK2189579SQ94204730
公开日1995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4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4日
发明者谢进仁 申请人:谢进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