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齿轮—滑块式无级调速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0225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机动车齿轮—滑块式无级调速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非机动车调速传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或人力三轮车的无级调速传动装置。
现有自行车的传动均靠链轮和链条实现,其变速装置主要是一组不同直径的链轮,传动过程中通过链条与直径不同的链轮啮合实现有级变速。这种调速传动装置的缺点表现在因链轮与链条不在同一平面上运动,而存在有侧向力,所以极易产生磨损,另外此种装置结构繁琐,安装和维修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滑动式无级调速传动装置,达到简化变速机构,实现无级调速的技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


图1和图2示出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动部分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带有调速装置的调速传动结构示意图。
其中传动部分由安装在中轴13上的主动齿轮1与传动齿轮2啮合,齿轮2安装在偏心轴8上,偏心轴8绞接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与安装在轴套9上的内齿轮3啮合,在行星齿轮4节圆上固定有连杆10,连杆10与滑块构件12导槽中的滑块11绞接,滑块构件12的另一端为两根齿条5和6,两根齿条与安装在同轴上的两个单向离合器(棘轮)各自上下啮合;其调速机构由一根与手把控制旋扭相连的拉线14牵动链轮15旋转,链轮15带动丝杆16同时旋转,丝杆16上装配滑块螺母17,滑块螺母17安装在与内齿轮3固接的滑块构件18的导槽内,当丝杆转动时,滑块螺母17在构件18的导槽内滑动,同时带动构件18和内齿轮进行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可将固定在行星齿轮4节圆上的连杆10直接与带有齿条的构件12相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及变速原理如下主动齿轮转动时,带动传动齿轮2转动,随之偏心轴8同时转动,行星轮4绞接在偏心轴8上,亦随同偏心轴8一起传动,行星轮4与内齿轮3啮合,所以行星轮4在作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当行星轮节圆直径等于与之啮合的内齿轮3节圆的二分之一时,行星轮节圆上任何一点在运动过程中都在作通过内齿轮圆心的直线运动,根据这一原理,将连杆10固定在行星轮4的节圆上,然后通过与之绞接的滑块11或直接与构件12绞接,从而实现带有齿条的构件12的往复直线运动,构件12上的齿条为分置的两根齿条,它分别与安装在同轴上的两个单向离合器(棘轮)在上下位置上进行啮合,所以在齿条进行往复直线运动过程中实现安装在单向离合器上轴的连续转动。当需要调速时,只需牵动拉线14,则通过链轮15、丝杆16、滑块螺母17的联动,带动滑块构件18和内齿轮3一起旋转一个所需的角度,因而势必带动与内齿轮相啮合的行星齿轮4一起旋转相同角度,从而使行星齿轮4节圆上任何一点到滑块11之间的距离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得到改变,这一变化即是与之联动的齿条在水平方向上行程的改变,通过齿条行程的改变从而达到与之啮合的单向离合器(棘轮)转速的变化,即达到变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变链条传动为齿轮传动,提高了传动的可靠性,变速实现了无级调速,简化了传统调速装置的繁琐机构,而且调速比可以适需要任意选择,此外,利用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无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蹬踏都保证自行车前行,从而可以调节人的用力姿态,以减少疲劳。
以下列举一个实施例的设计参数齿数 模数 齿宽主动齿轮1 Z1=72 m=2mm b=3.5mm传动齿轮2 Z2=18 m=2mm b=5mm中心距 a=90mm内齿轮3 Z3=50 m=2mm b=4mm行星齿轮4 Z4=25 m=2mm b=5mm
齿数 模数 齿宽偏心距 e=25mm齿条行程 S=100mm最大速比 imax=3.8最小速比 imax=1.3当主动齿轮1的转速为40转/分(正常脚踏速度)时最大速度21公里/小时。
最小速度7.2公里/小时。
权利要求1.一种非机动车齿轮-滑块式无级调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部分由安装在中轴13上的主动齿轮1与传动齿轮2啮合,齿轮2安装在偏心轴8上,偏心轴8绞接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4与安装在轴套9上的内齿轮3啮合,在行星齿轮4节圆上固定有连杆10,连杆10与滑块构件12导槽中的滑块11绞接,滑块构件12的另一端为两根齿条5和6,两根齿条与安装在同轴上的两个单向离合器(棘轮)各自上下啮合;其调速机构由一根与手把控制旋扭相连的拉线14牵动链轮15旋转,链轮15带动丝杆16同时旋转,丝杆16上装配滑块螺母17,滑块螺母17安装在与内齿轮3固接的滑块构件18的导槽内,当丝杆转动时,滑块螺母17在构件18的导槽内滑动,同时带动构件18和内齿轮进行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非机动车齿轮——滑块式调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在行星齿轮4节圆上的连杆10直接与带有齿条的构件12相绞接。
专利摘要非机动车齿轮—滑块式调速传动装置以脚踏轮为主动齿轮通过传动轮带动安装在偏心轴上的行星轮,当行星轮节圆直径等于与之啮合的内齿轮节圆直径的二分之一时,行星轮节圆上的任何一点的运动状态为通过内齿轮圆心的往复直线运动,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固定在行星轮节圆上的连杆与滑块构件配合将往复直线运动再通过齿条齿轮的啮合变为旋转运动,其调速过程,只需利用控制旋钮牵动内齿轮同时带动行星轮偏转适当角度即可。
文档编号B62M11/14GK2193862SQ94204660
公开日1995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17日
发明者陶国清, 王台惠 申请人:王台惠, 山西三新实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