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两用式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80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型两用式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尤指一种可使该婴儿车可为一般婴儿车的型态,也可以单段式收合即可使婴儿车收合呈背架型态的改进型两用式婴儿车。
婴儿车的使用在现今已相当普遍,其除了具备供婴幼儿置于车体内,以推动前进的基本功能外,更可借由座体的设计,使其或坐或躺,或是借由把手可换向的设计,使其朝向可依不同的状况而改变,因此婴儿车的设计趋向已逐渐多元化。
唯一般婴儿车的应用,均是将婴幼儿放置于车体内,而使婴幼儿或坐或躺于车体内,然于特殊场所,如于行人道、天桥处,或特殊状况时,如婴幼儿不愿再单独坐于车内,须将婴幼儿抱起,并将婴儿车收折,以利于携带,然此时须一手抱着婴儿,一手携带婴儿车,不仅诸多不便,且易产生危险,为此,便有业者设计出如图6所示,可为婴儿车的背架结构。
请参看图6所示,该结构两侧各具有一前斜杆80,前斜杆80顶端固设一定位座81,定位座81外侧枢设一把手杆82,把手杆82适当处设置一由弹簧821拉掣的卡钩822,配合定位座81侧延伸的凸杆811,于把手杆82往上旋动时,即使卡钩822钩掣于凸杆811处而呈定位状态,而欲收折把手杆82时,仅将卡钩822往上推掣,即使卡钩822脱离凸杆811处,即可将把手杆82往后旋动,另于两侧定位座81间环设一座垫杆83,座垫杆83得套设一座垫831,以供婴幼儿乘坐,另于前斜杆80适当处枢设一后斜杆84,且于两侧前斜杆80与后斜杆84间设置连杆组85,连杆组85的中央并为可收折的设计,而于前斜杆80与后斜杆84的底端均设有轮子86,而于座垫831与前斜杆80间并设背带87。
于前斜杆80、后斜杆84前后展开时,可借由连杆组85定位,并可将把手杆82往上旋动,使卡钩822卡掣于凸杆811处,而呈定位状态,即形成婴儿车的型态,此时可通过推动把手杆82的方式,推动婴儿车前进,而若欲背动婴幼儿时,无须将婴幼儿抱起,可将把手杆处的卡钩822往上扳起,再将把手杆82往下旋动,即使把手杆82收合,再将连杆组85中央处往上推掣,即可使前斜杆80与后斜杆84并合,形成一背架的型态,故借此设计即可为婴儿车的型态,也可为背架的型态,而提供一多用途、多功能的结构。
唯上述结构虽可兼具婴儿车及背架的功能,然其所使用的结构较为复杂,而须借由把手杆的折收,及前后斜杆的并合,方可使婴儿车收合呈背架的型态,而欲自背架展开呈婴儿车的型态时,也须两道的操作程序,方可组成婴儿车的结构,因此上述结构即存在以下的问题1.操作麻烦上述结构须藉助两道的操作程序,方可自婴儿车转换呈背架,或是自背架转换呈婴儿车结构,因此操作较为麻烦,而非实用的设计。
2.安全性较差上述把手杆的设计是利用两侧卡钩而定位,而前后斜杆间的设计则以连杆组的展开而定位,因此推动婴儿车时,若不慎将卡钩往上扳起,或是将连杆组的中央处往上推掣,即使各骨架间不再呈稳固的状态,而使坐于婴儿车内的婴幼儿存在安全上的顾虑。
故由上述可知,上述结构虽具备多用途的功效,然其结构设计上仍存在有缺失,使婴儿车的使用便利性及安全性仍不佳,因此为能提供一更具实用的两用式婴儿车,本发明人乃设计出本实用新型改进型两用式婴儿车,希借助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达到以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两用式婴儿车,该婴儿车两侧为对称式的设计,各杆体间呈展开的型态,形成婴儿车的型态,而若欲将婴儿车收合以形成背架,藉此设计,提供一操作相当便利的婴儿车结构,并借由各杆体间的连动设计,使各杆体展开时,呈稳固的型态,而提供一安全性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主要的设计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两用式婴儿车,该婴儿车两侧为对称式的骨架,其具有一前斜杆,前斜杆上端固设一定位座,定位座下端枢接后斜杆,前后斜杆底端设有轮体,而于定位座前端固设扶手杆,扶手杆处套设座垫,并于座垫前端设有背带,另于定位座处设置把手杆,其中,前斜杆上套设滑套,滑套并供把手杆穿掣并固结,把手杆穿过定位座并配合一卡掣装置定位,而于把手杆与后斜杆间枢设一底垫杆,当按掣卡掣装置并将把手杆往下推掣时,即使各骨架并合呈背架的型态。
如以上所述的改进型两用式婴儿车其中,卡掣装置是在定位座形成横孔槽,横孔槽内设置一可作动的作动座,作动座具有一贯通的长孔,长孔内设有定位梢,可使定位梢卡掣于把手杆的固定孔处而定位。
由于本实用新型借由各杆体间连动的设计,其具有前斜杆,前斜杆套设一滑套,滑套另端固设于把手杆的底端处,把手杆上端并穿过定位座,定位座侧边设有卡掣装置,而于定位座下端并枢接后斜杆,后斜杆与把手杆间并枢设底垫杆,当把手杆往上拉掣,而使卡掣装置呈定位状态时,于欲收合婴儿车而形成背架的型态时,即仅须按掣卡掣装置并推掣把手杆,即可完成收合骨架的动作,而欲使背架再展开呈婴儿车的状态时,仅须将把手杆往上拉掣,即可借由各杆体的连动使其展开呈婴儿车的型态,为一易于操作的两用式婴儿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较之现有结构,即具备以下的优点1.操作简便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仅须单一的动作即可完成收合或展开的程序,因此操作上非常简便,而对操作者而言,无须再以多段操作方式达到婴儿车与背架间转换的目的,因此操作上的便利性无庸置疑。
2.安全性佳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欲若使骨架收合时,须按掣两侧的卡掣装置并同时将把手杆往下推掣,然此动作并非不经意的动作即可完成,而须二不同方向的动作同时配合方可,因此可确保婴儿车展开时的安全性。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所在,特配合附图加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掣装置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掣装置定位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掣装置的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收合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现有婴儿车的侧视示意图。
请参看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为两侧对称式骨架设计,以使两侧杆体间设置座垫,该婴儿车具有前斜杆10,前斜杆10底端固设前轮体11,而于前斜杆10上并套设一滑套12,该滑套12内为双孔槽的设计,其中后孔121即是供前斜杆10穿套,前孔122则可供把手杆20穿掣,另于前斜杆10适当处固设一定位螺栓13,借由该定位螺栓13使滑套12上移至适当位置即可定位,另前斜杆10上端即固设一定位座30,定位座30前端形成通孔31,该通孔31可供把手杆20穿过,并借由一卡掣装置40限制把手杆20的位置,另定位座30下端枢设后斜杆50,后斜杆50底端固设后轮体51,并于后斜杆50与把手杆20间枢设一底垫杆60,而于两侧定位座30前端固设一环状的扶手杆61,于扶手杆61处即固设座垫62,座垫61两侧前端各固设一背带63,背带62底端并固设于两侧前斜杆10间的踏垫处。
请配合参看图2所示,卡掣装置40是在定位座30上端适当处形成未贯通的横孔槽32,该横孔槽32并与纵向的通孔31贯通,横孔槽32两侧形成翼孔321,并于内侧端面处形成定位凸柱322,而卡掣装置具有一作动座41,作动座41两侧各形成限位块411,顶端形成上下贯通的长孔412,并于作动座41内侧设置一定位梢413,该定位梢413并突出于长孔412处,另于作动座41两侧的限位块411内各形成定位于孔414,定位孔414处可各置放弹簧42,并将作动座41置入横孔槽32内,而使弹簧42另端卡掣于定位凸柱322处,另把手杆20周缘上、下处各形成上固定孔21及下固定孔22,当把手杆20穿过通孔31及长孔412时,即可借由弹簧42的推掣力,使定位梢413卡掣于特定位置的固定孔21、22处,如图3所示,故使把手杆20呈定位状态,而须使把手杆20移动时,可如图4所示,按掣突出的作动座41,使定位梢413脱离固定孔22处,即可使把手杆20上下移位。
请参看图3和4所示,于婴儿车展开时,卡掣装置40的定位梢413即可卡掣于特定位置的固定孔22处,而呈稳固的展开状态,若欲收合婴儿车而呈背架的型态时,仅须双手按掣两侧卡掣装置40的作动座41,以使定位梢413脱离下固定孔22处,即可将把手杆20往下推掣,请配合参看图5所示,把手杆20往下推掣时,即借由底垫杆60与把手杆20间的枢接处为定点,带动底垫杆60往前旋动,并使后斜杆50往前斜杆10方向并合,即使各骨架均呈并合状态,此时定位梢413即再卡掣于上固定孔21处,故可藉由背带63背起已收合的婴儿车,而如一背架的型态。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两用式婴儿车,该婴儿车两侧为对称式的骨架,其具有一前斜杆,前斜杆上端固设一定位座,定位座下端枢接后斜杆,前后斜杆底端设有轮体,而于定位座前端固设扶手杆,扶手杆处套设座垫,并于座垫前端设有背带,另于定位座处设置把手杆,其特征在于前斜杆上套设滑套,滑套并供把手杆穿掣并固结,把手杆穿过定位座并配合一卡掣装置定位,而于把手杆与后斜杆间枢设一底垫杆,当按掣卡掣装置并将把手杆往下推掣时,即使各骨架并合呈背架的型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两用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卡掣装置是在定位座形成横孔槽,横孔槽内设置一可作动的作动座,作动座具有一贯通的长孔,长孔内设有定位梢,可使定位梢卡掣于把手杆的固定孔处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两用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横孔槽两侧得形成翼孔,而作动座两侧形成限位块,限位块内并形成容置弹簧的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两用式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前斜杆上设有限制滑套上限位置的定位螺栓。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型两用式婴儿车,该婴儿车两侧为对称式的骨架,具有前斜杆,定位座,后斜杆,轮体,扶手杆,座垫,背带,把手杆,其中,前斜杆上套设滑套,滑套并供把手杆穿掣并固结,把手杆穿过定位座并配合一卡掣装置定位,而于把手杆与后斜杆间枢设一底垫杆,当按掣卡掣装置并将把手杆往下推掣时,使各杆体并合形成背架的形态,而将把手杆往上拉掣使卡掣装置定位时,形成婴儿车的形态,藉此设计,提供一操作便利且安全性佳的结构。
文档编号B62B7/00GK2352420SQ9824023
公开日1999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7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7日
发明者黄英源, 陈而瑞, 黄保山 申请人:英属维京群岛商育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