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副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21652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054]左前安装部34a以及左后安装部34b通过螺栓而安装于左侧架11 (参照图1)。并且,右前安装部36a以及右后安装部36b通过螺栓而安装于右侧架12 (参照图1)。
[0055]由此,副架15安装在左右的侧架11、12上。
[0056]返回到图1、图2,左悬架支承部35包括:在主体部32的左端部32a中的前部32c设置的左前连结部81、以及在主体部32的左端部32a中的后部32d设置的左后连结部82。
[0057]左前连结部81设置为从主体部32的前部32c且主体部32的外周部32g向车辆前方伸出。该左前连结部81配置在比左前安装部34a靠车辆前方的位置处。
[0058]左后连结部82设置为从主体部32的后部32d且主体部32的外周部32g向车宽方向外侧(左侧方向)伸出。该左后连结部82设置在比左后安装部34b (还参照图4)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由此夹设在左后安装部34b与后部32d之间。
[0059]在左前连结部81上,借助左前支承销84而连结有左悬架臂16的前安装部16a。另外,在左后连结部82上,借助左后支承销而连结有左悬架臂16的后安装部16b。
[0060]在左悬架臂16上连结有左悬架21的下端部21a,在左减振壳体13上连结有左悬架21的上端部21b。左减振壳体13与左侧架11 一体形成。
[0061]因此,左悬架21被左悬架臂16支承。由此,左悬架21借助左悬架臂16而支承于左悬架支承部35。
[0062]右悬架支承部37与左悬架支承部35同样地包括:在主体部32的右端部32b中的前部32e设置的右前连结部87、以及在主体部32的右端部32b中的后部32f设置的右后连结部88。
[0063]右前连结部87设置为从主体部32的前部32e且主体部32的外周部32g向车辆前方伸出。该右前连结部87配置在比右前安装部36a靠车辆前方的位置处。
[0064]右后连结部88设置为从主体部32的后部32f且主体部32的外周部32g向车宽方向外侧(右侧方向)伸出。该右后连结部88通过设置在比右后安装部36b (还参照图4)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处,从而夹设在右后安装部36b与后部32f之间。
[0065]在右前连结部87上,借助右前支承销91而连结有右悬架臂17的前安装部17a。另外,在右后连结部88上,借助右后支承销而连结有右悬架臂17的后安装部17b。
[0066]右悬架臂17是与左悬架臂16大致左右对称的构件。
[0067]在右悬架臂17上连结有右悬架22的下端部22a,在右减振壳体14上连结有右悬架22的上端部22b。右减振壳体14与右侧架12 —体形成。
[0068]因此,右悬架22被右悬架臂17支承。由此,右悬架22借助右悬架臂17而支承于右悬架支承部37。
[0069]这样,在左悬架支承部35上,借助左悬架臂16而连结有左悬架21,在右悬架支承部37上,借助右悬架臂17而连结有右悬架22。
[0070]S卩,经由左悬架臂16向左悬架支承部35输入较大的负荷,经由右悬架臂17向右悬架支承部37输入较大的负荷。
[0071]因此,优选确保左悬架支承部35(具体而言是左前连结部81以及左后连结部82)、右悬架支承部37 (具体而言是右前连结部87以及右后连结部88)的刚性/强度。
[0072]在此,如图4所示,左前连结部81以及右前连结部87设置为从主体部32的前侧的外周部32g向车辆前方伸出。
[0073]然而,在通过高压铸造使副架15成形时,从副架15的后部15b侧注入铝合金的熔态金属。因而,左前连结部81以及右前连结部87位于相对远离熔态金属的注入用流路的位置处。
[0074]因此,在副架15上形成左右的纵向鼓出部66、67以及横向鼓出部65,向左前连结部81以及右前连结部87顺畅地导入熔态金属。
[0075]在图4?图7中详细地对左右的纵向鼓出部66、67以及横向鼓出部65进行说明。
[0076]另一方面,左后连结部82以及右后连结部88设置于主体部32的后侧的外周部32g的附近。因而,左后连结部82以及右后连结部88配置在与熔态金属的注入用流路接近的位置处。因此,能够向左后连结部82以及右后连结部88顺畅地导入熔态金属。
[0077]这样,通过向左右的前连结部81、87以及左右的后连结部82、88顺畅地导入熔态金属,能够确保左右的前连结部81、87以及左右的后连结部82、88的刚性/强度。S卩,能够确保左右的悬架支承部35、37的刚性/强度。
[0078]再次返回到图1、图2,在主体部3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32h且主体部32的前半部设置有中央连结部38。
[0079]在中央连结部38上,通过螺栓51、螺母52而连结有扭力杆26的基端部26a。扭力杆26的前端部26b通过螺栓53而与动力装置25连结。由此,利用扭力杆26支承动力装置25。
[0080]如图5所示,主体部32具有:面对上方的上部41 ;面对下方的下部42 ;将上部41及下部42的各前端部41a、42a连结的前壁43 ;以及将上部41及下部42的各后端部41b、42b连结的后壁44。该主体部32中,由上部41、下部42、前壁43以及后壁44形成中空部45 ο
[0081]中空部45在铸造副架15时由型芯92 (参照图9)形成。
[0082]此外,上部41以及下部42沿上下方向隔着规定间隔设置。
[0083]主体部32的上部41在比左悬架支承部35 (左前连结部81、左后连结部82(参照图3))靠车宽方向内侧附近的部位41c处,包括上后平坦部55、上倾斜部56以及上前平坦部57。
[0084]上后平坦部55从后端部41b朝向车辆前方大致水平地伸出至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另外,上倾斜部56从上后平坦部55的前端部55a朝向车辆前方以上升的坡度伸出。
[0085]此外,上前平坦部57从上倾斜部56的前端56a朝向车辆前方大致水平地伸出至前端部41a。
[0086]因而,上后平坦部55、上倾斜部56以及上前平坦部57形成为平缓的形状、即不包含凹凸的形状。
[0087]由此,主体部32的上部41在车宽方向内侧附近的部位41c处,从后端部41b到前端部41a形成为平缓的形状。
[0088]通过将上部41从后端部41b到前端部41a形成为平缓的形状,从而在通过高压铸造使副架15成形时,能够将招合金的态金属顺畅地从后端部41b导入到如端部41a。
[0089]如图5、图6所示,在上部41的内表面41d,多个上横向肋61以及多个上纵向肋62朝向中空部45突出。上横向肋61朝向车宽方向延伸,上纵向肋62朝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0090]在此,上部41从后端部41b到前端部41a形成为平缓的形状,以使得将熔态金属顺畅地从后端部41b导入到前端部41a。
[0091]因此,即便多个上横向肋61以及多个上纵向肋62与熔态金属的液体流动方向不一致,也能够将熔态金属顺畅地从上部41的后端部41b导入到前端部41a。
[0092]因此,能够将上横向肋61以及上纵向肋62的成形方向(朝向)确定为,确保上部41的刚性/强度。由此,能够通过多个上横向肋61以及多个上纵向肋62对上部41良好地进行加强。
[0093]如图4、图7所示,主体部32的下部42包括:沿着主体部32的前侧的外周部32g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横向鼓出部65 ;从横向鼓出部65的左端部65a沿着主体部32的左端部32a设置的左纵向鼓出部66 ;从横向鼓出部65的右端部65b沿着主体部32的右端部32b设置的右纵向鼓出部67 ;以及被横向鼓出部65以及左右的纵向鼓出部66、67包围的凹部
68 ο
[0094]左纵向鼓出部66以及右纵向鼓出部67是左右对称的部位,以下,对左右的纵向鼓出部66、67的各结构部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右纵向鼓出部67的说明。
[0095]横向鼓出部65沿着主体部32的前侧的外周部32g朝向左前连结部81以及右前连结部87延伸。该横向鼓出部65具有沿着主体部32的前侧的外周部32g延伸的横底部71 ;以及沿着横底部71的后端部71a形成的横壁部72。
[0096]横底部71是带状的平坦部,配置在比凹部68靠下方的位置,沿着主体部32的前侧的外周部32g水平地延伸。在横底部71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