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轮车以及两轮车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44958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轮车以及两轮车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车以及两轮车的把手。
[0002]
【背景技术】
[0003]两轮车,例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等的把手均设置在车头的两侧,其主要作用是供车主握持以掌握方向和为车主提供平衡感。随着两轮车功能的逐渐增多,一些厂商为了提供给车主更多的方便与便捷,将两轮车的一些功能按键或者电子元件均设置在把手上,例如车灯的开启与关闭、喇叭的开启与关闭等等。又例如电动摩托车的把手可起到加速的功能,即通过旋转把手以调节电动车的动力,以控制电动车的速度的快慢,因此需要在把手上设置一些电子元件、磁控开关等等。综上,两轮车的把手集成了诸多功能,若不小心飞车或者是不经意倾倒,两轮车的把手则最先与地面碰撞,把手与地面产生直接的碰撞力,因而所述把手最容易因撞击而受损,一旦把手受损,则需要更换或者维修,维修费用较高,以及需要等待电子部件更换,延长了维修期限,为车主造成诸多不便。
[0004]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同时具有保护功能的把手的两轮车及具有保护功能的把手。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两轮车,包括前轮、后轮、车架、位于车架上方的座垫、设于车架前端的方向柱以及设于所述方向柱上端的两侧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呈中空管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里端与所述方向柱相接,所述把手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上远离方向柱的外端的防护结构;
所述防护结构包括一插接部件以及一设于所述插接部件外端面的挡止部件;所述插接部件包括一外径与本体的内径相匹配的筒体、能够在筒体内移动的用于扩张筒体里端的外径的移动柱,在所述移动柱上开设有从其轴向上贯穿的螺纹通孔,在所述挡止部件上相应位置处开设有与所述螺纹通孔对应的皿形孔;所述插接部件还包括一螺栓,所述螺栓由外向里穿过所述皿形孔后与所述螺纹通孔螺纹配合,以将所述移动柱拉入筒体内并使该移动柱逐渐向筒体的外端移动,从而扩张筒体的里端的外径。
[0007]作为优化,所述挡止部件为一圆形挡块,其外径大于所述本体的内径,所述圆形挡块的内表面与所述筒体的外端面连接。
[0008]作为优化,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至少一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筒体上并位于本体与挡块之间。
[0009]作为优化,所述移动柱为锥形柱,其里端外径逐渐大于外端的外径。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两轮车把手,包括呈中空管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里端与所述方向柱相接,所述把手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上远离方向柱的外端的防护结构;
所述防护结构包括一插接部件以及一设于所述插接部件外端面的挡止部件;所述插接部件包括一外径与本体的内径相匹配的筒体、能够在筒体内移动的用于扩张筒体里端的外径的移动柱,在所述移动柱上开设有从其轴向上贯穿的螺纹通孔,在所述挡止部件上相应位置处开设有与所述螺纹通孔对应的皿形孔;所述插接部件还包括一螺栓,所述螺栓由外向里穿过所述皿形孔后与所述螺纹通孔螺纹配合,以将所述移动柱拉入筒体内并使该移动柱逐渐向筒体的外端移动,从而扩张筒体的里端的外径。
[0011]作为优化,所述挡止部件为一圆形挡块,其外径大于所述本体的内径,所述圆形挡块的内表面与所述筒体的外端面连接。
[0012]作为优化,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至少一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筒体上并位于本体与挡块之间。
[0013]作为优化,所述移动柱为锥形柱,其里端外径逐渐大于外端的外径。
[0014]本发明的摩托车及其把手,可以对两轮车的把手起到很大程度上的保护,进一步减少两轮车把手受到损伤的机率,为用户节省维修成本和时间。
[0015]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发明两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发明两轮车的把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的另一种改良结构不意图。
[0019]图4是本发明两轮车的把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两轮车,包括前轮1、后轮2、车架3、位于车架3上方的座垫4、设于车架3前端的方向柱5以及设于所述方向柱5上端的两侧的把手6,所述把手6包括呈中空管状的本体61,所述本体61的里端与所述方向柱5相接,所述把手6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61上远离方向柱5的外端的防护结构62。
[0023]本实施例中,可在所述本体61的外周面上设置若干透气孔(图未示出),具有透气孔的本体61通风性和透气性更强,降低了车主手掌出汗的机率。车主手掌出汗后与本体61的摩擦力大大地减弱,手掌容易在把手6上滑动,进而导致对把手6控制不准确,因此可能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0024]所述透气孔可以呈如下结构:在本体61的外周面上设置若干凸部(例如弧形凸部),所述透气孔开设在凸部的顶端(远离本体61的一端)。此结构不仅使得本体61具有透气通风的效果,还有增大车主手掌与本体61摩擦力的作用。
[0025]请继续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两轮车的把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详细示出了位于两轮车把手6外端的防护结构62。具体地: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结构62采用具有一定压缩性、弹性以及一定恢复力的材料制作而成,例如采用塑料、金属材料等等。所述防护结构62包括插设于所述本体61的外端的插接部件以及一设于插接部件外端的挡块620,所述插接部件为与所述本体61的内径相匹配的筒体621,在所述筒体621的里端的外周壁上环设有一凸环622,在所述本体61的内周壁上相对于所述凸环622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环形卡设部件;所述挡块620为外径大于本体61内径的圆形块,当所述防护结构62从本体61的外端插入其中,并且凸环622落入环形卡设部件内时,所述挡块620正好抵设于所述本体61的外端面。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块620可以与所述筒体621 —体成型,也可以将挡块620朝向筒体621的一面与所述筒体621的外端面焊接成型、粘接成型等等。为了增加对所述防护结构62的保护,在所述挡块62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橡胶保护层,当两轮车倾倒时,从一定角度上缓解了两轮车的撞击力,减少防护结构62受损伤的机率,减少防护结构62更换机率,为用户节约了维修更换成本。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卡设部件的结构如此形成:使所述本体61上靠近外端的一段的内径小于靠近里端的一段的内径,从而使得本体61靠近里端的部分具有一朝向外端方向的环形挡壁623,所述环形挡壁623形成与所述凸环622相匹配的卡设部件;所述凸环622靠近挡块620的外端的外径逐渐大于里端的外径,以呈里端小外端大的喇叭状;当所述防护结构62从所述本体61的外端插入其中,并且所述挡块620抵设于所述本体61的外端面时,所述凸环622的外端面正好抵设于所述环形挡壁623上。
[0028]请参见图3,图3是图2中的一种改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环622’的任何一段的外径均为统一的数值,所述凸环622’的断面呈弧形。而本结构中的卡设部件为一环形凹槽623’,该环形凹槽623’由所述本体61的内周面向外表面的方向径向开设,但该凹槽不从径向上贯穿所述本体61,该环形凹槽623’的断面呈与所述凸环622’相匹配的弧形。如此,本体61的外形不被破坏,其整体性较好,在该凹槽的槽底上设置加强筋,以加强该凹槽部分的强度,使该凹槽部分的强度与本体61其它部分的强度接近。并且,在取出防护结构62时,弧形的环形凹槽623’和凸环622’的配合,能够更方便防护结构62的取出。
[0029]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两轮车把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把手7包括呈中空管状的本体71,所述本体71的里端与所述两轮车的方向柱相接,所述把手7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71外端的防护结构72。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结构72包括插设于所述本体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