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01885阅读:来源:国知局
遮篷框架24被旋转到向前位置以为坐在后座椅20上的儿童提供遮盖物。
[0044]框架24包含:一对上扶手26、在上扶手26的后端30 (参见图4)处枢转地耦合到上扶手26的U形手柄部件28、在后腿32的上端34(参见图5)处枢转地耦合到上扶手26的一对后腿32、耦合到手柄部件28的下端38 (参见图11)及后腿32的中间部分40 (参见图40)的一对枢转连杆36、枢转地耦合到上扶手26的中间部分44的一对前腿42 (参见图4)以及在枢转位置处用枢转连杆38枢转地耦合到前腿42的中间部分48及手柄部件28的下端38的一对下扶手46 (参见图6)。前横杆(未展示)被定位在前脚踏板78之下(参见图9)且后横杆(未展示)被定位在延伸于相应前腿42与相应后腿32之间的平台22的后端之下以提供横向稳定性。后轮14耦合到后腿32的下端且前轮14耦合到前腿42的下端。
[0045]前座椅16包含定位在下扶手46上方且耦合到下扶手46的U形框架54 (参见图1)。前座位16还包含由U形框架54的腿56及绳环58支撑的织物(图1到3中未展示)以支撑坐在前座椅16上的儿童。
[0046]座椅靠背18枢转地親合到U形框架54的腿58的端60。座椅靠背18包含U形框架62 (参见图3)及由U形框架62的腿66支撑的织物64。框架62的绳环70的部分68 (参见图10)未被织物64覆盖所以站立在平台22上的儿童可将其手完全环绕68以提供支撑(参见图10、20及21)。框架62的绳环70优选地覆盖有泡沫管72 (参见图10)以为儿童提供柔性柄。
[0047]后座椅20被枢转地连接到下扶手46以在上文论述的提高的位置与降低的位置之间移动。后座椅20优选地由刚性塑料材料制成。
[0048]遮篷框架24在手柄部件28与上扶手26的连接处枢转地耦合到手柄部件28及上扶手26以在上文论述的向前位置与向后位置之间移动。
[0049]平台22延伸于后腿32之间且耦合到后腿32。一对连杆74(参见图20)从后腿32的中间部分向下延伸到平台22的侧面以为平台22的前部分提供支撑。每一连杆74包含枢转地耦合到后腿的上连杆以及枢转地耦合到上连杆的下端且耦合到平台22的下连杆(参见图11)。另一连杆75延伸于后腿32的下端与平台22的后部之间以将平台22枢转地耦合到后腿32。
[0050]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框架12可从使用位置是折合,如图1到3中展示。为了折合儿童推车10,用户紧握手柄部件28上的按钮76以使从手柄部件38的相应的下端38延伸的门闩构件(未展示)松开。门栓构件被收回到下端38中所以其不再维持与耦合到后腿32的门闩接收器80的接合。作为松开的结果,手柄部件38能够在枢转连杆36周围相对于下腿32移动且在其间的枢转地连接处周围相对于上扶手26而移动。类似地,其它框架组件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从而允许框架12移动到折叠位置。
[0051]图4到23说明与图1到3的儿童推车10实质上相同的儿童推车110。出于简洁的目的,儿童推车10与儿童推车110之间相同或实质上类似的组件具有相同的参考符号。儿童推车110与儿童推车10之间的一个差异是儿童推车110的平台122比儿童推车10的平台22宽。举例来说,平台122的前沿178 (参见图5)在U形手柄部件28与后腿32的相交处的正下方,且平台122的前沿78被定位在如图1中展示的此连接点的后部。
[0052]如图4及6中展示,前向式座椅16与座椅靠背18协作以界定前角A,且后向式座椅20与座椅靠背18协作以界定后角B。当座椅靠背18处于向后倾斜位置中时(参见图4),前角A为钝角且后角B为锐角。当座椅靠背18处于向前倾斜位置中时(参见图6),前角A为锐角且后角B为钝角。当座椅靠背18处于向前位置或倾斜位置中时前角A与后角B协作以界定约180度的组合角。
[0053]如图4中展示,前向式座椅16具有第一开口边沿48,其经配置以允许坐在前向式座椅16(参见图18)上的儿童将其腿定位在第一开口边沿48之上,且后向式座椅20具有第二开口边沿50,其经配置以允许坐在后向式座椅20 (参见图22)上的儿童将其腿定位在第二开口边沿50之上。平台122具有前沿52及后沿54。当后向式座椅20处于提高的使用位置中时第二开口边沿50被定位在平台122的前沿52的后部上,且当后向式座椅20处于储存位置中时第二开口边沿50被定位在平台122的前沿52的前部(也参见上文论述的平台22)。如图4及5中展示,当后向式座椅20处于比当后向式座椅20处于提高的储存位置时更低的使用位置时,第二开口边沿50被定位在第一较低高度下。
[0054]如图4中展示,当后向式座椅22处于使用位置中时后向式座椅20以第一量与平台22纵向重叠。如图5中展示,当后向式座椅20处于储存位置中时后向式座椅20以第二量(即,零)与平台122纵向重叠,所述第二量小于图4中展示的量。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重叠的第一量大于平台122的纵向长度的25% (也参见上文论述的平台22)。根据优选实施例,重叠的第一量为约平台122的纵向长度的50%。根据其它实施例,重叠的第一量可为平台122的纵向长度的其它百分比,例如5%、10%、20%、30%、40%、60%、75%、100%、150%或 200% ο
[0055]如图4中展示,当后向式座椅20处于降低的使用位置时后向式座椅20与平台122纵向重叠。当处于向后倾斜位置中时座椅靠背18与后向式座椅20纵向重叠。当处于向前倾斜位置中时座椅靠背18与前向式座椅16纵向重叠。当后向式座椅20处于提高的储存位置中且座椅靠背18被倾斜在实质上竖直位置处(如图5中展示)时,座椅靠背18实质上平行于后向式座椅20。当处于图5中展示的位置时,后角Β为约零度。如上文提及,后角Β可大于90度,如图6中展示。
[0056]如图19中展示,遮篷24具有前沿56。当处于使用位置中时遮篷24的前沿56被定位在座椅靠背18的前部,且当处于储存位置中时遮篷的前沿56被定位在平台122的后部,如图20中展示。当处于使用位置中时遮篷24完全覆盖后向式座椅20,且当处于使用位置中时遮篷24至少局部覆盖前向式座椅1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中所述框架包含经定位以用于用户推动所述儿童推车的手柄部件,所述遮篷枢转地耦合到所述手柄部件的最靠前部分的后部的框架。
[0057]如图4到23中展示,儿童推车110包含软组件。可将这些软组件提供到儿童推车10上。软组件包含前座椅16的织物及衬垫114 (参见图9)、座椅靠背18的织物及衬垫116、后座椅20的织物及衬垫118、定位在遮篷框架24之上的织物120及筐122。遮篷织物120耦合到U形手柄部件28,且随着遮篷框架24在向前位置与后位置之间移动而伸展和收缩,如图7和12中所示。遮篷织物120包含大体上不透明的顶部124及透明网状侧板126,透明网状侧板126经定位使得坐在座位16或20中的儿童可看穿遮篷织物120。
[0058]如图10中展示,座椅靠背18的织物及衬垫116包含一对袋状物127,其暴露座椅靠背18的U形框架62的部分68以暴露待由站立在平台122上的儿童抓住的泡沫管72的部分。
[0059]如图16及17中展示,座椅靠背18包含一对支架128,支架128包含多个孔口 130。上扶手26包含在对应于孔口 130的七个位置中的一者中的孔口 130中的一者中接收的弹簧偏置销132。为了移动座椅靠背18,销132从相应的孔口 130收回以允许支架128及座椅靠背18的剩余部分在框架12上枢转。一旦座椅靠背12处于所需的位置中,用户释放销132且其延伸到重新选择的孔口 130中以相对于枢转固持支架128及座椅靠背18的剩余部分。
[0060]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前座椅16具有五点安全带且后座椅16具有三点安全带。五点安全带包含由大腿带及一对肩与大腿带(未展示)附接到织物114的环扣134,一对肩与大腿带从织物114的侧边穿过环扣134穿过经选择的槽136延伸到座椅靠背织物116中。三点安全带包含由大腿带及一对侧带140附接到后座椅织物118的环扣138,一对侧带140从织物118的侧边延伸到环扣138使环扣138与夹扣耦合。
[0061]图4到17展示在没有儿童的情况下的儿童推车110。图18到23展示在有儿童的情况下的儿童推车110以说明可将儿童放在哪个可以坐的位置及可将儿童放在儿童推车110上用于站立的哪个位置上。
[0062]在图24中展示替代实施例倾斜机构144。所提供的倾斜机构144两者都包含底座146及座椅靠背接收器148。底座146包含管式孔口 150以用于接收前座椅框架54的腿、多个凹口 152以及具有槽156的向下延伸的突片154。接收器148包含管式孔口 158以用于接收座椅靠背框架12的相应的腿66、在凹口 152中的一者中接收的立杆160以及接收紧固件(未展示)的下孔口 162,紧固件穿过槽156及下孔口 162延伸以将接收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