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829244阅读:来源:国知局
于主线束50的上方,在俯视时与主线束50重叠,因此,在机动二轮车I中,可以降低车辆的重心。
[010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供油盘41上,形成有多个用于支承配管等的卡定部。若构成这样的结构,则可以削减用于支承配管等的零件数量,并且,可以提高供油盘41的刚性,因此,可以牢固地支承配管等。
[0106]另外,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时,第一清除软管66A在主线束50的下方与其重叠,并且,在车座锁定缆索69的下方与其重叠。另外,第二清除软管66B在加注软管65以及燃料盖缆索68的上方在俯视时与它们重叠。
[0107]另外,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供油盘41中的前伸出部43F的底板部43F1上形成有开口部90,上述前侧钩部80从开口部90的周缘部中的后缘部朝向下方延伸。在此,支承于前侧钩部80的加注软管65如图6所示穿过开口部90面向中心罩24侧。如图9所示,在开口部90的周围,包围部42的前侧壁部位于开口部90的后方,并且,前伸出部43F的立壁部43F2位于开口部90的左右以及前方,开口部90的周围成为被多个壁部从前后左右包围的状
??τ O
[0108]开口部90为了使加注软管65的布置作业容易而设置。在开口部90的周围设置有多个壁部,由此,积存于供油盘41的液体向开口部90的流动被抑制,可以使该液体向与供油盘41连接的排泄软管70适当地流动。如图4所示,排泄软管70与在包围部42的周壁部42Β的左侧壁部的后下方的位置形成的排泄孔71(参照图9、图10)连接而向下方延伸。
[0109]并且,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油盘41中的包围部42的后侧壁部的上部侧朝向上方弯曲,在该上部侧的弯曲的部位形成有开口部91。如图6所示,该开口部91为了使支承于后侧钩部82的加注软管65面向中心罩24侧而形成。该开口部91使加注软管65的安装性提尚O
[0110]在应用了以上记载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机动二轮车I中,主线束50在侧主体罩部、即前侧罩22的后部、下侧主体罩部25或者后侧主体罩29与供油盘41之间通过,因此,可以降低跨乘空间19的高度。因此,可以确保乘降性。另外,在该机动二轮车I中,不在跨乘空间19下的中心罩24的下方空间设置倾斜延伸那样的框架部件,而利用供油盘41支承主线束50,通过上述结构,可以谋求轻量化。
[0111]另外,在该机动二轮车I中,主线束50在俯视时与供油盘41重叠,由此,主线束50在车宽度方向上的伸出被抑制,可以抑制跨乘空间19的车宽度尺寸。
[0112]另外,在机动二轮车I中,加注软管65通过供油口40以及供油盘41的包围部42的周围,由此,可以抑制下侧主体罩部25向车宽度方向伸出地配置该下侧主体罩部25。
[0113]并且,在该机动二轮车I中,燃料盖缆索68与加注软管65在俯视时重叠,由此,燃料盖缆索68在车宽度方向上的伸出被抑制,可以抑制跨乘空间的车宽度尺寸。
[0114]另外,在该机动二轮车I中,车座锁定缆索69与主线束50在俯视时重叠,由此,车座锁定缆索69向车宽度方向的伸出被抑制,可以抑制跨乘空间的车宽度尺寸。
[0115]并且,在该机动二轮车I中,第一清除软管66Α在俯视时与主线束50以及车座锁定缆索69重叠,第二清除软管66Β在俯视时与加注软管65以及燃料盖缆索68重叠,由此,第一清除软管66Α以及第二清除软管66Β向车宽度方向的伸出被抑制,可以抑制跨乘空间的车宽度尺寸。
[0116]这样一来,在该机动二轮车I中,可以进一步确保乘降性。
[0117]另外,在该机动二轮车I中,通过利用嵌合轴部31A将供油盘41与用于收纳蓄电池B且刚性被确保的蓄电池收纳部31连结,可以提高供油盘41的刚性。因此,可以牢固地支承供油盘41所支承的配管等。
[0118]另外,在该机动二轮车I中,加注软管65穿过开口部90面向中心罩24侧,从而可以提高加注软管65的安装性,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0119]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0120]附图标记说明
[0121]I机动二轮车(鞍乘型车辆),10转向把手,12头管,16车座,19跨乘空间,20脚踏板(脚踏板部),22前侧罩(侧主体罩部),24中心罩(中心罩部),24A燃料盖,25下侧主体罩部(侧主体罩部),29后侧主体罩(侧主体罩部),30收纳箱(第一收纳箱),31蓄电池收纳部(第二收纳箱),40供油口,41供油盘,50主线束(线束部件),60过滤罐,65加注软管,66A第一清除软管,66B第二清除软管,67清除控制阀,68燃料盖缆索,69车座锁定缆索,90开口部,B蓄电池,F燃料箱。
【主权项】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在鞍乘型车辆中使用,该鞍乘型车辆具有: 转向把手,所述转向把手支承于头管; 乘员就座用的车座,所述车座配置在所述转向把手的后方; 脚踏板部,为了供就座于所述车座的乘员放脚,所述脚踏板部在所述转向把手与所述车座之间配置在所述转向把手以及车座的下方; 侧主体罩部,所述侧主体罩部覆盖车身侧面; 中心罩部,所述中心罩部从所述侧主体罩部沿车宽度方向延伸; 燃料箱,所述燃料箱配置在由所述侧主体罩部以及所述中心罩部包围的空间,在上表面具有供油口;以及 供油盘,所述供油盘配置成包围所述供油口的周围并支承于所述燃料箱, 在所述中心罩部的上方,在所述转向把手与所述车座之间形成有乘员为了乘车而跨过腿的跨乘空间, 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的特征在于, 横跨所述跨乘空间的前方以及后方而延伸的线束部件布置在所述中心罩部的下方,通过所述供油盘的侧方而布置在所述侧主体罩部与所述供油盘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部件布置成在俯视时与所述供油盘重叠。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收集在所述燃料箱内产生的气体的过滤罐配置于在所述燃料箱与所述供油盘之间产生的上下方向的空间, 将所述燃料箱与所述过滤罐连接的加注软管布置成,从所述燃料箱的上表面延伸,将所述供油口和所述供油盘中的包围所述供油口的部位的周围包围而到达所述过滤罐,并且,该加注软管支承于所述供油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心罩部设置有能够开闭地堵塞所述供油口的燃料盖, 对所述燃料盖的开闭进行操作的燃料盖缆索布置成,通过所述供油盘的两侧方中的、所述线束部件通过的一侧的相反侧的所述供油盘的侧方而在俯视时与所述加注软管重叠。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座配置成能够开闭其下方的空间,对所述车座的开闭进行操作的车座锁定缆索布置在所述线束部件的上方并支承于所述供油盘。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罐和所述鞍乘型车辆的进气系统经由支承于车身框架的清除控制阀、配置在该清除控制阀的上游侧的第一清除软管、以及配置在该清除控制阀的下游侧的第二清除软管连接, 所述第一清除软管布置成在俯视时与所述线束部件以及所述车座锁定缆索重叠, 所述第二清除软管布置成在俯视时与所述加注软管以及所述燃料盖缆索重叠, 所述供油盘对所述第一清除软管以及所述第二清除软管进行支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座的下方配置有第一收纳箱, 在所述第一收纳箱设置有从其前部向前方鼓出并收纳蓄电池的第二收纳箱, 所述供油盘和所述第二收纳箱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抵接地连结,并在该连结部位支承所述第二清除软管。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油盘上形成有使所述加注软管面向所述中心罩部侧的开口部,并且形成有包围所述开口部的周围的壁部。
【专利摘要】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在鞍乘型车辆中使用,该鞍乘型车辆具有:侧主体罩部、中心罩、在上表面具有供油口的燃料箱(F)、以及支承于燃料箱(F)的供油盘(41),在中心罩的上方形成有乘员为了乘车而跨过腿的跨乘空间(19),在鞍乘型车辆的线束布置结构中,横跨跨乘空间(19)的前方以及后方而延伸的主线束(50)布置在中心罩的下方,通过供油盘(41)的侧方而布置在侧主体罩部与供油盘(41)之间。
【IPC分类】B62J37/00, B62J35/00, B62J9/00
【公开号】CN105593112
【申请号】CN201480036653
【发明人】捧太树, 吉村和则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4年4月9日
【公告号】EP3015351A1, US20160137249, WO2014208177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