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救生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158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水上救生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水上救生舱,包括底板及设置连接在底板上支撑杆,整体形成四面体结构,所述底板为等边三角形,底板的中心连接底板的一个夹角的连线为断开端,底板为多边形,底板上还设置有将底板等分成多个小多边形的折痕,其中一个折痕为断开端,底板可以通过断开端及折痕将底板折叠成一个小多边形。当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者可以直接迅速进入水上救生舱,底板的浮力可以将整个救生舱悬浮在水面上,防止逃生者溺水,另一方面也有效的将逃生者保护起来,避免外部物体的冲撞,而日常不使用时,可以通过折叠将整个装置叠合成小巧结构,便于携带,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安全性高、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低。
【专利说明】水上救生舱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属于水上救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上遇险人员逃生的水上救生舱。
[0003]
【背景技术】
[0004]在水上作业、运输,特别是航海作业中,由于气候条件,经常会遇到各类触礁、撞船、风暴或机械故障等意外原因导致沉船事故,现在的救生设备中,救生艇等因体积较大,造价较高等原因,导致中小船只较少配备,而配备较多的是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用具,但救生衣、救生圈在风浪较大,温度较低的海上,很难维持逃生者最低生存要求,救生艇与救生阀等设备在海洋中,极易倾覆,不能达到有效的保护遇险人员。
[0005]地震海嘯给人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他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他们的发生。
[0006]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携带、造价低廉、安全可靠的水上救生舱。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上救生舱,包括底板及设置连接在底板上支撑杆,整体形成四面体结构,所述底板为多边形,,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将底板等分成多个小多边形的折痕,其中一个折痕为断开端,所述底板可以通过断开端及折痕将底板折叠成一个小多边形。
[0009]本发明改进有,所述正多边型为三角形,所述折痕设置在底板的中心连接底板的一个夹角的连线,折痕及断开端将底板分成多个小三角形。
[0010]其中,相邻两个小三角形之间设置有连接绳,所述底板中心位置设置有驱动绳,所述连接绳与驱动绳相连。
[0011]其中,所述连接绳与驱动绳为尼龙绳或防弹纤维绳。
[0012]其中,所述支撑杆为三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底板的小三角形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两两之间设置有连接绳,三根支撑杆的顶端还设置有驱动绳,所述驱动绳与连接绳相连。
[0013]其中,所述支撑杆与底板缝合。
[0014]其中,所述底板的断开端设置有拉链。
[0015]其中,三根支撑杆外侧覆盖有防弹纤维层。
[0016]其中,水上救生舱还包括GMDSS。[0017]其中,所述底板的材质为泡沫。
[0018]其中,底板上设置有固定人的装置。
[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水上作业、运输出意外事故、或者海嘯及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者可以打开水上救生舱并直接迅速进入水上救生舱,底板的浮力可以将整个救生舱悬浮在水面上,防止逃生者溺水,另一方面也有效的将逃生者保护起来,避免外部物体的冲撞,而日常不使用时,可以通过折叠将整个装置叠成需要的形状,小巧结构,便于携带,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安全性高、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低。
[0020]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附图1为本发明的水上救生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水上救生舱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标号说明:1:底板; 11:断开端; 12:折痕; 2:支撑杆; 3:连接绳; 4 --驱动绳。
[00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5]参照附图1及附图2,附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上救生舱,包括底板I及连接在底板I上的支撑杆2,整体形成四面体结构,所述底板I为多边形,,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将底板等分成多个小多边形的折痕12,其中一个折痕12为断开端11,所述底板可以通过断开端11及折痕12将底板折叠成一个小多边形。
[0026]本实施例中以正三角形为例,具体的,所述正多边型为三角形,所述折痕设置在底板的中心连接底板的一个夹角的连线,折痕及断开端将底板分成多个小三角形,当然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其他的多边形,例如正方形等。
[0027]具体的,在正常使用时,将断开端11接合起来使得整体形成一个三角形,由于底板I采用泡沫、或者其他浮力较大的材质,当一个人坐在底板I上时能保证不会下沉,当需要将底板I收起时,可以将底板I顺着折痕12弯折,并将整个底板I折成一个小三角形大小,便于搬运及运输,平时可以直接放置在家里小角落,当需要使用时在将底板I拿出。
[0028]本实施例中,参照附图1及附图2,相邻两个小三角形之间设置有连接绳3,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连接绳的具体数量,所述底板I中心位置设置有驱动绳4,所述连接绳3与驱动绳4相连,当驱动绳4用力往外拉扯时,连接绳3收缩,将折痕12两侧的小三角形展开,并最终展开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其中,驱动绳4设置在底板I中间位置,所有的连接绳3都与驱动绳4相连,驱动绳4的拉动带动所有连接绳3收缩。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绳3与驱动绳4为尼龙绳,尼龙绳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回弹性,当然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绳及驱动绳还可以使防弹纤维绳。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2为三根,所述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在底板I的小三角形上,所述支撑杆2的另一端两两之间设置有连接绳,三根支撑杆2的顶端还设置有驱动绳,所述驱动绳与连接绳相连,具体的,三根支撑杆2类似于雨伞的伞骨,通过驱动绳的拉动带动连接绳收缩,并将三个支撑杆2撑开,形成完整的一个水上救生腔,在未使用时,可以将三个支撑杆2合并起来存放,进一步使整个水上救生舱更加的便携。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2与底板I缝合,具体的,支撑杆2与一个小三角形缝合,在小三角形缝合时,支撑杆2可以随着小三角形弯折。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I的断开端11设置有拉链,通过拉链有效的将底板I组合成一体,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卡扣或者粘扣等来实现。
[0033]本实施例中,底板上设置有固定人的装置,可以有效的对人体进行固定,防止整个救生舱在移动时,人不能坐稳导致事故。
[0034]本实施例中,三根支撑杆2外侧覆盖有防弹纤维层,防弹纤维层可以有效的免除外界物品对整个水上救生舱的冲击,当然,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防弹纤维层将整个底板I及三个支撑杆2都包容起来。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水上救生舱还包括GMDSS。
[0036]GMDSS 全称为 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是国际海事组织(MO)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改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建立新的海上搜救通信程序,并用来进一步完善现行常规海上通信的一套庞大的综合的全球性的通信搜救网络。该系统主要由卫星通信系统一INMARSAT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和C0S-PAS/SARSAT(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即海岸电台)以及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三大部分构成。
[0037]逃生者可以迅速并成功地把遇险事件提供给可能予以救助的单位。报警包括船对岸、船对船和岸对船报警3个方向,其中船对岸报警是主要的。
[0038]当水上作业、运输出意外事故、或者海嘯及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者可以直接迅速进入水上救生舱,底板I的浮力可以将整个救生舱悬浮在水面上,防止逃生者溺水,另一方面也有效的将逃生者保护起来,避免外部物体的冲撞,而日常不使用时,可以通过折叠将整个装置叠合成小巧结构,便于携带,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安全性高、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低。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上救生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及设置连接在底板上支撑杆,整体形成四面体结构,所述底板为多边形,,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将底板等分成多个小多边形的折痕,其中一个折痕为断开端,所述底板可以通过断开端及折痕将底板折叠成一个小多边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多边型为三角形,所述折痕设置在底板的中心连接底板的一个夹角的连线,折痕及断开端将底板分成多个小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救生舱,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小三角形之间设置有连接绳,所述底板中心位置设置有驱动绳,所述连接绳与驱动绳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与驱动绳为尼龙绳或防弹纤维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三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底板的小三角形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两两之间设置有连接绳,三根支撑杆的顶端还设置有驱动绳,所述驱动绳与连接绳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上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与底板缝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断开端设置有拉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生舱,其特征在于,四面体的外侧覆盖有防弹纤维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生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GMDSS。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材质为泡沫。
【文档编号】B63C9/06GK103786849SQ201210430249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日
【发明者】温雪峰 申请人:温雪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