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湖智能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3189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湖智能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湖面救生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湖智能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人工湖都存在有各种安全问题,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目前现有的救援装置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或者对落水者不能进行完全的定位与救援,且效率低。导致许多本可以来得及被救援的落水者失去救援的最佳时机。在一些野外较为空旷的水域,这种安全隐患较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湖智能救生装置,克服了传统救生装置效率低且不能完全定位救援的缺点,具有结构简单,可方便的达到节省救援落水者时间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工湖智能救生装置,包括小船本体12,在小船本体12的船体周围设置有可探测距离红外测距传感器1,小船本体12的前后两端安装有人体红外传感器2,小船本体12内部安装有可接收红外测距传感器1与人体红外传感器2信号的控制器8,小船本体12船体两侧安装有电机6,电机6通过控制器8控制转速与方向;

所述的小船本体12内部安装有压缩气瓶9,控制器8通过电磁阀11与压缩气瓶9相连,压缩气瓶9与设置在小船本体12船体两侧的气囊5通过导气管10相连通,压缩气瓶9为气囊5进行充气。

所述的小船本体12的前后船体上设置有把手4。

所述的人体红外传感器2与舵机3相连,舵机3通过控制器8控制,人体红外传感器2可转动。

所述的控制器8、电机6与安装在小船本体12上的蓄电池7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带给人们极大利益,改变了传统救援装置效率低且不能完全定位落水者的现状,节省了救援落水者的黄金时间,并且提高了落水者的救援效率。

附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囊展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救生装置启动时,红外测距传感器1不断探测与岸边的距离,通过控制器8来控制电机6的转速,从而控制救生装置的行走方向。人体红外传感器2不断探测救生装置与落水者的距离,当救生装置与人到达一定距离后,控制器8控制电磁阀11开启,使压缩气瓶9中的气体通过导气管10进入气囊5,将气囊5打开,使气囊5具有足够的压力对落水者进行救援。当救生装置靠近落水者时,落水者能够很轻松的抓住救生装置前面的把手4或气囊5,从而使落水者得以救援。蓄电池7为整个救生装置提供电能,控制器8控制着整个救生装置的运行。

所述的红外测距传感器1,不断探测救生装置与岸边的距离,通过电机6的转速差来调整救生装置的方向。

所述的人体红外传感器2,当探测到与落水者到达一定距离后,通过控制器8来打开气囊5。

所述的电机6,为救生装置提供前进的动力。

所述的控制器8,作为整个救生装置的核心系统,控制着整个机体的运行。

所述的压缩气瓶9,为气囊5充气,使其具有足够的浮力。

所述的电磁阀11,控制着压缩气瓶9中气体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救援装置的基础上,将救援得以智能化、全面化、人性化。救生装置周围的红外测距传感器1不断探测与岸边的距离,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8,控制器8控制电机6的转速,从而控制救生装置的前进方向,当救生装置前面的人体红外传感器2探测到救生装置与落水者到达一定距离后,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8,控制器8控制电磁阀11的开启,将压缩气瓶9中的气体通过导气管10导入气囊5中,在救生装置到达落水者身边时,落水者可以通过抓住把手4或者张开的气囊5得以营救,从而达到节省救援时间和提高救援装置救援效率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