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登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558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梯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登梯。



背景技术:

救援艇或者皮划艇一般为充气艇,表层为橡胶制品,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不会进行充气,这种设计能够方便救援艇或者皮划艇的储存,但是也带来了另一项弊端。

救援艇或皮划艇因为自身材质为橡胶材质的原因,无法设置登梯,因为传统的登梯都需要五金器件的固定,这在橡胶材质的救援艇或者皮划艇的应用上存在极大的风险,还有绳索登梯可以应用在该类皮艇上,但是因绳索登梯的稳定性极差,造成了绳索登梯的硬性弊端,故现在大多数的救援艇或者皮划艇不设置登梯,而橡胶材质在有水的情况下及其光滑,人员在水中翻身上艇的时候,没有着力点,容易二次落水,存在未知的风险。

并且,救援艇上一般会配备声呐装置,传统救援艇上的声呐设置在尾部发动机位置,人员操作时离发动机很近,风险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登梯,革新传统登梯需要五金件安装的模式,解决皮划艇或者救援艇等充气艇上无法设置稳定登梯的问题,并且,本多功能登梯利用充气艇本身需要充气的物理特性,采用咬合涨紧的原理,使得登梯稳定的与充气艇契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折叠梯架,减小了登梯不使用状态下的占地面积,易于储存,并且本登梯的实用性强,可以将固定环设置为不同规格,从而使用不同种的充气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登梯,包括双侧布置的爬梯杆1和固定环2,爬梯杆1顶部通过铰接件3与固定环2底部连接,相邻的爬梯杆1在其底部通过第一台阶11连接,相邻的固定环2在其底部通过第二台阶21连接,而其另一端部通过固定杆22连接,单个固定环2顶部还设有扶手杆4,固定环2在底部近第二台阶21处还通过锁定件5连接有竖向固定杆6;

进一步地,固定环2包括下部的直杆23和上部的咬合环24,咬合环24形成扇形的圆心角超过180°;

咬合环24作用在充气艇上,超过180°的咬合环24扇形面能够完全的包裹住充气艇的气囊并咬合,大角度的设计能有效的防止咬合环24脱落,而扇形设计使得咬合环24与充气艇的圆形气囊完全契合,使得登梯的固定稳定牢固;

进一步地,第一台阶11和第二台阶21上均设有粗糙层7,粗糙层7增大台阶的摩擦力,使得人员上下的安全性能更高;

进一步地,锁定件5通过端部的锁定螺栓51拧入套管52内并作用在竖向固定杆6上达到锁定目的;

进一步地,竖向固定杆6用于固定声呐,且在套管52内上下高度可调;

锁定螺栓51旋松,则竖向固定杆6可以上下移动,而锁定螺栓51旋紧,则可以固定住竖向固定杆6,而设置在竖向固定杆6上的声呐高度根据竖向固定杆6自身高度的调节而调节,同时,竖向固定杆6上还可以固定其他应用设备,例如钓具,从而竖向固定杆6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本登梯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竖向固定杆6上设有刻度,可以精确的控制竖向固定杆6移动的精度。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够革新传统登梯需要五金件安装的模式,解决皮划艇或者救援艇等充气艇上无法设置稳定登梯的问题,并且,本多功能登梯利用充气艇本身需要充气的物理特性,采用咬合涨紧的原理,使得登梯稳定的与充气艇契合。

2、本实用新型上的爬梯杆1可以旋转,方便登梯在不使用状态下的收纳,同时提高登梯在水下状态的阶梯长度,方便人员上下。

3、本实用新型上设有竖向固定杆6用于固定声呐,同时可以调节声呐在水下的高度,避免传统的声呐设置在发动机旁的位置风险,提高了救援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爬梯杆;2、固定环;3、铰接件;4、扶手杆;5、锁定件;6、竖向固定杆;7、粗糙层;11、第一台阶;21、第二台阶;22、固定杆;23、直杆;24、咬合环;51、锁定螺栓;52、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多功能登梯,如图1所示,两侧对称设置的爬梯杆1在其底部通过第一台阶11连接,单个爬梯杆1顶部均通过铰接件3连接在单个固定环2下侧的直杆23上,而对称设置的固定环2通过其上直杆23下侧的第二台阶21连接,第一台阶11和第二台阶21形成整个登梯的爬升段,而固定环2上侧与直杆23连接的咬合环24则为登梯的固定段。

上文中,双侧布置的咬合环24端部通过固定杆22连接,并且单个固定环2顶部还设有扶手杆4,同时固定环2在底部近第二台阶21处还通过锁定件5连接有竖向固定杆6。

值得一提的是,咬合环24形成扇形的圆心角超过180°。

咬合环24作用在充气艇上,超过180°的咬合环24扇形面能够完全的包裹住充气艇的气囊并咬合,大角度的设计能有效的防止咬合环24脱落,而扇形设计使得咬合环24与充气艇的圆形气囊完全契合,使得登梯的固定稳定牢固。

为增大台阶的摩擦力,使得人员上下的安全性能更高,第一台阶11和第二台阶21上均设有粗糙层7。

锁定件5和竖向固定杆6的作用是提升登梯的实用性,实现其多功能性,具体的,竖向固定杆6用于固定声呐,且在套管52内上下高度可调,锁定件5通过端部的锁定螺栓51拧入套管52内并作用在竖向固定杆6上达到锁定目的。

锁定螺栓51旋松,则竖向固定杆6可以上下移动,而锁定螺栓51旋紧,则可以固定住竖向固定杆6,而设置在竖向固定杆6上的声呐高度根据竖向固定杆6自身高度的调节而调节,竖向固定杆6上的刻度可以精确的控制声呐的位置,同时,竖向固定杆6上还可以固定其他应用设备,例如垂钓装置,从而竖向固定杆6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本登梯的实用性。

爬梯杆1与直杆23铰接,使得爬梯杆1可以折叠,减小了登梯不使用状态下的占地面积,易于储存,并且本登梯在适用性存在较大优势,可以将固定环2设置为不同规格,从而使用不同种的充气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以充气式救援艇为例,咬合环24设置在救援艇两侧的圆形气囊上,在未完全充满气的情况下,咬合环23与圆形气囊契合,在持续充气的过程中,气囊膨胀,并完全去咬合环24契合,并因为气囊的涨紧作用,在力的相互作用下,咬合环24稳稳的固定在气囊上,此时,将爬梯杆1转动放置水中,则为救援艇的登梯,而救援艇上配备的声呐则固定在竖向固定杆上,取代传统的设置在发动机一侧,使得声呐原理发动机水下扰动区,提高声呐探测的准确性,并且锁定件5可以调节声呐在水下的高度。

同理,本登梯可以作用在皮划艇上,而竖向固定杆6向上移动可以在水面以上形成固定装置,从而可以固定钓具。

值得注意的是,圆心角超过180°的扇形咬合环24可以像钩具一样作用在气囊下侧,使得本登梯无需五金件即可固定,完全的利用了结构本身的物理特性,革新了现有登梯的固定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