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式浮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6494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式浮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架式浮筒。



背景技术:

水上光伏正在大规模发展,越来越多样的水面光伏的方案被应用于实际工程。现有浮筒设计大多数为一体式浮筒,一体式浮筒倾角不可调节,市场范围较小,而普通支架式浮筒又存在安装复杂以及不利于光伏板安全等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安装方便、结构安全、适用范围广的光伏浮筒成为一项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支架式浮筒,该浮筒具有安装方便、结构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架式浮筒,包括光伏板、主浮体、支架和卡箍,支架包括框体和竖杆,竖杆高度可调节,框体通过卡箍固定于主浮体上,竖杆垂直连接于框体的一端,光伏板一端通过第一夹具固定连接于框体,光伏板另一端通过第二夹具固定连接于竖杆,使得光伏板呈倾斜设置,第一夹具包括上夹具和下夹具,上夹具一端与光伏板紧密贴合,上夹具另一端设有上安装孔,下夹具一端与框体紧密贴合,下夹具另一端设有下安装孔,上夹具和下夹具通过螺栓穿过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固定,从而将光伏板和框体固定连接,第二夹具一端与光伏板紧密贴合,第二夹具另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竖杆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配合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夹具和竖杆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固定,从而将光伏板和竖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主浮体上设有多个卡槽,框体嵌设于卡槽内。

进一步的,卡箍由金属材料和/或塑料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上夹具与光伏板贴合端以及第二夹具与光伏板贴合端均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主浮体上带有通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主浮体四周设有耳板,耳板上设有用以连接走道浮体的通孔。

进一步的,主浮体和耳板连接处采用带弧度的过渡结构。

进一步的,框体包括至少四根基础杆件组成,竖杆的数量至少为两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式浮筒,通过一体式支架结构,防止了由于浮筒塑料的变形而导致的光伏组件可能受到的损伤。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式浮筒,通过在主浮体耳板区域采用带弧度的设计,防止了受环境荷载时而导致的应力集中,并且有利于吹塑成形。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式浮筒,通过卡箍安装支架的方式,使施工安装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式浮筒,通过设计不同的支架高度,可以适应不同的光伏板倾角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浮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走道浮体示意图。

图中,1.光伏板;2.主浮体;3.框体;4.竖杆;5.卡箍;6.上夹具;7.下夹具;8.第二夹具;9.防滑纹;10.卡槽;11.走道浮体;12.耳板;13.通孔;14.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释。

参见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支架式浮筒,包括光伏板1、主浮体2、支架和卡箍5,主浮体2采用吹塑工艺制成,保证了各项性能的一致性,主浮体2包括回行腔体,主浮体2四周设有耳板12,耳板12上设有用以连接走道浮体11的通孔13,主浮体2通过通孔13连接走道浮体11以组成光伏阵列。主浮体2和耳板12连接处采用带弧度的过渡结构,用来防止应力集中,提高了同壁厚浮筒总体强度一倍以上。主浮体2上带有通风口14,有利于减小强风时光伏板1的背风受力。

支架包括框体3和竖杆4,框体3包括至少四根基础杆件组成,竖杆4的数量至少为两根,主浮体2上设有多个卡槽10,基础杆件嵌设于卡槽10内,并通过卡箍5固定于主浮体2上,卡箍5由金属材料和/或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可由单人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安装固定,使施工安装过程更加方便快捷。竖杆4垂直连接于框体3的一端,光伏板1一端通过第一夹具固定连接于框体3,光伏板1另一端通过第二夹具8固定连接于竖杆4,使得光伏板1呈倾斜设置,通过安装不同的支架高度,可以调节光伏板1倾斜度,从而适应不同的光伏板1倾角要求。

第一夹具包括上夹具6和下夹具7,上夹具6一端与光伏板1紧密贴合,上夹具6另一端设有上安装孔,下夹具7一端与框体3紧密贴合,下夹具7另一端设有下安装孔,上夹具6和下夹具7通过螺栓穿过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固定,从而将光伏板1和框体3固定连接,第二夹具8一端与光伏板1紧密贴合,第二夹具8另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竖杆4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配合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夹具8和竖杆4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固定,从而将光伏板1和竖杆4固定连接。上夹具6与光伏板1贴合端以及第二夹具8与光伏板1贴合端均设有防滑纹9,保证了连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式浮筒,通过一体式支架结构,防止了由于浮筒塑料的变形而导致的光伏组件可能受到的损伤。通过在主浮体2耳板12区域采用带弧度的设计,防止了受环境荷载时而导致的应力集中,并且有利于吹塑成形。通过卡箍5安装支架的方式,使施工安装过程更加方便快捷。通过设计不同的支架高度,可以适应不同的光伏板1倾角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