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道自适应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1443发布日期:2018-12-08 05:4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道自适应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登船桥技术领域,更准确的说涉及一种通道自适应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登船桥是邮轮码头必不可少的接船设备,其按照结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垂岸式和顺岸式两种类型。其中垂岸式登船桥是将普通机场用登机桥的接机口改动后变为接邮轮用,登机桥结构登船桥在候船楼端设置有固定立柱,通过回转铰接机构,连接旅客通道一端,另一端连接支撑通道的门架,通过门架下的行走机构动作,实现通道绕立柱回转摆动和通道自身伸缩调节,因此单台登机桥结构登船桥无法摆脱后方回转立柱的束缚,不能实现全泊位的邮轮接驳工作。顺岸式登船桥由顺岸布置的移动式登船桥和顺岸布置的登船廊道共同组成,其核心是移动式登船桥。移动式登船桥位于邮轮和登船廊道之间,整机可沿顺岸布置的轨道在码头区内移动,其两端分别与海测邮船舱口和陆侧登船廊道垂直相接。根据游客在登船桥内的行走路径,移动式登船桥有“折返形”和“l形”两种结构。相对而言,顺岸式邮轮上下船工艺对船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所需的码头宽度也较小,可通过移动式登船桥数量的增加提升系统的通行能力,机动性和互换性更好。登船桥现没有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属于半定制产品,大多数登船桥的通道布局为折返型,一端接侯船楼一端接邮轮,其中长通道为大小通道套装在一起的伸缩通道。其中使用伸缩通道是为了解决接船高度变化而引起的通道长度变化。但是使用伸缩通道需要设计添加轨道及通道导轮,且通道空调不好布置,结构较为复杂,生产组装成本较高,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道自适应悬挂系统,包括支架、左升降组件、右升降组件、通道组件、入口组件以及接船组件,所述左升降组件和右升降组件分别包括至少三个升降门架,且升降门架均与支架连接且可沿支架在垂直于水平面方向上下移动,所述通道组件包括至少三个通道,每个通道分别连接一个左升降门架和一个右升降门架,入口组件及接船组件位置相对的与左升降组件和右升降组件连接,通过改变升降门架的相对位置,能够改变通道的坡度,实现接船高度的调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道自适应悬挂系统,包括一支架、一左升降组件、一右升降组件、一通道组件、一入口组件以及一接船组件,所述左升降组件和右升降组件分别包括三个升降门架,且所述升降门架均与所述支架连接且可沿所述支架在垂直于水平面方向上下移动,所述通道组件包括三个通道,每个所述通道分别连接所述左升降组件中的升降门架和所述右升降组件中的一个升降门架,入口组件及接船组件位置相对的与左升降组件和右升降组件连接,当升降门架的具有高度差时,所述通道产生坡度。

优选地,所述左升降组件包括一第一左升降门架、一第二左升降门架以及一第三左升降门架;所述右升降组件包括一第一右升降门架、一第二右升降门架以及一第三右升降门架;所述通道组件包括一第一通道、一第二通道以及一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通道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左升降门架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右升降门架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三通道的左端与所述第三左升降门架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三通道的右端与所述第三右升降门架可转动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入口组件包括一左入口和一右入口,所述左入口与所述右入口平行,所述左入口与所述第三左升降门架连接,所述右入口与所述第三右升降门架连接;所述接船组件包括一左接船通道和一右接船通道,所述左接船通道与所述右接船通道平行,所述左接船通道与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连接,所述右接船通道与所述第二右升降门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独立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与所述第二右升降门架连接且同步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左升降门架与所述第三左升降门架连接且同步上下移动,所述第三右升降门架独立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通道与所述左升降组件中的升降门架通过铰销结构连接,所述通道与所述右升降组件中的升降门架通过悬挂杆铰销结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升降组件中的升降门架朝向所述通道一端的底部具有两个第一铰销结构,所述通道左端底部与两个所述第一铰销结构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右升降组件中的升降门架朝向所述通道的一端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悬挂杆,两个所述悬挂杆分别与所述右升降组件中的升降门架可转动的连接,所述通道底部两端具有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铰销结构,两个所述悬挂杆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铰销结构可转动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通道和所述右升降组件中的升降门架的地板之间设置一过渡搭板。

优选地,所述通道底部具有一突出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接近所述右升降组件中的升降门架的一端,所述所述右升降组件中的升降门架底部具有一限位叉架,所述限位叉架与所述限位块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位块和所述限位叉架之间贴有含油尼龙。

优选地,所述通道的坡度不大于6.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通道自适应悬挂系统的优点在于:结构紧凑,部件较少,不采用轨道及滚轮及大型支撑结构,制造成本较低,制造安装简便,生产周期较短;通道组件与升降组件的连接具有一定柔性,从而对通道的连接点定位精度要求较低,通道的制造成本较低;通道和升降门架的连接方式能够有效抵抗外界因素造成的摇摆晃动,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通道自适应悬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种通道自适应悬挂系统的仰视图。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通道自适应悬挂系统的正视图。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种通道自适应悬挂系统水平位置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种通道自适应悬挂系统最低位置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种通道自适应悬挂系统最高位置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8所示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9所示为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通道自适应悬挂系统包括一支架10、一左升降组件21、一右升降组件22、一通道组件30、一入口组件40以及一接船组件50,所述左升降组件21及所述右升降组件22均与所述支架10连接,且所述左升降组件21及所述右升降组件22能够相对所述支架10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下移动。所述通道组件30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升降组件21和所述右升降组件22连接,当所述左升降组件21和所述右升降组件22产生高度差时,所述通道组件30倾斜形成坡度。如图所示,所述通道自适应悬挂系统中的所述左升降组件21和所述右升降组件22分别包括三个升降门架,所述通道组件30具有包括三个通道,但是为了实现更大高度差情况下的接船,可以设置所述左升降组件21和所述右升降组件22分别包括四个或者五个甚至更多个升降门架,相应的所述通道组件30也包括更多个通道,以下以数量为三个为例进行说明,针对更多数量的情况,发明构思相同。

具体的,所述左升降组件21包括一第一左升降门架211、一第二左升降门架212以及一第三左升降门架213,所述右升降组件22包括一第一右升降门架221、一第二右升降门架222以及一第三右升降门架223,所述通道组件30包括一第一通道31、一第二通道32以及一第三通道33。所述第一通道21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211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通道21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通道22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左升降门架212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二通道22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右升降门架222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三通道23的左端与所述第三左升降门架213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三通道23的右端与所述第三右升降门架223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入口组件40包括一左入口41和一右入口42,所述左入口41与所述右入口42平行,所述左入口41与所述第三左升降门架213连接,所述右入口42与所述第三右升降门架223连接。所述接船组件50包括一左接船通道51和一右接船通道52,所述左接船通道51与所述右接船通道52平行,所述左接船通道51与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211连接,所述右接船通道52与所述第二右升降门架221连接。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211独立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与所述第二右升降门架222连接且同步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左升降门架212与所述第三左升降门架213连接且同步上下移动,所述第三右升降门架223独立上下移动。当左右升降门架产生高度差时,与之连接的通道会倾斜产生坡度。登船桥在接船时通道的坡度不能大于6.8°,为了实现大高度差接船,设置折返型结构,每个通道的坡度可以控制小于6.8°,通过多个通道依次向上或向下实现不同高度情况下的接船。

参见图4、图5、图6分别为水平位置、最低位置和最高位置时的自适应悬挂系统。当处于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211、所述第二左升降门架212、所述第三左升降门架213、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所述第二右升降门架222、所述第三右升降门架223高度一致,所述第一通道31、所述第二通道32以及所述第三通道33无倾斜。当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第三左升降门架213、所述第二左升降门架212、所述第三右升降门架223高度一致,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与所述第二右升降门架222高度一致,且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左升降门架212的高度,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211高度处于所述架体10所允许最低位置,且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211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的高度。当处于最高位置时,所述第三左升降门架213、所述第二左升降门架212、所述第三右升降门架223高度一致,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与所述第二右升降门架222高度一致,且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左升降门架212的高度,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211高度处于最高位置,且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211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的高度。乘客在登船时经过所述入口组件40进入后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道33、所述第二通道32、所述第一通道31到达所述接船组件50后登船。所述第二通道32及所述第一通道分别具有朝向相反的坡度,且坡度均不超过6.8°。

参见图7和图9,所述第一通道31左端通过铰销结构与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211连接,所述第一通道31右端通过悬挂杆铰销结构与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连接。所述第二通道32及所述第三通道33具采用相同的结构与队友的升降门架连接。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211朝向所述第一通道31一端的底部具有两个铰销结构2111,所述第一通道31左端底部通过两个所述铰销结构2111与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211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朝向所述第一通道31的一端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悬挂杆2211,两个所述悬挂杆2211分别与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通道31底部两端具有对称分布的两个铰销结构311,两个所述悬挂杆2211分别与两个所铰销结构311可转动的连接。当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211和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具有高度差时,所述第一通道31相对于所述第一左升降门架211旋转,所述第一通道31相对于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旋转,同时所述第一通道31与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之间产生间隙。因此,所述第一通道31和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的地板之间设置一过渡搭板,所述搭板的长度根据所述第一通道31与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之间间隙长度进行设置,使所述搭板能够始终覆盖所述第一通道31与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中的通道与左右升降门架间通过铰销及悬挂杆的连接方式类似于柔性连接,因此对通道连接的角度要求较低。

如图8所示,为了提高所述通道自适应悬挂系统抵抗因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的晃动的能力,通道底部设有限位结构。具体的,所述第一通道31、所述第二通道32和所述第三通道33底部具设有结构相同的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通道31底部具有一突出的限位块312,所述限位块312设置在接近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的一端,所述第一右升降门架221底部具有一限位叉架2212,所述限位叉架2212与所述限位块312对应设置。优选地,所述位块312和所述限位叉架2212之间贴有含油尼龙,含油尼龙既有一定的阻尼,还能抵抗一定的冲击,安装更换也较为方便。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