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货船舶残液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0129发布日期:2019-03-16 01:0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液货船舶残液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货船舶残液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在船舶运输领域中,对于液货船舶,在运输完成后通常是采用泵出的方式将液货从船舶上卸除。在现有技术中,船舶的尾部通常放置有发动机等动力传输系统,因此船舶尾部通常会高于船舶的头部,从而导致了船舶货舱的底部倾斜,残余的液货会滞留在货舱底面的最低处,而现有技术中的泵出方式无法将其吸出。

但是目前法律规定,货舱内的残留量不得超过75升,因此在液货泵出后,需要船员进入货舱内进行抹舱、清舱工作,船员的劳动负荷较大,同时货舱内残留较多液货,一方面不利于船员的健康,另一方面货舱的可燃性大大提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货船舶残液收集系统,其具有远程吸取液货舱内的残液、减轻船员劳动负荷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液货船舶残液收集系统,包括若干个开设在甲板下方的液货舱、开设在船尾处的污油舱、喷射泵、排污管以及若干个并联在排污管下方的入舱管,所述液货舱底面的最低处开有集液槽,所述入舱管的末端伸至集液槽内,所述喷射泵的吸入口可拆卸连接于排污管远离入舱管的端部,所述喷射泵的排出口可拆卸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上方插接有第一排出管,所述第一排出管与污油舱连通,所述三通管下方插接有第二排出管,所述第二排出管伸入海平面以下,所述喷射泵的工作进水口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可拆卸连接于洗舱泵,所述洗舱泵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连通于污油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洗舱泵向喷射泵提供动力,使得排污管和入舱管内具有较大的吸力将残留在液货舱底部的残液吸出,吸出的残液经过喷射泵后被排出。开设的集液槽位于液货舱底面的最低处,有助于入舱管对其进行吸取。通过喷射泵和各个管路的配合,船员只需要远程控制喷射泵便可以实现对货舱内残液的吸收,一方面有利于保护船员的健康,减轻船员的劳动负荷,另一方面液货舱内的大部分残液被吸收干净,液货舱的可燃性降低,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集液槽的槽底朝向集液槽的一端倾斜,所述入舱管远离排污管的端部设有吸液软管,所述吸液软管经金属软管接头与入舱管相连通,所述吸液软管的管身贴附在集液槽的槽底上,所述吸液软管远离排污管的端部位于集液槽的最低处,该端部套设有配重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液槽的槽底倾斜,液货舱内的残液能够沿着集液槽的槽底堆积至集液槽的最低处,而设置的吸液软管的管口设有配重圈,配重圈增大了吸液软管管口处的重力,使得吸液软管的管口始终位于集液槽槽底的最低处,便于将集液槽内的残液更加彻底地吸出。

进一步设置:所述吸液软管远离排污管的端部套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边沿被压紧在配重圈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管路内,将管路堵塞。

进一步设置:所述入舱管进入液货舱液货舱的管身上设置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出口延伸至集液槽内,若干个液货舱内的吹气管伸出液货舱并连通有供气管,所述供气管连通有空压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吸取液货舱内的残液时,空压机将压缩空气吹入供气管内,供气管内的气体通过吹气管进入残液内,使得残液产生翻滚,从而降低了残液底部产生杂质堆积的情况,降低了吸液软管端口处被堵塞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吹气管呈螺旋状缠绕在入舱管上,所述供气管上并联有供热管,所述供热管上连接有截止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冬季较为寒冷的环境中,朝向供热管内喷射蒸汽,蒸汽经过吹气管给予入舱管热量,入舱管能够将热量传递给本发明中的其他管路,从而降低了管路由于温度过低而冻住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排污管的管身上可拆卸连接有控制球阀,所述入舱管靠近于排污管的管身部位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球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球阀的设置实现了对各个入舱管进行单独的控制,有利于降低喷射泵的能耗。控制球阀对排污管进行总的控制,从而实现了对各个入舱管进行同时的启闭,进一步提高了对管路的控制。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排出管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球阀,所述第二排出管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三球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运输的液货为无公害无污染的环保液体时,可以关闭第二球阀,开启第三球阀,液体经过第三球阀进入海水内;当运输的液货为有毒有害的液体时,关闭第三球阀,开启第二球阀,液体进入到污油舱内。

进一步设置:所述入舱管穿过甲板的管身部位套设有穿舱件,所述穿舱件经螺栓连接在甲板上,所述穿舱件与入舱管之间垫设有膨胀止水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穿舱件和膨胀止水条的配合,入舱管与甲板之间的密封性更好,有效减小了在船舶运输过程中,水流进入液货舱内。

进一步设置:所述液货舱的侧壁上焊接有槽钢,所述入舱管经过u形螺栓可拆卸连接在槽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入舱管通过槽钢的支撑,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液货舱内。

进一步设置:所述进液管和连接管的管身上分别可拆卸连接有节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节流阀的设置能够根据需要清理的液货舱数量调节流量的大小,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喷射泵和各个管路的配合,实现了远程控制喷射泵对货舱内残液的吸收,有利于保护船员的健康,减轻船员的劳动负荷,同时液货舱内的大部分残液被吸收干净,液货舱的可燃性降低,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液货舱和污油舱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体现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用于体现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图5是用于体现图1中c部的放大图;

图6是用于体现图1中d部的放大图。

图中,1、液货舱;11、集液槽;12、槽钢;121、u形螺栓;2、污油舱;3、喷射泵;31、三通管;32、连接管;4、排污管;41、控制球阀;5、入舱管;51、金属软管接头;52、吸液软管;521、配重圈;522、过滤网;53、第一球阀;6、第一排出管;61、第二球阀;7、第二排出管;71、第三球阀;8、洗舱泵;81、进液管;9、节流阀;10、穿舱件;101、膨胀止水条;13、吹气管;14、供气管;141、供热管;1411、截止阀;15、空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液货船舶残液收集系统,参照图1和图3,包括若干个液货舱1(参照图2)、污油舱2(参照图2)、喷射泵3、排污管4以及并联在排污管4下方的入舱管5。液货舱1并排开设在甲板的下方,污油舱2开设在船舶的尾部,排污管4位于液货舱1的上方,并联在排污管4下方的入舱管5穿过甲板进入液货舱1内。

参照图1和图3,在排污管4远离入舱管5的端部连接有喷射泵3,喷射泵3的吸入口经螺栓连接于排污管4,喷射泵3的排出口经螺栓连接有三通管31,三通管31的一端插接有第一排出管6,第一排出管6与污油舱2相连通,三通管31的另一端插接有第二排出管7,第二排出管7伸入海平面以下。

参照图1和图3,为了实现第一排出管6和第二排出管7的分工排水,在第一排出管6的管身上经螺栓连接有第二球阀61,在第二排出管7的管身上经螺栓连接有第三球阀71。当运输的液货为无公害无污染的环保液体时,可以关闭第二球阀61,开启第三球阀71,液体经过第三球阀71进入海水内;当运输的液货为有毒有害的液体时,关闭第三球阀71,开启第二球阀61,液体进入到污油舱2内。

参照图1和图3,喷射泵3的工作水进口经螺栓连接有连接管32,连接管32远离喷射泵3的一端经螺栓连接有洗舱泵8,洗舱泵8为喷射泵3提供抽液动力。洗舱泵8远离连接管32的一端经螺栓连接有进液管81,进液管81与污油舱2(参照图2)连通。

参照图1和图3,为了控制洗舱泵8的动力大小,在进液管81和连接管32的管身上分别可拆卸连接有节流阀9,优选的,节流阀9采用蝶阀。

参照图1和图3,工作时,洗舱泵8抽取污油舱2(参照图2)内的液体作为喷射泵3的动力源,喷射泵3使得排污管4和入舱管5内具有吸力,位于液货舱1底部的残液受到入舱管5的吸力而被吸起,残液经过入舱管5、排污管4、喷射泵3和第一排出管6(或者第二排出管7)而被排出。

参照图2和图4,为了对液货舱1内的残液吸收更加彻底,在液货舱1底面的最低处(由于船舶的发动机等动力传输系统位于船尾处,因此船舶的船头通常高于船尾)开有集液槽11,集液槽11的槽底朝向一端倾斜。入舱管5的末端位于集液槽11内,该端部经过金属软管接头51连接有吸液软管52,吸液软管52的管身贴附在集液槽11的槽底上,其管口位于集液槽11的最低处。

参照图2和图4,为了使得吸液软管52的管口始终位于集液槽11的最低处,吸液软管52远离排污管4的管口上套设有配重圈521,同时为了防止残液中较大的杂质被吸入到管路内,造成管路的堵塞,在吸液软管52的管口上套设有过滤网522,过滤网522的边沿被压紧在配重圈521内。

参照图1和图6,入舱管5进入液货舱1(参照图2)的管身上设置有吹气管13(参照图2),吹气管13呈螺旋状缠绕在入舱管5上。吹气管13的出口延伸至集液槽11(参照图2)内,若干个液货舱1内的吹气管13伸出液货舱1并连通有供气管14,供气管14连通有空压机15。在供气管14上并联有供热管141,供热管141上连接有截止阀1411。

参照图1和图6,吹气管13(参照图2)能够通过空压机15产生气体,气体使得液货舱1(参照图2)底部的残液产生翻滚,从而降低了杂质沉淀的可能性,提高了残液进入吸液软管52(参照图2)的流畅性。同时供热管1411在较冷的环境中打开,并朝向供气管141和吹气管13内冲入具有热量的蒸汽,蒸汽产生的热量发散到本发明中管路上,从而降低了管路由于温度过低而冻住的可能性。

参照图5,入舱管5穿过船舶甲板的管身部位套设有穿舱件10,穿舱件10经螺栓连接在甲板上,为了增大穿舱件10与甲板之间的密封性,穿舱件10与入舱管5的管壁之间垫设有膨胀止水条101。

参照图5,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会出现几个液货舱1不在使用的状态,因此需要对入舱管5进行独立的控制。入舱管5靠近排污管4的管身部位经螺栓连接有第一球阀53,在排污管4的管身上经螺栓连接有控制球阀41(参照图3),控制球阀41对排污管4进行总的启闭控制,第一球阀53对每个入舱管5进行分别的控制。

参照图2和图4,在液货舱1的侧壁上焊接有槽钢12,槽钢12上连接有u形螺栓121,入舱管5在进入液货舱1内后,入舱管5穿过u形螺栓121,通过u形螺栓121的设置,入舱管5被固定在液货舱1内,在运输过程中不会产生晃动。

具体工作过程:在确定需要进行的液货舱1后,开启相应液货舱1的第一球阀53,第一球阀53开启完毕后,开启控制球阀41,同时根据液货是否为有毒有害的物质而判断打开第二球阀61或是第三球阀71。在球阀开启完成后,调节节流阀9的大小,然后同时开启喷射泵3和洗舱泵8,对液货仓内的残液进行清理。残液依次经过入舱管5、排污管4、喷射泵3、第一排出管6(或者第二排出管7)后被排出。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