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艉轴铸钢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1374发布日期:2018-08-29 00:54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艉轴铸钢件。



背景技术:

在船舶的设计中,部分船型采用不对称设计。在不对称船舶中船舶艉轴铸钢件的线型左舷肥大,右舷纤瘦,造成了铸钢件内腔左大右小,左舷外板线型与轴毂形成的空腔特别大,对铸钢件外壳难以形成有效支撑,右舷外板线型距艉轴毂较近,空腔较小。因此现有的船舶艉轴铸钢件存在以下问题:为保证艉铸件的结构强度,往往艉铸件的设计尺寸较大,内部结构复杂,使得铸造难度较高,成品的良品率较低,尺寸误差容易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艉轴铸钢件,其结构合理,制造难度较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船舶艉轴铸钢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开设有艉轴孔,所述艉轴孔的轴心与所述本体的中心间隔设置,以使所述艉轴孔的侧壁与本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厚度不等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筋板,所述筋板将所述空腔分割为多个子空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筋板包括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所述空腔具有邻近所述艉轴孔的第一侧壁和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筋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最大间距处,所述第一筋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筋板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筋板和所述第二筋板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部的表面设置为圆弧过渡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腔为沿所述艉轴孔的周部设置的弧形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本体具有靠近船体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船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上部设置为与所述船体的外板垂直的斜面结构,所述第一端的下部设置为与所述船体的外板平缓过渡的平直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船体的平台甲板连接的平台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平台结构为所述第一端的上部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为圆弧形,所述凹槽的下部与所述甲板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各所述筋板的末端通过结构肘板与船舶的肋板连接形成船舶的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船舶的艉轴铸钢件的轴毂与外壁之间设置多个筋板对外壁进行支撑,可有效的增强外壁的结构强度,并且通过设置多个筋板对空腔进行分隔,可降低船舶艉轴铸钢件的制造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船舶艉轴铸钢件沿径向方向的断面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船舶艉轴铸钢件沿船体中心线方向的断面图。

图中:

1、艉轴孔;2、外壁;3、空腔;4、第一筋板;5、第二筋板;6、第一侧壁;7、第二侧壁;8、斜面结构;9、平直面结构;10、平台结构;11、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船舶艉轴铸钢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开设有艉轴孔1,所述艉轴孔1的轴心与所述本体的中心间隔设置,以使所述艉轴孔1的侧壁与本体的外壁2之间形成有厚度不等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设置有空腔3,所述空腔3内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筋板,所述筋板将所述空腔3分割为多个子空腔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区域内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设置空腔。

在船舶艉轴铸钢件上设置空腔3可减少钢材的使用量,节省钢铁资源。通过在船舶的艉轴铸钢件的轴毂与外壁2之间设置多个筋板对外壁2进行支撑,可有效的增强外壁2的结构强度,避免空腔3的设置使得艉轴铸钢件的结构强度下降,并且通过设置多个筋板对空腔3进行分隔,可降低船舶艉轴铸钢件的制造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空腔3为沿所述艉轴孔1的周部设置的弧形腔。弧形设置的空腔3可使得空腔3的形状与艉轴铸钢件的形状更贴合,艉轴铸钢件的整体受力更均匀,并且可减少钢材的使用量,减轻艉轴铸钢件的重量。

优选的,所述筋板包括第一筋板4和第二筋板5,所述空腔3具有邻近所述艉轴孔1的第一侧壁6和与所述第一侧壁6相对的第二侧壁7,所述第二筋板5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6与所述第二侧壁7之间的最大间距处,所述第一筋板4设置于所述第二筋板5的一侧。具体的,所述第二筋板5与船舶的船体中心线的夹角为40°。

第二筋板5设置于轴毂与外壁2之间的最大间距处可对外壁2形成有效的支撑,有效的增强外壁2的结构强度,第一筋板4的设置可在第二筋板5的基础上增强对外壁2的支撑力,进一步的加强外壁2的结构强度,同时,在筋板的设置过程中需避免将筋板设置于空腔3的空间较小处,避免给艉轴铸钢件的制造增加难度,降低出现缺陷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筋板4和所述第二筋板5与所述外壁2和所述轴毂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部。

具体的,所述加强部的表面设置为圆弧过渡结构。

在筋板与轴毂和外壁2的连接处设置圆弧形加强结构可有效的增强筋板与轴毂和外壁2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筋板对外壁2的有效支撑,同时可增强筋板的结构强度。加强部设置为圆弧过渡结构可避免在筋板与轴毂和外壁2的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在连接处开裂影响船舶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本体具有靠近船体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船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上部设置为与所述船体的外板11垂直的斜面结构8,所述第一端的下部设置为与所述船体的外板11平缓过渡的平直面结构9,所述空腔3连通所述第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船体的平台甲板连接的平台结构10。

具体的,所述平台结构10为所述第一端的上部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为圆弧形,所述凹槽的下部与所述甲板平行。

在艉轴铸钢件上设置的平台结构10可加强艉轴铸钢件与船体的平台甲板的连接,使甲板能够有效的延伸至艉部,保证船体整体结构的有效连续性。

优选的,所述空腔3的封闭端设置为圆弧形结构。圆弧形结构的设置可减少艉铸件内部出现应力集中,增强艉轴铸钢件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不具有特殊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此外,以上多处所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等表示不同的实施例,当然也可以将其全部或部分结合在一个实施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