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软体排沉排施工的动力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1443发布日期:2019-06-13 10:4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软体排沉排施工的动力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体排沉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软体排沉排施工的动力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软体排沉排施工主要是利用排体自身重力克服排体与铺排船甲板、翻板的摩擦力。实现排体下放。通常情况下,为了有效减少大型铺排船的移船次数,应尽可能加大船舶翻板装置的宽度,从而减少滚筒卷排次数,增加单次加筋带、砂肋条拼接数量,最大程度缩短排体拼接所消耗的时间。但是,随着翻板与甲板宽度增大,排体与其接触面积相应增大,摩擦力也相应增大,当排体下放过程中自身的重力分力小于排体与船体甲板和翻板的摩擦力时,特别是雨天,排体浸水后与甲板吸附力增大,导致排体难以下放。因此,仅依靠重力沉排的施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施工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软体排沉排施工的动力牵引装置,其能够减少排体与船体甲板和翻板之间的摩擦力,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软体排沉排施工的动力牵引装置,包括铺排船的甲板和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甲板和翻板的上表面均带有沿软体排移动方向滚动的若干排滚,其中,排滚同侧的轴端均与电机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带动排滚转动,这样放在排滚上的软体排就会受到排滚的牵引向前移动,从而便于其沿着翻板滑落到水中。并且由于排滚的设置,使得软体排与甲板或翻板的上表面会存在一些空隙,从而即使雨天,软体排和甲板或翻板之间的吸附力也不会过大,进而大大提高了软体排沉排的效率。

优选为,每一所述排滚的表面均带有若干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板会随着排滚的转动而翻动,从而也就能够不断地拨动软体排向前运动,进而也就进一步提高了软体排沉排的效率。

优选为,所述拨片与软体排接触的边缘为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片的边缘为圆角,这样能够减少拨片在拨动的过程中对软体排造成刮伤,从而也就保证了软体排的完整性,以便维持其较长的使用寿命。

优选为,所述甲板和翻板于软体排两端设有与软体排相匹配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能够保证软体排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沿着限位槽的轨迹运动,保证了软体排能够移动轨迹的稳定,进而提高了软体排的沉排效果。

优选为,所述限位槽的上槽壁内侧带有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的设置,能够减少软体排在移动过程中与限位槽上槽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保证了软体排较高的移动速率。

优选为,软体排的端部还带有加筋带环,位于翻板最前端的所述排滚靠近其自身端部的周面上带有若干沿排滚径向设置的且与加筋带环相匹配的直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杆随着排滚在转动的时候,也能够进行拨动,并且其会直接插入到加筋带环中,并拉动加筋带环。等到软体排进入水体内后,并开始下沉时,此时直杆也刚好转动处于向下的状态,从而两者就会发生脱离,这样也就进一步提高了软体排的移动效率。

优选为,所述甲板和翻板的上表面上均开有让位槽,所述排滚安装于让位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滚安装于让位槽中,这样能够减少施工人员行走过程中的阻碍,且也能够保证排滚对软体排的牵引效果。

优选为,所述排滚的周面最高处与甲板或翻板的上表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更有利于保证甲板或翻板表面的平整,减少操作人员在行走过程中出现受伤的概率。

优选为,所述甲板和翻板的上表面由钢化玻璃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钢化玻璃的表面比较的光滑,且其本身强度也比较大,因而在满足甲板和翻板上表面性能所需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软体排移动过程中的阻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排滚由电机带动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软体排进行移动,这样也就减少了软体排与甲板或翻板上表面的摩擦;

2、限位槽的设置,能够对软体排起到引导作用,保证了软体排能够沿着稳定的轨迹进行移动,进而也就提高了软体排沉排的效果;

3、排滚靠近端部的周面上带有直杆,而直杆能够与加筋带环配合,从而带动软体排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动力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动力牵引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动力牵引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B处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软体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甲板;11、让位槽;12、挡板;121限位槽;122、滚轮;2、翻板;21、排滚;211、拨片;212、直杆;3、软体排;31、加筋带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适用于软体排沉排施工的动力牵引装置,结合附图1至附图3,包括铺排船的甲板1和翻板2,且甲板1和翻板2的边缘之间是铰接的,且翻板2能够以铰接处为轴进行翻动。同时,甲板1和翻板2的上表面均开有让位槽11,且让位槽11是垂直于软体排3移动方向开设的。并且,让位槽11内部安装有排滚21,且排滚21能够沿着软体排3移动方向进行滚动。而且,排滚21的其中一侧的端部与电机相连接,当电机带动排滚21进行转动的时候,软体排3则会被排滚21带动。这样当翻板2下放的时候,软体排3就会沿着翻板2下滑。同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剩下位于甲板1上的软体排3也会被拉动,而排滚21的滚动能够帮助软体排3向前移动,使得软体排3能够更为顺利地滑入到需要铺设的水体中。并且,此处排滚21周面的最高处与甲板1或翻板2的上表面相齐平,这样有利于减少操作人员在甲板1和翻板2上行走过程时的阻碍,进而有利于提高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同时,排滚21的周面上还均匀分布有若干的拨片211,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并且拨片211的边缘为圆角,这样拨片211就能够随排滚21转动时拨动软体排3,从而也就有利于软体排3向翻板2方向进行移动,最终进入到水体中。

再者,甲板1和翻板2于软体排3的两端设置有挡块,且挡块面向软体排3一侧开有限位槽121。同时,限位槽121与软体排3相匹配,使得软体排3能够沿着限位槽121开设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便于控制软体排3的移动,进而有利于保证软体排3的铺设质量。

其次,限位槽121的上槽壁的内侧带有滚轮122,当软体排3移动的时候,滚轮122也会滚动,从而也就减少了限位槽121和软体排3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保证了软体排3移动效率。

实施例二:

一种适用于软体排沉排施工的动力牵引装置,结合附图4至附图6,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位于翻板2背离甲板1一侧的排滚21靠近自身端部的周面上且沿其径向设有若干直杆212。而软体排3的端部带有加筋带环31,且加筋带环31与直杆212相匹配。当排滚21转动的时候,直杆212就会插入到加筋带环31中,并带动软体排3向前移动,等到软体排3入水后,直杆212和加筋带环31就会脱开,从而也就加快了软体排3铺设进入水中的速率。而且,此处的甲板1和翻板2的上表面均由钢化玻璃所制得,从而也就降低了软体排3和甲板1及翻板2之间的摩擦力。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