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拉索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8996发布日期:2020-05-15 16:4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拉索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水上救援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地是多功能拉索无人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暴雨、寒流冰冻、高温干旱、泥石流灾害等,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通常情况下,每当灾情或事故发生时,会伴随着人员的受伤、被困。如何提升和发挥应急救援手段,科学有效地应对灾害,在空中和地面打开一条生命通道,构建空地一体的灾情事故救援网络保障体系,确保空中、地面两线救援的有效实施,已成为国际社会和政府间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构建救援网络保障体系,确保空中、地面两线救援的有效实施,已成为国际社会和政府间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构建空地一体、及时有效的水上救援体系即是被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在面对洪水灾害或游泳者在深水区发生溺水事故时,传统的水上救援装置总是存在发现待营救人员不及时,非专业救援人员水中救援成功率只有40%,且自身危险极高。通过人工实施溺水搜救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产生二次事故等问题,目前尚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多功能拉索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多功能拉索无人机,它包括机身脚架、第一舵机、第一插销、细绳、救生圈、第二舵机、第二插销、线轴、平板和主绳;

所述的机身脚架上端固定有平板,下端固定在救生圈上,所述的平板的底部固定有线轴,所述的线轴悬挂在所述的机身脚架内部,所述的机身脚架下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的第一安装板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舵机和第一插销,所述的细绳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插销固定,所述的细绳另一端与救生圈固定;所述的线轴上缠绕有主绳,所述的主绳另一头固定在救生圈上;所述的平板上表面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舵机、第二插销和卡片,所述的卡片卡在所述的第二插销上,第二插销与所述的第二舵机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机身脚架的一端位于所述的救生圈上,另一端位于无人机下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平板包括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的第一平板位于第二平板的上方且互相叠加,在所述的第一平板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的第二平板上设置有所述的卡片,所述的卡片穿过孔卡在所述的第二插销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平板的横向长度大于所述的机身脚架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第二平板的横向长度小于所述的机身脚架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弥补了水上救援不能直接把被困者牵引上岸的空白。2、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功能可靠、维护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舵机2和第一插销3部位的结构详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机身脚架1、第一舵机2、第一插销3、细绳4、救生圈5、第二舵机6、第二插销7、线轴8、平板9、第一平板9.1、第二平板9.2、主绳10、第一安装板11、卡片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照图1-5所示:多功能拉索无人机,它包括机身脚架1、第一舵机2、第一插销3、细绳4、救生圈5、第二舵机6、第二插销7、线轴8、平板9和主绳10;

所述的机身脚架1上端固定有平板9,下端固定在救生圈5上,所述的平板9的底部固定有线轴8,所述的线轴8悬挂在所述的机身脚架1内部,所述的机身脚架1下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安装板11,所述的第一安装板11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舵机2和第一插销3,所述的细绳4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插销3固定,所述的细绳4另一端与救生圈5固定;所述的线轴8上缠绕有主绳10,所述的主绳10另一头固定在救生圈5上;所述的平板9上表面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舵机6、第二插销7和卡片12,所述的卡片12卡在所述的第二插销7上,第二插销7与所述的第二舵机6相连接。

所述的机身脚架1的一端位于所述的救生圈5上,另一端位于无人机下方。

所述的平板9包括第一平板9.1和第二平板9.2,所述的第一平板9.1位于第二平板9.2的上方且互相叠加,在所述的第一平板9.1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的第二平板9.2上设置有所述的卡片12,所述的卡片12穿过孔卡在所述的第二插销7上。

所述的第一平板9.1的横向长度大于所述的机身脚架1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第二平板9.2的横向长度小于所述的机身脚架1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使用过程:一旦发现有人位于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暴雨、寒流冰冻、高温干旱、泥石流灾害中时,通过设计在机身脚架1上安装的摄像头,所述的摄像头与位于安装地带的工程人员的电脑相连接,通过电脑控制无人机飞到待解救人员的上方,松开第一舵机2和第一插销3内的细绳4,

在重力的作用下,位于救生圈5上的主绳10带动线轴8上的主绳10向下急速的坠落,此时人拿住位于救生圈5,将人伸入到救生圈5内,这个时候,无人机伴随着主绳10的抛移,主绳10不停的放动,待无人机慢慢的回到安全地方,岸边的人员开始拉动主绳10,将待救的人员拉回岸边。

万一出现无法救援或者是主绳10卡在某地时:此时第二舵机6控制第二插销7松开卡片12,此时所述的线轴8、第二平板9.2和主绳10将脱离所述的机身脚架1控制,避免造成更加大的损失。

上述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多功能拉索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身脚架(1)、第一舵机(2)、第一插销(3)、细绳(4)、救生圈(5)、第二舵机(6)、第二插销(7)、线轴(8)、平板(9)和主绳(10);

所述的机身脚架(1)上端固定有平板(9),下端固定在救生圈(5)上,所述的平板(9)的底部固定有线轴(8),所述的线轴(8)悬挂在所述的机身脚架(1)内部,所述的机身脚架(1)下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安装板(11),所述的第一安装板(11)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舵机(2)和第一插销(3),所述的细绳(4)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插销(3)固定,所述的细绳(4)另一端与救生圈(5)固定;所述的线轴(8)上缠绕有主绳(10),所述的主绳(10)另一头固定在救生圈(5)上;所述的平板(9)上表面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舵机(6)、第二插销(7)和卡片(12),所述的卡片(12)卡在所述的第二插销(7)上,第二插销(7)与所述的第二舵机(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拉索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身脚架(1)的一端位于所述的救生圈(5)上,另一端位于无人机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拉索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板(9)包括第一平板(9.1)和第二平板(9.2),所述的第一平板(9.1)位于第二平板(9.2)的上方且互相叠加,在所述的第一平板(9.1)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的第二平板(9.2)上设置有所述的卡片(12),所述的卡片(12)穿过孔卡在所述的第二插销(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拉索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平板(9.1)的横向长度大于所述的机身脚架(1)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第二平板(9.2)的横向长度小于所述的机身脚架(1)之间的距离。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多功能拉索无人机,它包括所述的机身脚架(1)上端固定有平板(9),下端固定在救生圈(5)上,所述的平板(9)的底部固定有线轴(8),所述的线轴(8)悬挂在所述的机身脚架(1)内部,所述的机身脚架(1)下端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安装板(11),所述的第一安装板(11)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舵机(2)和第一插销(3),所述的细绳(4)一端与所述的第一插销(3)固定,所述的细绳(4)另一端与救生圈(5)固定;所述的线轴(8)上缠绕有主绳(10),所述的主绳(10)另一头固定在救生圈(5)上;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实施溺水搜救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产生二次事故等问题的缺点,具有弥补了水上救援不能直接把被困者牵引上岸的空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向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中智航无人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27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