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泡效应的高速滑行艇航行减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0412发布日期:2019-09-20 21:54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微泡效应的高速滑行艇航行减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微泡效应的高速滑行艇航行减阻装置。



背景技术:

当高速滑行艇航速提升到一定程度后,艇体在浮力、激波阻力、摩擦阻力的综合作用下,艇体前部将会抬升出水面,艇体后部将以滑板效应托举艇体水面在以较低的航行阻力滑行。

现有技术中,艇体最大滑行速度主要取决艇底摩擦阻力,而艇底的摩擦阻力过大,艇体的最高速度无法提高,并且增大高速航行时的油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基于微泡效应的高速滑行艇航行减阻装置,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艇底的摩擦阻力,能够提高最大航速,从而能够降低高速航行时的油耗。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微泡效应的高速滑行艇航行减阻装置,包括艇体,所述艇体底部安装左右对称的左舷侧微孔发泡板和右舷侧微孔发泡板,所述左舷侧微孔发泡板通过第一输气管与气液混合器的左侧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在第一电磁阀一旁的第一输气管上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右舷侧微孔发泡板通过第二输气管与第一输气管连通,所述第二输气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一旁的第二输气管上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气液混合器的右侧通过第三输气管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三输气管上安装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空气压缩机尾部安装直流电机和空气过滤器,所述气液混合器还通过第四输气管与润滑发泡剂盒连接,所述第四输气管上安装第四电磁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左舷侧微孔发泡板和右舷侧微孔发泡板均使用不锈钢和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

所述左舷侧微孔发泡板和右舷侧微孔发泡板上均分布有气孔。

所述左舷侧微孔发泡板和右舷侧微孔发泡板安装于艇体后部底面位置。

所述左舷侧微孔发泡板和右舷侧微孔发泡板均成平行四边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在艇体底部安装微孔发泡板组,利用微孔发泡板上的气孔排出气液混合乳化微泡,能够降低水流与艇底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能够提高最大航速,从而能够降低高速航行时的油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润滑发泡剂盒和气液混合器为定制的一体化装置,能够减轻重量,并且便于安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舷侧微孔发泡板和右舷侧微孔发泡板使用不锈钢和玻璃钢复合材料制作而成,左舷侧微孔发泡板和右舷侧微孔发泡板内分布有迷宫式的气路结构,能够为板上的出气孔提供稳定均匀的供气,避免进水和杂物阻塞出气孔,提高的使用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能够提供控制反馈,从而能够调高装置的相应速度,以及提高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在压缩空气同海水混合乳化过程中加入少许无毒易降解的水溶性乳化剂,能够在艇底形成更加稳定的气膜,使得摩擦阻力变得更小。

本实用新型能耗低,可利用艇自身供配电装置提供工作电源,从而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舷侧微孔发泡板和右舷侧微孔发泡板的外形结构针对不同的艇型,采用不同的设计,适用于的滑行艇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位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1、左舷侧微孔发泡板;2、右舷侧微孔发泡板;3、第一输气管;4、第一压力传感器;5、第一电磁阀;6、第二输气管;7、第二压力传感器;8、第二电磁阀;9、第三输气管;10、空气压缩机;11、第三压力传感器;12、空气过滤器;13、第四输气管;14、第四电磁阀;15、润滑发泡剂盒;16、气液混合器;17、直流电机;18、艇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微泡效应的高速滑行艇航行减阻装置,包括艇体18,艇体18底部安装左右对称的左舷侧微孔发泡板1和右舷侧微孔发泡板2,左舷侧微孔发泡板1通过第一输气管3与气液混合器16的左侧连接,第一输气管3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5,在第一电磁阀5一旁的第一输气管3上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4,右舷侧微孔发泡板2通过第二输气管6与第一输气管3连通,第二输气管6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8一旁的第二输气管6上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7,气液混合器16的右侧通过第三输气管9与空气压缩机10连接,第三输气管9上安装第三压力传感器11,空气压缩机10尾部安装直流电机17和空气过滤器12,气液混合器16还通过第四输气管13与润滑发泡剂盒15连接,第四输气管13上安装第四电磁阀14。

左舷侧微孔发泡板1和右舷侧微孔发泡板2均使用不锈钢和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

左舷侧微孔发泡板1和右舷侧微孔发泡板2上均分布有气孔。

左舷侧微孔发泡板1和右舷侧微孔发泡板2安装于艇体18后部底面位置。

左舷侧微孔发泡板1和右舷侧微孔发泡板2均成平行四边形结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图1所示,首先对基于微泡效应的高速滑行艇航行减阻装置进行组装。将左舷侧微孔发泡板1用第一输气管3连接气液混合器16,并且在第一输气管3上安装第一压力传感器4和第一电磁阀5,将右舷侧微孔发泡板2用第二输气管6与左舷侧微孔发泡板1并联连接,并且在第二输气管6上安装第二压力传感器7和第二电磁阀8,其次,将润滑发泡剂盒15用第四输气管13与气液混合器16连接,并且在第四输气管13上安装第四电磁阀14,将空气压缩机10用第三输气管9与气液混合器16连接,并且第三输气管9上安装第三压力传感器11,空气压缩机10连接直流电机17,最后,将空气过滤器12用输气管与空气压缩机10连接。即完成了对基于微泡效应的高速滑行艇航行减阻装置的组装。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图2所示,将左舷侧微孔发泡板1和右舷侧微孔发泡板2安装在艇体18后部贴底面的适当位置上,按照不同的滑行艇类型,采用的微孔发泡板的数量也不同,例如,单喷水泵的机组配置,微孔发泡板配置2个,呈“八”字形安装在艇体18后部底面适当位置;双喷水泵的机组配置,微孔发泡板配置3个,安装在艇体18后部底面适当位置。其余部件安装在艇体18任何适合的位置。当艇体18起滑至一定速度时,启动该装置,空气压缩机10开始工作,将空气以数百千帕的压力送往气液混合器16,并在其内将海水和空气均匀混合形成乳化液后送往艇底面的微孔发泡板,并从微孔发泡板的气孔中排出,乳化微泡将迅速附着在艇体18的底面,隔离了高速水流同艇底的摩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摩擦阻力。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