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9816发布日期:2021-04-06 12:0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水上救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上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但同时人民在水域也伴随着危险。据中国卫生部发布的数字显示,中国每年有57000人溺水死亡,相当于每天有150多人溺水而死,因此水域内的救援救助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当自然灾害(包括涉水类的自然灾害如洪水、泥石流和海啸等)发生时,由于破坏力极大,作为单个个体的人的力量非常渺小,各国更加重视依靠社会集体力量或其他外力在自然灾害救援中的作用。

同时,在洪涝灾害救援途中,由于水域环境复杂,水流湍急搜救船无法提供救援,需要救援人员自行下水,然而,现有的救援设备存在几个问题:(1)能耗大,且现场使用不方便;(2)设备之间联系不紧密,集成化程度较低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水上救援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水上救援设备使用不便捷的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上救援装置,包括:

织物本体,所述织物本体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且底部间隔地安装有两个锁紧结构;

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安装在所述织物本体的中部;

两个伸缩连接管,所述进水组件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每个所述伸缩连接管;

两个出水组件,两个所述出水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织物本体的两侧,且分别通过所述伸缩连接管与所述进水组件连通;所述出水组件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组件处在所述织物本体上的接触面与所述出水口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

离心泵,所述离心泵与所述进水组件相连通。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织物本体的两端通过魔术贴和卡扣可拆卸地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连接织物和锁紧织物,所述连接织物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织物本体、所述锁紧织物,所述锁紧织物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锁紧织物的两端通过魔术贴和卡扣可拆卸地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组件包括第一防水壳体,所述第一防水壳体安装在所述织物本体的中部,且所述第一防水壳体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离心泵,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水壳体;所述伸缩连接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防水壳体,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出水组件。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水壳体呈方形结构,且外表面上安装有减阻加强筋,所述减阻加强筋呈弧形状结构。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出水组件包括第二防水壳体,所述第二防水壳体安装在所述织物本体的侧端上,且内部安装有出水管;所述第二防水壳体上开设有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管连通于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安装有控水阀门。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防水壳体远离所述锁紧结构的一侧的宽度小于靠近所述锁紧结构的一侧的宽度。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防水壳体内安装有减震层。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织物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涤纶层、发泡橡胶层以及第二涤纶层。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水上救援装置中,该装置在洪涝灾害及其他普遍水上救援途中,结合搜救船、离心泵以及抽水机同时使用,以高速水流为助力,帮助水下搜救人员搜救被困者,并为其提供防护,保证搜救者及被困者的人身安全,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工作效率,并且有效地降低能耗。该装置利用船上的离心泵抽取水后,将其加压输送至水上救援装置的第一防水壳体中,再由第一防水壳体中的管道将水流通过两个伸缩连接管输送至出水组件中,高压水流从出水组件的出水口朝与人体前进所相反的方向喷出,进而高速水流所带来的动能为使用者提供反作用力,从而帮助使用者在水中前进。因此,和一般的水中动力设施相比,本水上救援装置的电力提供设置在船上,并不直接处于水环境中,其减少了设备的重量,降低了设备的成本,同时还可以避免因漏电等水电接触带来的危害。其次,在第二防水壳体的出水口上安装有控水阀门,其可以直接通过控制水流量来控制装备的动力大小,操作步骤少,操作效率高,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快捷。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为救援者提供了传统救援所需要的浮力保证,还可以为其提供动力,节省救援者的体力消耗,为救援者提供更加完备的安全保障,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其救援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上救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上救援装置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上救援装置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上救援装置的第三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进水组件与出水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标:1-水上救援装置;2-织物本体;3-锁紧结构;4-进水组件;5-伸缩连接管;6-出水组件;7-出水口;8-离心泵;9-魔术贴;10-卡扣;11-连接织物;12-锁紧织物;13-第一防水壳体;14-进水管;15-减阻加强筋;16-第二防水壳体;17-出水管;18-控水阀门;19-控制器;20-控水开关;21-外置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配合参照图2至图6,本申请提供一种水上救援装置1,包括用于穿戴在使用者的腰部上的织物本体2,织物本体2在使用时整体呈环状结构,其两端之间进行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可以将其套装在使用者的身上;在其底部一体成型的安装有两个锁紧结构3,两个锁紧结构3之间间隔设置,两个锁紧结构3分别固定套设在使用者的腿部上;在织物本体2的前面的中部位置处安装有进水组件4,进水组件4的两端均连通有伸缩连接管5,两个出水组件6分别安装在织物本体2的两侧端,在使用时其处于使用者的腰部的两侧处,两个出水组件6分别通过伸缩连接管5与进水组件4连通。离心泵8则安装在船上,其通过外置水管21与进水组件4相连通;通过启动离心泵8抽取水后,将其加压输送至水上救援装置1的进水组件4中,再由进水组件4中的管道将水流通过两个伸缩连接管5输送至出水组件6中,高压水流从出水组件6的出水口7朝与人体前进所相反的方向喷出,进而高速水流所带来的动能为使用者提供反作用力,从而帮助使用者在水中前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织物本体2整体结构与使用者的腰部结构相配合设计,其两端之间先是通过魔术贴9进行粘合,然后在两端的外表面上均安装有卡扣10,将两个卡扣10进行连接,便可以使得整个织物本体2能够更加稳固地穿戴在使用者的腰部位置处。同时,可以通过调节卡扣10上的带子的长度来调节织物本体2的尺寸大小,从而使得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的使用。

进一步地,每一个锁紧结构3均包括连接织物11和锁紧织物12,连接织物11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型地连接于织物本体2和锁紧织物12,且连接织物11的形状和结构均与使用者的腿部背面相贴合,使得其能够更加紧贴在使用者的腿部上;并且,锁紧织物12在使用时整体呈槽状结构,在槽底开设有安装通口;同时,锁紧织物12具有两个自由端,该两个自由端之间先是通过魔术贴9进行粘合,然后在两端的外表面上均安装有卡扣10,将两个卡扣10进行连接,而后由其两端如此连接而围设成该安装通口,从而便可以将每个锁紧织物12套装在使用者的腿上,使得整个锁紧织物12能够更加稳固地穿戴在使用者的腿上。同时,可以通过调节锁紧织物12的外表面上的卡扣10上的带子的长度,来调节锁紧织物12的尺寸大小,从而使得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的使用。

进一步地,进水组件4包括第一防水壳体13,第一防水壳体13固定安装在织物本体2的前面的外表面的中部位置上,第一防水壳体13的内部中空,在其底部位置上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中连接有进水管14,同时,该进水管14的一端通过安装在第一防水壳体13底部的外表面上的外置水管21而连接于离心泵8,通过启动离心泵8,能够抽取水后将其加压输送至进水组件4的进水管14中,进而输送至第一防水壳体13的内部。同时,在进水组件4的两侧均连通有直径较小的伸缩连接管5,该伸缩连接管5的另一端的一端连通于第一防水壳体13,另一端连通于出水组件6的出水口7,通过伸缩连接管5将第一防水壳体13内的高压水输送到出水组件6的内部。同时,可以通过调节伸缩连接管5的长度来调整第一防水壳体13和第二防水壳体16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该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身体尺寸的使用者进行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壳体13整体可以设计呈方形结构,且在其外表面上安装有减阻加强筋15,减阻加强筋15呈弧形状结构。将第一防水壳体13设计呈方形结构,其相比圆形能够有效地减少装置与水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减小在水中前进的阻力的目的;同时,第一防水壳体13的主体流线造型采用的是上窄下宽的结构,其能够有效地减小其在水中前进过程中的阻力,并且符合使用者的人体结构机制。此外,该第一防水壳体13可以采用金属材质进行设计,如采用铝合金材质,该种密度小、质量轻且耐腐蚀性好;在该第一防水壳体13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层。

进一步地,每个出水组件6均包括第二防水壳体16,每个第二防水壳体16的内部中空,且均安装在织物本体2的侧端上,且在每个第二防水壳体16的内部均安装有出水管17;同时,第二防水壳体16上开设有出水口7,出水管17连通于出水口7,在出水口7上安装有控水阀门18,在出水口7的上表面上安装有控水开关20,在第二防水壳体16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19,该控制器19与控水开关20电连接,控水开关20与控水阀门18连接,通过控制器19来控制控水阀门18的开启或者关闭,以及调节其出水量;该控水开关20位于出水口7主体的上表面,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需要说明的是,该部分的结构和原理采用的是现有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防水壳体16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7,出水组件6与织物本体2之间具有接触面,该接触面与出水口7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进一步地,出水口7的开口方向与使用者的腿部所在的直线之间可以设计呈30°的夹角,这样便能够避免水流冲向人体,与人在水流中的行进方向一致,通过人的躯干摆动便可调节行进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水壳体16的主体流线造型采用的是上窄下宽的结构,其能够有效地减小其在水中前进过程中的阻力,并且符合使用者的人体结构机制。此外,该第二防水壳体16可以采用金属材质进行设计,如采用铝合金材质,该种密度小、质量轻且耐腐蚀性好;在该第二防水壳体16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织物本体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涤纶层、发泡橡胶层以及第二涤纶层,其整体具有一定的弹性;织物本体2用于固定并保护使用者的腰腹部位,其按照符合人体机制的结构进行设计而成,其所使用的涤纶材料舒适保暖,而其中的发泡橡胶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同时,在其腰部以及腿部的穿戴方式采用魔力贴与卡扣10的结构进行双重固定,能够有效地保证其舒适性与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壳体13、第二防水壳体16的材质均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制作而成,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抗压能力强、且具有防水能力的材质来进行制作,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材质和形状结构。

本申请的水上救援装置1的工作原理为:

该装置利用船上的离心泵8抽取水后,将其加压输送至水上救援装置1的第一防水壳体13中,再由第一防水壳体13中的管道将水流通过两个伸缩连接管5输送至出水组件6中,高压水流从出水组件6的出水口7朝与人体前进所相反的方向喷出,进而高速水流所带来的动能为使用者提供反作用力,从而帮助使用者在水中前进。

本申请的水上救援装置1中,该装置在洪涝灾害及其他普遍水上救援途中,结合搜救船、离心泵8以及抽水机同时使用,以高速水流为助力,帮助水下搜救人员搜救被困者,并为其提供防护,保证搜救者及被困者的人身安全,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工作效率,并且有效地降低能耗。因此,和一般的水中动力设施相比,本水上救援装置1的电力提供设置在船上,并不直接处于水环境中,其减少了设备的重量,降低了设备的成本,同时还可以避免因漏电等水电接触带来的危害。其次,在第二防水壳体16的出水口7上安装有控水阀门18,其可以直接通过控制水流量来控制装备的动力大小,操作步骤少,操作效率高,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快捷。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为救援者提供了传统救援所需要的浮力保证,还可以为其提供动力,节省救援者的体力消耗,为救援者提供更加完备的安全保障,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其救援成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