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筒式变螺距螺旋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5247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筒式变螺距螺旋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舰船、飞机推进用螺旋桨。特别是用于潜水艇、拖船、渔船上的推进用螺旋桨。
目前广泛使用的船用螺旋桨都是依靠单一叶片推水使船前进的。且等螺距或叶根局部变螺距,推进效率低、空泡剥蚀严重、振动和噪声大、强度和刚度低。法国专利FR2562865,欧洲专利EP164279只有旋转球体或旋转园筒靠风产生的进动力使船移动。不带有叶片装置。日本专利JP61-37595和JP61-50894喷水螺旋桨和导管螺旋桨共同特点是桨叶和导管为异体,导管都与船体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桨叶和导管同时旋转,多向变螺距,最大桨叶厚度在黄金分割靠随边处,降低空泡剥蚀、消除稍涡、减少外漂、蹬水集中,拖力增大,消除了表面脉动水压力,使船体不受其振动之害。噪声大幅度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增加航速、节省能源、无空泡剥蚀、低噪音、微振动、高强度和高刚度的推进用螺旋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核心是把现有的固定导管改变成同桨叶一起旋转的螺旋桨。桨叶断面的最大厚度在黄金分割近随边处,且整个桨叶上的螺距变化特点是二等三变的。即径、周向各有一条等螺距线,以此为坐标分凹变和凸变以及径向变。首先采用“特种螺旋桨翻砂刮板”装置刮出压力面,升上标准桨叶厚度,放上管壁模芯,形成铸造用的内腔。水冒口按常规桨计算、设计。即可一次浇铸成型。本实用新型包括桨叶②桨毂(12)桨帽③艉轴④且旋筒①与桨叶②是一体的。旋筒①进水口有内R弧,出水口有外R弧。旋筒①的长度等于桨叶的最大宽度。桨叶②最大厚度放在黄金分割近随边处。其桨叶压力面为二等三变螺距。
本发明的优点不存在桨叶稍涡的能量损耗,冲向船壳板⑤的空泡和非空泡的表面叶频和倍叶频的分力消失,船体不受其共振之害,外漂角小,蹬水集中,比现有的桨拖力予报能增大35%以上;减少了固定导管的突出品阻力;二等三变的螺距变化规律和最大叶片厚度在黄金分割近随边处,使推进效率提高同时空泡剥蚀减少;由于桨叶②的稍部用园筒来固定,使桨叶刚度和强度增加,所以可适当减薄叶的厚度;可减轻水上漂浮物及缆绳对桨叶的损害。尤其适合冰区航行;该桨与带整流帽的高效组合舵配用并在艉轴上方的艉柱上安3-4层燕尾式的整流板⑩桨效还要有所提高;予报推进效率可提高10%以上,其振动轻、噪音低、空蚀少、节油是它的最主要特点。
本实用新型附图
所示图一中的①旋筒②桨叶③桨帽④艉轴⑤船体⑥舵上止流板⑦整流帽⑧高效组合舵⑨燕尾⑩燕尾式整流板(11)舵下止流板(12)桨毂。
最佳实施例
典型22马力渔船主机HP=22马力 n=1500转/分螺旋桨转速N=500转/分螺旋桨直径D=600名义螺距H=605叶数Z=4后倾角ε=0°盘面比A/Ad=0.41毂径比d/D=0.16叶宽b0.6R=121轴中心线处桨叶最大厚度t0=27叶稍厚t10=3旋筒壁厚δ=4.5旋筒长L=120右旋整流帽最大外径φ=11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桨叶②桨毂(12)桨帽③艉轴④组成的旋筒式变螺距螺旋桨其特征在于a)旋筒①与桨叶②为一整体;b)旋筒①进水口有内R弧,出水口有外R弧;c)旋筒①的长度等于桨叶的最大宽度;d)桨叶②最大厚度放在黄金分割近随边处,其压力面为二等三变的螺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舰船。飞机推进用螺旋桨。特别是用于潜水艇、拖船、渔船上推进用螺旋桨。其特征是旋筒①与桨叶②是一体的。旋筒①进水口有内R弧,出水口有外R弧。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增加航速、节省能源、无空泡剥蚀、低噪音、微振动、高强度推进用螺旋桨。
文档编号B63H1/00GK2036933SQ8721667
公开日1989年5月3日 申请日期1987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1987年12月15日
发明者叶英俊 申请人:叶英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