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翼伞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2660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动力翼伞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翼伞框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动力翼伞框架圆形防护圈为两个不可拆卸的焊接件,增加了系统的质量,且支撑杆与圆形防护圈之间也是通过焊接来实现连接,致使动力翼伞的整体结构体积大、质量重。故传统的动力翼伞框架不能达到动力翼伞理想的飞行性能,且组装繁琐不便于运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采用可拆卸的 单圆形防护圈代替双圆形防护圈,支撑杆采用可拆卸方式代替传统的焊接方式,以减轻动力翼伞框架的体积和质量,提高动力翼伞的飞行性能,便于包装和运输的动力翼伞框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一个经支撑杆与发动机架连接固定的圆形防护圈;所述圆形防护圈由一根以上直杆弯曲相连构成;所述支撑杆一端装于发动机架,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直杆的支撑杆端头套管;所述支撑杆端头套管包括短套管、长套管;所述直杆穿过短套管,两端固定于长套管。所述发动机架上设有座袋悬挂杆。所述支撑杆为八根,六根为独立零部件,两根焊接为一体,便于组装后整体框架的携带。所述直杆为四根,各直杆间经长套管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圆形防护圈为一个,且圆形防护圈为可拆卸的四根长度相等可交换使用的直杆弯曲组合而成,支撑杆改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与发动机架和圆形防护圈之间的连接,以减小体积和质量,拆卸及组装方便,从而提高动力翼伞飞行性能,便于包装和运输,同时不影响使用的安全性。
以下结合附图
提供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圆形防护圈,2、支撑杆,3、支撑杆端头套管,4、发动机架,5、座袋悬挂杆,
6、短套管,7、长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I中,本实用新型由一个圆形防护圈I、八根支撑杆2、发动机架4、两根座袋悬挂杆5组成。八根支撑杆2中,其中六根可拆卸成独立零部件,另两根为焊接件以便于组装后的整体框架的携带。支撑杆2 —端经螺杆固定于发动机架4,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直杆的支撑杆端头套管3,支撑杆端头套管3包括短套管6、长套管7,将四根长度相等可相互交换使用的直杆穿过短套管6,两端固定于长套管7,弯曲组合成圆形防护圈1,将支撑杆2与发动机架4连接,将座袋悬挂杆5与发动机架4连接,即组装成该动力翼伞框架,其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减轻了整个动力翼伞框架的系统质量,拆卸及组装方便,提高动力翼伞飞行性能,便于包装和运输。·
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翼伞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经支撑杆(2)与发动机架(4)连接固定的圆形防护圈(I);所述圆形防护圈(I)由一根以上直杆弯曲相连构成;所述支撑杆(2)—端装于发动机架(4),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直杆的支撑杆端头套管(3); 所述支撑杆端头套管(3 )包括短套管(6 )、长套管(7 ); 所述直杆穿过短套管(6),两端固定于长套管(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动力翼伞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架(4)上设有座袋悬挂杆(5 )。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动力翼伞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为八根,六根为独立零部件,两根焊接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动力翼伞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为四根,各直杆间经长套管(7)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翼伞框架,包括一个经支撑杆与发动机架连接固定的圆形防护圈;所述圆形防护圈由一根以上直杆弯曲相连构成;所述支撑杆一端装于发动机架,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直杆的支撑杆端头套管;所述支撑杆端头套管包括短套管、长套管;所述直杆穿过短套管,两端固定于长套管。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拆卸的单圆形防护圈代替双圆形防护圈,支撑杆采用可拆卸方式代替传统的焊接方式,以减轻动力翼伞框架质量,提高动力翼伞飞行性能,方便包装和运输,同时不影响使用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64C31/036GK202717031SQ20122035144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
发明者毛威, 陈海平, 薛富利, 盛光喜, 贺应平, 龚松洁 申请人: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