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航空小型飞机罐式加油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1893阅读:10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航空小型飞机罐式加油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通用航空小型飞机罐式加油车,属于加油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飞机罐式加油车主要是由底盘、构架、泵油系统、气控系统、液压控制系统、电气系统、油罐及厢体等组成,是用于为飞机加注燃油。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高端人士拥有私人航空器,而以往为通用航空飞机注油服务的大型加油车已不能满足这些个性化需求,存在整车尺寸笨重,行驶不灵活,结构复杂,安装、维修不方便,制造和使用成本高,噪声大,运行不够稳定等诸多问题,不能满足私人航空器这类小型飞机的注油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功能齐全,安全可靠,安装、维修方便,噪声低及制造和使用成本低的通用航空小型飞机罐式加油车,满足私人航空器这类小型飞机的注油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通用航空小型飞机罐式加油车,包括底盘、构架、厢体、油罐和加油枪,还包括泵油系统、液压控制系统、气控系统、电气系统及动力传动系统,所述油罐的底部设有装油底阀、加油底阀和排污阀,所述装油底阀与装油接头阀相连接,所述加油底阀通过管路与加油枪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油系统包括油水分离过滤器和滑片泵,所述油水分离过滤器设置在加油底阀与加油枪相连接的管路上,所述滑片泵设置在加油底阀与油水分离过滤器相连接的管路上,并且,在所述滑片泵的两端均设有补偿节,在油水分离过滤器与加油枪相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流量计和重力加油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油罐的顶部设有消焰器、通气阀和人孔盖。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油罐内设有电子液位计,所述油罐的外表面设有液位显示器。

作为优选方案,在油水分离过滤器的前端管路上还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通过管路与回收油箱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在单向阀与回收油箱相连接的管路上并接有手动释压阀和气控释压阀,并且在气控释压阀与回收油箱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调压阀。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油水分离过滤器的顶部设有自动排气阀和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回收油箱相连接,在所述油水分离过滤器的底部设有排水阀。

作为优选方案,在油水分离过滤器的两端均设有取样接头。

作为优选方案,在油水分离过滤器的两端还设有压差计,所述压差计与压差计放油阀相连接,所述压差计放油阀通过管路与回收油箱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在油水分离过滤器的两端还设有取样阀,在两个取样阀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闭路取样器,所述闭路取样器与回收油箱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装油底阀和加油底阀均为气控阀,所述重力加油阀为球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油箱、液压泵、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和第三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液压马达与油泵相连接,所述第二液压马达与胶管卷盘相连接,所述第三液压马达与气泵相连接,所述液压油箱的一路与液压泵相连接,所述液压油箱的另一路与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和第三液压马达分别相连接,所述液压油箱的余下一路与第三液压马达的回油口相连接,并且所述液压泵的输出端也与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和第三液压马达分别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在液压泵的输出端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输出端设有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输出端与第一液压马达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在单向阀的输出端还设有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的一路与第一液压马达相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的另一路与第三液压马达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在电磁换向阀与第一液压马达相连接的管路上设有节流阀。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在电磁换向阀与第三液压马达相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卷盘手动换向阀,所述卷盘手动换向阀的一路输出与第二液压马达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在卷盘手动换向阀与第二液压马达相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单向节流阀。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在单向阀的输出端还设有压力表。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溢流阀设置在电磁换向阀的前端,电磁换向阀设置在压力表的前端。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均采用摆线液压马达,第三液压马达采用齿轮液压马达。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加油车发动机、真空泵、真空罐、取力器和气路三通,所述取力器设有真空气囊和行程开关,所述气路三通的一端通过管路与真空罐相连接,所述气路三通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取力器的真空气囊相连接,在所述气路三通与取力器的真空气囊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通过电线与电磁阀开关相连接;并且,取力器的行程开关通过空档开关线束与取力器工作指示灯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取力器工作指示灯同时与加油车保险丝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真空罐与真空泵相连接,所述真空泵与加油车发动机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用航空小型飞机罐式加油车,通过改进泵油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和动力传动系统,使得所述加油车具有结构紧凑,功能齐全,安全可靠,安装、维修方便,噪声低及制造和使用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可满足私人航空器这类小型飞机的注油需求,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航空小型飞机罐式加油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泵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用航空小型飞机罐式加油车,包括底盘1、构架2、厢体3、油罐4、加油枪5、泵油系统7、液压控制系统8、气控系统(图中未示出)、电气系统(图中未示出)及动力传动系统9,所述油罐4的底部设有装油底阀401、加油底阀402和排污阀403,所述装油底阀401与装油接头阀6相连接,所述加油底阀402通过管路与加油枪5相连接。所述油罐4的顶部设有消焰器404、通气阀405和人孔盖406,所述油罐4内设有电子液位计407,所述油罐的外表面设有液位显示器408。所述装油底阀401和加油底阀402均为气控阀,以实现气动控制。

参见图2所示:所述泵油系统7包括油水分离过滤器701和滑片泵702,所述油水分离过滤器701设置在加油底阀402与加油枪5相连接的管路上,所述滑片泵702设置在加油底阀402与油水分离过滤器701相连接的管路上,并且,在所述滑片泵702的两端均设有补偿节703,在油水分离过滤器701与加油枪5相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流量计704和重力加油阀705。在油水分离过滤器701的前端管路上还设有单向阀706,所述单向阀706通过管路与回收油箱707相连接。在单向阀706与回收油箱707相连接的管路上并接有手动释压阀708和气控释压阀709,并且在气控释压阀709与回收油箱707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调压阀710。在所述油水分离过滤器701的顶部设有自动排气阀711和观察窗712,所述观察窗712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回收油箱707相连接,在所述油水分离过滤器701的底部设有排水阀713。在油水分离过滤器701的两端均设有取样接头714;并且,在油水分离过滤器701的两端还设有压差计715和取样阀717,所述压差计715与压差计放油阀716相连接,所述压差计放油阀716通过管路与回收油箱707相连接;在两个取样阀717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闭路取样器718,所述闭路取样器718与回收油箱707相连接。

通过使装油接头阀6与外部加油胶管的加油接头相连接,可实现对油罐4装油;油罐4内的燃油可通过加油底阀402经过管路上的滑片泵702和油水分离过滤器701及流量计704和重力加油阀705到加油枪5,实现加油枪5对飞机的重力加油。由于滑片泵702自带安全溢流阀,因此可保证加油安全,且具有运行平稳,噪声低的优点。

所述重力加油阀705选用球阀,以方便加油流量的调节。

参见图3所示:所述液压控制系统8,包括:液压油箱801、液压泵802、第一液压马达803、第二液压马达804和第三液压马达805,所述第一液压马达803与油泵806相连接,所述第二液压马达804与胶管卷盘807相连接,所述第三液压马达805与气泵808相连接,所述液压油箱801的一路与液压泵802相连接,所述液压油箱801的另一路与第一液压马达803、第二液压马达804和第三液压马达805分别相连接,所述液压油箱801的余下一路与第三液压马达805的回油口8051相连接;在液压泵802的输出端设有单向阀809,在单向阀809的输出端依次设有溢流阀810、电磁换向阀811、压力表812,所述溢流阀810的输出端与第一液压马达803相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811的一路与第一液压马达803相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811的另一路与第三液压马达805相连接,在电磁换向阀811与第一液压马达803相连接的管路上设有节流阀813,在电磁换向阀811与第三液压马达805相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卷盘手动换向阀814,所述卷盘手动换向阀814的一路输出与第二液压马达804相连接,在卷盘手动换向阀814与第二液压马达804相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单向节流阀815。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实现油泵驱动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卷盘/油泵旋钮开关置于油泵位,电磁换向阀811得电动作,液压油经电磁换向阀811进入第一液压马达803,从而驱动油泵806转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实现胶管卷盘驱动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卷盘/油泵旋钮开关置于卷盘位:

当卷盘手动换向阀814的手柄向内推时,液压油经卷盘手动换向阀814、单向节流阀815进入第二液压马达804,从而驱动第二液压马达804转动,带动卷盘旋转,收卷胶管,其收卷速度可通过调节单向节流阀815来调节;

当卷盘手动换向阀814的手柄位于中间位置时,油路切断,第二液压马达804不能转动,卷盘处于制动状态;

当卷盘手动换向阀814的手柄向外拉时,油路在第二液压马达804与卷盘手动换向阀814之间形成回路,第二液压马达804可被动转动,卷盘胶管可用人力拉出。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实现气泵驱动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卷盘/油泵旋钮开关置于卷盘位,此时电磁换向阀811不得电,液压油经电磁换向阀811进入第三液压马达805,从而驱动气泵808。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液压马达803和第二液压马达804均采用摆线液压马达,第三液压马达805采用齿轮液压马达,所述电磁换向阀811采用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参见图4所示:所述动力传动系统9包括加油车发动机901、真空泵902、真空罐903、取力器904和气路三通905,所述真空罐903与真空泵902相连接,所述真空泵902与加油车发动机901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取力器904设有真空气囊9041和行程开关9042,所述气路三通905的一端通过管路与真空罐903相连接,所述气路三通905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取力器的真空气囊9041相连接,在所述气路三通905与取力器的真空气囊9041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阀906,所述电磁阀906通过电线与电磁阀开关907相连接;并且,取力器的行程开关9042通过空档开关线束908与取力器工作指示灯909相连接。使所述取力器工作指示灯909同时与加油车保险丝910电连接,可进一步保证取力器工作的安全性。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传动系统9实现取力器挂合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踩下加油车的离合器踏板,等待3~5秒钟,开启电磁阀开关907按钮,此时电磁阀906打开,真空罐903的负压通过气路三通905和电磁阀906与取力器的真空气囊9041相连通,在负压作用下取力器拉杆动作实现挂合,同时通过行程开关9042和空档开关线束908将信号传递给取力器工作指示灯909,取力器工作指示灯909亮,然后慢抬离合器,取力器904即进入工作状态。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传动系统9实现取力器分离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踩下加油车的离合器踏板,等待3~5秒钟,关闭电磁阀开关907按钮,此时电磁阀906关闭,真空罐903的负压与取力器的真空气囊9041相断开,取力器904停止工作,同时通过行程开关9042和空档开关线束908将信号传递给取力器工作指示灯909,取力器工作指示灯909灭,然后松开离合器踏板,取力器904即完成分离。

最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