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送餐用无人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905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送餐用无人机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人们生活越来越便利,在家即可叫外卖上门送餐,然而送外卖人员每天需要爬楼消耗体力量大,坐电梯遇到拥堵会耽误时间,都会对本来就紧张的用餐时间造成影响,也有人利用无人机来为住在高层的用户送餐,然而传统的无人机悬挂外卖后,数量有限,而且取拿不方便,可能造成无人机的不平衡,使得无人机有跌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送餐用无人机装置,用于解决外卖送餐需要送外卖人员不断爬楼的麻烦,利用无人机送餐,无人机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板便于方便取拿外卖,同时保证了其起落和取拿的平衡性。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供送餐用无人机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摄像机、支撑臂、螺旋桨装置、支撑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连接绳和挂钩,所述摄像机设置于所述无人机本体中心下方,所述支撑臂为四个且等距离分散设置于所述无人机本体四周,所述螺旋桨装置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四个所述支撑臂外端上部,所述支撑杆为四个且分别垂直设置于四个所述支撑臂中段下部,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下端,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下部四个角通过四根所述连接绳连接,所述挂钩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下端中心位置。

优选的,四个所述支撑臂长度相等。

优选的,四个所述支撑杆长度相等。

优选的,四根所述连接绳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送外卖人员操作无人机本体升起,将要送的外卖根据需要放置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挂钩上,再操作无人机本体起飞送到目标楼层,放置空间宽裕,用户从支撑板或者挂钩上手动拿取即可,直观方便;由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以及挂钩都是垂直设置,保证了无人机的稳定;取拿完的无人机降落地面后,第一支撑板压于第二支撑板上,四个支撑杆支撑住无人机本体,保证了无人机降落的稳定性和安全。整个过程无需外卖人员爬楼,节省时间和体力,提高效率,使得送达的食物更新鲜,用户取拿方便,无人机飞起降落稳定,合理利用空间,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大于两个的支撑板用于送达外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供送餐用无人机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无人机本体,2、摄像机,3、支撑臂,4、螺旋桨装置,5、支撑杆,6、第一支撑板,7、第二支撑板,8、连接绳,9、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一种供送餐用无人机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1、设置于无人机本体1中心下方的摄像机2、等距离设置于无人机本体1四周的四个支撑臂3、设置于支撑臂3外端上方的四个螺旋桨装置4、垂直设置于支撑臂3中段下方的支撑杆5、设置于支撑杆5下端的第一支撑板6、设置于第一支撑板6下方的第二支撑板7、连接第一支撑板6和第二支撑板7的四根连接绳8、设置于连接绳8下部中心位置的挂钩9,四个支撑臂3长度相等,四个支撑杆5长度相等,四根连接绳8长度相等,第一支撑板6与第二支撑板7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使用时,送外卖人员操作无人机本体1升起,将要送的外卖根据需要放置于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以及挂钩9上,再操作无人机本体1起飞送到目标楼层,放置空间宽裕,用户从支撑板或者挂钩上手动拿取即可,直观方便;由于第一支撑板6和第二支撑板7以及挂钩9都是垂直设置,保证了无人机的稳定;取拿完的无人机降落地面后,第一支撑板6压于第二支撑板7上,四个支撑杆5支撑住无人机本体1,保证了无人机降落的稳定性和安全。整个过程无需外卖人员爬楼,节省时间和体力,提高效率,使得送达的食物更新鲜,用户取拿方便,无人机飞起降落稳定,合理利用空间,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大于两个的支撑板用于送达外卖。

本实用新型易于操作,其支撑板和挂钩方便外卖人员和用户取拿外卖,同时保证了无人机本体的平衡性,节省人力和时间,适用于同时送达一栋楼的多户买家,使用方便,节约整体空间,实用性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