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的密封结构以及用于该结构的封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7305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容器的密封结构以及用于该结构的封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的密封结构以及用于该密封结构、具有原料容纳腔的封盖,可以将例如清凉饮料等由多种原料构成的液体的构成原料,在使用时能混合的状态下,分别隔离开而保存在一个容器中。
首先,作为第一种装置,有在特开平8-91418号公报中公开的装置。但是,在该装置中,容器的密封栓由具有容纳腔的可动部分和相对于容器不动的固定部分构成,密封容器的可动部分与固定部分通过螺纹连接。因此,无法安装在卫生管理上有义务安装的密封确认装置(即切割环(cut-ring))。该切割环是通过连接部,与螺纹连接于容器的密封栓下侧连接的环状部件,上述连接部通过密封栓的旋转操作而被切断,当与容器嵌合时,只要连接部不被切断,就无法打开密封栓,所以具有在流通过程中,可以防止第三者非法开启的效果。
但是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在使密封容器的可动部分与固定部分螺纹连接的情况下,即使切割环与固定部分嵌合,也可以将固定部分本身从容器中取出。也有人考虑了将切割环与固定部分连接的方法,但为了开启容纳腔,必须将固定部分的一部分配置在容器开口部分内部,从而不得不作成从内外夹持容器开口部分的形状。因此,存在形状复杂,与容器螺纹连接的结构成本高等问题。所以,与螺纹连接于容器的部件一体形成并发挥其功能的切割环,难以用于具有不与容器直接螺纹连接的结构的本装置。
此外,这样复杂的结构,需要复杂的组装操作,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
因此,优选使密封容器的密封栓直接与容器螺纹连接的结构。作为这样的装置,有例如实公昭44-12957号公报所公开的装置(以下称为第二现有技术)、实公昭50-18846号公报、实公昭50-18847号公报以及实公昭50-18848号公报所公开的装置(以下称为第三现有技术),或者实公昭50-18844号公报所公开的装置(以下称为第四现有技术)。
上述第二现有技术在容器本体的内部形成用于开启/容纳腔的狭窄部分。其公开了以下的形成狭窄部分的方法,即下部收缩成漏斗状、圆筒状的填料紧密地插入本体开口部内表面的方法,以及形成在本体的咽喉部向内突出的突缘的方法。
上述第三现有技术具有在容器的密封栓内形成容纳腔的中栓,同时从密封栓顶壁的内表面垂直设置开启用的部件。当从容器中取出密封栓时,中栓从顶壁分离,留在容器的顶部,同时开启用的部件从中栓的底面分离,从而设置在该底面的漏出孔开放,释放出放置在容纳腔中的原料。
上述第四现有技术通过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特征的中盖来密封设有密封栓的容纳腔。其中,中盖具有直径比容器的开口部内径大、周边为挠性的底板,底板的周边部在被设置的状态下,为难以向下侧方向弯曲的形状。当用密封栓密封容器时,插入开口部的中盖底板外周部与容纳腔一起,向上弯曲并缩小,当通过开口部到达容器内部的直径扩大处时复原而被固定。当密封容器时,使密封栓向上方移动,中盖的底板外周部卡在开口部内表面而被固定,从而被保持在容器内,最后从容纳腔脱落,使容纳腔开放。
如果采用在容器本体内紧密地插入填料的方法,可以使用普通容器。但是,为了使填料紧密地插入具有光滑内表面的容器本体内,需要将填料的外周面紧压在容器的内表面上,另一方面,密封栓本身必须与容器螺纹连接。即,当用密封栓密封容器时,必须一边旋转填料一边压入,从而存在密封操作变得极困难的问题。
此外,如果采用上述第三现有技术,必须通过密封栓的旋转操作从顶壁分离的中栓,不能相对于顶壁紧密地安装,从而无法完全地密封中栓和顶壁之间形成的容纳腔。因此,放置在容纳腔内的原料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难以完全地防止氧化、变色、老化、变质等的发生。
如果采用上述第四现有技术,在由于制造不良等原因,使得中盖的底板外周部向下方弯曲超过一定限度的情况下,当密封容器时,与密封栓一起移动到上方的中盖在容器的开口部中间旋合,可能不从该处落下,从而堵塞容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器密封结构以及用于该结构的封盖,其使用能直接并容易地安装在将待混合的原料和液体分别保存的容器上的密封栓,从而可以防止这些原料和液体变质,并且可以使放置在容纳腔中的原料不堵塞容器而被可靠地释放出来。
本发明所涉及的容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和封盖,上述容器具有开口部,上述封盖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一定特征的封盖。本发明所涉及的封盖包括栓部、密封栓和套筒。上述栓部包括以下部分顶板,密封上述容器的上述开口部;侧壁,沿其轴线从上述顶板上突出,其内周面与上述开口部的外周面配合;以及筒壁,在上述侧壁的内侧从上述顶板上突出,形成在下端面具有开口的容纳腔。上述密封栓安装在上述筒壁上,对上述开口进行密封,其外径比上述筒壁的外径大,上述套筒游动嵌入上述筒壁,在外周上具有挠性的锷部,上述锷部的外径比上述开口部的内径大,可单向地变形并通过上述内径。当上述容器和上述封盖向彼此脱离的方向相对移动时,通过上述套筒,上述密封栓从上述筒壁上脱离,使上述开口开放。
采用上述封盖,具有对容器进行密封的顶板的栓部,形成通过沿其轴线从顶板突出的侧壁的内周面与开口部的外周面配合的结构。此外,容纳腔的结构为,形成于在栓部的侧壁内侧从顶板突出的筒壁上,并且对容纳腔进行密封的密封栓可以通过游动嵌入筒壁的套筒从筒壁上脱离下来。因此,对容器进行密封的栓部具有容纳腔,并且可以直接与该容器螺纹连接。所谓的侧壁内周面与开口部外周面的配合,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考虑到切割环的安装而进行螺纹配合,但不特别限定螺纹配合,也可以是嵌入配合或其他结合方式。
另一方面,套筒通过外径比开口部内径大的锷部,可以防止从容器中拔出,同时由于该锷部具有挠性,能单向地变形并通过开口部的内径,所以可以容易地插入容器内,插入后无法从容器中拔出。因此,采用该封盖,即使栓部与套筒一体,也可以容易且直接地与容器螺纹连接。采用使用该封盖的本发明的容器密封结构,可以直接且容易地将密封该容器的密封栓安装在将待混合的原料和液体分别保存的容器上。
此外,采用该封盖,由于容纳腔在从顶板上突出的筒壁上形成,并且下端面的开口被密封栓密封,所以可以使其内部完全与外部的空气隔断。采用使用该封盖的本发明的容器密封结构,可以防止内包在容纳腔中的原料等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而变质。
此外,采用该封盖,当容器与封盖向彼此脱离的方向相对移动时,容纳腔的密封栓通过套筒从筒壁上脱离,不会与开口部内表面接触,从而使容纳腔的开口开放,所以采用使用该封盖的本发明的容器密封结构,不会卡在开口部内表面上而堵塞容器。
上述开口部可以在内周面上具有环状槽,上述套筒(6)可以在外周面上具有与上述环状槽配合的环状凸起。
这样,可以使套筒对容器的作用力变大,提高防止拔出的效果,从而可以更可靠地使容纳腔开放。
上述套筒可以在上端面上形成与上述开口部的端面配合的凸缘。
这样,当密封栓从筒壁上脱落后,可以防止套筒与密封栓一起落到容器内部。该凸缘在套筒的锷部与开口部下方的直径扩大的肩部配合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在具有与上述环状槽配合的环状凸起以及锷部卡在开口部内而配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环状凸起和锷部来防止套筒从容器中拔出以及落到容器内部。但是,当仅通过环状凸起和锷部对开口部的作用力不能充分防止其落下的情况下,为了更可靠地防止其落下,优选形成凸缘。
上述套筒与上述密封栓可以连接在一起。
这样,可以防止从筒壁上脱落的密封栓落到容器内部。
上述套筒、上述密封栓和上述容器由同一材料构成。在上述套筒与上述密封栓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上述套筒、上述密封栓、上述容器、以及上述套筒和上述密封栓的连接部由同一材料构成。
图2表示该封盖的使用状态,(a)是容纳腔开放前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b)是容纳腔开放后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用于容器密封结构的封盖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4表示该封盖的使用状态,(a)是容纳腔开放之前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b)是容纳腔开放之后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封盖1用于容器2的密封结构,具有栓部4、密封栓5和套筒6。
栓部4包括以下部分顶板11,密封容器2的开口部3;侧壁12,沿其轴线X从顶板11突出,其内周面与开口部的外周面螺纹连接;以及筒壁15,在侧壁12的内侧从顶板11突出来,形成在下端面具有开口13的容纳腔14。此外,在顶板11的内表面上,安装有用于密封容器2的填料20。在侧壁12的下端,连接有切割环21。
密封栓5密封安装在筒壁15上的开口13,其外径D1比筒壁15的外径D2大。
套筒6游动地嵌在筒壁15上,其外周上具有挠性的锷部16,该锷部16的外径比开口部3的内径D3大,可单向地变形通过内径D3。
此外,该封盖1相对于容器2进行旋转操作,从而与容器2旋合并对其进行密封。即,一边将套筒6和容纳腔14插入容器2的开口部3,一边旋转栓部4,从而栓部4旋入容器2,顶板11对容器2的开口部3进行密封。此时,套筒6通过锷部16,仅与开口部3的内表面接触,所以与开口部3的接触面积小,不会妨碍旋转。
当封盖1密封容器2时,如图2(a)所示,切割环21与容器2嵌合,只要不切断连接部22,就保持无法开启的状态。如图2(b)所示,当切断连接部22,开启容器2时,当从容器2开始向脱落的方向相对移动时,通过套筒6,密封栓5从筒壁15上脱落,从而使开口13开放。
在该封盖1中,密封容器2的栓部4具有容纳腔14,同时直接与该容器2螺纹连接。另一方面,套筒6通过外径比开口部3的内径D3大的锷部16,防止从容器2中拔出,同时该锷部16有挠性,能单向地变形并通过开口部3的内径,所以能容易地插入容器2中,并且插入后无法从容器中拔出。因此,采用该封盖1,即使栓部4与套筒6一体,也能容易并直接地旋入容器2。采用使用该封盖1的密封结构,可以将密封该容器2的密封栓直接且容易地安装在分别保存待混合的原料和液体的容器2上。
此外,采用该封盖1,由于容纳腔14在从顶板11上突出的筒壁15上形成,并且下端面的开口13被密封栓5密封,所以可以使其内部完全与外部的空气隔断。采用使用该封盖1的密封结构,可以防止内包在容纳腔14内的原料等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而变质。
此外,采用该封盖1,当容器2与封盖1向彼此脱落的方向相对移动时,容纳腔14的密封栓5通过套筒6从筒壁15上脱离,不与开口部3内表面接触,从而使容纳腔14的开口13开放,所以采用使用该封盖1的密封结构,不必担心其卡在开口部3内表面上而堵塞容器。
开口部3在内周面上有环状槽7,套筒6在外周面上有与该环状槽7配合的环状凸起17。
在这种情况下,套筒6对容器2的作用力变大,从而可以增强防止拔出的效果,使容纳腔14更可靠地开放。
套筒6、密封栓5和容器2由同一材料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地进行容器2的回收再利用。
容纳腔14中填充有原料23。该原料23在密封容器2之前预先填充,但不限定其形态,可以是粉末、个体或液体等各种形态。作为粉末,可以填充例如绿茶、咖啡、红茶、浓缩矿物质、海洋深层水提取的矿物质、健康食品、药品、浓缩果汁、乳制品、酒精、浓缩蔬菜、维生素类、糖类、药草类、发酵菌。此外,作为个体,可以填充例如绿茶、咖啡、红茶、浓缩矿物质、海洋深层水提取的矿物质、健康食品、药品、浓缩果汁、乳制品。作为液体,可以填充例如绿茶、咖啡、红茶、浓缩矿物质、海洋深层水提取的矿物质、健康食品、药品、浓缩果汁、乳制品。
原料23的填充,可以在使套筒6在筒壁15上游动、开口13向上的状态下,通过将原料23注入容纳腔14的内部,然后用密封栓5密封开口13来进行。此时,优选抽除容纳腔14内部的空气,仅填充原料23,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更好的状态下保持原料23的品质。
此外,在原料23为粉末的情况下,优选对其进行脱水处理,这样可以防止其在容纳腔14内固块。
此外,优选原料23与惰性气体一起填充在容纳腔14内部,这样可以在更好的状态下保持原料23的品质。
图3和图4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用于容器密封结构的封盖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图3是该封盖的正面剖视图。图4表示该封盖的使用状态,(a)是容纳腔开放之前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b)是容纳腔开放之后的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的封盖10与上述封盖1相比,其不同点在于,套筒6没有环状凸起17,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形成于其上端面的凸缘18。该凸缘18与开口部3的端面8配合。其他的结构与封盖1相同,所以对应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采用该封盖10,当密封栓5从筒壁15上脱离后,可以可靠地防止套筒6与密封栓5一起落到容器2内部。封盖1的套筒6通过环状凸起17防止从容器2拔出以及落到容器2内部,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需要凸缘18。但是,在仅通过环状凸起17对环状槽7的作用力不能充分防止套筒6落下的情况下,为了更可靠地防止其落下,可以形成凸缘18。
在封盖10中,套筒6和密封栓5连接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止从筒壁15上脱落的密封栓5落到容器2内部。
套筒6、密封栓5、套筒6和密封栓5的连接部19以及容器2由同一材料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地进行容器2的回收再利用。
采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封盖,密封容器的栓部具有容纳腔,同时直接与该容器螺纹连接,此外栓部即使与套筒一体,也可以容易且直接地与容器螺纹连接。采用使用该封盖的本发明的容器密封结构,可以直接且容易地将密封该容器的密封栓安装在将待混合的原料和液体分别保存的容器上。
此外,采用本发明的封盖,由于容纳腔在从顶板上突出的筒壁上形成,并且下端面的开口被密封栓密封,所以可以使其内部完全与外部的空气隔断。采用使用该封盖的本发明的容器密封结构,可以防止内包在容纳腔中的原料等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而变质。
此外,采用本发明的封盖,当容器与封盖向彼此脱离的方向相对移动时,容纳腔的密封栓通过套筒从筒壁上脱离,不会与开口部内表面接触,从而使容纳腔的开口开放,所以采用使用该封盖的本发明的容器密封结构,不会卡在开口部内表面上而堵塞容器。
根据权利要求2、8,可以使套筒对容器的作用力变大,提高防止拔出的效果,可以更可靠地使容纳腔开放。
根据权利要求3、9,当密封栓从筒壁上脱落后,可以防止套筒与密封栓一起落到容器内部。
根据权利要求4、10,可以防止从筒壁上脱落的密封栓落到容器内部。
根据权利要求5、6、11、12,可以有效地进行容器的回收再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容器(2)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2)和封盖(1),上述容器(2)具有开口部(3),上述封盖(1)具有栓部(4)、密封栓(5)和套筒(6),上述栓部(4)包括以下部分顶板(11),密封上述容器(2)的上述开口部(3);侧壁(12),沿其轴线(X)从上述顶板(11)上突出,其内周面与上述开口部(3)的外周面配合;以及筒壁(15),在上述侧壁(12)的内侧从上述顶板(11)上突出,形成在下端面具有开口(13)的容纳腔(14),上述密封栓(5)安装在上述筒壁(15)上,对上述开口(13)进行密封,其外径(D1)比上述筒壁(15)的外径(D2)大,上述套筒(6)游动嵌入上述筒壁(15),在外周上具有挠性的锷部(16),上述锷部(16)的外径比上述开口部(3)的内径(D3)大,可单向地变形并通过上述内径(D3),当上述容器(2)和上述封盖(1)向彼此脱离的方向相对移动时,通过上述套筒(6),上述密封栓(5)从上述筒壁(15)上脱离,使上述开口(13)开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3)在内周面上具有环状槽(7),上述套筒(6)在外周面上具有与上述环状槽(7)配合的环状凸起(1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筒(6)在上端面上形成与上述开口部(3)的端面(8)配合的凸缘(18)。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筒(6)与上述密封栓(5)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筒(6)、上述密封栓(5)和上述容器(2)由同一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筒(6)、上述密封栓(5)、上述套筒(6)和上述密封栓(5)的连接部(19)以及上述容器(2)由同一材料构成。
7.一种封盖,其特征在于,该封盖用于容器(2)的密封结构中,包括栓部(4)、密封栓(5)和套筒(6),上述栓部(4)包括以下部分顶板(11),密封上述容器(2)的开口部(3);侧壁(12),沿其轴线(X)从上述顶板(11)上突出,其内周面与上述开口部(3)的外周面配合;以及筒壁(15),在上述侧壁(12)的内侧从上述顶板(11)上突出,形成在下端面具有开口(13)的容纳腔(14),上述密封栓(5)安装在上述筒壁(15)上,对上述开口(13)进行密封,其外径(D1)比上述筒壁(15)的外径(D2)大,上述套筒(6)游动嵌入上述筒壁(15),在外周上具有挠性的锷部(16),上述锷部(16)的外径比上述开口部(3)的内径(D3)大,可单向地变形并通过上述内径(D3),当向脱离上述容器(2)的方向相对移动时,通过上述套筒(6),上述密封栓(5)从上述筒壁(15)上脱离,使上述开口(13)开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盖,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口部(3)在内周面上具有环状槽(7),上述套筒(6)在外周面上具有与上述环状槽(7)配合的环状凸起(17)。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封盖,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筒(6)在上端面上形成与上述开口部(3)的端面(8)配合的凸缘(18)。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封盖,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筒(6)与上述密封栓(5)连接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封盖,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筒(6)、上述密封栓(5)和上述容器(2)由同一材料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封盖,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筒(6)、上述密封栓(5)、上述套筒(6)和上述密封栓(5)的连接部(19)以及上述容器(2)由同一材料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器的密封结构,包括容器和封盖,容器具有开口部,封盖包括栓部、密封栓和套筒。栓部包括以下部分顶板,密封容器的开口部;侧壁,沿其轴线从顶板上突出,其内周面与开口部的外周面配合;以及筒壁,在侧壁的内侧从顶板上突出,形成在下端面具有开口的容纳腔。密封栓安装在筒壁上,对开口进行密封,其外径比筒壁的外径大,套筒游动嵌入筒壁,在外周上具有挠性的锷部,锷部的外径比开口部的内径大,可单向地变形并通过内径。当容器和封盖向彼此脱离的方向相对移动时,通过套筒,密封栓从筒壁上脱离,使开口开放。采用本发明,可以防止待混合的原料和液体变质,并且可以使放置在容纳腔中的原料不堵塞容器而被可靠地释放出来。
文档编号B65D51/24GK1477033SQ0215485
公开日2004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0日
发明者高桥仁, 吉原铁男, 男 申请人:日本炭酸瓦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