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捆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761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捆绑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捆绑机。
背景技术
现在,国内印刷品、报纸、杂志、纸箱、衣物、食品、化学品、书、邮寄包裹、纸器用品等物品的捆绑大多是用人力去实现的,这样一来,即费时,捆绑效率也低,捆绑质量又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省时、捆绑效率高、捆绑质量好的自动捆绑机。
本实用新型自动捆绑机包括传动部件、绳索部件、摆杆部件、打结部件。
传动部件包括电机和离合器由皮带轮和皮带相连,离合器、主动齿轮装在主轴上,从动轴上装有从动齿轮,凸轮,扇形齿轮。从动齿轮驱动齿轮加链轮,链轮通过链条相连;凸轮、扇形齿轮驱动打结部件。
绳索部件包括绳索,绳索松紧调整器。
摆杆部件包括;轴及装在轴上的摆件。
打结部件包括齿轮、伞齿轮、乌嘴、刀夹组件、剥绳器、顶绳器、挡绳器及夹绳器。
刀夹、剥绳器、顶绳器、挡绳器及夹绳器都是由装在从动轴上的凸轮来拨动各自的连杆来实现动作的。
本实用新型自动捆绑机的优点是使用范围广泛,如印刷品、报纸、杂志、纸箱、衣物、食品、书籍、邮寄包裹、木板、化学品、纸器用品都适用,使用时工作可靠,捆绑物品工作效率高,捆绑质量好,可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减少劳动力。


图1为自动捆绑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打结部件结构图。
图3为乌嘴打结示意图。
图4为乌嘴剥离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4所示,驱动离合器23、皮带轮、主动齿轮17都装在轴19上,轴19装在机体21上,皮带轮和电机1用V型皮带2相连,从动齿轮16,凸轮15,凸轮4,扇形齿轮5装在轴22上,轴22和机体21相连。从动齿轮16和主动齿轮17啮合,并和链轮加齿轮14中的齿轮啮合,链轮加齿轮14中的链轮通过链条12和轴24上的链轮相连,摆杆10和轴24相连。绳索18通过绳索松紧调整器13,穿过轴24及摆杆10,引入打包物品上。扇形齿轮5和齿轮D啮合,齿轮D与伞齿轮B装在同一轴上,伞齿轮M和伞齿轮B啮合,伞齿轮M的轴和乌嘴G、H相连。刀夹C、剥绳器I、顶绳器J的连杆和凸轮4相接触。脚踏板3和离合器23相连。
自动捆绑机捆绑物品是这样实现的本机器由一台电机1通过V型皮带2驱动离合器23上的带轮,使轴19上的主动齿轮17驱动从动齿轮16和齿轮加链轮14,再经链条12驱动摆杆10作旋转运动,对摆放在工作台6及9上的物品进行绕捆。绕捆的松紧程度可通过绳索松紧调整器13进行调整。当摆杆10旋转完成绕捆物品后,从动轴22上的凸轮15与刹车器11通过连杆起到对摆杆10的制动作用,防止摆杆的软化,致使摆杆10在暂止和启动时绳索不会扭曲变形。此时,齿轮16与齿轮加链轮14的啮合处,齿轮16到达了没有轮齿部分,齿轮16与齿轮加链轮14脱开不再驱动摆杆10运动,摆杆10在刹车器11的作用下制动停止。但轴22还在继续转动,轴22上的凸轮4和扇形齿轮5驱动着绳索打结部件7。齿轮D经伞齿轮B、M使乌嘴G和H咬住绳索,前、后及旋转运动完成绕捆物品后的打结。档绳器E是在摆杆10旋转绕捆物品时,挡住绳索不致绕挂住基体K上的任何部位。刀夹C上装有刀片F,当机器完成物品捆绑及打结的系列顺序动作之后,在基体K上设有的连杆驱动刀夹C,用刀片F完成自动切断绳索。剥绳器I和顶绳器J,在基体K上设置的连杆机构的驱动作用下,可自动将乌嘴上打的结从乌嘴上剥离开。夹绳器L是用于开机前将绳索的一端夹持在夹绳器上固定不动,摆杆才能绕物品捆绑。离合器23与脚踏板3,通过连杆实现操纵机器的启动和完成对物品捆绑打结后的停止。
为了保证操作安全,本机设置有一套横杆式安全机构装置,防止脚踏板3误动作致使离合器23啮合启动机器,造成事故。同时本机还设置有安全防护罩,防止机器工作时摆杆10转动不致发生危险。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捆绑机,包括传动部件,绳索部件,其特征在于打结部件的乌嘴(H)、(G)和伞齿轮(M)相连,伞齿轮(M)啮合伞齿轮(B),伞齿轮(B)和齿轮(D)装在同一轴上,齿轮(D)同装在从动轴22上的扇形齿轮(5)啮合,乌嘴(H)、(G)咬住绳索(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捆绑机,其特征在于绳索(18)通过绳索松紧调整器(13),穿过轴(24)及摆杆(10),引入打包物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捆绑机,其特征在于刀夹(C)、剥绳器(I)、顶绳器(J)挡绳器(E)、夹绳器(L)的连杆和凸轮(4)相接触。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捆绑机,包括传动部件、绳索部件、摆杆部件、打结部件。其优点是使用范围广泛,如印刷品、报纸、杂志、纸箱、衣物、食品、书籍、邮寄包裹、木板、化学品、纸器用品都适用,使用时工作可靠,捆绑物品工作效率高,捆绑质量好,可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减少劳动力。
文档编号B65B13/02GK2543837SQ0222944
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7日
发明者丁超 申请人:丁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