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后处理装置与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554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材后处理装置与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片材进行后处理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和以该片材后处理装置为构成要素之一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关于对片材输送无损伤、小型化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装备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本体上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例如,将形成图像后的多张片材的各端部整合,进行装订(打钉)等的后处理。
片材后处理装置中有

图10所示那样的构成。该片材后处理装置1000具有作为片材排出口的排出滚子对1003、将排出的片材成束状堆积起来的中间堆积面1002、和相对箭头E的片材输送方向配置于相反一侧的装订机1001等。从排出滚子对1003排出的片材,在中间堆积面1002上堆积起来,向着装订机1001的开口部1001a沿箭头F方向转向输送,将与片材输送方向交叉方向(宽度方向)的端部和片材输送方向的端部整合。并进入开口部1001a.。而后,将成束状的片材SB,由装订机1001装订,在图10中向左方排出。
另外,在片材后处理装置中,也有图11A~图11C中那样的构成。该片材后处理装置1010,如图11A所示,为不妨碍向箭头Q方向输送的片材的输送,而将装订机1011配设于从片材输送路中退避开的位置。
但是,前一种现有的片材后处理装置1000,在图10中,一旦将片材按箭头E的方向输送后,由于要沿箭头F方向转向输送,必须将中间堆积面1002与装订机1001配置于从排出滚子对1003降一台阶的位置。因此,前一种片材后处理装置1000,在上下方向必须占有多余的空间,高度增高,有大型化的问题。
另外,后一种现有的片材后处理装置1010,由于必须借着将沿箭头J方向输送的片材(图11B)抵接于片材输送方向相反一侧来进行片材输送方向的整合,另外,必须从片材输送位置向箭头G方向移动到装订机1011的开口部(图11C),必须加宽中间堆积部,有着使整个装置大型化的问题。而且,装订起来的片材要沿箭头Q的方向输送。
再者,这些现有的片材后处理装置1000、1010,由于装订机1001、1011的空打等所产生的无用针从装订机落下,有使电装部短路的危险。因此,必须在装订机1001、1011的近旁设置回收其无用针的回收沟槽。但是,如设回收沟槽,这也要占有多余的空间,这也就使整个装置大型化,并增加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几乎不必多占空间、可回收无用针的片材后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又在于提供在装置本体装备有上述片材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具有装订装置与保持装置;所述装订装置将送入打开状态的上颚与下颚间的片材,在上颚与下颚关闭时由装订针进行装订;保持装置用于保持装订装置。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上端与装订装置的下颚,配设于输送片材的区域,且保持装置年上游侧部上端位于下颚的高度的上方。
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具有片材整合装置,用于对与片材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片材端部进行整合,并将该片材定位于片材装订位置。
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下颚被固定并突出装订针,且上颚相对下颚接离,折弯装订针。
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具有由保持装置在上游对片材导向的片材导向部;将片材导向部、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和下颚配设为按片材导向部、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上端、和下颚依次降低。
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具有由保持装置在上游对片材导向的片材导向部,并将片材导向部、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下颚、保持装置的下游侧部配置成按片材导向部、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上端、下颚、保持装置的下游侧部上端依次降低。
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上端,成为对所输送的片材导向的导向部。
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在保持装置的上游侧侧部和下颚的上面形成的区域,是贮留装订片材损坏的装订针的留针部。
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在装订装置与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之间、和在装订装置与保持装置的下游侧部之间,二者中至少在装订装置与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间,具有收纳装订片材损坏的装订针的间隙。
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在保持装置的上游侧具有收纳装订片材损坏的装订针的间隙。
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间隙具有对装订片材损坏的装订针导向的倾斜导向面。
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装订装置与保持装置,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倾斜变低。
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装订装置与保持装置装备成可位移,以便上颚与下颚的开口部向外部显露出来。
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装订装置与保持装置装备成可从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转动到上游侧,以便上颚与下颚的开口部,可向外部显露出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用于将已形成图像的片材装订起来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片材后处理装置即是上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可在片材输送区域内配设装订机部件208的开口部,可廉价而小型化。
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可对装订机空打或因装订机不良引起的无用针进行回收,故可避开电装部短路的危险。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具有可廉价而小型化的片材后处理装置,故也可使其廉价而小型化。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具有可避免电装部短路等的危险的上述片材后处理装置,故可防止对装置的损伤。
图2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剖面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订机部件的分解图。
图3B是从右侧看图3A的装订机部件的图。
图4A是从片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看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订机与保持架一体化的装订机部件的图。
图4B是从右侧看图4A的装订机部件的图。
图5A、5B、5C、5D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中所输送的片材的输送区域与装订机部件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5A是在片材输送区域沿箭头M方向输送片材时的状态的图。
图5B是表示片材通过装订机本体开口部的状态的图。
图5C是表示沿箭头N方向反向输送片材、抵接于输送挡块状态的图。
图5D是片材束沿箭头R方向移动,送入装订机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6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剖面图。
图7A是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的装订部件的正视图。
图7B是图7A的VIIB-VIIB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订机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将装订机部件从图8的状态转动,使装订机本体的开口部向外部显露出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现有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的概略图。
图11A、图11B、图11C是其他现有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的概略平面图。
图11A是输入片材状态的图。
图11B是反向输送片材状态的图。
图11C是将片材送入装订机状态的图。
片材后处理装置,例如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要素之一,设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本体,对从装置本体送出的已形成图像的片材进行后处理。图像形成装置用来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中,有复印机、印刷机、传真机、和它们的复合机等。本实施例的片材处理装置,作为印刷机的构成要素之一装备于例如以激光束印刷机为代表的印刷机上。片材处理装置不仅仅设于印刷机。
由图像形成装置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片材中,有普通纸,作为普通纸的代用品的树脂制的薄膜、厚纸、明信片、封缄、顶置投影器用的纸等。
在图1中,在印刷机300中,将第一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00作为印刷机300的构成要素之一装于印刷机300的装置本体301的上部。而且,在印刷机上也可以不用第一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00,而装上其他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
印刷机300是这样的装置将装置本体301单独连接计算机,或连接到LAN等的网络,基于这些计算机或网络所输送的图像信息与印刷信息等,依规定的图像形成程序在片材上形成(印字)图像,并将该片材排出。而且,该印刷机300也可具有读取原稿的读取部,基于该读取部读取的信息,在片材上复印出原稿的图像后排出。印刷机本体301与片材后处理装置200由图中未示出的电缆连接头实施电气连接。
在设于印刷机本体301的下部的进给盒302中,堆积着多张片材S。该多张片材S,由各种滚子,从最上位的片材依次逐张分离并进给到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如图像形成部303。从进给盒302进给的片材S,在印刷机本体301中,基于从计算机或网络所供给的规定的印刷信息,按所谓激光束方式的图像形成程序,在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303,在片材上面复印出调色剂图像。而且,在将片材送入图像形成部303时,在图像形成部303的感光体滚筒304中,由盒305内的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图像。
接下来,由下游侧的定影器306对片材加热加压,将调色图像永久定影。对图像定影后的片材S,由基于图中未示出的控制部来的控制信息切换的印刷机本体301的插板307的位置,排出到设于印刷机本体301上部的倒排出部308,或排出到片材后处理装置200的堆积盘204上。
插板307,如图1所示,当切换到虚线位置时,片材由插板307导向。片材,在到达排出滚子对309的大致U字型的片材输送路中折返,反转图像面,在调色图像面成下侧的状态,由排出滚子对309从印刷机本体301倒排到倒排出部308上。
(第一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片材后处理装置200,接受从印刷机本体301排出到机外的片材,依单纯堆积模式与后处理模式对片材进行处理。
如选择单纯堆积模式,片材后处理装置200,由入口滚子对201、中间滚子对202、排纸滚子对203输送片材,并将其堆积于堆积盘204。
如选择后处理模式,在片材后处理装置200中,使排纸滚子对203的上滚子203a从下滚子203b离开,由入口滚子对201、中间滚子对202通过挡块310的上面输送片材;一旦在中间堆积部205上堆积起多张即使其成束状,在片材后处理装置200中,使输送方向整合片206从图1所示位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将片材束在中间堆积部205上面反送抵接于挡块310,来限制片材输送方向的端部;且由作为片材整合装置的例如横向整合部207对与片材输送方向的交叉方向(片材宽度方向)进行整合。而后,片材后处理装置200,由装订机部件1-11进行装订处理;再压接排纸滚子对203,将片材束排出到堆积盘204。片206以轴227为中心转动。在轴227上,设有杆228,而在杆228前端部可自由转动地设置上滚子203a。杆228由弹簧229赋能将上滚子203a压接于下滚子203b上。
图3A与图3B是表示装订机部件H1的构成的分解图。装订机部件H1具有装订机本体208、箱状保持件211、212、和装订机盒C等。装订机本体208具有上颚209与下颚210。上颚209与下颚210打开形成开口部220。装订机本体208,从固定的下颚210突出装订针贯穿进入开口部220的片材。同时使上颚209向下方移动,折弯装订针、装订片材束。
保持架211、212从上下方夹持装订机本体208将其固定于片材后处理装置200的本体221。装订机盒C,可自由装拆地设于装订机本体208。用于收纳图中未示出的装订针。
图4A与图4B是组合装订机本体208与保持架211、212形成的装订机部件H1的图。在保持架211、212上,一体形成片材输送导向面213、214。片材输送导向面213、214,将进入的片材S导入装订机本体208的开口部220。
图2是表示装订机部件H1的构成及其周边的概略剖面图。装订机本体208,由保持架211、212在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相对铅直方向倾斜θ角配置。即,装订机部件H1,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低处倾斜。
作为保持装置例如下侧保持架212的形状,输送方向上游侧、即片材进入方向的侧壁212a,如规定保持架212的用纸进入方向侧的侧壁212a的高度(片材输送导向面214的高度)一装订机本体208的下颚210的上面210a的高度=T1,则T1≥0。顺便说一下,T1是针的大致厚度。在图2中,为了看清楚T1的台阶,而夸张画出了该台阶。
另外,如依这样的构成,在装订机部件H1内部,形成了作为针滞留部的例如袋部215。该袋部215,是收纳装订片材损坏的针等的无用针的部分。由于装订机部件H1为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低处倾斜,故滞留于袋部215中的无用针可靠一侧滞留,除去该无用针也容易。而且,即使装订机部件H1为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不向低处倾斜。也可将无用针滞留于袋215内。由于将无用针滞留于袋部215内,故可防止无用针从装订机落下使电装部短路。
图5A、5B、5C和5D,是表示所输送的片材S的输送区域SA与装订机部件H1的配置关系的平面图。装订机部件H1的开口部220重叠存在于片材S的输送区域SA。即,作为保持架212的用纸进入方向侧的侧壁212a的上端的片材输送导向面214(参照图2)和下颚210的上面210a位于片材输送区域SA中。
如图5A所示,在片材输送区域SA沿箭头M方向输送的片材S,如图5B所示,通过装订机本体208的开口部220、且堆积于中间堆积部205、而后,片材由输送方向整合片206、像图5C所示那样沿箭头N方向反送,抵接于输送挡块310(参照图1)。在每次输送片材时进行以上这些动作。
而且,在沿箭头N方向反送第一张片材时,片材通过片材输送导向板214、抵接于挡块310;但由于中间堆积部205的高度与片材输送导向面214大致在同一面上,故不会勾挂于片材输送导向面214。第二张以后的片材,由于在第一张片材上沿箭头N反送,也不会勾挂片材输送导向面214。
一旦在中间堆积部205上堆积起规定张数片材S,其片材束SB,由横向整合部207对宽度方向整合;同时如图5D所示,使其沿箭头R方向移动到片材装订位置。而后,片材束在其片材装订位置,装订机本体208的上颚209下降,由上颚209与下颚210进行装订。
而且,在以上的动作中,使片材沿箭头R方向移动,但其移动量,在与现有例的图11C中沿箭头G方向的移动距离相比时,在图5C中片材预先进入装订机的开口部220的部分要短。因此,该短部分,可使中间堆积部205的面积变得狭窄,可使片材后处理装置200小型化。
另外,本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100,在图5D中是片材束SB沿箭头R方向移动并在片材装订位置进行装订;但也可以不沿箭头R方向移动,从最初即在装订位置装订。即,在图5A中,使片材S沿箭头M方向通过片材装订位置,而后沿箭头N方向移动,在片材装订位置停止住。不再使片材移动,这时由横向整合部207对宽度方向整合。从而,在这样的动作中,与现有例的图11C中所示沿箭头G方向移动的情况相比,不需沿箭头G方向移动,可使中间堆积部205的面积变狭窄,可使片材后处理装置200小型化。
(第二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下边,借图6来说明第二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50。在第二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50中,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00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该部分的说明。第二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50,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00相比较,装订机部件H2的箱状的保持架251、252的形状不同。
图6是表示装订机部件H2的构成及其周边的构成的概略剖面图。该装订机部件H2也具有装订机本体208,保持架251、252,和图中未示出的装订机盒等。在保持架251、252上,一体形成了片材输送导向面253、254。片材输送导向面253、254将所进入的片材S导入装订机本体208的开口部220。
装订机本体208由保持架251、252相对铅直方向倾斜θ角配置于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即,装订机部件H2,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倾斜变低。
如由装订机部件H2,将处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输送路面255和作为保持装置的例如保持架252的片材进入方向侧的侧壁252a的高度(片材输送导向面254的高度)的关系,规定为输送路面255的高度一保持架252的片材进入方向侧的侧壁252a的高度=T2,则设定T2≥0。
另外,下侧保持架252的形状,输送方向上游侧,即片材进入方向侧的侧壁252a,规定为保持架252的片材进入方向侧的侧壁252a的高度(片材输送导向面254的高度)-装订机本体208的下颚210的上面210a的高度=T3,则T3≥0。附带说一下,T3是针的大致厚度0.5mm。另外,在图6中,T3的台阶,为说明该台阶,夸张画出。
再者,保持架252的片材排出方向侧的侧壁252b的高度和装订机本体208的下颚210的上面210a的高度的关系,如规定装订机本体208的下颚210的上面210a的高度一保持架252的用纸排出方向侧的侧壁252a的上端252ba的高度=T4,则设定T4≥0。
这样,片材后处理装置250,由于沿作为片材导向部的例如输送路面255,作为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上端的例如片材输送导向面254、下颚210的上面210a、作为保持装置的下游侧部的侧壁252a的上端252b其高度依次降低,故可圆滑地输送片材。
在装订机本体208与保持架251、252的片材输送方向上游侧之间,形成了其间隔比针的厚度宽的第一间隙216。该第一间隙216,在无用针落下时可回收该落下的无用针。顺便说一下,第一间隙216的间隔大致大于0.5mm。而且,该第一间隙216未必形成于装订机本体208与保持架251间。
另外,在输送路面255的下游侧与装订机部件H2之间,形成了同样其间隔比针的厚度要宽的第二间隙217。该第二间隙217,用来回收在第一间隙216没有回收的无用针。
再就是,在装订机本体208与保持架251、252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间,形成其间隔比针的厚度要宽的第三间隙219。该第三间隙219也是当无用针落下时可回收该落下的无用针。顺便说一下,第三间隙219的间隔大于0.5mm。而且,该第三间隙219未必在装订机本体208与保持架251间形成。
(第三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下边来说明第三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相比,装订机部件H3的形状不同。从而,在图7A与图7B中,仅说明装订机部件H3,而省略对其他构成的说明。
图7A与图7B是表示装订机部件H3的构成的概略图。该装订机部件H3也具有装订机本体208、箱状保持架271、272和装订机盒C等。装订机本体208与作为保持装置的例如保持架272间,设有与第二实施例片材后处理装置的装订机部件H2的间隙216、219相当的第四间隙218。在图7B中,表示了相当于间隙216的第四间隙218。该第四间隙218的宽度也设定得比装订针的针厚要宽。在该第四间隙218中,形成了作为导向面的例如倾斜面218a。在倾斜面218a的下端的保持架272上,形成用于排出无用针的排出口273。
从而,落入第四间隙218的无用针,可沿第四间隙218的倾斜面218a下滑,从排出口273排出到装置外部。排出口273形成于不配置电装部的位置。另外,在排出口273下方有电装部的情况下,最好在排出口上设可自由装拆的盖。
本实施例的装订机部件H3也可像上述装订机部件H1、H2一样在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倾斜θ度配置。
上述装订机部件H1、H2、H3,从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向上游侧转动,可使装订机本体208的开口部220向外部敞开那样地设于片材后处理装置本体221上(参照图1)。在装订机部件H1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由支承轴222、223设置于片材后处理装置本体221上。同样,在装订机部件H2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由支承轴224、225设置于片材后处理装置本体221上。装订机部件H3的支承轴,图示省略了。而且,上述装订机部件H1、H2、H3,也未必转动,也可以是固定的。
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00,作为印刷机300的构成要素之一连接于印刷机300的装置本体301,具有用于装订从装置本体301排出的多张成束状的片材的装订机部件H1,由于将形成保持架211、212(该保持架211、212保持装订装置例如装订机本体208)的开口的片材进入方向侧的侧壁212a的高度设定得比装订机本体208的下颚上面210a的高度还高,片材的前端,在形成装订机本体208的开口部220的上颚209与下颚210内,没有冲突下颚210的危险性。可将装订机本体208的开口部220配设于片材输送区域SA内。
从而,由于没有了片材冲突下颚210的危险性,故可圆滑地输送片材。另外,与现有的片材后处理装置1010不同,不需避开片材输送区域SA来配置装订机部件H1,故可将装订机本体208的开口部220配置于片材输送区域SA内;由于可缩短至片材装订位置的片材移动距离,故可使片材后处理装置1010小型化。
本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固定装订机部件H1的下颚210而突出装订针,且上颚209相对下颚210接离使装订针折弯,因此不需抬起片材来进行装订,所以可在不解除片材束的整合状态下对片材束进行装订。
另外,由于片材进入方向侧的侧壁212a,比装订机本体208的下颚210的上面210a高,且装订机部件H1倾斜配置于片材进入方向侧,在侧壁212a与下颚210的上面210a上,形成袋部215,使得由空打等产生的无用针不会掉落到装订机部件H1的外部,可将其滞留下来。从而,不需设置专用的无用针回收盘等的专用构件,并可避免无用针落下引起的电装部短路等危险。另外,由于不需设无用针回收用盘,可防止其大型化与成本提高。再者,也可提高片材后处理装置的安全性。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除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相同的优点而外,还有如下的优点。由于在装订机本体208与保持架212之间形成第一间隙216,且装订机部件H2成有角度配置,无用针由第一间隙216引导落下,并保持于间隙216内。不会残留于装订机本体208的作为片材通过面的下颚210的上面210a上。
从而,可避免由无用针引起的堵塞。另外,不仅有第一间隙,而且还设置了第二间隙217,故可将万一第一间隙216未收进去的无用针由第二间隙217回收。另外,由于越往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阻止无用针的侧壁等的部分越高,成为容易留住落下的无用针的构成,故提高了对无用针的安全性,可得到高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除具有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同样的优点之外,还具有如下的优点。片材后处理装置,由于在装订机本体208与保持架272间设间隙218,且装置外部有连续倾斜部218a,可使无用针沿向着外部的倾斜面218a,排出到装订机部件H3外部。由此,不需转动装订机部件,即可随时除去无用针,减少了使用者的操作,并可提高装置的维护性能。
而且,由于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的装订机部件是可转动的,袋部215可向外部开放,故即使在袋215中保留有大量的无用针,也可很容易地除去无用针。同时也可防止由无用针引起的输送的堵塞。
权利要求
1.一种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这种装置具有将送入打开状态的上颚与下颚间的片材、由前述上颚与下颚闭合以装订针进行装订的装订装置和保持前述装订装置的保持装置;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上端与前述装订装置的下颚,配置于输送前述片材的区域,且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上端位于前述下颚的高度的上方。
2.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与前述片材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片材端部进行整合、并将该片材定位于片材装订位置的片材整合装置。
3.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前述下颚固定,使前述装订针突出;且前述上颚对前述下颚接近离开,使前述装订针折弯。
4.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由前述保持装置在上游对片材导向的片材导向部,依前述片材导向部、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上端、前述下颚的顺序高度变低,这样来配置前述片材导向部、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和前述下颚。
5.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由前述保持装置在上游对片材导向的片材导向部;依前述片材导向部、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上端、前述下颚、前述保持装置的下游侧部上端的顺序高度变低,这样来配置前述片材导向部、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前述下颚和前述保持装置的下游侧部。
6.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上端,成为对所输送的前述片材进行导向的导向面部。
7.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装订装置与前述保持装置,其前述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倾斜变低。
8.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侧部与前述下颚的上面形成的区域,是滞留装订前述片材损坏的针的针滞留部。
9.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装订装置与前述保持装置装备成可位移,以便前述上颚与下颚的开口部显露到外部。
10.按权利要求9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装订装置与前述保持装置,装备成可从前述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转动到上游侧,以便前述上颚与下颚的开口部显露到外部。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将形成前述图像的片材装订起来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前述片材的处理装置是前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
12.一种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有将送入打开状态的上颚与下颚间的片材由前述上颚与下颚闭合以装订针进行装订的装订装置、和保持前述装订装置的保持装置;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上端与前述装订装置的下颚,配设于前述片材输送区域,且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上端位于前述下颚的高度的上方;在前述装订装置与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间,具有收纳装订前述片材损坏的前述装订针的间隙。
13.按权利要求12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装订装置与前述保持装置的下游侧部间,还设置收纳装订前述片材损坏的前述装订针的间隙。
14.按权利要求12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还设置收纳装订前述片材损坏的前述装订针的间隙。
15.按权利要求12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对与前述片材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片材端部进行整合,并将所述片材定位于片材装订位置的片材整合装置。
16.按权利要求12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下颚固定并使前述装订针突出,且前述上颚对前述下颚接离、折弯前述装订针。
17.按权利要求12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由前述保持装置在上游对片材导向的片材导向部;并按前述片材导向部、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上端、前述下颚的顺序降低高度,来配置前述片材导向部、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和前述下颚。
18.按权利要求12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由前述保持装置在上游对片材进行导向的片材导向部;并按前述片材导向部、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上端、前述下颚、前述保持装置的下游侧部上端的顺序降低高度,来配设前述片材导向部、前述保持装置的上游侧部,前述下颚和前述保持装置的下游侧部。
19.按权利要求12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间隙具有对装订前述片材损坏的前述装订针进行导向的倾斜的装订针导向面。
20.按权利要求19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装订针导向面,连接到将前述装订针排出到装置外部的排出口。
21.按权利要求12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装订装置与前述保持装置,其前述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低倾斜。
22.按权利要求12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装订装置与前述保持装置装备成可位移,以便前述上颚与下颚的开口部露出到外部。
23.按权利要求22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装订装置与前述保持装置装备成可从前述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转动到上游侧,以便前述上颚与下颚的开口部向外露出来。
2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装订形成前述图像的片材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前述片材后处理装置是前述权利要求12~23中任一项所记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
全文摘要
片材后处理装置具有将送入打开状态的上颚与下颚间的片材由上颚和下颚闭合以装订针装订的装订机本体、与保持该装订机本体的保持架。保持架的上游侧部的片材输送导向面与装订机本体的下颚,配设于片材输送区域,且装订机本体上游侧部的片材输送导向面位于下颚高度的上方。
文档编号B65H31/34GK1460597SQ0313074
公开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5日
发明者阿多弘伸, 早川保芳, 桑田隆, 矶边健一郎, 深津正义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