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之集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7224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材之集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材之集线装置,特指一种可选择抽取不同长度之线材集线装置。
背景技术
按本发明人先前所创之台湾公告号第509447号「具有同轴双轮之耳机集线盒」专利案,其系以大、小转轮为同一连动转轮,并以其同一中心孔活接于单一轴部,一条电线可环绕储存于大、小转轮之储存槽中,借着大、小转轮直径大、小不同比例的设计,使上线被拉出较长,下线释出极短。惟该实施例,仅限制于单一上线之被拉出,倘上线为二条以上时(如耳机为二个),则该案在实施上有其限制,因此如何令该集线装置可被独立抽取出一条以上相同或不同长度的线材,乃是本案钻研之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线材之集线装置,借着分别结合有大、小转轮之的复数主轮体,该复数主轮体分别活接于各自独立的固定轴上,俾以发挥二条以上线材,可分别被选择性的独立拉出预定长度者。
如图1本实用新型之零件立体分解图和图2本实用新型放线的断面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二个以上且各自独立之主轮体10、20,其侧壁面分别设有侧凹槽11、21,每一个主轮体10、20 均具有较大外径的大转轮12、22及具有较小外径之小转轮15、25,其两者具有同一中心孔13、23;所述的大、小转轮12、22、15、25之轮面上,分别形成大、小储线槽16、17、26、27;复数主轮体10、20之中心孔13、23分别活接入各自独立的固定轴32、34中;复数的卷簧片42、44分别嵌入侧凹槽11、21中,其中,底端421、441分别连结于固定轴32、34上,外端422、442分别连接于侧凹槽11、21槽壁面上;线材50可分别环绕储存于大、小储线槽16、17、26、27中,依不同大、小储线槽16、17、26、27所储存的线材50,可区分为至少二条以上的A、B线51、52及至少二条以上的C、D线53、54,藉此,可选择独立抽拉出A线51或B线52为较长长度,小储线槽17、27中的C线53或D线54仅释出极短距离。
依据上述之结构,其中,复数的固定轴32、34系固定于单一壳体60的内部容槽61中,该壳体60系由左、右壳体62、63以及中间隔板64连结组合而成,其中,中间隔板64,用以区隔复数的固定轴32、34,在壳体60上方形成复数上导线孔65、66,下方形成下穿孔67、68,A、B线51、52可从上导线孔65、66导出,C、D线53、54可从下穿孔67、68穿出。
依据上述之主要结构,如图7所示,其中二支以上的固定轴32、34,每一支独立的固定轴32、34,分别被固接于每一个独立壳体60′的内部容槽61中,每相邻壳体(60′)60′呈纵向排列,每一壳体60′的上方设有一上导线孔65′,下方设一下穿孔67′,其中,每相邻壳体60′、60′的容槽61中之C、D线53、54分别穿过彼此相对应的上导线孔65′与下穿孔67′中,俾以使C、D线53、54形成同一条连续性的线材50。
依据前述之主要结构特征,其中复数之C、D线53、54藉止滑套55之套接,定位于下穿孔67、68中,以形成固定端(如图二所示)。
依据前述之主要结构特征,复数之C、D线53、54得并线为独立下线56,该独立下线56之外端可做为电气的连接器561(如图二、三所示)。
依据前述之主要特征,其中A、B线51、52可从上导线孔65、66导出,其外端可连接耳机麦克风70。
依据前述之主要结构特征,其中每一主轮体10、20的大、小转轮12、22、15、25之间所形成之环形片19、29,设有夹槽191、291,俾以卡掣固定线材50,以防止A、B线51、52与C、D线53、54彼此间滑动越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在于二条以上线材,可分别被选择性的独立拉出预定长度。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零件立体分解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放线的断面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线的断面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放线之动作侧视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以四个主转轮实施的断面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A、B线外端连接各式连接器之平面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断面图。
附图8为附图7其导线孔穿设有止滑套之断面图。
图号说明主轮体————10、20凹侧槽————11、21大转轮————12、22中心孔————13、23小转轮————15、25大储线槽———16、26小储线槽———17、27环形片————19、29夹槽—————191、291固定轴————32、34卷簧片————42、44线材—————50A线—————51B线—————52C线—————53D线—————54止滑套————55独立下线———56壳体—————60、60′容槽—————61
左壳体————62右壳体————63下穿孔————67、68、67′隔板—————64上导线孔———65、66、65 ′耳机麦克风——70夹槽—————191、291底端—————421、441外端—————422、442连接器————5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1)如图1本实用新型之零件立体分解图所示,单一壳体60之内部,装置有二个以上的主轮体10、20,使用者得以选择任一A线51或B线52来供抽拉释线。
如图2本实用新型放线的断面图所示,当向外抽拉出A线51时,主轮体10受A线51上抽的扭力,乃以独立的固定轴32为轴心做旋转,此时另一主轮体20是不动,于是大、小转轮12、15乃同轴、同向的旋转,因此大转轮12旋转一圈,小转轮15也旋转一圈。大转轮12旋转一圈,大储线槽16中所被延伸出(或收回)的A线51长度为π×D(D为大转轮之直径),同理地,小转轮15每转一圈,小储线槽17中释出(或收回)之C线53长度为π×d(d为小转轮之直径)。如图2本实用新型放线的断面图和图4本实用新型收、放线之动作侧视示意图所示,大、小转轮12、15于同轴旋动时,其二者之卷绕线(或释出线)之线长比例等于大、小转轮12、15之直径比例(即Dd)。本案较佳之实施例为大、小转轮12、15之直径比为10∶1,假设A线51倘被拉出50cm,同时C线53仅释出5cm,此时由于止滑套55固定C线53乃形成掣止端,因此C线53被释出5cm的线长,乃在小储线槽17中呈松懈状态(即膨松状),因此C线53不虞会释出壳体60外。同理,使用者抽取B线52向外拉出时,A线51不受作用,另一独立的主轮体20受驱动,B线52可独立被拉出预定的长度,同时独立的D线54在小储线槽27中呈松懈状态,因此D线54不虞释出壳体60外,且夹槽191、291可夹住线材50,因此,A、B线51、52与C、D线53、54两者间彼此不会滑动。C、D线53、54可并线再形成一独立下线56,使独立下线56外端可连接各式各样的连接器561或接头、接座等等,独立下线56因止滑套55夹住C、D线53、54,故当A、B线51、52被拉抽出时,独立下线56不异动。显见本创作可选择拉出A线51或B线52,两者线长可选择抽拉出相同或不同长度。
(2)收线动作如图3本实用新型收线断面图所示,当A线51或B线52之受拉力释放时,卷簧片42、44之弹性收缩回复,使各独立之主轮体10及主轮体20反向旋转,已延伸出之A线51或B线52乃被回卷入大储线槽16、26中,呈松懈状之C、D线53、54乃回卷紧束回复于小储线槽17、27中。此时由于止滑套55(55)之固定C、D线53、54,使独立下线56不异动。
(3)如图5本实用新型以四个主转轮实施的断面图所示,本案之主轮体10、20可设计为四个,藉此A、B线51、52之外端可连接各式各样的连接器561,俾可插接于各种电器上,其中C、D线53、54之外端可连接各种形状连接器561,俾可插接于各种电器上,如图6本实用新型的A、B线外端连接各式连接器之平面图所示,A、B线51、52外端连接的连接器561为可为U.S.B插头,C、D线53、54所连接之连接器561的插头或插座可为多种形状。
(4)如图7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断面图所示,二个以上的壳体60′、60′以直立向的分布实施,此目的旨在可储存量更多的线材50,藉此可抽拉出更长之线材50。
当A线51被拉出时,主轮体10以固定轴32为轴心旋动,C线53从下穿孔67′释出较短之距离;B线52被抽拉出,主轮体20以固定轴34为轴心旋转,D线54从上导线孔65′释出较短距离,因此储存于二主轮体10、20其大、小储线槽16、26、17、27中之A、B、C、D线51、52、53、54均可被大量释出于二壳体60′、60′外,藉此线材50可被释出较长之长度。
如图7和图8为附图7其导线孔穿设有止滑套之断面图所示止滑套55套接于上导线孔65′及下穿孔67′中,藉此C、D线53、54在此形成一掣止端,当A、B线51、52外拉抽出时,C、D线53、54在小储线槽17、27中呈膨胀状态(即松懈状),C、D线53、54不释出二壳体60′(60′)外。
综上,显见本创作结构特征所达之功效,业已卓越达成,申请人依法提呈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线材之集线装置,有轮体,其特征在于有二个或二个以上且各自独立之主轮体,其侧壁面分别设有侧凹槽,每一个主轮体均具有较大外径的大转轮及具有较小外径之小转轮,大、小转轮具有同一中心孔;大、小转轮之轮面上,分别形成大、小储线槽;复数主轮体之中心孔分别活接入各自独立的固定轴中;复数的卷簧片分别嵌合入侧凹槽中,其中底端分别连结于固定轴上,外端分别连接于侧凹槽槽壁面上;线材乃可分别环绕储存于大、小储线槽中,依不同大、小储线槽所储存的线材,可区分为二条或二条以上的可独立抽拉出较长之长度A、B线及二条或二条以上的仅释出极短之距离的C、D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材之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复数的固定轴系固定于单一壳体的内部容槽中,该壳体系由左、右壳体及中间隔板连结组合而成,其中,中间隔板用以区隔复数的固定轴,在壳体之上方形成复数供A、B线导出的上导线孔,下方形成供C、D线穿出的下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线材之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二支或二支以上的固定轴,每一支独立的固定轴,分别被固接于每一个独立壳体的内部容槽中,每相邻壳体呈纵向的排列,每一壳体的上方设有一上导线孔,下方设一下穿孔,其中每相邻壳体的容槽中之C、D线分别穿过彼此相对应的上导线孔与下穿孔中,俾以使C、D线形成同一条连续性的线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线材之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复数之C、D线可藉止滑套之套接,定位于下穿孔中,以形成固定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线材之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复数之C、D线得并线为独立下线,该独立下线之外端可做为电气的连接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线材之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A、B线可从上导线孔导出,其外端连接耳机麦克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线材之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主轮体的大、小转轮之间所形成防止A、B线与C、D线彼此间滑动越位之环形片,设有卡掣固定线材的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材之集线装置,其包含二个以上且各自独立之主轮体,每一个主轮体均具有大转轮及小转轮,其两者具有同一中心孔;大、小转轮之轮面上,分别形成大、小储线槽;复数主轮体之中心孔分别活接入各自独立的固定轴中;线材乃可分别环绕储存于大、小储线槽中,依不同大、小储线槽所储存的线材,可区分为至少二条以上的A、B线及至少二条以上的C、D线,俾以发挥二条以上线材,可分别被选择性的独立拉出预定长度。具有可选择抽取不同长度线材的优越特性。
文档编号B65H75/40GK2626162SQ03230569
公开日2004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2日
发明者魏国扬 申请人:魏国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