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箱及其折叠方法

文档序号:4183877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装箱及其折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容物品的包装箱和它的折叠方法。
背景技术
至今,在最终对特别大型的收容被包装物的瓦楞纸板制造的包装箱进行再利用或废弃处理时,现实的情况是用手撕破等方法而将其撕碎成小块、装入到合成树脂制造的垃圾袋等容器里之后扔掉,或者采取强行的方法使其变小地进行折叠、再用封带或带子将这折叠状态保持住。
可是,用手将瓦楞纸板撕碎成小块的方法需要用力气、是非常麻烦的作业。而在采取强行的方法使瓦楞纸板制造的包装箱变小地进行折叠时,还必需在没有折弯线的部分进行折叠,这时也需要用力气,并且,在保持折叠状态的同时还需要将封带或带子卷紧,又要花工夫,因此折叠作业也有较麻烦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知的方法有如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实开昭61-56226号公报(1986年4月15日公开)」所公开的、将包装箱作成能折叠成平面、便于废弃处理的结构。
虽然上述以前公报中所公开的包装箱是沿着折片的折弯线形成缝纫机针孔状切纹线,将这缝纫机孔针状切纹线切开就能折叠成平面,但是在1张纸板的中途没有折弯线的部分上进行折叠时,就与上述的折叠方法同样地需要用力气,在对1张纸板的中间部分进行紧密的折叠时,与上述的折叠方法同样地也有要花工夫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为了便于废弃处理或再利用而能容易并且能进行紧密地折叠的包装箱和它的折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包装箱,它含有从四方包围捆包空间的第1组对置侧板和第2组对置侧板的2组对置侧板,还含有与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的各个下端连续设置的用于形成底板的各个底板形成用折片,和与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的各个上端连续设置的用于形成上盖的各个上盖形成用折片,在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和与这个对置侧板的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以及与这个对置侧板的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上、在这个对置侧板的幅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1根连续的纵向折弯部;另一方面,在与上述第2组的对置侧板中的至少一方的对置侧板的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以及与这个对置侧板的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中的至少一方的折片上、形成与这个对置侧板的连续设置线大致平行的横向折弯部;在折叠时、为了将这个横向折弯部的前端侧插入,要将这折弯部折弯。
如果采用上述的发明,则除了与第2组的对置侧板中的一方的对置侧板的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以及与这个对置侧板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之外,使其余折片与连续设置着它们的对置侧板重叠。这时,至少将与第2组对置侧板中的一方的对置侧板的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以及与这个对置侧板的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与另一方的对置侧板的内面重叠地折叠。在这样状态下,将第1组对置侧板和与它相连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以及上盖形成用折片、在纵向折弯部上向内侧折弯成V字状,将插入片插入到另一方的对置侧板的内侧。
由此,能为废弃处理或再利用等提供一种能容易、紧凑地折叠的包装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包装箱,它含有从四方包围捆包空间的第1组对置侧板和第2组对置侧板的2组对置侧板,还含有与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的各个下端连续设置的用于形成底板的各个底板形成用折片,与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的各个上端连续设置的用于形成上盖的各个上盖形成用折片,各个第1折弯部、各个第2折弯部和第3折弯部;另一方面、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的幅度(宽度)与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的幅度相同或比它狭窄;上述第1折弯部是在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的各个大致中央部、沿着纵向而形成、能进行折弯;上述第2折弯部设置在上述各个底板形成用折片的上述各个第1折弯部的延长部分上、能进行折弯;上述第3折弯部设置在上述各个上盖形成用折片的上述各个第1折弯部的延长部分上、能进行折弯。
如果采用上述的发明,则在折叠包装箱时,能在第1组对置侧板的各个第1折弯部、各个底板形成用折片的第2折弯部和各个上盖形成用折片的第3折弯部折弯成V字状。
这时,由于在本发明中、第2组对置侧板的幅度与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的幅度相同或比它狭窄,因而与短的场合相比,能将面积折叠成更小。
因此,能为废弃处理或再利用等提供一种能容易、紧凑地折叠的包装箱。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包装箱的折叠方法,在折叠下述包装箱时,其中该包装箱具有2组对置侧板;与上述各个对置侧板的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与上述各个对置侧板的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形成在第1组对置侧板、与该对置侧板的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以及与该对置侧板的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上、与它们的连续设置线大致垂直的纵向折弯部;形成在与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中的至少一方的对置侧板的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上,与该对置侧板的连续设置线大致平行的横向折弯部;包括下述步骤将与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中的另一方的对置侧板的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和与该对置侧板的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折弯成与连续设置着它们的该对置侧板的内面重叠的步骤;将与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的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和与该对置侧板的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折弯成与它们连续设置的该对置侧板的内面或外面重叠的步骤;将与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和与该对置侧板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和上盖形成用折片、沿着上述纵向折弯部向内侧折弯成成V字状的状态并加以保持的同时,将与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中的至少上述一方的对置侧板的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和比与该对置侧板的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横向折弯部靠前的端侧的插入片插入到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的另一方对置侧板的内侧的步骤。
如果采用上述发明,由于用于使折叠状态保持的插入片从该对置侧板的上端或下端的至少一方延伸地设置,因而能将这个插入片插入到折叠状态的包装箱的第2组的另一方的对置侧板的内侧。这样,被折叠的包装箱就不会再次自然地展开,能使折叠状态保持。
因此,能为废弃处理或再利用等提供一种能容易紧凑地折叠的包装箱和折叠方法。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等内容,从下面的说明可以充分明了。本发明的优点还可以在参照着附图的下述说明中变得明了。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包装箱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展开图。
图2是表示将被包装物收容在上述包装箱里之前的状态的整体斜视图。
图3是表示将被包装物收容在上述包装箱里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将被包装物收容在上述包装箱里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5是表示为了折叠上述包装箱而将其形成筒状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折叠上述包装箱过程中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将上述包装箱的对置侧板折叠成V字形状态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将插入片插入之后、上述包装箱的折叠状态的斜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包装箱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展开图。
图10是表示将被包装物收容在上述包装箱里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将被包装物收容在上述包装箱里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12是表示将上述被包装物取出之后的包装箱的斜视图。
图13是表示将上述包装箱形成筒状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14是表示上述包装箱在折叠过程中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15是表示将上述包装箱的对置侧板折叠成V字形状态的斜视图。
图16是表示将插入片插入之后、上述包装箱的折叠状态的斜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方式的包装箱的图、是表示折叠方法的说明图、于一个侧板上进行了印刷显示的包装箱的展开图。
图18是用于说明上述包装箱折叠方法的说明图的正面图。
图19是表示具有上述说明图的包装箱折叠状态的斜视图。
图20是表示具有上述说明图的包装箱另一个折叠状态的斜视图。
图21是说明具有折叠位置标记的包装箱折叠方法的斜视图。
图22是表示下述包装箱的展开图,即,第1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各个延伸量与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各个延伸量大致相同、第1组上盖形成用各折片与第2组上盖形成用各折片分别随着延伸量的增加而宽度变窄地设置着坡度。
图23是表示包装箱的展开图,这种包装箱是第1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各个延伸量与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各个延伸量不同。
图24是表示图22所示包装箱的折合方式的平面图。
图25是表示在没有设置坡度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包装箱折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斜视图。
图26是表示图22所示的设有坡度的第1组上盖形成用折片和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包装箱折叠过程的斜视图。
图27是沿着图26所示的A-A线将包装箱切断时的断面图。
图28(a)是表示底板形成用折片的坡度较大时产生的问题的斜视图。图28(b)是用不设置坡度的另一个方法、以改善图28(a)所示包装箱的问题的斜视图。
图29(a)是上盖形成用折片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29(b)是表示将上盖形成用折片向内侧折入状态的斜视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实施方式1)下面,参照着图1~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箱1设有2组对置侧板2·2和对置侧板3·3;与这些对置侧板2·2及对置侧板3·3的下端连续地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4·4和底板形成用折片5·5;与这些对置侧板2·2及对置侧板3·3的上端连续地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6和上盖形成用折片7·7。另外,这个包装箱1的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矩形,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包装箱1是用瓦楞纸板制造的。但是,它的材料并不局限于瓦楞纸板,只要是纸或塑料等能折叠的材料,则与材料质地无关。
上述2组对置侧板2·2及对置侧板3·3是将两张对置侧板2·2和两张对置侧板3·3交替地连续设置,合计由四张侧板形成连续地连接状态,从四方包围着捆包空间。在上述2组对置侧板2·2及对置侧板3·3中、第2组对置侧板2·2的幅度被设定为与第1组对置侧板3·3相同或比第1组的尺寸窄。在这第1组对置侧板3·3的下端3a·3a上连续地设置着底板形成用折片5·5,在第2组对置侧板2·2的下端2a·2a上连续地设置着底板形成用折片4·4。
由上述的底板形成用折片4·4及底板形成用折片5·5形成包装箱1的双重结构的底板。具体地说、先折弯底板形成用折片4·4,接着折弯底板形成用折片5·5,形成上述底板。这时,如图2所示、底板形成用折片5·5的对合部由封带8系紧。这个封带8只要是橡胶条或纸条等能固定上述对合部的都可以,不受种类的特别限定。
而在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3·3的上端3b·3b上连续地设置着上盖形成用折片7·7,另一方面,在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2·2的上端2b·2b上连续地设置着上盖形成用折片6·6。如图3所示,由上盖形成用折片6·6和上盖形成用折片7·7形成上述包装箱1的双重结构的上盖。具体地说、先将上盖形成用折片7·7折弯,使端面形成对合的状态之后,将上盖形成用折片6·6折弯,将这个上盖形成用折片6·6上形成的爪片9·9(参照图1)插入插入孔7a·7a而形成上盖,上述插入孔7a·7a是形成在上盖形成用折片7·7上的。
更详细地说,将各个上盖形成用折片6·6跨越2张上盖形成用折片7·7而折弯,将上述爪片9·9插入2张上盖形成用折片7·7中的各个插入孔7a、7a中,将上盖保持成成闭塞状态。由此结构、不用封带8等材料就能简便地保持上述上盖的闭塞状态。
在上述上盖形成用折片6·6上形成折弯部10·10,它们能使上盖形成用折片6·6的自身、与对置侧板2·2的上端2b·2b的连线大致平行地折弯,这样,上述爪片9·9相对于上述插入孔7a·7a的插入就能容易地进行。具体地说,在将上述爪片9·9插入到与其相对的插入孔7a·7a中时,在折弯部10·10、使上盖形成用折片6·6折弯,由此就能容易地将爪片9·9插入到插入孔7a·7a中。
而且,在折叠包装箱1时、在形成插入片6a时都使用这个折弯部10·10。另外,最好任何一个折弯部10·10都形成一般的划线,但也可形成缝纫机针孔状或者切刃状,只要能折弯的都可以。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组对置侧板3·3上,如图1所示,在它的幅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位置上设置着第1折弯部11a·11a,它们是大致与侧板3·3的纵向平行的、而且能使侧板3·3自身折弯。而且,在第1组底部形成用折片5·5上、在它的幅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设置着第2折弯部11b·11b,它们被作成与上述第1折弯部11a·11a一列设置的形式、即在第1折弯部11a·11a的延长部分上、能使折片5·5自身折弯。
而且,在第1组上盖形成用折片7·7上,在它的幅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设置着第3折弯部11c·11c,它们同样地作成与上述第1折弯部11a·11a一列设置的形式、能使折片7·7自身折弯。
上述第1折弯部11a、第2折弯部11b和第3折弯部11c三个折弯部连续地形成,从而形成为一个连续的折弯部11。这个折弯部11·11的形式可以是譬如预先设置的折叠痕、预先设置的线状凹部、或者预先设置到纸张厚度中部的切痕,最好是预先设有缝纫机针孔的形式。
另一方面,在第2组底板形成用折片4·4上,如该图所示、与第2组对置侧板2·2的下端2a·2a大致平行地形成折弯部12·12。比第2组底板形成用折过4·4的折弯部12·12更靠前端侧部分的两端被切割成前端变窄的形状,可用作插入片4a·4a。在折叠上述包装箱1时,使用这个插入片4a·4a。这个折弯部12·12至少在底板形成用折片4·4的一方上形成即可。而且折弯部12·12优选为形成一般的划线,但也可以形成缝纫机针孔状或切刃状。
下面,说明在上述构成中把上述包装箱1折叠成折叠状态的顺序。
如图4所示,在譬如由缓冲材料14保护的状态下、将被包装物13收容在组装了的包装箱1的内部。最好缓冲材料14是由发泡苯乙烯制成的,但也可以用瓦楞纸板等制成,对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定。
先在上述上盖形成用折片6·6和上盖形成用折片7·7打开的状态下,从包装箱1中取出被包装物13和缓冲材料14。接着将上述封带8剥离,如图5所示,相对于2组对置侧板2·2和对置侧板3·3,将底板形成用折片4·4和底板形成用折片5·5以及上盖形成用折片6·6和上盖形成用折片7·7打开成面状,将包装箱1形成筒状。
最好在这状态下,使第2组对置侧板2·2之中、与一方的对置侧板2的下端2a连续地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4以及与上端2b连续地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不折弯地保持原来的状态,将剩下的全部底板形成用折片4·5·5以及上盖形成用折片6·7·7折叠成与它们连续地设置的各个对置侧板2和对置侧板3·3重叠。
具体地说,将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2·2之中、与一方的对置侧板2的下端2a连续地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4以及与上盖2b连续地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折叠到这一方的对置侧板2的内侧,使这些折片重叠在连续地设置它们的另一方对置侧板2的内面上。进而,如图6所示,将与第1组的对置侧板3·3的下端3a·3a连续地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5·5以及与上端3b·3b连续地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7·7折叠到对置侧板3·3的外侧,使它们与对置侧板3·3的外面重叠。也可以将底板形成用折片5·5以及上盖形成用折片7·7折叠到对置侧板3·3的内侧,使它们与对置侧板3·3的内面重叠。
在这样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将对置侧板3·3、底板形成用折片5·5和上盖形成用折片7·7在上述折弯部11·11向上述包装箱1的内侧折弯成V字状,使对置侧板3·3、底板形成用折片5·5和上盖形成用折片7·7夹在对置侧板2·2之间。
接着,将第2组底板形成用折片4上形成的折弯部12折弯而形成一方的插入片4a,进而将形成在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6·6上的一方的折弯部10折弯而形成插入片6a。将这些插入片4a和插入片6a如图8所示地插入到第2组另一方的对置侧板2内侧,具体地说,与被折叠了的第2组底板形成用折片4和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6的内侧重叠地进行插入,以与另一方对置侧板2内面重叠。
这样,包装箱1就成为被紧凑折叠了的状态。而且由于将第2组的一方的插入片4a·6a插入到该第2组对置侧板2的内侧,因而折叠了的包装箱1不会再自然展开,折叠状态能被保持。这样,由于将折叠的包装箱1保持成紧凑的状态,因而适于例如再利用或废弃处理。
虽然上述的折叠状态是使用插入片4a·6a两者、构成插入固定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为了使折入作业简化,也可以只用上述插入片6a·4a的一个,譬如只使用插入片4a就可以进行固定。
这时,可以将没被用作插入的一方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与剩余的全部底板形成用折片4·5·5以及上盖形成用折片6·7·7同样地折叠成与它们连续地设置的各个对置侧板2·2和对置侧板3·3重叠。而用一侧的插入片6a固定包装箱1也不会产生特别的问题。即、只要把从上述上盖形成用折片6·6以及底板形成用折片4·4中任意选择的至少一个折片上的插入片插入到包装箱1中,就能固定包装箱1。
(实施方式2)下面,参照着图9~图16来说明本发明包装箱的另一个实施方式。除了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以外,其余结构都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为了便于说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附图中所示的构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都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箱21与实施方式1的包装箱1的不同点在于;与第2组对置侧板2·2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26·26以及底板形成用折片24·24的形状是长方形;上述第2组的上盖形成用折片26·26以及底板形成折片24·24之中、只在一方的上盖形成用折片26和底板形成用折片24上形成折弯部30·32;没有插入孔7a·7a。
即、本实施方式的包装箱21,如图9所示,与短边侧的第2组对置侧板2·2的下端2a·2a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24·24中、在一方的底板形成用折片24上、以及与连续设置着这一方的底板形成用折片24的第2组对置侧板2的上端2b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26上、形成折弯部32·30,它们是与作为第2组对置侧板2的连续设置线的下端2a或上端2b平行的。而且,比上述这个折弯部32·30靠前的端侧在再利用或废弃处理时可用作插入片24a·26a。折弯部32·30可以是一般的划线,但也可以形成缝纫机针孔状或切刃状,只要能折弯的就可以。
下面,说明将具有上述结构的包装箱21折叠成折叠状态的顺序。
如图11所示,被包装物13在譬如由缓冲材料14保护的状态下、被收容在如图10所示的组装了的包装箱21的内部。
先如图12所示,在将上述上盖形成用折片26·26和上盖形成用折片7·7打开的状态下,从包装箱21中将上述被包装物13和缓冲材料14取出。接着,将上述封带8剥离,如图13所示地、相对于2组对置侧板2·2和对置侧板3·3,将底板形成用折片24·24和底板形成用折片5·5以及上盖形成用折片26·26和上盖形成用折片7·7打开成面状,使包装箱21处于筒状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如图14所示地将第2组对置侧板2·2中、与一方的对置侧板2的下端2a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24和与上端2b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26不折弯而保持原来的状态,将剩余的全部底板形成用折片24·5·5以及上盖形成用折片26·7·7折叠到内侧,并使之与连续设置的各个对置侧板2和对置侧板3·3重叠。
在这样的状态下,如图15所示,将对置侧板3·3、底板形成用折片5·5和上盖形成用折片7·7沿着上述折弯部11、向包装箱21的内侧折弯成V字状,使上述底板形成用折片5·5和上盖形成用折片7·7夹在对置侧板2·2之间。
接着,将第2组的一方的底板形成用折片24·26上形成的折弯部32·30折弯而形成插入片24a·26a。将这些插入片24a·26a如图16所示地插入到第2组另一方的对置侧板2的内侧,具体地说,与所折叠的第2组底板形成用折片24和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26的内侧重叠地进行插入,以与该另一方的对置侧板2的内面重叠。
这样,包装箱21就成为紧凑地折叠状态。而由于将第2组一方的插入片24a·26a插入到该第2组另一方的对置侧板2的内侧,因而被折叠了的包装箱21就不能再自然地展开,折叠状态可被保持。由于这样折叠的包装箱21被保持成紧凑的状态,因而能适于例再利用或废弃处理。
为了使折入作业简化,也可用插入片24a·26a中的一个固定包装箱21。
这样,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包装箱1中,尽管还在第2组另一方的底板形成用折片4上形成折弯部12,但如本实施方式所示,这个折弯部12可以不特别地形成。不过,并不一定局限于此、也可以在第2组另一方底板形成用折片24和上盖形成用折片26上与上述一方的底板形成用折片24和一方的上盖形成用折片26同样地形成折弯部32·30。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长边侧的对置侧板3·3、和与它的下端3a·3a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5·5、以及与它的上端3b·3b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7·7上、在幅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一根连续折弯部11·11。但是本发明并不一定局限于此,譬如可在短边侧的对置侧板2·2、和与它的下端2a·2a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4·4或者底板形成用折片24·24、与它的上端2b·2b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6或者上盖形成用折片26·26上、在幅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一根连续的折弯部。即,上述折弯部11·11的形成不局限于短边侧,只要折弯部11·11是在幅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就可以。
(实施方式3)下面,参照着图17~图29来说明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了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其余都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为了便于说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的附图所示的构件相同功能的构件,都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包装箱41与实施方式1的包装箱1的大的不同点在于;在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2·2上设有如图18所示的说明图36,它是用于说明这个包装箱41的折叠方法的说明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箱41中,可通过参照着这个说明图36的说明,一边看着说明图36、一边将折叠包装箱41的折叠作业进行到完成,因而能确实地折叠包装箱41。虽然这个说明图36设置在第2组对置侧板2·2两者之上,由于在折叠包装箱时,能从任意一个方向看到说明图36而优选。但也可以至少设置在一方侧板上。而且,对将这个说明图36设置在第2组对置侧板2·2上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为了简便、并能够削减成本,最好用印刷表示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对置侧板2上设有这个说明图36,所以在进行按照图18所示的折叠顺序No.1~No.6中的折叠顺序No.1~No.4的作业时,按照折叠顺序No.4所示、将从形成在大致中央部的折弯部11·11折叠的对置侧板3·3,如图19和图20所示地向内侧折叠之后,一直到上述折叠顺序No.6的作业完成都能看到说明图34而没有隐藏。
在本实施方式的包装箱41中,如图17所示,在上述底板形成用折片5·5上形成第2折弯部11b·11b,在这第2折弯部11b·11b的始端部附近、即在下端3a·3a附近设置着作为标记部的折弯位置标记35·35,该标记部用于表示这个包装箱41的折叠方法的说明中。由于设置了这个折弯位置标记35·35,因而表示折弯部11的位置就能容易地确认。
这个折弯位置标记35也可以设置在上述上盖形成用折片7上所形成的第1折弯部11c的始端部附近,还可以设置在对置侧板3·3上所设置的第1折弯部11a·11a的始端部附近。而且,还可以设置在上述第1折弯部11a·11a、第2折弯部11b·11b、和第3折弯部11c·11c的全部始端部附近。即、折弯位置标记35可以形成在上述第1折弯部11a·11a、第2折弯部11b·11b、和第3折弯部11c·11c的始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
而且,这个折弯位置标记35的性质只要是能容易地确认折叠该包装箱41的位置的就可以,对它的形状或色彩、设置手段等没有特别的限定。譬如这个折弯位置标记35如图21所示、是涂成黑色的圆形,但不一定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三角形、四方形、菱形、星形等形状。而且涂敷的色彩也并不局限于黑色,无论什么颜色都没有问题,有没有涂敷颜色都没关系。由于在设置这个折弯位置标记35时,用印刷表示简便而且能削减成本,因而是优选的方法,但并不局限于此,譬如可以设置缝纫机孔形状。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包装箱41,如图22所示,从第1组对置侧板3·3的各个端部延伸的第1组上盖形成用折片7·7中的各个延伸量X、与从第2组对置侧板2·2的各个端部延伸的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6·6中的各个延伸量Y是大致相等的。采用这种结构,能将图23所示包装箱方式中所发生的、上盖形成用折片7的延伸量X和上盖形成用折片6的延伸量Y之差引起的纸张损耗部分α消除。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片6a·6a也与上盖形成用折片6的延伸量Y大致相同。
而且,如图24所示,将延伸量X与延伸量Y作成大致相同。因此如图23所示、在上述包装箱41流通过程中,不会产生作为突出的延伸片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纸张损耗部分α的折弯,能使包装箱41的质量稳定。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组上盖形成用折片7·7和上述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6·6分别设置着随着上述延伸量X·Y增加幅度变窄的坡度37·38。
在上盖形成用折片6·6或上盖形成用折片7·7上不设置上述坡度37·38的场合下,如图25所示,在折弯这些上盖形成用折片6·6或上盖形成用折片7·7时,会发生下述的问题。
即、在没有设置坡度37·38的状态下,在将上盖形成用折片6·6和上盖形成用折片7·7折弯直到与上述2组对置侧板2·2和对置侧板3·3的内侧相接触时,由于上盖形成用折片7·7的板的厚度或上盖形成用折片7·7折入时发生的上盖形成用折片7·7的回跳引起的负荷,在上盖形成用折片6·6的外缘部OE处产生翘起9a,由于这样容易使上盖形成用折片6·6向外侧箭头方向(图25中用粗的箭头表示的方向)脱开,因而有可能使上盖形成用折片6·6向内侧折入作业变得困难。
因此,如图22所示,在上盖形成用折片7·7上设置坡度37、而且在上盖形成用折片6·6上设置坡度38。由此,在将上盖形成用折片7·7和上盖形成用折片6·6折弯到与2组对置侧板2·2和对置侧板3·3的内侧相接触时,如图26和图27所示、上盖形成用折片6·6的外缘部OE将上盖形成用折片7·7的跳起压下。因此就能容易地折入这些折片。
即、由于在双方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6上设置坡度38·38,因而与折入顺序无关地在各个外缘部OE处、按压上盖形成用折片6·6。其结果就能简单地将包装箱41折入而加以固定。
自然,也可以在上述底板形成用折片4·4和底板形成用折片5·5上、与上述上盖形成用折片6·6和上盖形成用折片7·7同样地设置坡度37·38而折入。但是,在底板形成用折片5·5的延伸量较大、而且上述坡度也随着相应地增大的场合下,如图28(a)所示,在形成底板时,会如箭头C所示地发生大的偏移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要采用在上述底板形成用折片5·5上不设定坡度37的手法就可以。即、如图29(a)所示,以底板形成用折片4和设置在这个底板形成用折片4上的插入片4a之间的折弯部12为界地设置切口部K、以折弯部12为界地设置具有两个作用的折片KI部和折片4I部。这样,在形成底板时,如图29(b)所示,最初、先将有坡度的底板形成用折片4·4折入到内侧。接着,在将没有坡度的底板形成用折片5·5折入时,如箭头D所示,用底板形成用折片5·5,大致将底板形成用折片4·4的折片4I按压一半。再如箭头E所示,由插入片4a使折片KI顶住,由此将底板形成用折片5固定。用这个手法,在底板形成用折片5上不设置坡度37,也能将底板形成用折片4·4和底板形成用折片5·5向内侧折入。
如果将作成这样形状的底板形成用折片5·5折弯而形成底板,则能如图28(b)所示,避免发生如图28(a)的箭头C所示的偏移。
本实施方式的坡度37·38是大致形成直线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弯曲状。
最好在将上盖形成用折片6·6和上盖形成用折片7·7折弯到与上述2组对置侧板2·2和对置侧板3·3的相接触时,如图26所示,将上盖形成用折片7·7的前端角部和最接近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6的前端角部的坡度38之间的距离设定为5mm~20mm的范围内。通过将坡度38设定在这个范围内能将由上盖形成用折片7·7的板厚或将上盖形成用折片7·7折入时发生的上盖形成用折片7·7的回跳引起的跳起负荷部分Z吸收,能防止产生如图27所示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6的外缘部OE的翘起9a。
由于在双方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6和上盖形成用折片7·7上都设有坡度37·38,因而即使将上盖形成用折片7·7折弯之后、再将上盖形成用折片6·6折弯,或者相反地、将上盖形成用折片6·6折弯之后、再将上盖形成用折片7·7折弯,同样能吸收跳起部分Z,能防止产生外缘部OE的翘起9a。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各个变形例,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之内、可以有种种变更,将实施方式或不同的变形例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适当的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譬如,在将上述包装箱41折叠时,将一方的插入片6a和另一方的插入片4a插入就能将包装箱固定。也可以在将上述包装箱41折叠时,只将插入片6a和插入片4a中的任意一方插入就能将包装箱41固定的。
又譬如,在将一方的上盖形成用折片7·7和底板形成用折片5·5折弯时,只要将各个上盖形成用折片7·7和底板形成用折片5·5任意地折弯到与它们连续设置的各个对置侧板3·3的内侧或外侧就可以,并不限定成将全部对置侧板3·3弯向内侧或将全部上盖形成用折片7·7和底板形成用折片5·5弯向外侧。
这样,本发明的包装箱的结构如下,即、它是将瓦楞纸板等作为材料而制作的、具有2组对置侧板以及与各个对置侧板的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和与各个对置侧板的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包装箱,在第1组对置侧板和与这个对置侧板的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以及与这个对置侧板的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上、在这个对置侧板的幅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1根连续的折弯部;在另一组的对置侧板中、至少与一方的对置侧板的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以及与这个对置侧板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上、形成与这个对置侧板的连续设置线大致平行的折弯部,将比这个折弯部的靠前的端侧用作折叠时的插入片。
本发明包装箱的结构是在上述的包装箱中,将与另一组对置侧板的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上形成的爪片插入到与第1组对置侧板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上形成的插入孔中,由此形成上盖。
本发明包装箱的结构是在上述的包装箱中,先将与另一组对置侧板的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折弯,接着将与第1组对置侧板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折弯,由此形成上盖。
而且,本发明的包装箱是在上述的包装箱中,将与另一组的对置侧板中的另一方的侧板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以及与这个侧板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折弯成与它们连续设置的侧板的内面重叠;将与第1组的对置侧板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以及与这个侧板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折弯成与它们连续设置的侧板内面或外面重叠,在将这个第1组对置侧板和与它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和上盖形成用折片、在折弯线处向内侧折弯成V字状的状态下,将与另一组对置侧板中的一方的侧板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以及比与这个侧板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折弯线靠前的端侧的插入片插入到另一组对置侧板中的另一方侧板的内侧。
根据这个结构,使与另一组对置侧板中的一方的侧板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和与这个侧板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以外的折片与它们连续设置的侧板重叠。此时折叠成至少与另一组对置侧板中的另一方侧板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和与这个侧板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与另一方侧板的内面重叠。在这个状态下,将第1组对置侧板和与它相连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以及上盖形成用折片、在折弯线处向内侧折弯成V字状;并将插入片插入到另一组对置侧板中的另一方侧板的内侧,因而就能为了废弃包装箱而使它紧凑地保持成小的折叠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包装箱具有从四方包围捆包空间的第1组对置侧板和第2组对置侧板的2组对置侧板,而且在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的各个下端连续设置着形成底板用的各个底板形成用折片,在第1组对置侧板的各个上端连续设置着形成上盖用的各个上盖形成用折片,其中设有第1折弯部、第2折弯部和第3折弯部,另一方面、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的幅度与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幅度相同或比它狭窄;上述第1折弯部是在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的各大致中央部、沿着纵向而形成的,作成能折弯的;上述第2折弯部设置在上述各个底板形成用折片的、上述各个第1折弯部的延长部分上、是作成能折弯的;上述第3折弯部是设置在上述各个上盖形成用折片的、上述各个第1折弯部的延长部分上、是作成能折弯的。
如果采用上述的发明,则在折叠包装箱时,能在第1组对置侧板的各个第1折弯部、在各个底板形成用折片的第2折弯部和各个上盖形成用折片的第3折弯部上折弯成V字状。
这时,由于本发明中、第2组对置侧板幅度与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幅度相同或比它狭窄,因而与长的场合相比,能将面积折叠成更小。
因此,能为废弃处理或再利用等提供一种能容易地折叠成紧凑的包装箱。
本发明的包装箱是在上述的包装箱中、在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上、至少从该对置侧板的上端或下端的一方延伸地设置着用于使折叠状态保持的舌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包装箱的折叠方法,它是用于设有2组对置侧板、与上述各个对置侧板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与上述各个对置侧板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包装箱的,它是按照下述顺序进行折叠的,即、在第1组对置侧板、与该对置侧板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以及与该对置侧板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上,形成与它们的连续设置线大致垂直的纵向折弯部;在与第2组对置侧板中的至少一方的对置侧板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上、形成与该对置侧板的连续设置线大致平行的横向折弯部;另一方面,在将与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中的另一方的对置侧板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和与该对置侧板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与连续设置着它们的该对置侧板的内面重叠地折弯之后,将与上述第1组的对置侧板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和与该对置侧板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与连续设置着它们的对置侧板的内面或外面重叠地折弯,此后、将上述第1组的对置侧板和与该对置侧板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以及上盖形成用折片保持成在上述纵向折弯部、向内侧折弯成V字状的状态,同时将与上述第2组的对置侧板中的上述至少一方的对置侧板下端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以及比与该对置侧板上端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横向折弯部的靠前的端侧的插入片插入到上述第2组的对置侧板中、另一方对置侧板内侧。
如果采用上述的发明,由于用来保持折叠状态的舌片是从该对置侧板上端或下端的至少一方延伸地设置的,因而能将这个舌片插入到折叠状态的包装箱的第2组的另一方的对置侧板内侧。这样,被折叠的包装箱就不会再自然展开、能将折叠状态保持。
同样,由于将第2组的至少一个上盖形成用折片或底板形成用折片插入到包装箱的第2组的另一方的对置侧板内侧,因而被折叠的包装箱就不会再自然展开、能将折叠状态保持。
因此,能为废弃处理或再利用等提供一种能容易、紧凑地折叠的包装箱及其折叠方法。
在本发明中,最好将舌片、或上盖形成用折片和底板形成用折片延伸地设置在该对置侧板上端或下端的两方上。这样,由于将2个舌片或上盖形成用折片和底板形成用折片插入包装箱的第2组的另一方的对置侧板内侧,因而能确实地不再使折叠了的包装箱自然展开、能保持折叠状态。
本发明的包装箱是在上述的包装箱中,至少在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的一个对置侧板上设置着表示折叠方法的说明部分。
本发明包装箱的折叠方法是在上述包装箱的折叠方法中,至少在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的一个对置侧板上设置着表示折叠方法的说明部分。
如果采用上述的发明,由于能在观看表示包装箱折叠方法的说明部分的同时、进行包装箱的折叠,因而能容易地折叠。由于说明部分至少设置在第2组对置侧板的一方上,因而在折叠包装箱时,能看着说明部分、直到将折叠完成,能确实地进行包装箱的折叠。
本发明的包装箱是在上述包装箱中,在上述第1组折弯部的第1组对置侧板的端部、第2折弯部的底板形成用折片的端部、或第3折弯部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端部中至少1个部位上设置着用于显示折弯部位的标记部。
本发明包装箱的折叠方法是在上述包装箱的折叠方法中,在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底板形成用折片或上盖形成用折片的纵向折弯部上、设置着用于显示折弯部位的标记部。
如果采用上述发明,由于能看到标记部,因而能容易地确认折叠位置。由于将标记部设置在上述第1折弯部的第1组对置侧板端部、第2折弯部的底板形成用折片的端部、或第3折弯部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端部上,因而能容易发现标记部的位置。
本发明的包装箱是在上述的包装箱中,分别设置着从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的上端延伸的上盖形成用折片,而且上述第2组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延伸量是与第1组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延伸量大致相同的量;还将上述第1组或第2组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至少一组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幅度作成从对置侧板的上端开始、随着延伸量增大而缩小。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延伸量与第1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延伸量大致相等,所以能够削减延伸量所伴随的纸损耗部。
由于在流通过程中、不发生该纸损耗部的折弯,因而能使包装箱的质量稳定。
由于将上述幅度作成从对置侧板的上端开始、随着延伸量增大而缩小,因而在将第1组上盖形成用折片和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折弯到与2组对置侧板内侧相接触时,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外缘部能压住第1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跳起。
由此,就能与折入顺序无关地、容易地将这些上盖形成用折片折入。由于能将跳起压住,因而在折叠包装箱时,能确实地保持它的折叠状态。
本发明的包装箱是在上述包装箱中,在将上述第1组上盖形成用折片和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分别折弯到与对置侧板内侧相接触时,上述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前端角部和第1组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前端角部之间最接近的距离被设定在5mm~20mm的范围内。
如果采用上述发明,则能确实地吸收由上盖形成用折片的板厚或在将上盖形成用折片折入时所发生的反弹形成的跳起负荷部分,能防止上盖形成用折片的外缘部发生的翘起。
虽然在发明的详细说明这一项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或实施例已彻底地表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的例子、并且不应该被狭义地解释,在本发明的主题和如下所述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是能将本发明进行种种变更之后加以实施的。
权利要求
1.包装箱(1·21·41),它具有从四方包围捆包空间的第1组对置侧板(3·3)和第2组对置侧板(2·2)的2组对置侧板,而且在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3·3)的各个下端(3a·3a)连续设置着用于形成底板的各个底板形成用折片(5·5);而且在第1组对置侧板(3·3)的各个上端(3b·3b)连续设置着用于形成上盖的各个上盖形成用折片(7·7),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3·3)、和与这个对置侧板(3·3)的下端(3a·3a)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5·5)以及与这个对置侧板(3·3)的上端(3b·3b)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7·7)上、在这个对置侧板(3·3)的幅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1根连续的纵向折弯部(11);而在与上述第2组的对置侧板(2·2)中的至少一方的对置侧板(2)的下端(2a)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4)以及与这个对置侧板(2)的上端(2b)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的至少一方的折片上、形成与这个对置侧板(2)的连续设置线(2a·2b)大致平行的横向折弯部(12·10);在折叠时、为了将这个折弯部的前端侧插入,要将这折弯部折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1·41),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3·3)的上端(3b·3b)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7·7)上形成插入孔(7a·7a);另一方面、在与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2·2)的上端(2b·2b)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6)上形成爪片(9·9),用于在组装时,要将该上盖形成用折片(7·7·6·6)固定而插入到上述插入孔(7a·7a)中。
3.包装箱(1·21·41),它具有从四方包围捆包空间的第1组对置侧板(3·3)和第2组对置侧板(2·2)的2组对置侧板,并且在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3·3)的各个下端(3a·3a)连续设置着用于形成底板的各个底板形成用折片(5·5);而且在第1组对置侧板(3·3)的各个上端(3b·3b)连续设置着用于形成上盖的各个上盖形成用折片(7·7),其特征在于,设有各个第1折弯部(11a·11a)、各个第2折弯部(11b·11b)和各第3折弯部(11c·11c);另一方面、上述各第2组对置侧板(2·2)的幅度与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3·3)的幅度相同或比它狭窄;上述第1折弯部(11a·11a)在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3·3)的各个大致中央部、沿着纵向而形成、能进行折弯;上述各第2折弯部(11b·11b)设置在上述各个底板形成用折片(5·5)的上述各个第1折弯部(11a·11a)的延长部分上、能进行折弯;上述各第3折弯部(11c·11c)设置在上述各个上盖形成用折片(7·7)的上述各个第1折弯部(11a·11a)的延长部分上、能进行折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箱(1·21·4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2·2)上、至少从该对置侧板(2·2)的上端(2b·2b)或下端(2a·2a)的一方延伸地设置着用于使折叠状态保持的插入片(6a·6a·26a·26a·4a、4a·24a·24a)。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箱(4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2·2)的至少一方的对置侧板(2)上设置着表示折叠方法的说明部分(36)。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箱(4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折弯部(11a·11a)的第1组对置侧板(3·3)的端部、第2折弯部(11b·11b)的底板形成用的折片(5·5)的端部、或第3折弯部(11c·11c)的上盖形成用的折片(7·7)的端部的至少1个部位上设置着用于明示折弯部位的标记部(3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箱(1·41),其特征在于,分别设置着从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2·2)的上端(2b·2b)延伸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6),而且上述第2组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6)的延伸量与第1组的上盖形成用折片(7·7)的延伸量大致相同;并且上述第1组或第2组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6·7·7)的至少一组上盖形成用折片(6·6)的幅度被作成从对置侧板(2·2)的上端(2b·2b)开始、随着延伸量的增大而缩小。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箱(1·41),其特征在于,分别设置着从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2·2)的上端(2b·2b)延伸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6),而且上述第2组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6)的延伸量与第1组的上盖形成用折片(7·7)的延伸量大致相同;并且上述第1组或第2组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6·7·7)的至少一组上盖形成用折片(6·6)的幅度被作成从对置侧板(2·2)的上端(2b·2b)开始、随着延伸量的增大而缩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箱(41),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6·6)的前端角部和上述第1组上盖形成用折片(7·7)的前端角部之间的最接近距离被设定为在将上述第1组上盖形成用折片(7·7)和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6·6)折弯到分别与对置侧板(3·3·2·2)的内侧相接触时在5mm~20mm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6·6)的前端角部和上述第1组上盖形成用折片(7·7)的前端角部之间的最接近距离被设定为在将上述第1组上盖形成用折片(7·7)和上述第2组上盖形成用折片(6·6)折弯到分别与对置侧板(3·3·2·2)的内侧相接触时在5mm~20mm范围内。
11.包装箱(1·21·41)的折叠方法,在下述包装箱的折叠方法中,即该包装箱具有2组对置侧板(2·2)和对置侧板(3·3);与上述各个对置侧板(2·2·3·3)的下端(2a·2a·3a·3a)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4·4·5·5);与上述各个对置侧板(2·2·3·3)的上端(2b·2b·3b·3b)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6·7·7),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顺序折叠的,即、在第1组对置侧板(3·3)、与该对置侧板(3·3)的下端(3a·3a)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5·5)以及与该对置侧板(3·3)的上端(3b·3b)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7·7)上、形成与其连续设置线(3a·3a·3b·3b)大致垂直的纵向折弯部(11);在与第2组对置侧板(2·2)中的至少一方的对置侧板(2)的上端(2b)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上,形成与该对置侧板(2)的连续设置线(2b)大致平行的横向折弯部(10·30);在将与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2·2)中的另一方的对置侧板(2)的下端(2a)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4)和与该对置侧板(2)的上端(2b)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折弯成与连续设置着它们的该对置侧板(2)的内面重叠之后;将与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3·3)的下端(3a·3a)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5·5)和与该对置侧板(3·3)的上端(3b·3b)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7·7)折弯成与连续设置着它们的该对置侧板(3·3)的内面或外面重叠之后;将与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3·3)和与该对置侧板(3·3)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5·5)和上盖形成用折片(7·7)、沿着上述纵向折弯部(11)向内侧折弯成V字状的状态、并将这状态加以保持,而且;在将与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2·2)中的上述至少一方的对置侧板(2)的下端(2a)连续设置的底板形成用折片(4)和比与该对置侧板(2)的上端(2b)连续设置的上盖形成用折片(6)的横向折弯部(10·30)靠前的端侧的插入片(6a·26a)插入到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2·2)中的另一方的对置侧板(2)的内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箱(41)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组对置侧板(2·2)的至少一方的对置侧板(2)上设置着表示折叠方法的说明部分(36)。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包装箱(41)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组对置侧板(3·3)、底板形成用折片(5·5)以及上盖形成用折片(7·7)上的纵向折弯部(11)上预设置着明示折叠部位的标记部(35)。
全文摘要
包装箱(1·21·41)设有各个第1折弯部(11a·11a)、各个第2折弯部(11b·11b)和第3折弯部(11c·11c);而且第2组对置侧板(2·2)的幅度与第1组对置侧板(3·3)的幅度相同或比它狭窄;第1折弯部(11a·11a)在第1组对置侧板(3·3)的各个大致中央部、沿着纵向而形成、能进行折弯;第2折弯部(11b·11b)设置在各个底板形成用折片(5·5)的各个第1折弯部(11a·11a)的延长部分上、能进行折弯;第3折弯部(11c·11c)设置在各个上盖形成用折片(7·7)的各个第1折弯部(11a·11a)的延长部分上、能进行折弯。由此,能容易而且紧凑地折叠。
文档编号B65D5/36GK1517275SQ20031010074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8日
发明者川越政广, 加藤昌子, 子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