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183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在表面(一面)形成了图像的片材再次输送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再次将片材输送到图像形成部的再输送道的构成。
背景技术
过去,在例如具有数字光学系的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将在表面(一面)形成了图像的片材再次输送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将在表面(一面)形成了图像的片材再次输送到图像形成部的再输送道。
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平07-267461号公报那样,由片材进给装置进给收容于供纸盒的片材后,由片材输送装置依次将进给的片材输送到图像形成部、定影部、排纸部,同时,在将图像形成于片材的两面的场合,将片材输送到再输送道,再次输送到图像形成部。
可是,作为这样的片材输送装置,广泛地使用具有将片材夹持于回转的圆筒状的辊对、圆筒状的辊与滚轮、圆筒状的辊与叶片等间输送的片材输送部的构成,在再输送道等片材输送通道配置这些片材输送部输送片材。通过改变这些片材输送部的回转速度、开·关的的定时,可容易地控制片材的移动。
可是,相邻的片材输送部设有间隔地配置,该间隔即使在最远离的状态下也可同时夹持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最短的片材(以下称最短片材)。另外,片材输送通道弯曲,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进行各处理,在片材输送部设于这样的弯曲的片材输送通道的场合,片材从上游侧的片材输送部输送后,沿设于该2个片材输送部间的片材输送导向部等输送直到由下游侧的片材输送部夹持。
图5为示出具有这样的片材输送装置的已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构成的图,从收容片材P的供纸盒50由进给装置51排出的片材P先由分别在进给装置51的下游配置于可同时夹持最短片材的位置的片材输送部52、53输送到图像形成部60,在该图像形成部60转印已形成的调色剂像。
然后,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片材P输送到定影装置61,在该定影装置61对调色剂像进行定影,此后,片材P经过排纸输送路径71由排纸辊70排出到排纸堆载部72。
可是,该图像形成装置可进行在片材P的两面形成图像的两面打印、相对片材P重叠地形成图像的多重打印,在进行两面打印的场合,或多重打印的场合,通过定影装置61后,在单面形成了图像的片材的一部分排出到排纸堆载部72后,由排纸辊70的反转和图中未示出的切换机构引导至作为再输送道的翻转输送道80,经过该翻转输送道80再次输送到图像形成部60。
然后,这样输送到图像形成部60的片材P与单面打印的场合同样,在图像形成部60转印调色剂像后,在定影装置61对调色剂像进行定影,此后,经过排纸输送路径71排出到排纸堆载部72。
可是,在这样的已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如图5所示那样在上下方向设置翻转输送道80的场合,需要在翻转输送道80的下游侧设置例如U字形状的翻转部81,该翻转部81用于改变朝下方输送的片材P的输送方向使其朝向图像形成部60。在这里,当这样在翻转输送道80的下游侧设置U字形的翻转部81时,装置本体的高度增大与该翻转部81的上下方向长度相应的量,装置整体的大小也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现状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减小装置本体的高度的再输送道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设于图像形成部的下方、收容供给到图像形成部的片材的片材收容部,及再次将形成了图像的片材输送到图像形成部的再输送道;在片材收容部配置再输送道下侧的一部分。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设于装置本体的图像形成部;配置于图像形成部下方的供纸盒;配置于图像形成部上方的排纸堆载部;连接供纸盒、图像形成部、及排纸堆载部的沿上下方向配置的输送通道,及连接排纸堆载部与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的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再输送道;在供纸盒形成有构成再输送道的下侧的U形转弯通道。


图1为示出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激光打印机的示意构成的图。
图2为上述激光打印机的打印机本体的要部放大图。
图3为说明安装于上述打印机本体的供纸盒的构成的透视图。
图4为示出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激光打印机的示意构成的图。
图5为示出已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记载于该实施例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未特定的记载,则本发明的范围就不仅限于这些内容。
图1为示出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激光打印机的示意构成的图。
在图1中,激光打印机100包括作为本发明的装置本体的打印机本体(以下称打印机本体)101。作为该装置本体的打印机本体101具有设置了感光鼓1a和转印辊1b等的图像形成部1,配置于图像形成部1下方、将片材P进给到图像形成部1的片材进给部2,及配置于图像形成部1上方使图像定影到片材上的定影部3。该定影部3具有加压辊3a和加热辊3b,对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片材进行加热和加压。
另外,该激光打印机100可将图像形成到已在单面形成了图像的片材的背面,具有用于使在单面形成图像后的片材P再次翻转、输送到图像形成部1的再输送道8A。
另外,在该打印机本体101的下部(图像形成部1的下方)可自由装拆地设置作为片材收容部的供纸盒4。在打印机本体101的下部设置供纸盒收容空间102。另外,在打印机本体101的下方安装选用供给器4A。
在这样构成的激光打印机100中,当将图像形成于片材P时,先由扫描装置1c相应于图像信号对感光体转鼓表面进行曝光,在感光鼓1a的周面形成静电潜像,此后,由显影装置1d对形成于感光体转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感光体转鼓上形成调色剂像。
在该调色剂像形成动作的同时,收容于供纸盒4或选用供给器4A的片材P由供纸辊2a和分离叶片2b每次1张地分离,仅最上部位置的片材被进给到对齐辊对5。此后,片材P的前端接触于停止的对齐辊对5,形成弯曲,从而修正斜行(倾斜供给)。
这样修正片材P的斜行后,使感光体转鼓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与片材P的打印开始位置一致,即获得与图像写入位置的同步,使对齐辊对5开始回转,从而将片材P输送到由感光鼓1a和转印辊1b构成的转印部,进行调色剂像的转印。
然后,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片材P被送入到定影部3,由该定影部3的加压辊3a和加热辊3b加热和加压,从而对调色剂像进行热定影,此后,在图像形成面朝下的状态下由排纸辊对6a、6b排出到排纸堆载部10。
另一方面,当进行两面打印时,在将在表面(单面)定影了调色剂像后的片材P排出到排纸堆载部10的途中,控制部(图中未示出)使排纸辊对6a、6b反转。然后,当排纸辊对6a、6b这样反转时,片材P表背翻过来,进入到再输送道8A,此后,再次输送到图像形成部1。这样再输送到图像形成部1的片材P与表面同样地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背面后,由定影部3对调色剂像进行定影,此后,由排纸辊对6a、6b排出到排纸堆载部10。
图2为这样的构成的打印机本体101的要部放大图。在图2中,第1导向构件21a将由供纸辊2a和分离叶片2b每次1张地分离的最上部位置的片材引导至对齐辊对5。第1输送通道21将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片材P输送到定影部3。第2输送通道22将定影了调色剂像的片材P输送到排纸辊对6a、6b。
该第2输送通道22在其下游侧部分与再输送道8A的作为打印机本体侧部分的再输送通道8汇合,在该第2输送通道22与再输送通道8的汇合部分设置挡板23。在这里,该挡板23在要将形成了图像的片材P排出到排纸堆载部10的场合处于图2所示位置,在将图像形成于片材P的两面时,片材P的后端通过挡板23后,由控制部(图中未示出)朝逆时针方向移动。这样,当此后排纸辊对6a、6b反转时,片材P通过挡板23的上面进入到再输送通道8。
这样进入到再输送道8A后,片材P被引导至打印机本体内部,输送到对齐辊对5,此后成为与单面打印的场合同样的输送形式,最终排出到排纸堆载部10,结束一连串的图像形成过程。
可是,当在片材的两面形成图像时,片材P进入的再输送通道8的出口8a如图2所示那样位于收容空间102(参照图1)的上方。然后,从该再输送通道8的出口8a排出的片材由设于下方的作为翻转通道的U形转弯通道25改变输送方向,再次引导至打印机本体内部,输送到对齐辊对5。
即,在本实施例中,将形成了图像的片材P再次输送到图像形成部1的再输送道8A由再输送通道8和该U形转弯通道25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该U形转弯通道25如图3所示那样设在供纸盒4的拉出把手41与片材收容区域42间。在图3中,片材载置板43在片材收容区域42沿上下方向可自动回转地设置,载置片材P,同时,由弹簧(图中未示出)朝供纸辊2a对片材P施加弹性力。侧限制板44限制载置于片材载置板43的片材P的相对箭头a所示片材输送方向直交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端的位置。后端限制板45限制片材P的后端位置。
另外,下导向构件46设在供纸盒4的作为片材输送方向侧端部的前侧端。在该下导向构件46的与供纸辊2a相对的位置配置分离叶片2b。
另一方面,供纸盒4的U形转弯通道25由下导向部25a和上导向部25b形成;该下导向部25a朝形成于拉出把手41与片材收容区域42之间的宽度方向延伸,而且,朝下方平滑地弯曲;该上导向部25b在该下导向部25a设置片材P可通过的间隙地配置。
通过在供纸盒4形成这样的U形转弯通道25,如已说明的那样从再输送通道8的出口8a排出的片材P从箭头d所示方向进入到U形转弯通道25,此后,通过U形转弯通道25朝箭头e所示方向输送,再次引导至打印机本体内部,输送到对齐辊对5。
可是,通过这样在供纸盒4的拉出侧端部设置U形转弯通道25,即在供纸盒4形成再输送道8A的一部分(下游侧部分),从而与已说明的图5所示已有图像形成装置的翻转输送通道80的例如供纸辊2a与对齐辊对5的上下方向的距离H0相比,如图1所示那样,打印机本体侧的再输送通道部分的再输送通道8的供纸辊2a与对齐辊对5的距离H1较短。
通过再输送通道8的供纸辊2a与对齐辊对5的距离H1这样变短,即再输送通道8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短,从而可降低打印机本体101的高度,由此还可减小打印机整体的大小。另外,通过在供纸盒4形成再输送道8A的U形转弯通道25,从而当从打印机本体101拉出供纸盒4时,可开放再输送道8A,从而可容易地进行卡纸(jammed sheet)的除去、清扫等。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
图4为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激光打印机的示意构成的图。在图4中,与图1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
在图4中,多进给装置30为设于供纸盒4、将由使用者设置的片材P每次1张地进给到图像形成部1的片材进给部。该多进给装置30具有堆载片材P的输送辊31和输送辊32。输送通道35将由输送辊32输送的片材P引导至U形转弯通道25。
然后,在从该多进给装置30进给片材P的场合,首先,输送辊31朝图4中顺时针方向回转,从而按箭头f所示方向输送夹持于输送辊32与分离片材36之间的片材P,由分离叶片37每次1张地分离。然后,这样分离了的片材P由输送辊34沿输送通道35经过U形转弯通道25输送到打印机本体内。
此后,该片材P在单面打印的场合如已说明的那样输送到图像形成部1,进行调色剂像的转印,然后,输送到定影部3,对调色剂像进行定影,随后,排出到排纸堆载部10。
另外,在两面打印的场合,由排纸辊对6a、6b的反转和挡板23的切换引导至再输送通道8,此后,经过翻转输送道8再次输送到图像形成部1。然后,这样输送到图像形成部1的片材P与单面打印的场合同样地在图像形成部1进行调色剂像的转印后,在定影部3对调色剂像进行定影,然后,排出到排纸堆载部10。
可是,在本实施例中,也与已说明的第1实施例同样,当两面打印时,输送到翻转输送道8的片材P在翻转输送道8的出口8a以后通过U形转弯通道25再次输送到打印机本体内部,该U形转弯通道25独立于在供纸盒4的拉出侧端部片材收容区域42之外与出口8b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即使设置了多进给装置30,也可与第1实施例的场合同样,降低打印机本体101的高度。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片材进给部在供纸盒4设置了多进给装置30,但也可设置没有输送辊31的输送1张的片材的手动进给装置代替多进给装置30。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设于上述图像形成部的下方、收容供给到上述图像形成部的片材的片材收容部,及再次将形成了图像的片材输送到上述图像形成部的再输送道;在上述片材收容部配置上述再输送道下侧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部在从下方输送来的片材上形成图像后送出到上方,为了将在上述图像形成部形成了图像的片材再次输送到图像形成部而沿上下方向配置上述再输送道,在上述片材收容部形成有构成上述再输送道的下侧的翻转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翻转通道为在上述片材收容部的上面开口的断面大体为U字形的通道,使沿上述再输送道朝下方输送来的片材朝上方翻转,朝上述图像形成部输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图像形成部的下方配置对齐机构,在上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方配置片材排出机构,为了将片材从上述片材排出机构再次输送到上述对齐机构而沿上下方向配置上述再输送道,在上述片材收容部形成有构成上述再输送道的下侧的翻转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翻转通道为在上述片材收容部的上面开口的断面大体为U字形的通道,使沿上述再输送通道朝下方输送来的片材朝上方翻转,朝上述对齐机构输送。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片材收容部设置用于供给收容于该片材收容部的片材之外的片材的片材进给部,从上述片材进给部将片材送出到上述翻转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装置本体可自由装拆地设置上述片材收容部,将上述翻转通道配置在上述片材收容部的拉出侧的端部与收容片材的片材收容区域之间。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设于装置本体的图像形成部,配置于上述图像形成部下方的供纸盒,配置于上述图像形成部上方的排纸堆载部,连接上述供纸盒、上述图像形成部、及上述排纸堆载部的沿上下方向配置的输送通道,及连接上述排纸堆载部与上述图像形成部的上游侧的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再输送道;在上述供纸盒形成有构成上述再输送道的下侧的U形转弯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装置本体可拉出地设置上述供纸盒,将上述U形转弯通道配置在上述供纸盒的拉出侧的端部与收容片材的片材收容区域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供纸盒设置用于供给收容于该供纸盒的片材之外的片材的多进给装置,设置连接上述多进给装置与上述U形转弯通道的输送通道。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片材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设于图像形成部的下方、收容供给到图像形成部的片材的片材收容部,及再次将形成了图像的片材输送到图像形成部的再输送道;在片材收容部配置再输送道下侧的一部分。
文档编号B65H85/00GK1627197SQ20041010073
公开日2005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0日
发明者浅野文夫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