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624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棉籽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领域中的一种颗粒物料包装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棉籽包装机。
技术背景目前在棉花加工行业,棉籽包装普遍采用人工装包,劳动强度大,加之棉籽含粉尘及游离纤维较多,以至生产车间内的卫生条件较差。市场上现有的定量包装机适用于包装比重远大于棉籽的粮食作物,气动控制件和密封易损件较多,结构设计较复杂,以至其采取自重下料、夹包称重方式,不适用于包装比重相当小的棉籽(即不适合在轧花厂中使用),其原因略作分析如下1、由于各轧花厂的剥绒道数不同,残绒率也各不相同,棉籽上的残绒导致棉籽之间有粘附力,加之棉籽的比重相当小,使棉籽流动困难,因此棉籽靠自重下料非常困难;2、由于棉花加工行业中用来盛装棉籽的包装袋没有统一规定,不同材料的包装袋之间自重相差较大,采取夹包称重方式将造成实际重量误差(即包装精度低),使得已被包装棉籽的产量统计数据不准确,另外有时还会出现滑包、漏包等现象,影响生产;3、该机的密封易损件较多,故障率较高,且该机内没有安装其出现故障后可进行自动溢流转人工包装的装置,因此只能对其进行维修,而各轧花厂采取的是流水作业方式,这样使得整条棉花加工生产线被迫停机并造成严重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包装棉籽、劳动强度小的棉籽包装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棉籽包装机,包括机架、控制电路及与机架连接的进料斗、称重斗、装包管、将进料斗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内的棉籽传送机构、将称重斗内的棉籽卸到装包管内的棉籽卸料机构,进料斗、称重斗、装包管自上而下依次相通,棉籽传送机构和棉籽卸料机构接控制电路。
棉籽经常规公知的输送方式进入进料斗内,控制电路先使棉籽传送机构启动,将进料斗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内,再使棉籽卸料机构启动,随后将包装袋套在装包管的下端,使得称重斗内的棉籽经装包管被卸到包装袋内,卸完后控制电路使棉籽卸料机构停止运行、同时又使棉籽传送机构启动,进行往复循环操作。
由于采用棉籽传送机构将进料斗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内,解决了棉籽流动困难、无法依靠自重下料的问题,因此棉籽靠所述的机械方式下料非常容易,又由于采用棉籽卸料机构将称重斗内的棉籽经装包管卸到包装袋内,摆脱了人工装包的传统操作模式,因此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可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包装棉籽、劳动强度小。
所述机架包括长方体状框架、悬挂框架、 形框架,悬挂框架担置在长方体状框架上敞口端的两纵向侧边中部后伸进该框架上部内, 形框架与长方体状框架下敞口端的纵向一侧相接;进料斗由横置的V形筒和U形壳上下连通而成,V形筒的上敞口端高于长方体状框架,U形壳置于悬挂框架内的横向一侧且其下侧一端开有下料口;棉籽传送机构由下料电机、通过皮带与下料电机相连的减速器、横向下料绞龙组成,下料电机、减速器置于悬挂框架内的横向另一侧,下料绞龙的螺旋叶片可转动地置于U形壳内,下料绞龙的绞龙轴两端伸在U形壳外且通过两个轴承座担置在悬挂框架上,绞龙轴靠近所述减速器的一端通过链条与该减速器相连,下料电机接控制电路。
尽管棉籽较轻、棉籽上的残绒使棉籽间有粘附力,但通过下料绞龙的螺旋叶片可将进料斗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机架还包括方形框,方形框担置在长方体状框架下敞口端的两纵向侧边中部且高于该端,方形框的横向两侧边上各固设一个压力传感器,方形框的任意一纵向侧边上固设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的三个压力传感器呈三角形布置;上下端敝口的称重斗外侧下部沿横向有指向方形框上述纵向侧边的一个安装框架,称重斗下端、安装框架伸进方形框内,且称重斗担在方形框横向两侧边上所设的两个压力传感器上,安装框架担在余下的那一压力传感器上,使得称重斗、安装框架处在长方体状框架内且位于U形壳的下方;棉籽卸料机构由装包电机、通过皮带与装包电机相连的减速器、卸料组件组成,装包电机、减速器设在安装框架上,卸料组件由横向转轴、设在转轴中部的水平卸料板构成,卸料板可转动地置于称重斗的内腔下部且与所述内腔密封配合,转轴两端伸在称重斗下部外且通过另外的两个轴承座担置在称重斗下部,转轴靠近所述减速器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该减速器相连;联轴器上垂直固设相互对称的两个纵向水平触发板,称重斗的外侧下部设有控制装包电机停转的接近开关,接近开关的位置与任意一个触发板的位置相应,联轴器转动使得任意一个触发板靠近接近开关,且触发板与接近开关之间有转动间隙;装包电机、三个压力传感器、接近开关接控制电路。
连续传送到称重斗内并堆积在卸料板上的棉籽借助三个压力传感器使得其重量信号被不断送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所述棉籽的重量同步称出且当该重量达到设定的装包重量时,使下料电机停转;同时控制电路使装包电机启动,随后将包装袋套在装包管的下端,装包电机经相连减速器驱动联轴器、转轴,使得卸料板翻转,当所述棉籽从称重斗内全部倒出并经装包管被卸到包装袋内时,卸料板刚好转动180度又回到水平位置,且联轴器带动任意一个触发板靠近接近开关后,接近开关向控制电路发出信号,控制电路使装包电机停转、同时又使下料电机启动,进行往复循环操作。由于采用以上结构使先称重、后装包方式得以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精度高,且已被包装棉籽的产量统计数据较为准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长方体状框架的上敝口端盖有可将V形筒围住、上敞口端小、下敞口端大的四棱台状罩壳,且罩壳的上敝口端与V形筒的上敝口端吻合连接,长方体状框架的周向敷有与罩壳的下敞口端连接的四块围板,长方体状框架的下敞口端与上下端敞口的装包管的上端连通;V形筒中远离下料电机和相连减速器的那一横向侧板上开有溢籽孔,挡板密封设在溢籽孔、方形框的横向相应侧侧边、罩壳的相应部及长方体状框架相应部的三块围板之间,且使得罩壳和长方体状框架内具有与装包管上端相通的棉籽溢流通道。
当本实用新型出现故障时,棉籽就会经溢籽孔、棉籽溢流通道直接流入与装包管下端相套接的包装袋内,随后进行人工称重,避免了棉籽在进料斗和/或在称重斗内堆积(即本实用新型出现故障后可进行自动溢流转人工包装),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即使出现故障,也能在未经维修的情况下进行棉籽包装,这样整条棉花加工生产线就无需停机,也就不会造成严重损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罩壳上与下料电机和相连减速器位置相应处开有吸风口;装包管靠近 形框架的那侧下部铰接大体U形的绷紧框,绷紧框下端与 形框架之间装有弹簧。
使用时,将吸尘装置与吸风口连通,就可吸除在传送、卸倒棉籽过程中不断散布到罩壳内、长方体状框架内、装包管内的粉尘和游离纤维;通过绷紧框和相连弹簧使得与装包管下端相套接的包装袋袋口被绷紧,这样棉籽从称重斗内倒出后就经装包管无泄漏地卸到包装袋内,避免了粉尘和游离纤维经包装袋和装包管之间的套合处外漏。因此,生产车间内的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轴测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左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右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参见图1-图5,本棉籽包装机主要包括机架、控制电路及进料斗14、称重斗8、装包管19、将进料斗14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8内的棉籽传送机构、将称重斗8内的棉籽卸到装包管19内的棉籽卸料机构。
机架包括长方体状框架1、悬挂框架13、方形框7、 形框架4。悬挂框架13担置在长方体状框架1上敞口端的两纵向左右侧边中部后伸进该框架上部内;方形框7担置在长方体状框架1下敝口端的两纵向左右侧边中部且高于该端,这使得方形框7与长方体状框架1下敞口端的两横向前后侧边之间有一定的空隙,方形框7的横向前后两侧边上各固设一个压力传感器3,方形框7的纵向右侧侧边上固设一个压力传感器3,所述的三个压力传感器3呈三角形布置; 形框架4与长方体状框架1下敝口端的纵向右侧相接, 形框架4外敷有包覆其的多块围板(附图中对其件号予以省略,另,为能清楚说明问题起见,图2、图3、图4中删去相应侧的围板)。
进料斗14由横置的V形筒14a和U形壳14b上下连通而成,V形筒14a的上敞口端高于长方体状框架1,U形壳14b置于悬挂框架13内的横向后侧且其下侧左端开有下料口14b′,这样,进料斗14与机架连接。
长方体状框架1的上敞口端盖有可将V形筒14a围住、上敞口端小、下敞口端大的四棱台状罩壳15,且罩壳15的上敞口端与V形筒14a的上敞口端吻合连接,长方体状框架1的周向敷有与罩壳15的下敞口端连接的四块方形围板10(为能清楚说明问题起见,图1、图2、图3、图4中删去相应侧的围板10)。控制电路置于控制盒16内,控制盒16设在长方体状框架1后侧的那块围板10上,控制电路可采用单片机及其接口电路。
棉籽传送机构由下料电机11、通过皮带(附图中对其件号予以省略)与下料电机11相连的减速器9、横向下料绞龙12组成,左右布置的下料电机11、减速器9置于悬挂框架13内的横向前侧,下料绞龙12的螺旋叶片可转动地置于U形壳14b内,下料绞龙12的绞龙轴两端伸在U形壳14b外且通过两个轴承座(附图中对这两个轴承座的件号予以省略)担置在悬挂框架13上,绞龙轴靠近减速器9的一端通过链条(附图中对其件号予以省略)与减速器9相连,这样,棉籽传送机构与机架连接。罩壳15上与下料电机11和减速器9位置相应处开有吸风口15a。
上下端敞口的称重斗8的外侧右下部沿横向有指向方形框7纵向右侧侧边的一个安装框架8a,称重斗8下端、安装框架8a伸进方形框7内,且称重斗8外侧的前后下部固设两个折板(附图中对这两个折板的件号予以省略),称重斗8通过所述的两个折板担在方形框7横向前后两侧边上所设的两个压力传感器3上,安装框架8a外侧的右下部固设一个折板(附图中对该折板的件号同样予以省略),安装框架8a通过该折板担在余下的那一压力传感器3上,使得称重斗8、安装框架8a处在长方体状框架1内且位于U形壳14b的下方。这样,带有安装框架8a的称重斗8与机架连接。
棉籽卸料机构由装包电机2、通过皮带(附图中对其件号予以省略)与装包电机2相连的减速器5、卸料组件组成,上下布置的装包电机2、减速器5设在安装框架8a上,卸料组件由横向转轴20、设在转轴20中部的水平方形卸料板21构成,卸料板21可转动地置于称重斗8的内腔下部且与所述内腔密封配合,转轴20两端伸在称重斗8下部外且通过另外的两个轴承座(附图中对这两个轴承座的件号同样予以省略)担置在称重斗8下部,转轴20靠近减速器5的一端通过联轴器6与减速器5相连。这样,棉籽卸料机构通过称重斗8、安装框架8a与机架连接,且棉籽卸料机构处在长方体状框架1内。
联轴器6上垂直固设前后相互对称的两个纵向水平触发板23(为能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仅在图4中表达出后侧的那个触发板23,而前侧的那个触发板23则在图1、图2、图4中未示出),称重斗8的外侧右下部设有控制装包电机2停转的接近开关24,接近开关24的位置与后侧的那个触发板23的位置相应,联轴器6转动使得任意一个触发板23靠近接近开关24,且触发板23与接近开关24之间有转动间隙。
长方体状框架1的下敞口端与上下端敞口的装包管19的上端连通,这样,装包管19与机架连接。装包管19靠近 形框架4的右侧下部铰接大体U形的绷紧框17,绷紧框17下端与 形框架4之间装有弹簧18。
V形筒14a中远离下料电机11和减速器9的横向后侧板上开有溢籽孔14a′,挡板22密封设在溢籽孔14a′、方形框7的横向后侧侧边、罩壳15的后部及长方体状框架1后部的三块围板10(即左侧、右侧、后侧的三块围板10)之间,且使得罩壳15和长方体状框架1内具有与装包管19上端相通的棉籽溢流通道(为能简洁说明问题起见,挡板22在图1、图2、图5中未示出)。
如上所述可知,U形壳14b置于悬挂框架13内且其下侧左端开有下料口14b′,上下端敞口的称重斗8处在长方体状框架1内且位于U形壳14b的下方,上下端敞口的装包管19位于称重斗8的下方,这样进料斗14、称重斗8、装包管19自上而下依次相通。
下料电机11、装包电机2、三个压力传感器3、接近开关24均通过相应的电线(为能简洁说明问题起见,所述电线在附图中均未示出)接控制电路。压力传感器3采用250kg的压力传感器,接近开关24可外购。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比如棉籽传送机构、棉籽卸料机构还可采用其它结构形式(如棉籽传送机构采用活塞式的传送结构,棉籽卸料机构采用双开门式的卸料结构)。
权利要求1.棉籽包装机,包括机架、控制电路、与机架连接且自上而下依次相通的进料斗、称重斗、装包管,其特征在于将进料斗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内的棉籽传送机构、将称重斗内的棉籽卸到装包管内的棉籽卸料机构与机架连接,棉籽传送机构和棉籽卸料机构接控制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籽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机架包括长方体状框架、悬挂框架、形框架,悬挂框架担置在长方体状框架上敞口端的两纵向侧边中部后伸进该框架上部内,形框架与长方体状框架下敞口端的纵向一侧相接;进料斗由横置的V形筒和U形壳上下连通而成,V形筒的上敞口端高于长方体状框架,U形壳置于悬挂框架内的横向一侧且其下侧一端开有下料口;棉籽传送机构由下料电机、通过皮带与下料电机相连的减速器、横向下料绞龙组成,下料电机、减速器置于悬挂框架内的横向另一侧,下料绞龙的螺旋叶片可转动地置于U形壳内,下料绞龙的绞龙轴两端伸在U形壳外且通过两个轴承座担置在悬挂框架上,绞龙轴靠近所述减速器的一端通过链条与该减速器相连,下料电机接控制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籽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机架还包括方形框,方形框担置在长方体状框架下敞口端的两纵向侧边中部且高于该端,方形框的横向两侧边上各固设一个压力传感器,方形框的任意一纵向侧边上固设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的三个压力传感器呈三角形布置;上下端敞口的称重斗外侧下部沿横向有指向方形框上述纵向侧边的一个安装框架,称重斗下端、安装框架伸进方形框内,且称重斗担在方形框横向两侧边上所设的两个压力传感器上,安装框架担在余下的那一压力传感器上,使得称重斗、安装框架处在长方体状框架内且位于U形壳的下方;棉籽卸料机构由装包电机、通过皮带与装包电机相连的减速器、卸料组件组成,装包电机、减速器设在安装框架上,卸料组件由横向转轴、设在转轴中部的水平卸料板构成,卸料板可转动地置于称重斗的内腔下部且与所述内腔密封配合,转轴两端伸在称重斗下部外且通过另外的两个轴承座担置在称重斗下部,转轴靠近所述减速器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该减速器相连;联轴器上垂直固设相互对称的两个纵向水平触发板,称重斗的外侧下部设有控制装包电机停转的接近开关,接近开关的位置与任意一个触发板的位置相应,联轴器转动使得任意一个触发板靠近接近开关,且触发板与接近开关之间有转动间隙;装包电机、三个压力传感器、接近开关接控制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籽包装机,其特征在于长方体状框架的上敞口端盖有可将V形筒围住、上敞口端小、下敞口端大的四棱台状罩壳,且罩壳的上敞口端与V形筒的上敝口端吻合连接,长方体状框架的周向敷有与罩壳的下敞口端连接的四块围板,长方体状框架的下敞口端与上下端敝口的装包管的上端连通;V形筒中远离下料电机和相连减速器的那一横向侧板上开有溢籽孔,挡板密封设在溢籽孔、方形框的横向相应侧侧边、罩壳的相应部及长方体状框架相应部的三块围板之间,且使得罩壳和长方体状框架内具有与装包管上端相通的棉籽溢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棉籽包装机,其特征在于罩壳上与下料电机和相连减速器位置相应处开有吸风口;装包管靠近形框架的那侧下部铰接大体U形的绷紧框,绷紧框下端与形框架之间装有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棉籽包装机。它包括机架、控制电路及与机架连接的进料斗、称重斗、装包管、将进料斗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内的棉籽传送机构、将称重斗内的棉籽卸到装包管内的棉籽卸料机构,进料斗、称重斗、装包管自上而下依次相通,棉籽传送机构和棉籽卸料机构接控制电路。由于采用棉籽传送机构将进料斗内的棉籽传送到称重斗内,解决了棉籽流动困难、无法依靠自重下料的问题,因此棉籽靠所述的机械方式下料非常容易,又由于采用棉籽卸料机构将称重斗内的棉籽经装包管卸到包装袋内,摆脱了人工装包的传统操作模式,因此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可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包装棉籽、劳动强度小。
文档编号B65B1/32GK2737674SQ20042009872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8日
发明者左敬东 申请人:固镇县棉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