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式连续充填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805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应式连续充填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机械技术领域的包装装置,特别是一种感应式连续充填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无菌包装(Aseptic Packaging)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液态食品包装保存技术。它是指被包装的液体食品在包装前经过短时间的灭菌,然后在包装材料(一般是由聚乙烯、纸、铝箔、沙林树脂等复合而成的包装材料)、被包装物、包装设备以及包装环境均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灌装、封合的一种包装技术。众所周知,上述所介绍的灌装封合过程可分为包装材料经过消毒处理以后进入无菌密封仓中,通过成型系统由带状形式被成形并纵向密封成直筒形式,液态食品经过巴氏灭菌或超高温处理(UHT)后通过输送管道直接输送到直筒内,然后在等距隔开的横向部分上密封,并在横向密封部位将其切割成小包装。
上述类型的灌装机是公知的,其中纸筒的横向部分由两个被相应的臂所移动的封合装置密封,从而在连续的横向部分有间隔地夹住以便密封,各个夹爪对的一个中包括感应加热装置,在夹住时局部熔化热塑材料,从而焊接热塑表面,达到横向封合。每对夹爪完成一个复杂的操作循环,其中灌装机的一个上部工位使相应夹爪与纸筒接触,牢固夹住该纸筒的封合装置与该纸筒一起沿着该纸筒的进给轴线被下降,以便密封该横向封合,然后在灌装机的一个下部工位被打开。第二个封合装置也完成相同的循环,但相差一个与灌装机生产速度对应的时间间隔,这样由一个封合装置形成的第一密封和由另一个封合装置形成的第二个密封之间的纸筒部分就形成了各个包装。
由于上述灌装方式速度有限,连续灌装方式被提出,两个链式运动组件,限定了相应的循环路径并分别装有多对夹爪的加热件和加压件。这两个路径包括相对且平行的分支路径,并在两者之间进给包材纸筒。加热夹爪沿着相应路径所述的分支路径与另一个路径的分支上加压夹爪配合,在一组顺序的横向部分处夹住并封合纸筒。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98115128)中给出了该连续灌装装置的总体状况,包括由两个侧壁和两个横向壁定整体式机架形式上安装了两对通用链条运动组件,包材纸筒从两对通用链条运动组件形成的中间开口中穿过,两对通用链条运动组件上包括相互配合的加热夹爪和加压夹爪,通过加热夹爪上的感应加热装置在连续的横向部分处热封管。夹爪导向采用凸轮从动方式,凸轮的接触前部的有一接触角度特征,便于当纸筒进进入被压区域。为确保夹爪上滚子与该凸轮接触,配置了链条张紧器。加压夹爪与加热夹爪封合时设计了单侧边的十字啮合件。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98115120)给出了此装置中的切割功能的实现,切割在该装置上述封合部分的随后部位实现。在两个相向转动鼓形基座上,一个从外周面径向外伸出安装了一组刀片,另一个则从外周面径向外伸出安装了与刀对应的砧板。对于每个刀片和砧板均包括一个啮合件,以便夹住封合中形成的密封带,并拉入切割区域、切割、拉离切割区域,两个鼓由链条组驱动轴通过皮带传动带动,以便达到封合与切割的同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98115121)给出了此装置中夹爪容量托的形状和连接设计,以及容量调整(也即体积控制)功能的实现,由步进电机带动偏心轴转动凸轮,从而使凸轮变位,由夹爪上的凸轮从动件改变容量托的“闭合”角度,限定被成形包装内的产品容量,实现容量调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98115123)给出了此装置中图案校正功能的实现,由图案校正电机通过带传动带动可动凸轮,可动凸轮带动铰接平行四边形的可变轮廓的凸轮单元,从而带动加热夹爪上的致动机构,从包材纸筒两侧同步地拉动包材,从而实现包装外观的精确性。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98115124)给出了加压功能的实现,即各个加压夹爪上有一个推杆,通过一对弹性连接组件安装在加压夹爪的主体上,该弹簧连接组件的中的主弹簧的预载荷限定了施加在包装材料上的夹紧压力。
该装置采用整体式框架,当要维修时要整体打开,非常不便。该装置采用了封合与切割分离的方式,须两次加压与啮合,使结构复杂化,虽然是由带传动进将链条组主驱动与切割驱动作了同步,但带传动准确性差,而封合区较窄,会产生未在封合区中间切割,影响产品外观。夹爪导向采用凸轮从动方式,并配置了链条张紧器,使链条工作状态变化较大。分散于各个加压夹爪的压力调整不仅调整过程长,而且一致性差。加压夹爪与加热夹爪的单侧边十字啮合,使包材纸筒单边受力。容量调整、图案校正由带传动,并需配置张紧装置,结构复杂,且准确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感应式连续充填包装装置。使其结构简化,低成本地实现了感应加热式连续充填高速包装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加压组件、加热组件、主驱动组件、容量调整驱动组件、图案校正驱动组件、销轴,加压组件、加热组件通过销轴联接,可以绕销轴进行旋转,以便于维修时打开两个组件。主驱动组件的二个输出轴分别连接加压组件、加热组件的驱动输入轴。容量调整驱动组件的二个输出轴分别连接加压组件、加热组件的容量调整功能的驱动输入轴。图案校正驱动组件的输出轴连接加热组件的图案校正功能的驱动输入轴。
所述加压组件包括加压左链、加压右链、加压左链轮、加压右链轮、加压左导向轮、加压右导向轮、加压链轮轴、加压导向轮轴、加压左框板、加压右框板、加压安装板、左加压装置、右加压装置、左加压支撑,右加压支撑、角位移传感器、加压容量调整组件、上压板、下压板、铰链支撑、左切刀凸轮、右切刀凸轮、若干加压爪。加压链轮轴上从左到右依次套装角位移传感器、下压板、加压左框板、加压左链轮、加压右链轮、加压右框板。加压导向轮轴从左到右依次套装加压左框板、加压左导向轮、加压右导向轮、加压右框板。加压左框板、加压右框板左右相向而立,与加压链轮轴和加压导向轮轴,构成一个刚性框架。下压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左框板的左下侧,上压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加压左框板的左上侧,铰链支撑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左框板的左中下侧。加压安装板位于加压左框板、加压右框板间,通过螺栓在左右侧分别连接加压左框板、加压右框板。加压安装板的前面上部通过螺栓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左加压支撑、加压容量调整组件、右加压支撑。左加压支撑下部与左加压装置的出轴相接触。右加压支撑下部与右加压装置的出轴相接触。加压安装板的前面下部通过螺栓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左切刀凸轮和右切刀凸轮。左加压装置以加压左框板为调整支撑板通过螺栓进行安装,使其调压部分落在加压左框板的左侧,即本装置的外部。右加压装置以加压右框板为调整支撑板通过螺栓进行安装,使其调压部分落在加压右框板的右侧,即装置的外部。加压左链套在加压左链轮和加压左导向轮上。加压右链套在加压右链轮和加压右导向轮上。并行的加压左链和加压右链上等间隔地分布若干加压爪,每个加压爪的通过加压左链和加压右链上的伸出附件跨接在加压左链和加压右链上,相邻两个加压爪之间的距离根据包装产品的规格确定。
所述加压左链轮、加压右链轮齿形完全同步。
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在加压左框板上形成了一个导向槽,松开铰链支撑的固定螺栓时,铰链支撑只能沿上压板和下压板构成的导向槽左右移动。在调整间隙时松开铰链支撑的固定螺栓,通过调整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固定螺栓来调整间隙,调整完成后再旋紧铰链支撑的固定螺栓。
所述加压爪包括加压爪支座、加压爪固定轴、加压爪浮动轴、加压棒、加压爪容量托、加压爪左啮合块、加压爪右啮合块、加压爪推动滚子、加压爪左支撑、加压爪右支撑、左切刀摆杆、右切刀摆杆、左切刀回位弹簧、右切刀回位弹簧、左切刀轴、右切刀轴、上承压胶条和下承压胶条。加压爪容量托通过弹簧和销轴固定在加压爪支座的前面上部。加压爪推动滚子通过螺栓安装在加压爪容量托的背部。加压爪固定轴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爪支座的背面下部,加压爪浮动轴通过弹簧支柱与加压爪支座的背面上部相连接,以防止加压爪在绕过导向轮以及链轮时发生机械卡死。加压爪左啮合块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爪支座的前左侧,加压爪右啮合块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爪支座的前右侧。加压爪支座的背面从左到右依次通过螺纹安装加压爪左支撑、左切刀摆杆,右切刀摆杆、加压爪右支撑。左切刀摆杆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加压爪支座的背面,右切刀摆杆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加压爪支座的背面。左切刀摆杆的轴由里向外依次外套左切刀回位弹簧、左切刀轴,右切刀摆杆的轴由里向外依次外套右切刀回位弹簧、右切刀轴。加压棒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夹爪支座上,上承压胶条和下承压胶条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棒上。
所述加压爪左啮合块和加压爪右啮合块为半月凹型啮合块。
所述加压爪固定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加压左链和加压右链上的伸出附件连接。
所述加压爪浮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加压左链和加压右链上的伸出附件连接。
所述加压容量调整组件包括加压容量调整支座、加压容量调整导轨、加压容量调整上连杆、加压容量调整下连杆、加压容量调整偏心轴。加压容量调整支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安装板上,以加压容量调整支座为不动件,以加压容量调整导轨为动件,以加压容量调整上连杆、加压容量调整下连杆为杆件通过铰链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加压容量调整导轨通过下端的孔连接加压容量调整偏心轴。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左链、加热右链、加热左链轮、加热右链轮、加热左导向轮、加热右导向轮、加热链轮轴、加热导向轮轴,加热左框板、加热右框板、加热安装板、左加热支撑、右加热支撑,加热容量调整组件、图案校正左凸轮、图案校正右凸轮、以及若干个加热爪。加热链轮轴上从左到右依次套装加热左框板、加热左链轮、加热右链轮、加热右框板。加热导向轮轴从左到右依次套装加热左框板、加热左导向轮、加热右导向链轮、加热右框板。加热左框板、加热右框板相向而立,与加热链轮轴和加热导向轮轴,构成一个刚性框架。
加热安装板位于加热左框板、加热右框板间,通过螺栓在左右侧分别连接加热左框板、加热右框板。在加热安装板的前面通过螺栓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左加热支撑、图案校正左凸轮、加热容量调整组件、图案校正右凸轮、右加热支撑。加热左链套在加热左链轮和加热左导向轮上;加热右链套在加热右链轮和加热右导向轮上。并行的加热左链和加热右链等间隔地分布若干加热爪,每个加热爪的通过加热左链和加热右链上的伸出附件跨接在加热左链和加热右链上,相邻两个加热爪之间的距离根据包装产品的规格确定。
所述加热左链轮、加热右链轮齿形完全同步。
所述加热左框板内侧有一个铰链座特征。
所述加压左链、加压右链、加热左链、加热右链选型相同,链节数相同。
所述加热爪数量与加压爪数量相同,成对放置。
如图所示,所述加热爪包括加热爪支座、加热爪固定轴、加热爪浮动轴、导电棒、加热爪容量托、加热爪左啮合块、加热爪右啮合块加热爪推动滚子、加热爪左支撑、加热爪右支撑、正极碳刷、负极碳刷、左图案校正摆杆、右图案校正摆杆、左图案校正回位弹簧、右图案校正回位弹簧、左图案校正执行器、右图案校正执行器、上加热电极和下加热电极。加热爪容量托通过弹簧和销轴固定在加热爪支座的前面上部。加热爪推动滚子通过螺栓安装在加压热爪容量托的背部。加热爪固定轴通过螺栓固定在加热爪支座的背面下部,加热爪浮动轴通过弹簧支柱与加热爪支座的背面上部相连接,以防止加热爪在绕过导向轮以及链轮时发生机械卡死。加热爪右啮合块通过螺栓固定在加热爪支座的前右侧,加热爪左啮合块通过螺栓固定在加热爪支座的前左侧。正极碳刷、负极碳刷通过螺栓安装在加热爪支座的右侧面。加热爪支座的背面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加热爪左支撑、左图案校正摆杆、右图案校正摆杆、加热爪右支撑。左图案校正摆杆的轴外套左图案校正回位弹簧,并与左图案校正执行器连接,右图案校正摆杆的轴外套右图案校正回位弹簧,并与右图案校正执行器连接。导电棒通过螺栓固定在加热夹爪支座上,加热电极和下加热电极通过螺栓固定在导电棒上。
所述加热爪左啮合块和加热爪右啮合块为半月凸型啮合块。
所述加热爪固定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加热左链和加热右链上的伸出附件连接。
所述加压爪浮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加热左链和加热右链上的伸出附件连接。
所述加热容量调整组件包括加热容量调整支座、加热容量调整导轨、加热容量调整上连杆、加热容量调整下连杆、加热容量调整偏心轴。加热容量调整支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加热安装板上,以加热容量调整支座为不动件,以加热容量调整导轨为动件,以加热容量调整上连杆、加热容量调整下连杆为杆杆通过铰链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加热容量调整导轨通过下端的孔连接加热容量调整偏心轴。
所述主驱动组件包括主驱动电机、主驱动第一连轴器、主驱动第一减速器、主驱动第二连轴器、主驱动第二减速器。主驱动第一连轴器连接主驱动电机的出轴和主驱动第一减速器的入轴,主驱动第二连轴器连接主驱动第一减速器的不减速出轴和主驱动第二减速器的入轴。主驱动第一减速器的减速出轴连接加热链轮轴,主驱动第二减速器的减速出轴连接加压链轮轴。
所述主驱动第一减速器是蜗轮蜗杆减速器,有一个不减速出轴和一个减速出轴。
所述主主驱动第二减速器是蜗轮蜗杆减速器,有一个减速出轴。
所述主驱动第一减速器、主驱动第二减速器旋向相反。
所述容量调整驱动组件包括容量调整电机、容量调整第一连轴器、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容量调整第二连轴器、容量调整第二减速器。容量调整第一连轴器连接容量调整电机的出轴和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的入轴。容量调整第二连轴器连接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的不减速出轴和容量调整第二减速器的入轴。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的减速出轴连接加热容量调整偏心轴,容量调整第二减速器的减速出轴连接加压容量调整偏心轴。
所述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是蜗轮蜗杆减速器,有一个不减速出轴和一个减速出轴。
所述容量调整第二减速器是蜗轮蜗杆减速器,有一个减速出轴。
所述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容量调整第二减速器旋向相反所述图案校正驱动组件包括图案校正电机、图案校正连轴器、图案校正偏心轴。图案校正联轴器连接图案校正电机的出轴和图案校正偏心轴。在加热安装板的反面图案校正左凸轮、图案校正右凸轮均通过下部的孔连接图案校正偏心轴。
加压组件与加压组件对立放置,主驱动电机经过主驱动第一连轴器、主驱动第一减速器、主驱动第二联轴器、主驱动第二减速器,传动到加压链轮轴和加热链轮轴,从而输出加压左链、加压右链、加热左链、加热右链的运动轨迹,加压组件上的链(加压左链、加压右链)与加热加热爪左支撑组件上的链(加热左链、加热右链)相向运动。主加压左链、加压右链运动同步,加热左链、加热右链运动同步,加压左链轮、加压右链轮齿形完全同步,加热左链轮、加热右链轮齿形完全同步。在链节之间分别等间距地放置加热爪和加压爪,该间距受制于包装的规格长度。加压左链、加压右链、加热左链、加热右链所形成的公共直线段为加压直线轨迹段,此时加热爪与加压爪处于加压状态,对包材施加一定的压力,此压力大小可以通过左加压装置、右加压装置进行调整。
在运动轨迹的直线段,加热爪左啮合块、加热爪右啮合分别与加压爪左啮合块、加压爪右啮合块啮合,使得加热爪上的上加热电极、下加热电极分别与加压爪上的上承压胶条、下承压胶条位置对应。对已经灌装完液态食品的包材纸筒进行加压,并挤出其中的液态食品,使得包材内表面的热塑材料直接接触并形成一定的压力。压力传递路线为左加压装置、右加压装置→左加压支撑、右加压支撑→加压爪左支撑、加压爪右支撑→上承压胶条、下承压胶条→包材→上加热电极、下加热电极→加热爪左支撑、加热爪右支撑→左加热支撑、右加热支撑。左加压支撑、右加压支撑、左加热支撑、右加热支撑接表面是滚子导轨,其前段的曲线段特征38形成一个V型区域,当纸筒进入加压区域时,分别从两侧逐步加压。
加压轨迹分为加热区域、冷却区域、切断区域三个区域。在加热区域,在压力保持的状态下,通过加热爪的正极碳刷、负极碳刷与外部的电极接触,输入通高频电,通过上加热电极和下加热电极高频感应形成涡流磁场,包材贴近热塑层的铝箔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瞬时热量,融化热塑层。在进入冷却区域后,正极碳刷、负极碳刷与外部的电极不再接触,切断电磁作用,融化后热塑层冷却固化,由于还处在压力保持的情况,实现可靠封合。在加压爪和加热爪退出直线轨迹之前,左切刀凸轮、右切刀凸轮分别推动加压爪的左切刀摆杆和右切刀摆杆,进而推动左切刀轴和右切刀轴,使得安装在左切刀轴和右切刀轴前段的切刀(外购件,不在本专利范围)实现切断动作,将封口从中间切断。左切刀轴和右切刀轴分别在左切刀回位弹簧和右切刀回位弹簧的作用下返回。
角位移传感器用于测定加压链轮轴的角位移,向灌装机上的别的功能模块或装置如向高频发生器发讯,以便能协调地工作。
容量调整电机经过容量调整第一连轴器、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容量调整第二联轴器、容量调整第二减速器传动到加压容量调整偏心轴和加压容量调整偏心轴,使得容量调整电机的角度调整转变为加压容量调整导轨和加热容量调整导轨的相向的调整运动,并进而推动加压爪推动滚子和加压爪推动滚子,使得加压爪容量托和加压爪容量托绕各自的旋转销轴旋转。
图案校正电机的角度调整量,经由图案校正连轴器和图案校正偏心轴转变成图案校正左凸轮、图案校正右凸轮的相向运动,推动左图案校正摆杆、右图案校正摆杆,续而使得左图案校正执行器、右图案校正执行器输出相反方向的等角度摆动,从包材纸筒两侧精确同步地拉动包材,从而实现包装外观的精确性。左图案校正回位弹簧、右图案校正回位弹簧使左图案校正执行器、右图案校正执行器回位并处于打开状态。
本发明结构简化,低成本地实现了感应加热式连续充填高速包装装置。采用了可分体的结构,便于维护。将封合与切割合为一体,一次加压啮合,简化结构,保证了封合区对中切割。采用集中化加压,并利用加压装置上的采用滚子导轨实现夹爪导向。对称双侧边的夹爪啮合使纸筒受力均匀。平行四边形机构保证了不同容量的相同外形角度。采用联轴器输入动力,简化结构容量调整和图案校正的结构。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结构顶视3加压组件正面的结构示意4加压组件反面的结构示意5加热组件正面的结构示意6加热组件反面的结构示意7加压爪正面的结构示意8加压爪反面的结构示意9加热爪正面的结构示意10加热爪反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加压组件1、加热组件2、主驱动组件3、容量调整驱动组件4、图案校正驱动组件5、销轴6,加压组件1、加热组件2通过销轴6联接,可以绕销轴6进行旋转,以便于维修时打开两个组件。主驱动组件3的二个输出轴分别连接加压组件1、加热组件2的驱动输入轴。容量调整驱动组件4的二个输出轴分别连接加压组件1、加热组件2的容量调整功能的驱动输入轴。图案校正驱动组件5的输出轴连接加热组件2的图案校正功能的驱动输入轴。
如图3、4所示,所述加压组件1包括加压左链7、加压右链8、加压左链轮9、加压右链轮10、加压左导向轮11、加压右导向轮12、加压链轮轴13、加压导向轮轴14、加压左框板15、加压右框板16、加压安装板17、左加压装置18、右加压装置19、左加压支撑20,右加压支撑21、角位移传感器22、加压容量调整组件23、上压板24、下压板25、铰链支撑26、左切刀凸轮27、右切刀凸轮28、若干加压爪29。加压链轮轴13上从左到右依次套装角位移传感器22、下压板25、加压左框板15、加压左链轮9、加压右链轮10、加压右框板16。加压导向轮轴14从左到右依次套装加压左框板15、加压左导向轮11、加压右导向轮12、加压右框板16。加压左框板15、加压右框板16左右相向而立,与加压链轮轴13和加压导向轮轴14,构成一个刚性框架。下压板25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左框板15的左下侧,上压板24通过螺栓安装在加压左框板15的左上侧,铰链支撑26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左框板15的左中下侧。加压安装板17位于加压左框板15、加压右框板16间,通过螺栓在左右侧分别连接加压左框板15、加压右框板16。加压安装板17的前面上部通过螺栓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左加压支撑20、加压容量调整组件23、右加压支撑21。左加压支撑20下部与左加压装置18的出轴相接触。右加压支撑21下部与右加压装置19的出轴相接触。加压安装板17的前面下部通过螺栓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左切刀凸轮27和右切刀凸轮28。左加压装置18以加压左框板15为调整支撑板通过螺栓进行安装,使其调压部分落在加压左框板15的左侧,即本装置的外部。右加压装置19以加压右框板16为调整支撑板通过螺栓进行安装,使其调压部分落在加压右框板16的右侧,即装置的外部。加压左链7套在加压左链轮9和加压左导向轮11上。加压右链8套在加压右链轮10和加压右导向轮12上。并行的加压左链7和加压右链8上等间隔地分布若干加压爪29,每个加压爪29的通过加压左链7和加压右链8上的伸出附件跨接在加压左链7和加压右链8上,相邻两个加压爪29之间的距离根据包装产品的规格确定。
所述加压左链轮9、加压右链轮10齿形完全同步。
所述上压板24和下压板25在加压左框板15上形成了一个导向槽,松开铰链支撑26的固定螺栓时,铰链支撑26只能沿上压板24和下压板25构成的导向槽左右移动。
如图7、8所示,所述加压爪29包括加压爪支座30、加压爪固定轴31、加压爪浮动轴32、加压棒33、加压爪容量托34、加压爪左啮合块35、加压爪右啮合块36、加压爪推动滚子37、加压爪左支撑38、加压爪右支撑39、左切刀摆杆40、右切刀摆杆41、左切刀回位弹簧42、右切刀回位弹簧43、左切刀轴44、右切刀轴45、上承压胶条46和下承压胶条47。加压爪容量托34通过弹簧和销轴固定在加压爪支座30的前面上部。加压爪推动滚子37通过螺栓安装在加压爪容量托34的背部。加压爪固定轴31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爪支座30的背面下部,加压爪浮动轴32通过弹簧支柱与加压爪支座30的背面上部相连接。加压爪左啮合块35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爪支座30的前左侧,加压爪右啮合块36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爪支座30的前右侧。加压爪支座30的背面从左到右依次通过螺纹安装加压爪左支撑38、左切刀摆杆40,右切刀摆杆41、加压爪右支撑39。左切刀摆杆40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加压爪支座30的背面,右切刀摆杆41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加压爪支座30的背面。左切刀摆杆40的轴由里向外依次外套左切刀回位弹簧42、左切刀轴44,右切刀摆杆41的轴由里向外依次外套右切刀回位弹簧43、右切刀轴45。加压棒33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夹爪支座上,上承压胶条46和下承压胶条47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棒33上。
所述加压爪左啮合块35和加压爪右啮合块36为半月凹型啮合块。
所述加压爪固定轴3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加压左链7和加压右链8上的伸出附件连接。
所述加压爪浮动轴32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加压左链7和加压右链8上的伸出附件连接。
如图3、4所示,所述加压容量调整组件23包括加压容量调整支座48、加压容量调整导轨49、加压容量调整上连杆50、加压容量调整下连杆51、加压容量调整偏心轴52。加压容量调整支座48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安装板17上,以加压容量调整支座48为不动件,以加压容量调整导轨49为动件,以加压容量调整上连杆50、加压容量调整下连杆51为杆件通过铰链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加压容量调整导轨49通过下端的孔连接加压容量调整偏心轴52。
如图5、6所示,所述加热组件2包括加热左链53、加热右链54、加热左链轮55、加热右链轮56、加热左导向轮57、加热右导向轮58、加热链轮轴59、加热导向轮轴60,加热左框板61、加热右框板62、加热安装板63、左加热支撑64、右加热支撑65,加热容量调整组件66、图案校正左凸轮67、图案校正右凸轮68、以及若干个加热爪69。加热链轮轴59上从左到右依次套装加热左框板61、加热左链轮55、加热右链轮56、加热右框板62。加热导向轮轴60从左到右依次套装加热左框板61、加热左导向轮57、加热右导向链轮、加热右框板62。加热左框板61、加热右框板62相向而立,与加热链轮轴59和加热导向轮轴60,构成一个刚性框架。加热安装板63位于加热左框板61、加热右框板62间,通过螺栓在左右侧分别连接加热左框板61、加热右框板62。在加热安装板63的前面通过螺栓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左加热支撑64、图案校正左凸轮67、加热容量调整组件66、图案校正右凸轮68、右加热支撑65。加热左链53套在加热左链轮55和加热左导向轮57上;加热右链54套在加热右链轮56和加热右导向轮58上。并行的加热左链53和加热右链53等间隔地分布若干加热爪69,每个加热爪69的通过加热左链53和加热右链54上的伸出附件跨接在加热左链53和加热右链54上,相邻两个加热爪69之间的距离根据包装产品的规格确定。
所述加热左链轮53、加热右链轮54齿形完全同步。
所述加热左框板61内侧有一个铰链座特征70。
所述加压左链7、加压右链8、加热左链53、加热右链54选型相同,链节数相同。
如图9、10所示,所述加热爪69包括加热爪支座71、加热爪固定轴72、加热爪浮动轴73、导电棒74、加热爪容量托75、加热爪左啮合块76、加热爪右啮合块77、加热爪推动滚子78、加热爪左支撑79、加热爪右支撑80、正极碳刷81、负极碳刷82、左图案校正摆杆83、右图案校正摆杆84、左图案校正回位弹簧85、右图案校正回位弹簧86、左图案校正执行器87、右图案校正执行器88、上加热电极89和下加热电极90。加热爪容量托75通过弹簧和销轴固定在加热爪支座71的前面上部。加热爪推动滚子78通过螺栓安装在加压热爪容量托的背部。加热爪固定轴72通过螺栓固定在加热爪支座71的背面下部,加热爪浮动轴73通过弹簧支柱与加热爪支座71的背面上部相连接。加热爪右啮合块77通过螺栓固定在加热爪支座71的前右侧,加热爪左啮合块76通过螺栓固定在加热爪支座71的前左侧。正极碳刷81、负极碳刷82通过螺栓安装在加热爪支座71的右侧面,。加热爪支座71的背面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加热爪左支撑79、左图案校正摆杆83、右图案校正摆杆84、加热爪右支撑80。左图案校正摆杆83的轴外套左图案校正回位弹簧85,并与左图案校正执行器87连接,右图案校正摆杆84的轴外套右图案校正回位弹簧86,并与右图案校正执行器88连接。导电棒74通过螺栓固定在加热夹爪支座上,加热电极89和下加热电极90通过螺栓固定在导电棒74上。
所述加热爪左啮合块76和加热爪右啮合块77为半月凸型啮合块。
所述加热爪固定轴72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加热左链53和加热右链54上的伸出附件连接。
所述加压爪浮动轴73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加热左链53和加热右链54上的伸出附件连接。
所述加热爪69数量与加压爪29数量相同,成对放置。
如图5、6所示,所述加热容量调整组件66包括加热容量调整支座91、加热容量调整导轨92、加热容量调整上连杆93、加热容量调整下连杆94、加热容量调整偏心轴95。加热容量调整支座91通过螺栓固定在加热安装板63上,以加热容量调整支座91为不动件,以加热容量调整导轨92为动件,以加热容量调整上连杆93、加热容量调整下连杆94为杆杆通过铰链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加热容量调整导轨92通过下端的孔连接加热容量调整偏心轴95。
如图2所示,所述主驱动组件3包括主驱动电机96、主驱动第一连轴器97、主驱动第一减速器98、主驱动第二连轴器99、主驱动第二减速器100。主驱动第一连轴器97连接主驱动电机96的出轴和主驱动第一减速器98的入轴,主驱动第二连轴器99连接主驱动第一减速器98的不减速出轴和主驱动第二减速器100的入轴。主驱动第一减速器98的减速出轴连接加热链轮轴59,主驱动第二减速器100的减速出轴连接加压链轮轴13。
所述主驱动第一减速器98是蜗轮蜗杆减速器,有一个不减速出轴和一个减速出轴。
所述主主驱动第二减速器100是蜗轮蜗杆减速器,有一个减速出轴。
所述主驱动第一减速器98、主驱动第二减速器旋向相反。
如图2所示,所述容量调整驱动组件4包括容量调整电机101、容量调整第一连轴器102、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103、容量调整第二连轴器104、容量调整第二减速器105。容量调整第一连轴器102连接容量调整电机101的出轴和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103的入轴。容量调整第二连轴器104连接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103的不减速出轴和容量调整第二减速器105的入轴。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103的减速出轴连接加热容量调整偏心轴95,容量调整第二减速器105的减速出轴连接加压容量调整偏心轴52。
所述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103是蜗轮蜗杆减速器,有一个不减速出轴和一个减速出轴。
所述容量调整第二减速器105是蜗轮蜗杆减速器,有一个减速出轴。
所述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103、容量调整第二减速器旋向相反。
如图2所示,所述图案校正驱动组件5包括图案校正电机106、图案校正连轴器107、图案校正偏心轴108。图案校正联轴器107连接图案校正电机106的出轴和图案校正偏心轴108。在加热安装板63的反面图案校正左凸轮67、图案校正右凸轮68均通过下部的孔连接图案校正偏心轴108。
权利要求
1.一种感应式连续充填包装装置,包括加压组件(1)、加热组件(2)、主驱动组件(3)、容量调整驱动组件(4)、图案校正驱动组件(5)、销轴(6),其特征在于,加压组件(1)、加热组件(2)通过销轴(6)联接,绕销轴(6)进行旋转,主驱动组件(3)的二个输出轴分别连接加压组件(1)、加热组件(2)的驱动输入轴,容量调整驱动组件(4)的二个输出轴分别连接加压组件(1)、加热组件(2)的容量调整功能的驱动输入轴,图案校正驱动组件(5)的输出轴连接加热组件(2)的图案校正功能的驱动输入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式连续充填包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压组件(1)包括加压左链(7)、加压右链(8)、加压左链轮(9)、加压右链轮(10)、加压左导向轮(11)、加压右导向轮(12)、加压链轮轴(13)、加压导向轮轴(14)、加压左框板(15)、加压右框板(16)、加压安装板(17)、左加压装置(18)、右加压装置(19)、左加压支撑(20)、右加压支撑(21)、角位移传感器(22)、加压容量调整组件(23)、上压板(24)、下压板(25)、铰链支撑(26)、左切刀凸轮(27)、右切刀凸轮(28)、若干加压爪(29),加压链轮轴(13)上从左到右依次套装角位移传感器(22)、下压板(25)、加压左框板(15)、加压左链轮(9)、加压右链轮(10)、加压右框板(16),加压导向轮轴(14)从左到右依次套装加压左框板(15)、加压左导向轮(11)、加压右导向轮(12)、加压右框板(16),加压左框板(15)、加压右框板(16)左右相向而立,与加压链轮轴(13)和加压导向轮轴(14),下压板(25)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左框板(15)的左下侧,上压板(24)通过螺栓设置在加压左框板(15)的左上侧,铰链支撑(26)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左框板(15)的左中下侧,加压安装板(17)位于加压左框板(15)、加压右框板(16)间,通过螺栓在左右侧分别连接加压左框板(15)、加压右框板(16),加压安装板(17)的前面上部通过螺栓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左加压支撑(20)、加压容量调整组件(23)、右加压支撑(21),左加压支撑(20)下部与左加压装置(18)的出轴相接触,右加压支撑(21)下部与右加压装置(19)的出轴相接触,加压安装板(17)的前面下部通过螺栓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左切刀凸轮(27)和右切刀凸轮(28),左加压装置(18)以加压左框板(15)为调整支撑板通过螺栓进行设置,右加压装置(19)以加压右框板(16)为调整支撑板通过螺栓进行设置,加压左链(7)套在加压左链轮(9)和加压左导向轮(11)上,加压右链(8)套在加压右链轮(10)和加压右导向轮(12)上,并行的加压左链(7)和加压右链(8)上等间隔地分布若干加压爪(29),每个加压爪(29)的通过加压左链(7)和加压右链(8)上的伸出附件跨接在加压左链(7)和加压右链(8)上,相邻两个加压爪(29)之间的距离根据包装产品的规格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式连续充填包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压爪(29)包括加压爪支座(30)、加压爪固定轴(31)、加压爪浮动轴(32)、加压棒(33)、加压爪容量托(34)、加压爪左啮合块(35)、加压爪右啮合块(36)、加压爪推动滚子(37)、加压爪左支撑(38)、加压爪右支撑(39)、左切刀摆杆(40)、右切刀摆杆(41)、左切刀回位弹簧(42)、右切刀回位弹簧(43)、左切刀轴(44)、右切刀轴(45)、上承压胶条(46)和下承压胶条(47),加压爪容量托(34)通过弹簧和销轴固定在加压爪支座(30)的前面上部,加压爪推动滚子(37)通过螺栓安装在加压爪容量托(34)的背部,加压爪固定轴(31)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爪支座(30)的背面下部,加压爪浮动轴(32)通过弹簧支柱与加压爪支座(30)的背面上部相连接,加压爪左啮合块(35)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爪支座(30)的前左侧,加压爪右啮合块(36)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爪支座(30)的前右侧,加压爪支座(30)的背面从左到右依次通过螺纹设置加压爪左支撑(38)、左切刀摆杆(40),右切刀摆杆(41)、加压爪右支撑(39),左切刀摆杆(40)一端通过销轴安装在加压爪支座(30)的背面,右切刀摆杆(41)一端通过销轴设置在加压爪支座(30)的背面,左切刀摆杆(40)的轴由里向外依次外套左切刀回位弹簧(42)、左切刀轴(44),右切刀摆杆(41)的轴由里向外依次外套右切刀回位弹簧(43)、右切刀轴(45),加压棒(33)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夹爪支座上,上承压胶条(46)和下承压胶条(47)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棒(33)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式连续充填包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压爪左啮合块(35)和加压爪右啮合块(36)为半月凹型啮合块;所述加压爪固定轴(3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加压左链(7)和加压右链(8)上的伸出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式连续充填包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压容量调整组件(23)包括加压容量调整支座(48)、加压容量调整导轨(49)、加压容量调整上连杆(50)、加压容量调整下连杆(51)、加压容量调整偏心轴(52),加压容量调整支座(48)通过螺栓固定在加压安装板(17)上,以加压容量调整支座(48)为不动件,以加压容量调整导轨(49)为动件,以加压容量调整上连杆(50)、加压容量调整下连杆(51)为杆件通过铰链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加压容量调整导轨(49)通过下端的孔连接加压容量调整偏心轴(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式连续充填包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热组件(2)包括加热左链(53)、加热右链(54)、加热左链轮(55)、加热右链轮(56)、加热左导向轮(57)、加热右导向轮(58)、加热链轮轴(59)、加热导向轮轴(60),加热左框板(61)、加热右框板(62)、加热安装板(63)、左加热支撑(64)、右加热支撑(65),加热容量调整组件(66)、图案校正左凸轮(67)、图案校正右凸轮(68)、以及若干个加热爪(69),加热链轮轴(59)上从左到右依次套装加热左框板(61)、加热左链轮(55)、加热右链轮(56)、加热右框板(62),加热导向轮轴(60)从左到右依次套装加热左框板(61)、加热左导向轮(57)、加热右导向链轮、加热右框板(62),加热左框板(61)、加热右框板(62)相向而立,与加热链轮轴(59)和加热导向轮轴(60),构成一个刚性框架,加热安装板(63)位于加热左框板(61)、加热右框板(62)间,通过螺栓在左右侧分别连接加热左框板(61)、加热右框板(62),在加热安装板(63)的前面通过螺栓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左加热支撑(64)、图案校正左凸轮(67)、加热容量调整组件(66)、图案校正右凸轮(68)、右加热支撑(65),加热左链(53)套在加热左链轮(55)和加热左导向轮(57)上;加热右链(54)套在加热右链轮(56)和加热右导向轮(58)上,并行的加热左链(53)和加热右链(53)等间隔地分布若干加热爪(69),每个加热爪(69)的通过加热左链(53)和加热右链(54)上的伸出附件跨接在加热左链(53)和加热右链(54)上,相邻两个加热爪(69)之间的距离根据包装产品的规格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6所述的感应式连续充填包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压左链(7)、加压右链(8)、加热左链(53)、加热右链(54)选型相同,链节数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式连续充填包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驱动组件(3)包括主驱动电机(96)、主驱动第一连轴器(97)、主驱动第一减速器(98)、主驱动第二连轴器(99)、主驱动第二减速器(100),主驱动第一连轴器(97)连接主驱动电机(96)的出轴和主驱动第一减速器(98)的入轴,主驱动第二连轴器(99)连接主驱动第一减速器(98)的不减速出轴和主驱动第二减速器(100)的入轴,主驱动第一减速器(98)的减速出轴连接加热链轮轴(59),主驱动第二减速器(100)的减速出轴连接加压链轮轴(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式连续充填包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容量调整驱动组件(4)包括容量调整电机(101)、容量调整第一连轴器(102)、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103)、容量调整第二连轴器(104)、容量调整第二减速器(105),容量调整第一连轴器(102)连接容量调整电机(101)的出轴和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103)的入轴,容量调整第二连轴器(104)连接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103)的不减速出轴和容量调整第二减速器(105)的入轴,容量调整第一减速器(103)的减速出轴连接加热容量调整偏心轴(95),容量调整第二减速器(105)的减速出轴连接加压容量调整偏心轴(5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式连续充填包装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图案校正驱动组件(5)包括图案校正电机(106)、图案校正连轴器(107)、图案校正偏心轴(108),图案校正联轴器(107)连接图案校正电机(106)的出轴和图案校正偏心轴(108),在加热安装板(63)的反面图案校正左凸轮(67)、图案校正右凸轮(68)均通过下部的孔连接图案校正偏心轴(108)。
全文摘要
一种感应式连续充填包装装置。本发明包括加压组件、加热组件、主驱动组件、容量调整驱动组件、图案校正驱动组件、销轴,加压组件、加热组件通过销轴联接,可以绕销轴进行旋转,以便于维修时打开两个组件。主驱动组件的二个输出轴分别连接加压组件、加热组件的驱动输入轴。容量调整驱动组件的二个输出轴分别连接加压组件、加热组件的容量调整功能的驱动输入轴。图案校正驱动组件的输出轴连接加热组件的图案校正功能的驱动输入轴。本发明结构简化,低成本地实现了感应加热式连续充填高速包装装置。
文档编号B65B51/26GK1696018SQ20051002567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8日
发明者梁庆华, 王石刚, 陈桂宁, 莫锦秋, 徐威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