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扭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879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扭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联接装置以及用于连接和释放连接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联接装置的方法。该联接装置包括支架、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至少可以局部插入角配件和从角配件释放出来。该接合部件具有引导部件,以利用角配件引导该接合部件。
背景技术
当运输例如货船、火车和卡车上的货物时,不满载的、重载和保温集装箱(thermo-container)受到很大程度的应用。由于这些集装箱的标准化尺寸和坚固的结构允许多个集装箱一个叠一个地堆叠,从而很容易对其进行装载和卸载。在储存和运输集装箱的过程中都对集装箱进行堆叠。集装箱的这种设计使所运输的货物在运输以及装载和卸载中受到良好的保护,这些集装箱通常称为ISO集装箱(国际标准化组织集装箱)。
上述类型的集装箱通常是矩形的,具有底部、顶部、两侧壁和两端壁。一个端壁通常由门部组成,该门部通常形成为一对门。具有椭圆孔的角配件通常设置于集装箱的拐角处并且可以连接并系固集装箱。
为了连接并系固两个或者更多集装箱,使用了包括可锁定的联接器的设备,该可锁定的联接器可插入并锁定于ISO集装箱的角配件中。WO2004/020316公开了用于彼此连接两集装箱的钩状联接器,通过降低上集装箱,并且同时绕中心垂直轴线对其进行旋转以实现在对应于钩状联接器几何形状的集装箱的所有四个拐角处同时移动,而彼此连接所述集装箱。通过提升并且同时绕着中心垂直轴线旋转上集装箱来释放上集装箱。以此方式,同时释放所有四个钩子,并按照相对用于连接两集装箱的运动相反的运动进行。
当今的传输系统,例如船只,可以装载数千只集装箱,集装箱一个堆一个地堆叠,以高效利用可用空间。为了保证这种装载方法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各集装箱借助例如可锁定的联接器连接于至少一个相邻集装箱,或者连接于运输工具。从而,所堆叠的集装箱彼此锁定在一起并且锁定至运输工具,从而提供了稳定连接的三维运输堆叠。
目前,在同一艘船只上通常使用成千上万只集装箱。这就意味着在处理各集装箱过程中所花费时间的很小的降低使可以显著地节省时间,并且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所需要的是,快速高效装载和卸载集装箱,也需要在集装箱的装载和卸载过程中最小化人员需求。当今的集装箱联接器在两集装箱连接或分离之后/连接或分离的过程中无需手动操作。但是,此类集装箱联接器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例如在装载/卸载过程中有装载/卸载的船只倾斜,则连接集装箱就会出现问题,这是因为在集装箱所有四个拐角处的联接器必须同时接合。如果起重机的移动不是非常准确,也将产生同样的问题。
例如在海上(由波浪、风等导致)集装箱发生位移的过程中,根据现有技术的上述集装箱联接器仅在角配件的孔一侧上在相连的集装箱之间传输力。
从而,需要提供一种联接器,在装载和卸载过程中对其进行快速高效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紧固集装箱的快速并容易处理的联接装置。
通过以下说明明显可见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可以通过根据所附权利要求的连接于集装箱角配件的联接装置而得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连接于集装箱角配件的联接装置包括支架、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至少可局部插入所述角配件并从所述角配件中释放出来,所述接合部件具有用于利用所述角配件引导该接合部件的引导部件,其中所述接合部件借助延伸至支架中的轴部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支架中,所述引导部件具有平移引导路径,以相对所述角配件在水平方向上引导接合部件,该平移引导路径相对于所述轴部的轴线是旋转非对称的。
平移引导路径的主要功能是在联接器从角配件中释放出来的过程中为联接器提供水平引导移动。这是通过非对称的或者偏心的平移引导路径实现的。
本发明思想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全自动联接器,其在系固和分离集装箱的过程中是自动的。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联接器,则对移动的精度和偏差就有更少的要求,最终在联接和处理过程中集装箱可具有倾斜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优点在于提供接合部件,以在角配件的长圆孔的两侧传输系固载荷,这就不会出现根据现有技术的联接器造成强度问题的情况。
优选地,联接装置的所述引导部件具有旋转引导路径,以旋转接合部件。该旋转引导路径驱动接合部件旋转,该旋转用于实现联接器的自动释放和系固。
机械元件存在可能的不同组合,以实现平移和旋转引导路径。例如,可以在不同组合中利用在下面详细说明中描述的凸轮和螺旋。
首先,可以使用凸轮和螺旋的表面的组合作为平移引导路径并且使用螺旋凸缘的表面作为旋转引导路径。这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情况。
在第二种可选方案中,可以单独将凸轮表面设置为平移引导路径,而螺旋凸缘的表面用作旋转引导路径,在这种情况下,螺旋凸缘就无需偏心或者不对称了,因为其并不用作平移引导路径。
在第三种可选方案中,可以将螺旋的表面设置为平移和旋转引导表面,这将导致接合部件和引导部件不同的几何形状。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引导路径具有倾斜部(pitch),以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所述角配件在平行于所述轴的轴线的垂直轴线方向驱动接合部件。可以将倾斜部设置为螺旋凸缘或者螺旋凸缘的一部分,也可以利用其他几何形状来实现与利用螺旋的倾斜部相同的效果。
此外,所述旋转引导路径具有第一引导表面和第二引导表面,第一引导表面用于在与所述角配件的连接过程中旋转接合部件,第二引导表面用于在从所述角配件释放过程中旋转接合部件。本发明基于以下思想,即利用与非对称或偏心几何形状结合的第二引导表面以达到以下特性,使得联接器在释放的过程中是自动的。
此外,优选地,所述引导部件具有螺旋或类似螺旋的几何形状的形状,例如,可以设置短的螺旋凸缘,即仅在芯部周边的一部分上设置。优选地,所述螺旋的螺纹设置有下侧面和上侧面,构成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表面。
在优选实施例中,接合部件在与所述角配件连接的过程中可在一个方向上抵抗弹簧作用而从中立位置开始旋转,并且在从所述角配件释放的过程中在相对方向上抵抗弹簧作用而从中立位置开始旋转。从而,联接器和接合部件在从中立位置分别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弹簧尽力使接合部件返回中立位置。
优选地,所述接合部件具有设置有平移引导路径的凸轮,在所述接合部件从角配件中释放出来的过程中,该平移引导路径与旋转引导路径配合而与所述角配件相互作用,以驱使支架以水平分量进行移动。有利地,所述凸轮在所述轴和所述引导部件之间固定地定位于接合部件上。
在优选实施例中,联接装置的引导部件具有锥形外部形状。在连接集装箱的过程中,该锥形形状有助于联接器的接合部件进入角配件的孔中。
此外,优选地,所述接合部件设置有两个第一引导表面和两个第二引导表面,以分别在连接和释放的过程中利用所述角配件的至少两相对边缘进行引导。这有助于联接器在孔的两个接触点上获得系固载荷,此外,由于联接器具有与角配件的孔接触的至少两个接触点,从而避免了连接器的倾斜。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联接装置也设置有第二连接机构,以连接于第二集装箱的相邻角配件。可以根据公知技术或者新技术设置该第二连接机构,其目的在于将联接器和支架保持在第一集装箱的角配件中,并且也在于在集装箱的系固和运输过程中获得载荷。优选地,所述支架紧密配合于所述角配件的孔中。
有利地,包括所述引导部件、所述轴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的所述接合部件形成为一体。从制造角度而言,这是有利的。此外,少量部件和很少的可动部件将便于维护。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从通过联接装置连接的第二集装箱释放第一集装箱的方法,该联接装置包括支架、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至少可局部插入所述第二集装箱的所述角配件中并从所述角配件中释放出来。所述方法以下步骤-在释放集装箱的初始步骤中,在垂直方向上提升第一集装箱,-在旋转所述接合部件的过程中,从角配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移动联接装置的支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移动联接装置的支架的过程中,通过进一步旋转接合部件而从第二集装箱的角配件中释放所述联接装置,其中所述接合部件将通过角配件的孔而达到释放位置。
一种用于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连接第一集装箱和第二集装箱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朝向第二集装箱降低设置有所述联接器的第一集装箱,-通过与第二集装箱的角配件的相互作用而旋转接合部件,-通过在垂直方向上进一步移动第一集装箱而将所述联接装置连接于第二集装箱的角配件,其中所述接合部件将通过角配件的孔到达接合位置,-借助连接在支架和所述接合部件之间的弹簧将接合部件转回中立位置。
优选地,在释放联接器的过程中,移动根据本发明的支架的步骤还包括,由于接合部件和角配件的孔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述水平和垂直移动是由所述接合部件的平移和旋转引导路径驱使的。
此外,移动支架的步骤还包括所述旋转引导路径的倾斜部(pitch)驱动接合部件在所述联接装置的操作过程中旋转。
有利地,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同时提升和围绕集装箱的中心垂直轴线旋转集装箱而释放第一集装箱的步骤。如果相对于各角配件以相同定向将联接器安装于集装箱的所有四个拐角处,将得到这一特征。
可以将联接器设计成在释放过程中以70°-120°(优选地80°-110°,更为优选地90°)的间隔实现接合部件的强制旋转。在装载过程中,接合部件旋转角度的相应设计有利地为90°-120°,优选为100°-115°,更为优选为110°。
根据本发明的联接器的优点在于可以按照自动连接方式将集装箱笔直装载在另一集装箱上。此外,在装载过程中需要很少的精度,并且在装载过程中可以一次连接集装箱的一个拐角,这对于现有技术的联接器来说是不可能的。


参照所附示例性附图,下面将更详细地说明优选实施例,其中图1以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2以透视图示出联接装置,支架处于剖视中。
图3以侧视图示出联接装置的接合部件。
图4a、4b、4c示出具有倾斜但是安全连接的上集装箱的次序。
图5a、5b、5c、5d示出从第二集装箱上卸载第一上集装箱的过程中的次序。
图6a、6b、6c、6d示出将第一上集装箱装载到第二集装箱顶部的次序。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举例说明,下面将借助示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联接装置1的连接ISO集装箱的现有角配件,所述联接装置1示于图1中,其通常包括支架2和接合部件3,该接合部件至少可局部插入角配件中和从角配件中释放出来。接合部件3具有引导部件4,用于将接合部件导入和导出角配件的长圆形孔。
图2中所示的联接装置示出支架2和接合部件3,接合部件3通过延伸至支架2中的轴部5可旋转地安装于支架中。接合部件3具有引导部件4,用于利用角配件引导接合部件,引导部件4具有以下形状,即相对于轴5的轴线7偏心设置芯部6。此外,两个螺旋状凸缘从芯部6径向突出,其具有第一上引导表面8,8′和第二下引导表面9,9′。凸缘沿周向倾斜并且在径向上向下变窄。倾斜旋转的引导表面的角度需要足够大,以避免在接合部件3旋转过程中与孔的边缘发生自锁。
在引导部件4的正上方形成凸轮部10,相对于轴5的轴线7,凸轮10的偏心部与引导部件4的偏心率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延伸方向。出于制造原因,接合部件3由一块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支架2包括两个对开部。这两个对开部围绕接合部件3的轴5组装。支架2的设计使接合部件3可以绕轴5的轴线7旋转,此外第二连接机构11从支架2中延伸出去,以与第一上集装箱的角配件相连接。第二连接机构11可以通过旋转接合部件3而回缩至支架2中,以使得可以连接联接器1和第一集装箱。
在支架2的下部设置腔室13,以在卸载过程中允许联接器和支架向上和侧向移动,腔室13将防止支架2与角配件中的孔的边缘相碰撞。此外,支架设置有凹陷或突起14,所述凹陷或突起14绕支架水平延伸,以相对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孔来定位支架2。
可以将引导部件4的螺旋状凸缘描述为双作用扭转锥体(double actingtwist cone),其相对于接合部件3的旋转轴7非对称定向。双作用扭转锥体驱动接合部件在联接器1和角配件的接合和释放的过程中进行旋转,其中联接器1的垂直移动部分地转化为接合部件3的强制旋转。在卸载集装箱的过程中,双作用扭转锥体的偏心位置与凸轮10相配合,以驱使集装箱在侧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在装载过程中,由于在相对方向上旋转,所以凸轮10和偏心扭转锥体以不同方式发生作用。
将根据本发明的联接器1描述为用于使两集装箱彼此连接,但是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其他应用中。例如,用于将集装箱连接于运输工具、船只底板或者需要进行自动联接的其他连接或应用。
图4a示出借助四个联接装置1安全堆叠和联接于第二下集装箱的第一上集装箱。
图4b示出倾斜集装箱的初始阶段,例如集装箱的倾斜是由受装载的船只很大的倾斜产生的。
图4c示出当集装箱长侧上的联接器被拉开并且它们的接合部件开始旋转时在倾斜过程中的次序。但是相对侧上的联接器受到压缩并且防止第一上集装箱在水平方向移动,其中集装箱保持安全连接。
如果由于海上的风浪导致船只摇摆,则在集装箱的叠层倾斜时,就需要集装箱保持连接,如图4a-c所示。在此情况下,各集装箱发生倾斜,通常相对于集装箱和船只的长度方向侧向倾斜,并且从而如图4c中所示,处于长侧上的两联接器受到压缩,而相对的两联接器被拉开。在卸载过程中,被拉开的两联接器初始以相同方式移动,但是因为两受压缩的联接器防止集装箱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由于支架装配在第一和第二集装箱的角配件中,从而被拉开的联接器的接合部件3不能进行由引导部件4的形状驱使的水平移动,从而集装箱将保持安全连接。
对于被拉开的联接器,引导部件4的旋转路径开始逆时针(从下观察)旋转接合部件,并且凸轮10的平移引导路径(translation guide path)与孔的长侧边缘接触。此外,在凸轮10和引导部件的偏心率欲在水平方向上驱动支架2的同时,旋转引导路径的倾斜欲向上驱动接合部件3和支架2。但是由于受压缩的一对联接器阻碍了水平移动而使该移动不能进行,从而被拉开的两联接器就不能继续从角配件的孔中释放出来。
图5a示出卸载联接于第二集装箱的第一上集装箱的过程中的初始步骤。
图5b示出开始步骤,其中通过在提升过程中驱使被提升的集装箱进行旋转,第一被提升的集装箱由联接器1的接合部件3的形状和特征进行几何地引导(geometrically guided)。
在图5c中示出在释放被提升的集装箱的过程中的进一步的步骤。接合部件3已经旋转(大致90°)至一位置,在该位置接合部件可以通过角配件的孔。
图5d示出处于释放状态的第一集装箱,其中接合部件3已经由弹簧12转回中立位置。
如图5a-d所示,在连接于第二集装箱的第一集装箱的卸载过程中,使用提升装置以从第二集装箱上提升第一集装箱。在提升第一集装箱和四个联接装置1的过程中,引导部件4的第二引导表面9的倾斜将导致接合部件3逆时针方向(从下观察)旋转。当接合部件3旋转时,凸轮的平移路径将与孔的长侧相互作用并且侧向推动支架2,如图5b-c所示。引导部件4的芯部相对于穿过轴线7的直线位于大致45°的直线上,该直线平行于孔的长圆方向并且芯部相对于轴5的旋转轴线7也偏心地位于18mm距离处。由于如上所述偏心45°地设置引导部件4的芯部,如图3所示,在卸载的过程中,将驱使支架2和第一集装箱进行移动,其水平分量位于平行于集装箱短侧的方向上。
因为联接装置1借助第二连接机构11联接于第一集装箱的角配件中,从而第一联接装置1将跟随被提升的集装箱。四个联接器全部将同时向上和侧向移动,并且如果需要,它们将相互等待。
在接合部件3的初始旋转过程中,接合部件将驱使支架2和第一集装箱向上和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如图5b所示,这是由于引导部件4的偏心位置和凸轮10的平移路径导致的。凸轮10和偏心位置将与角配件的椭圆孔的边缘相互作用并且接合部件3将旋转大致90°,并且将引导部件4引导至联接器1的从第二集装箱释放的位置。在卸载第一集装箱的过程中,联接器的四个接合部件全部将或多或少同时旋转并释放。由于释放是全自动的,所以在提离第一集装箱之前无需对联接器1进行手动操作。
在释放联接器1的过程中,引导部件4的引导表面9的倾斜部将接合部件3的垂直提升移动转化为驱动旋转,并且该驱动旋转由引导部件4的几何形状(即,偏心定位的螺旋凸缘和非对称凸轮几何形状)使用,以在具有水平分量的方向上驱动支架2。
当释放第一集装箱并且联接器1的接合部件3与角配件的孔相分离时,连接在支架2和接合部件3之间的弹簧12将接合部件转回中立位置,如图5d所示。
通过作用在轴5的凹陷和支架2中的凹陷两侧上的弹簧12获得中立旋转位置,这使得接合部件3从被旋转位置返回至中立位置,该被旋转位置是从中立位置开始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而达到的。
集装箱的四个联接器可以安装成在四个角配件中具有相同定向或者相对于各个角配件具有相同定向。第一定向使第一集装箱相对于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侧移,其中该第一集装箱通过来自提升装置的提升移动而卸载。在集装箱受到提升的同时,后一定向使卸载移动变成集装箱绕垂直中心轴的旋转,如图5b-c所示。
图6a示出处于彼此接合位置上的第二集装箱上方的第一集装箱。
在图6b中,朝向第二集装箱笔直降低第一集装箱,由于引导表面8,8′和角配件中孔的边缘之间的接触,联接器的接合部件3将进行旋转。
图6c示出接合部件3如何向下穿入角配件的椭圆孔中。接合部件3在旋转时移动,而圆弧基本上在椭圆孔的纵向上。当联接器与第二集装箱接合时,如图6d所示,弹簧12驱使接合部件3转回(从下观察为逆时针)至中立位置。
在装载(通常为在一个集装箱顶部堆叠另一集装箱)过程中,如图6a-d所示,通过使用第二连接机构11将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安装于待装载的集装箱下部的四个角配件的孔中。起重机或者其他提升装置将第一集装箱提升至第二集装箱上方,并且将第一集装箱笔直降至第二集装箱上。在降低第一集装箱的过程中,由于孔的边缘和接合部件3的旋转引导路径之间的接触,联接装置1的接合部件3将顺时针旋转(从下观察)。引导部件4将从中立位置进行旋转,而合成运动通常处于角配件的长圆孔的纵向上。这是由于引导部件4的芯部6偏心设置在与轴5的旋转轴线7相距18mm处,如图3所示,并且芯部相对于穿过轴线7的直线大致位于45°的直线上,该直线平行于孔的长圆方向。在接合部件3和第二集装箱的上角配件的孔之间接合的过程中,由于引导部件4通常在孔的长圆方向上移动,可以将第一集装箱笔直地垂直降低至第二集装箱上。
在接合部件3与角配件接合的初始阶段中,通过将引导部件4的锥形部分导入第二集装箱的角配件的孔中,而将第一集装箱引导至第二集装箱上方的位置,如图6b所示。在联接次序的下一步骤中,角配件的孔的平行边缘将用作旋转引导路径的第一引导表面8的引导件,如图6c所示。当第一集装箱从该位置下降时,接合部件3由于第一引导表面的倾斜部而开始旋转,并将在孔中受引导。螺旋状第一引导表面驱使接合部件3从中立位置旋转大致110°。在该旋转过程中,由于接合部件3接合旋转时凸轮10的径向延伸非对称部分定向于孔的长圆方向上,所以凸轮10不起作用。
在两集装箱联接的最终阶段过程中,当接合部件3的引导部件4已经完全进入角配件中时,设置在支架2和接合部件3之间的弹簧12将使接合部件转回(大致110°)中立位置,从而将第一和第二集装箱锁定在一起,如图6d所示,这是因为引导部件4是偏心定位的,如图3所示,但也由于引导部件4在水平横截面上具有长圆形状,其不能直接通过角配件的椭圆孔。
从而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联接器1可以全自动地彼此装载和连接两集装箱,并且除了将联接器连接于第一集装箱之外,无需对联接器进行手动操作。
在连接两集装箱的过程中可以单独地接合四个联接装置之一,即不必将联接装置同时接合于第二集装箱的四个角配件中。这种情况可能是例如,如果船只在装载过程中倾斜(例如,由船只的不对称装载导致),则起重机操作员无需同时降低第一集装箱的全部四个拐角以进行连接。联接器将自动提供两集装箱的接合,而无需任何手动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联接装置(1),其连接于集装箱的角配件,所述联接装置包括支架(2)、接合部件(3),该接合部件至少可局部地插入所述角配件中并从所述角配件中释放出来,所述接合部件(3)具有用于利用所述角配件引导该接合部件的引导部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件(3)借助延伸至支架中的轴部(5)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支架(2)中,所述引导部件(4)具有平移引导路径(10,10′),以相对所述角配件在水平方向上引导接合部件(3),所述平移引导路径相对于所述轴部(5)的轴线(7)是旋转非对称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所述引导部件(4)具有旋转引导路径(8,9),以旋转接合部件(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所述旋转引导路径具有倾斜部,以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所述角配件在平行于所述轴(5)的轴线(7)的垂直轴线方向上驱动接合部件(3)。
4.如权利要求2-3所示的联接装置(1),其中所述旋转引导路径具有第一引导表面(8)和第二引导表面(9),第一引导表面用于在与所述角配件的连接过程中旋转接合部件(3),第二引导表面(9)用于在从所述角配件释放过程中旋转接合部件(3)。
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所述引导部件(4)具有螺旋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所述螺旋的螺纹设置有上侧面和下侧面,构成所述第一引导表面(8)和第二引导表面(9)。
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接合部件(3)在与所述角配件连接的过程中可在一个方向上抵抗弹簧作用从中立位置开始旋转,并且在从所述角配件释放的过程中可在相对方向上抵抗弹簧作用从中立位置开始旋转。
8.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所述接合部件(3)具有设置有平移引导路径的凸轮(10),在所述接合部件(3)从角配件中释放出来的过程中,该平移引导路径与旋转引导部件配合而与所述角配件相互作用,驱使支架(2)以水平分量进行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所述凸轮(10)在所述轴(5)和所述引导部件(4)之间固定地定位于接合部件(3)上。
10.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引导部件(4)具有锥形外形。
11.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所述接合部件(3)设置有两个第一引导表面(8,8′)和两个第二引导表面(9,9′),以分别在连接和释放的过程中利用所述角配件的至少两相对边缘进行引导。
12.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所述联接装置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机构(11),以连接于第二集装箱的相邻角配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包括所述引导部件(4)、所述轴(5)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11)的所述接合部件(3)形成为一体。
1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装置(1),其中所述支架紧密地配合于所述角配件的孔中。
15.用于从由联接装置(1)连接的第二集装箱释放第一集装箱的方法,该联接装置包括支架(2)、接合部件(3),该接合部件至少可局部地插入所述第二集装箱的所述角配件中并从所述角配件中释放出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释放集装箱的初始步骤中,在垂直方向上提升第一集装箱,在旋转所述接合部件(3)的过程中,从角配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移动联接装置的支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移动联接装置的支架的过程中,通过进一步旋转接合部件而从第二集装箱的角配件中释放所述联接装置,其中所述接合部件(3)将通过角配件的孔而达到释放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由于接合部件和角配件的孔之间的相互作用,移动支架的步骤的所述水平和垂直移动进一步是由所述接合部件(3)的平移引导路径(10,10′)和旋转引导路径(9,9′)驱使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移动支架的步骤还包括所述旋转引导路径(9,9′)的倾斜部驱动接合部件(3)在所述连接装置的操作过程中旋转。
18.如权利要求15-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同时提升和围绕集装箱的中心垂直轴线旋转该集装箱而释放第一集装箱的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扭锁。连接于集装箱的角配件的联接装置(1)包括支架(2)、接合部件(3),该接合部件至少可局部地插入所述角配件中并从所述角配件中释放出来。该接合部件(3)具有用于利用所述角配件引导该接合部件的引导部件(4),此外,该接合部件(3)借助延伸至支架中的轴部(5)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支架(2)中。该引导部件(4)具有平移引导路径,以相对所述角配件在水平方向上引导接合部件(3),该平移引导路径相对于所述轴部(5)的轴线(7)是旋转非对称的。
文档编号B65D21/036GK1884011SQ200510091010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1日
发明者汉斯·博曼, 拉尔斯·纽伯格, 马库斯·尼曼 申请人:德赫林马林爱斯德哥尔摩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