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式油水置换水下储油装置用保温气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1702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离式油水置换水下储油装置用保温气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石油开发领域,开发一种隔离式油水置换水下储油装置用保温气垫。
技术背景水下储油技术分为油水置换式、油气置换式两大类。油水置换大大降低了储罐所受浮力变化,在墨西哥湾、北海均有应用,经济效益良好。我国大连理工大学等开展过油水置换研究,并获得了专利“储存高凝原油的油水置换工艺”(CN 85 1 02598 B),但未采取保温措施,油水界面存在较大热量损失。我单位开发了隔离式油水置换水下储油技术,在水下储罐内加设一层油水隔离布,将原油和外界海水完全隔开,完全消除了对海水的污染,但仍存在油水界面散热问题。本实用新型就是在隔离式油水置换水下储油技术基础上,开发的新型保温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开发一种隔离式油水置换水下储油装置用保温气垫。该气垫包括扁气囊、补气罐、补气管路;扁气囊布置于水下油水置换储油容器内部,与油水隔离布相连;补气罐通过补气管路与扁气囊相连。扁气囊的外皮,由柔软低弹性的气密材料制成,上下两层外皮之间均布限位拉绳。扁气囊充气后在油与水之间形成一层气垫,有效地进行隔热保温。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在油与水之间形成一层气垫,有效地进行隔热保温。
(2)采用内部拉绳扁气囊各处基本保持厚度一致,确保隔热效果。
(3)在水下油水置换工作环境中,原油、外界水压力保持基本平衡,扁气囊内只要保持等同或略高于工作环境的压力即可,对扁气囊外皮强度和气密性要求不高,扁气囊内气体外渗量很低,首次充气后,完全可以采用氮气瓶等进行工作补气。
(4)扁气囊具备较好柔性,变形适应性好,可方便地与油水隔离技术配合采用,不会受到附着于储油容器壁上的凝结油品的影响。


图1为隔离式油水置换水下储油装置用保温气垫工作原理示意图1、扁气囊2、补气罐3、补气管路4、油水置换储油容器 5、油水隔离布6、外皮 7、限位拉绳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根据隔热要求设计合适厚度的保温气垫,将外皮6和内部限位拉绳7连接好,制成气囊1。进行气密性测试后放空扁气囊1内气体,安装于水下油水置换储油容器4内部,与油水隔离布5、补气管路3分别相连;扁气囊1随水下油水置换储油容器沉入水下,向扁气囊1内充气至工作环境压力。在油水置换过程中,扁气囊1随油水界面变动位置,在油与水之间形成一层气垫,有效地进行隔热保温。扁气囊渗出的少量气体由补气罐2通过补气管路3随时进行补充。
权利要求1.隔离式油水置换水下储油装置用保温气垫,包括扁气囊(1)、补气罐(2)、补气管路(3);其特征是扁气囊(1)布置于水下油水置换储油容器(4)内部,与油水隔离布(5)相连;补气罐(2)通过补气管路(3)与扁气囊(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式油水置换水下储油装置用保温气垫,其特征是扁气囊(1)的外皮(6),由柔软低弹性的气密材料制成,上下两层外皮(6)之间均布限位拉绳(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储油保温技术——隔离式油水置换水下储油装置用保温气垫,包括扁气囊、补气罐、补气管路;扁气囊布置于水下油水置换储油容器内部,与油水隔离布相连;补气罐通过补气管路与扁气囊相连。扁气囊的外皮,由柔软低弹性的气密材料制成,上下两层外皮之间均布限位拉绳。本实用新型可显著减少油水置换水下储油过程中通过油水界面散失的热量,适用于凝结点高于环境水温的原油的水下储存。
文档编号B65D88/78GK2818386SQ20052008351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7日
发明者张士华, 徐松森, 樊敦秋, 徐常胜, 李广军 申请人: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