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容器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960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装容器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盖,特别是一种瓶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瓶盖多为旋转扭紧,开启时逆时针旋转就可开启,取出内容物后,再把盖子沿瓶口顺时针旋转盖紧。这样的盖紧方式虽然简单,在随身携带时,由于外力的作用,瓶盖容易开启,导致瓶子内的内容物向外泼洒,特别是当瓶内有不易让孩童接触的物品时,难以防止孩童开启瓶子造成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开启,并可有效防止孩童开启的容器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容器盖,由外盖和内盖构成,内盖的直径和高均小于外盖的直径和高,内盖位于外盖内为活动套接,外盖的边缘有向内凸起的限位圈,在外盖的内周面上有内凹带,内凹带位于限位圈的上方,内凹带在接近盖顶的一端上有齿,内盖的外周面上也有凸起带,凸起带在接近盖顶的一端上有齿,内盖上的齿状凸起带位于外盖齿状内凹带内,内盖的内径面上有与瓶口相配合的螺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装容器盖,所述的凸起带的高度小于内凹带的高度,其高度差与外盖和内盖的高度差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内盖为活动套接于外盖内,当内盖与瓶口盖合时,处于固定位置,而外盖的活动并不影响内盖与瓶口的盖合。开启瓶子的时候,只需向垂直于瓶口的方向施加一个压力,即可使内盖与外盖的齿状带相互齿合,内盖与外盖的位置相对固定,这样才可以开启瓶盖。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盖的瓶盖结构,孩童可以旋转外盖却不能开启瓶盖,可以有效防止孩童在家长不在的时候开启瓶子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在随身携带瓶子时,瓶盖也不会松开,解决了内容物泼洒出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盖沿直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盖和内盖套接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盖,2-内盖,3-限位圈,4-内凹带,5-凸起带,6-齿,7-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由外盖(1)和内盖(2)构成,内盖(2)的直径和高均小于外盖(1)的直径和高,内盖(2)位于外盖(1)内为活动套接,外盖(1)的边缘有向内凸起的限位圈(3),限位圈(3)可以有效地防止内盖(2)从外盖(1)中脱出,在外盖(1)的内周面上有内凹带(4),内凹带(4)位于限位圈(3)的上方,内凹带(4)在接近盖顶的一端上有齿(6),内盖(2)的外周面上也有凸起带(5),凸起带(5)在接近盖顶的一端上有齿(7),内盖(2)上的齿状凸起带(5)位于外盖(1)齿状内凹带(4)内,这样,内盖(2)的活动范围仅限制在限位圈(3)上方的内凹带(4)内,内盖的内径面上有与瓶口相配合的螺纹,凸起带(5)的高度小于内凹带(3)的高度,其高度差与外盖(1)和内盖(2)的高度差相等。在外力的作用下,内凹带(4)上的齿(6)和凸起带(5)上的齿(7)相互齿合,从而固定了内盖(2)和外盖(1)的位置,从而可以方便地开启瓶盖。
权利要求1.一种包装容器盖,由外盖(1)和内盖(2)构成,内盖(2)的直径和高均小于外盖(1)的直径和高,内盖(2)位于外盖(1)内为活动套接,其特征在于外盖(1)的边缘有向内凸起的限位圈(3),在外盖(1)的内周面上有内凹带(4),内凹带(4)位于限位圈(3)的上方,内凹带(4)在接近盖顶的一端上有齿(6),内盖(2)的外周面上也有凸起带(5),凸起带(5)在接近盖顶的一端上有齿(7),内盖(2)上的齿状凸起带(5)位于外盖(1)齿状内凹带(4)内,内盖的内径面上有与瓶口相配合的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带(5)的高度小于内凹带(4)的高度,其高度差与外盖(1)和内盖(2)的高度差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盖,特别涉及一种瓶盖。由外盖(1)和内盖(2)构成,内盖(2)的直径和高均小于外盖(1)的直径和高,内盖(2)位于外盖(1)内为活动套接,外盖(1)的边缘有向内凸起的限位圈(3),在外盖(1)的内周面上有内凹带(4),内凹带(4)位于限位圈(3)的上方,内凹带(4)在接近盖顶的一端上有齿(6),内盖(2)的外周面上也有凸起带(5),凸起带(5)在接近盖顶的一端上有齿(7),内盖(2)上的齿状凸起带(5)位于外盖(1)齿状内凹带(4)内,内盖的内径面上有与瓶口相配合的螺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
文档编号B65D50/00GK2889943SQ20052010002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5日
发明者焦家良, 曾立品, 杜波 申请人:云南盘龙云海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