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622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张纸轮转胶印机(sheet-fed offset rotaryprinting press)中的给纸装置或类似装置所使用的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其中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在按压堆叠的单张承印物的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和从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回退的回退位置之间运动。
背景技术
传统单张纸轮转胶印机中的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包括被可旋转地支撑的凸轮;邻接凸轮的凸轮表面的凸轮从动件;通过凸轮的旋转所移动的杆;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被杆所支撑并通过凸轮的旋转在按压堆叠的单张承印物的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与从单张承印物位置回退的回退位置之间移动;和被布置在杆和支撑部件之间的偏压装置,所述偏压装置用于偏压杆以使凸轮从动件与凸轮表面紧密接触。
在以上描述的传统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中,一个偏压装置使凸轮从动件与凸轮表面紧密接触。如果偏压装置的偏压力增大,按压单张承印物的按压力过度增大,从而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可能损坏单张承印物。如果偏压装置的偏压力减小,凸轮从动件对于凸轮表面的紧密接触力变得不足。特别是,当凸轮从动件从大直径部分向小直径部分移动时,凸轮从动件不能沿着凸轮表面而是与之分离,引起所谓的凸轮脱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损坏单张承印物和防止凸轮脱离的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包括具有凸轮表面并被可旋转地支撑的凸轮;杆,所述杆支撑邻接凸轮表面的凸轮从动件并由凸轮的旋转所枢转或转动;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被杆可移动地支撑并根据杆的摇摆运动在按压堆叠的单张承印物的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与从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回退的回退位置之间运动;和第一偏压和第二偏压装置,该第一偏压和第二偏压装置被布置在杆和支撑部件之间,用于偏压杆以使凸轮从动件与凸轮表面紧密接触,第二偏压装置具有的偏压力大于第一偏压装置的偏压力,其中当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位于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时,仅第一偏压装置相对于凸轮表面偏压凸轮从动件,而当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位于回退位置时,第一偏压装置与第二偏压装置合作以将凸轮从动件偏压在凸轮表面上或相对于凸轮表面偏压凸轮从动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的侧视图,显示了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被定位于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以按压单张承印物的状态。
图3A和3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的操作的侧视图,其中图3A显示了一种状态,其中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在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和回退位置之间转换,而图3B显示了一种状态,其中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被定位于回退位置;和图4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的状态的示图,其中与凸轮表面接触的凸轮从动件的紧密接触力被转变。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单张纸轮转胶印机中的吸纸装置将参考图1至3B被说明。
如图1显示,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1包括吸纸架2,所述吸纸架2包括彼此相对的侧板3和4和在侧板3和4之间水平延伸的杆件5。侧板3通过托架6被连接到给纸装置的架上(未显示)。支撑7(支撑部件)的一端被固定到杆5。支撑7的另一端具有支撑孔8(图2)。
从具有通孔9a的弹簧护圈(弹簧保持器)9整体地突出的轴部分9b被与弹簧护圈9接合的支撑7的支撑孔8可枢转地支撑。旋转轴11在吸纸架2的两侧板3和4之间通过轴承12被可旋转地支撑。一端被轴向安装的可摆动件13由旋转轴11支撑从而可绕旋转轴11摆动,所述旋转轴11为摆动中心。连接件15通过轴16被可枢转地安装在可摆动件13的另一端。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通过螺杆17被连接到连接件15的另一端。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被支撑以便当凸轮26旋转时它可以在按压堆叠的单张承印物19的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图2中的实线)和从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回退的回退位置(图2中的双点划线)之间运动,如后将被说明。
杆22的中心通过轴23在吸纸架2的两个侧板3和4之间被可旋转地支撑(图3A和3B)。连接件15的中心通过销24被可枢转地安装于杆22的一端。凸轮从动件25被可枢转地安装于杆22的另一端。第一压缩螺旋弹簧31和第二压缩螺旋弹簧32(第一和第二偏压装置)的弹力使凸轮从动件25与旋转凸轮26的凸轮表面27紧密接触。凸轮26的凸轮表面27由作为同圆形低凸轮部分(low cam)的小直径部分27a、作为同圆形高凸轮部分(high cam)的大直径部分27b以及将小直径部分27a连接到大直径部分27b的倾斜部分27c组成。
具有通孔28a的第一弹簧护圈28通过从第一弹簧护圈(弹簧保持器)28整体地突出的轴部分28b被支撑孔22a可枢转地支撑,所述支撑孔22a被形成于轴23与销24之间、杆22中。接合表面28c被形成在第一弹簧护圈28的朝箭头A方向(接近杆5的方向)的那个端面上。细长轴30在它的一端具有螺纹部分30a并在它的中间部分具有大直径部分30b。大直径部分30b在它的一端具有凸缘部分30c并在它的另一端具有台阶30d。
轴30的一端被第二弹簧护圈(弹簧保持器)9的通孔9a可滑动地支撑,轴30的另一端被第一弹簧护圈28的通孔28a可滑动地支撑。轴30的台阶30d以预定间隙与第一弹簧护圈28的接合表面28c相对。第一弹簧护圈28的接合部分28c与轴30的台阶30d形成接合装置。
第一压缩螺旋弹簧31被弹性地安装于轴30的凸缘30c和第一弹簧护圈28之间。第二压缩螺旋弹簧32被弹性地安装于凸缘30c和第二弹簧护圈9之间。因此,轴30被第二压缩螺旋弹簧32的弹力从第二弹簧护圈9朝箭头B方向偏压。同时,轴30利用第一压缩螺旋弹簧31的弹力朝箭头B方向(离开杆5的方向)偏压第一弹簧护圈28。
第一压缩螺旋弹簧31的弹力被设定为小于第二压缩螺旋弹簧32的弹力。第一压缩螺旋弹簧31的弹力被设定为如下水平,即当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被定位于按压堆叠的承印物19的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时,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将不使堆叠的承印物19变形。第二压缩螺旋弹簧32的弹力被设定为如下水平,即当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从由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回退到的回退位置向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移动时,凸轮从动件25不与凸轮26的凸轮表面27分离。
由于与螺纹部分30a螺纹连接的双螺母33(止动件)与第二弹簧护圈9接合,因此所述双螺母33调整由第二压缩螺旋弹簧32的弹力所偏压的轴30朝箭头B方向的运动。当双螺母33相对于螺纹部分30a的螺纹接合量被调整时,第二弹簧护圈9和轴30的凸缘30c之间的间隙被调整,从而第二压缩螺旋弹簧32相对于轴30的弹力可被调整。
当凸轮从动件25与凸轮26的小直径部分27a接触时,杆22以轴23为中心沿图2中逆时针方向枢转以在第一弹簧护圈28的接合表面28c和轴30的台阶30d之间形成间隙L。因此,直到第一弹簧护圈28朝靠近台阶30d方向移过间隙“L”轴30才移动。
在此状态下,相对第一弹簧护圈28朝箭头B方向的偏压力仅由被弹性安装于凸缘30c和第二弹簧护圈9之间的第一压缩螺旋弹簧31的弹力构成。因此,在第一压缩螺旋弹簧31的弹力作用下杆22也以轴23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被偏压。
当凸轮从动件25与凸轮26的小直径部分27a接触时,如图2中所示,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位于通过连接件15按压堆叠的承印物19的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当凸轮从动件25与凸轮26的大直径部分27b接触时,杆22以轴23为中心抵抗压缩螺旋弹簧32的弹力沿图2中顺时针方向被偏压。因此,连接件15通过可摆动件13以旋转轴11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枢转以将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定位于从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回退的回退位置(图3B)。
具有以上布置的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的操作将被说明,所述布置中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在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与回退位置之间运动。
当凸轮26旋转并且凸轮从动件25与凸轮表面27的小直径部分27a接触时,如图2中实线所指示,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被定位于按压堆叠的承印物19的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此时,第一弹簧护圈28的接合表面28c与轴30的台阶30d隔开间隙L,并且没有间隙被形成于压缩螺旋弹簧32与第二弹簧护圈9之间。
由于第二压缩螺旋弹簧32的弹力被设定为大于第一压缩螺旋弹簧31的弹力,所以第二压缩螺旋弹簧32的弹力阻止轴30朝箭头A方向移动,并且第一弹簧护圈28可抵抗与第一压缩螺旋弹簧31的弹力朝箭头A方向移动。因此,当凸轮从动件25与小直径部分27a接触时,如图4中点C所示,杆22通过第一弹簧护圈28受到的偏压力(与凸轮表面27接触的凸轮从动件25的紧密接触力)获得由单独第一压缩螺旋弹簧31的弹力所得到的紧密接触力P1的最小值。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压缩螺旋弹簧31的弹力被设定为该水平,即当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被定位于按压堆叠的承印物19的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时,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不使堆叠的承印物19变形。因此,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不使单张承印物变形或损坏单张承印物的表面。
在此状态下,当凸轮26进一步枢转并且凸轮从动件25超出小直径部分27a并在到达倾斜部分27c前与稍高凸轮部分(slightly high cam)接触时,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被定位于图2中实线所示的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与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之间。此时,第一弹簧护圈28的接合表面28c和轴30的台阶30d之间的间隙变得小于L,并且没有间隙被形成于双螺母33和第二弹簧护圈9之间。在此状态下,杆22通过第一弹簧护圈28受到的偏压力是由单独第一压缩螺旋弹簧31的弹力所得到的从图4中点C到点D的紧密接触力P1。
在此状态下,当凸轮表面27进一步枢转并且凸轮从动件25与倾斜部分27c接触时,杆22以轴23为中心相对第一压缩螺旋弹簧31的弹力沿顺时针方向枢转。因此,第一弹簧护圈28朝箭头A方向运动从而接合部分28c与轴30的台阶30d接合。因此,第一弹簧护圈28的接合表面28c与轴30的台阶30d之间的间隙消失,并且没有间隙被形成于双螺母33和第二弹簧护圈9之间。在此状态下,如图4中点D所示,杆22通过第一弹簧护圈28受到的偏压力获得由单独第一压缩螺旋弹簧31的弹力所得到的紧密接触力P1的最大值。此时,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被定位于图3A中所示的位置。
在接合部分28c与轴30的台阶30d接合之后,当凸轮26进一步枢转时,凸轮从动件25与稍高于(slightly higher than)倾斜部分27c的凸轮部分(cam)接触。然后,轴30与第一弹簧护圈28一起朝箭头A方向移动,并且微小间隙被形成于双螺母33和第二弹簧护圈9之间。因此,第二压缩螺旋弹簧32的弹力被施加于轴30。第一弹簧护圈28受到的偏压力为紧密接触力P2,所述紧密接触力P2是第一压缩螺旋弹簧31的弹力与第二压缩螺旋弹簧32的弹力之和。
当凸轮26进一步旋转并且凸轮从动件25在倾斜部分27c和大直径部分27b之间与凸轮26接触时,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被定位于图3A所示的位置与图3B所示的位置之间。在此状态下,没有间隙被形成于第一弹簧护圈28的接合表面28c与轴30的台阶30d之间,而间隙被形成于双螺母33与第二弹簧护圈9之间。因此,使凸轮从动件25与凸轮表面27紧密接触的紧密接触力是图4中从点E到点F的紧密接触力P2。
当凸轮26进一步旋转并且凸轮从动件25与凸轮26的大直径部分27b接触时,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被定位于图3B所示的回退位置。在此状态下,没有间隙被形成于第一弹簧护圈28的接合表面28c与轴30的台阶30d之间,而间隙被形成于双螺母33与第二弹簧护圈9之间。因此,如图4中点F所示,使凸轮从动件25与凸轮表面27紧密接触的紧密接触力P2达到最大值。
根据本实施例,第二压缩螺旋弹簧32的弹力被设定为该水平,即当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从回退位置向为了被定位于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的方向被移动时,凸轮从动件25不与凸轮26的凸轮表面27分离。因此,当凸轮从动件25与大直径部分27b接触时,凸轮脱离可被防止。
如上说明,当凸轮26旋转时,杆22以轴23(图2)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枢转,并且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的紧密接触力从图4中的点C转换到点F。之后,当凸轮26进一步旋转时,杆22以轴23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并且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的紧密接触力从图4中的点F转换到点C。以这种方式,当凸轮26沿一个方向继续旋转时,紧密接触力从点C转换到点F的模式和紧密接触力从点F转换到点C的模式被重复。
作为承印物19,各种类型的片型物体可被使用,例如,纸或箔型片,铝片或类似物。
如上说明,根据本发明,当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被定位于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时,它利用第一偏压力按压单张承印物,所述第一偏压力是小的偏压力。因此,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不损坏单张承印物的表面。当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被定位于回退位置时,作为大的偏压力的第二偏压力和第一偏压力使凸轮从动件与凸轮表面紧密接触。因此,凸轮从动件与凸轮表面分离的凸轮脱离被防止。
权利要求
1.一种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凸轮表面(27)并被可旋转地支撑的凸轮(26);杆(22),所述杆(22)支撑邻接所述凸轮表面的凸轮从动件(25)并通过所述凸轮的旋转所枢转或转动;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18)被所述杆可移动地支撑并根据所述杆的摇摆运动在按压堆叠的承印物的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与从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回退的回退位置之间移动;和第一偏压装置(31)和第二偏压装置(32),该第一偏压装置(31)和第二偏压装置(32)被布置在所述杆和支撑部件(7)之间,用于偏压所述杆以使所述凸轮从动件与所述凸轮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第二偏压装置具有的偏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偏压装置的偏压力,其中当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位于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时,仅所述第一偏压装置相对于所述凸轮表面偏压所述凸轮从动件,和当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位于回退位置时,所述第一偏压装置和所述第二偏压装置合作以相对于所述凸轮表面偏压所述凸轮从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轴(30),所述轴的一端被所述杆可摆动地支撑并且另一端被所述支撑部件可滑动地支撑,其中所述第一偏压装置不断地将偏压力施加到所述轴,和所述第二偏压装置选择性地将偏压力施加到所述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接合装置(28c,30d),当所述杆抵抗所述第一偏压装置的弹力而移动时,所述接合装置(28c,30d)与所述杆一起抵抗所述第二偏压装置的弹力而移动所述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偏压装置的弹力被设定为如下水平,即当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位于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时,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不使单张承印物变形,和所述第二偏压装置的弹力被设定为如下水平,即当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从回退位置向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移动时,所述凸轮从动件不与所述凸轮表面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合装置包括所述第一弹簧护圈的接合部分(28c)和接合目标部分(30d),所述接合目标部分(30d)调节所述接合部分的抵抗相对于所述轴的所述第一偏压装置的偏压力的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合部分和所述接合目标部分相互隔开间隙“L”,和直到所述接合部分向所述接合目标部分移过间隙“L”所述轴才移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一弹簧护圈(28),所述第一弹簧护圈(28)被所述杆支撑,以可滑动地支撑所述轴的一端,第二弹簧护圈(9),所述第二弹簧护圈(9)被所述支撑部件支撑以可滑动地支撑所述轴的另一端,和被形成在所述轴上的凸缘部分(30c),其中所述第一偏压装置包括被弹性地安装于所述凸缘部分和所述第一弹簧护圈之间的第一弹簧部件,和所述第二偏压装置包括被弹性地安装于所述凸缘部分和所述第二弹簧护圈之间的第二弹簧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接合目标部分(30d),所述接合目标部分(30d)被设置于所述凸缘部分和所述第一弹簧护圈之间、所述轴上,和止动件(33),所述止动件(33)被设置在从所述第二弹簧护圈突出的所述轴上,其中所述凸轮表面包括小直径部分(27a)和大直径部分(27b),当所述凸轮从动件与所述凸轮表面的所述小直径部分接触,而所述第一弹簧护圈与所述接合目标部分相分离并且所述第二弹簧护圈与所述止动件接触时,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被单独第一偏压装置的偏压力定位于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和当所述凸轮从动件与所述凸轮表面的所述大直径部分接触,而所述第一弹簧护圈与所述接合目标部分接触并且所述第二弹簧护圈与所述止动件分离时,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被所述第一偏压装置和所述第二偏压装置的偏压力定位于回退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凸轮从动件与所述凸轮表面的所述小直径部分接触时,由所述第一弹簧部件产生的最小第一紧密接触力被施加到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当所述凸轮从动件与所述凸轮表面的所述小直径部分和大直径部分之间的倾斜部分(27c)接触时,由所述第一弹簧部件产生的最大第二紧密接触力被施加到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当所述凸轮从动件与凸轮表面部分接触时,所述凸轮表面部分稍微从所述凸轮表面的所述倾斜部分转换到所述大直径部分,基于所述第一弹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簧部件的第三紧密接触力被施加到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当所述凸轮从动件与所述凸轮表面的所述大直径部分接触时,由所述第一弹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簧部件产生的最大第四紧密接触力被施加到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和当所述凸轮从动件在顺次接触所述凸轮表面的所述大直径部分到所述小直径部分的情况下移动时,第四到第一紧密接触力被相继施加到所述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止动件(33),所述止动件(33)被设置到从所述第二弹簧护圈突出的所述轴上并且可调整所述轴的轴向位置。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弹簧部件和所述第二弹簧部件分别包括压缩螺旋弹簧。
全文摘要
一种单张承印物按压装置。凸轮具有凸轮表面并被可旋转地支撑。杆支撑邻接凸轮表面的凸轮从动件并通过凸轮的旋转所枢转。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被杆可移动地支撑并根据杆的摇摆运动在按压承印物的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和从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回退的回退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和第二压缩螺旋压缩弹簧被布置在杆和支撑之间,并且偏压杆以使凸轮从动件与凸轮表面紧密接触。第二压缩螺旋弹簧的偏压力大于第一压缩螺旋弹簧的偏压力。当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被定位于单张承印物按压位置时,仅第一压缩螺旋弹簧相对凸轮表面偏压凸轮从动件。当单张承印物按压部件被定位于回退位置时,第一和第二压缩螺旋弹簧合作相对凸轮表面偏压凸轮从动件。
文档编号B65H3/46GK1880202SQ20061009277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6日
发明者下川博道, 青木孝畅 申请人:小森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