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776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状分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柔性或可变形容器或管分配糊状或凝胶状物质或^E何 粘性或液体物质,该物质以下被称为"内容物",该容器或管以下丰皮称为 "可变形分配管"。
背景技术
许多膏状物质例如牙膏、奶油、发胶、食品或胶水在可变形分配管 内销售,从而用户可通过用手挤压该管或在管上产生外部压力使该管变 形以分配内容物。由用户产生的分配内容物的外部压力或力以下被称为 "外部压力"。管的形状在形成用于分配内容物的开口的端部处的横截面上通常为 圆形。可变形分配管的该形成的开口端以下被称为"成形开口"。此成形 开口能够被用户打开和再次密封。在制造或生产时,可变形分配管的与该成形开口相对的端部被压平 并被永久密封。可变形分配管的这一被压平和密封的端部以下称为"密 封端"。该密封端和成形开口之间的区域是可变形分配管的可变形部分,以 下将其称为"可变形体部"。在制造期间,管被内容物填充。由上述过程生成的形状的优点是使得用户可通过在管上施加外部压 力以使一部分或全部内容物朝具有成形幵口的端部移动,从而通过该成 形开口分配预期量的内容物,这样分配变化量的内容物。这种管的缺点是在用户已经除去外部压力之后少量内容物仍可能继 续流动,从而在成形开口周围残留一些内容物,这样会危及该成形开口 的再密封和总体卫生。另外,当可变形分配管不再全满时,内容物可远离该成形开口移动。 这可导致进一步分配难以处理,需要用户通过沿该管的外部用手指进行 挤压或通过从该密封端朝该成形开口巻起该管,来朝该成形开口处理内 容物。另外,会难以从这种管中完全分配最后的内容物。可选的是,内容物可在不可变形分配管内销售,该不可变形分配管 容纳有内部活塞以朝开口移动内容物进行分配。这种包装的缺陷是生产 起来比可变形分配管更复杂更昂贵。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即使在柔性或可变形分配管部分为空或几乎为 空时,仍能容易地分配该分配管的一部分或全部内容物。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内部装置的可变形分配管,该内部装 置以下被称为"装置"。该装置被容纳在可变形分配管内,但是其是与该 可变形分配管分离的物理实体,并且能够在该可变形分配管内移动。该 装置的目的是帮助用户分配可变形分配管的内容物的一部分或全部。如已经说明的,可变形分配管具有成形开口、密封端和可变形体部。另外,在生产时以及在第一次使用之前,该装置被插入该可变形分 配管,使得该装置位于该可变形分配管的密封端处。内容物在可变形分配管内位于该装置和该成形开口之间的区域中。 内容物位于其中的区域以下被称为"内部容积"。成形开口自身内也可能 容纳少量内容物。该装置的最接近可变形分配管的密封端的部分以下被称为"装置尾 部"。该装置的位于该装置尾部的相对端的部分是呈现给该可变形分配管 内的内容物的装置部分或面,该装置部分或面以下被称为"装置顶部"。该装置的一个必需特征是当该可变形分配管满或空或处于其间的任 何阶段时,该装置在其自身与可变形分配管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效且自洽的密封。此密封以下被称为"自洽密封(consistent seal)"并且位 于装置顶部处或装置顶部附近。该自洽密封防止内容物的任何越界,使得内容物即使在压力作用下仍保持在装置顶部和成形开口之间。该自洽密封可由该装置的形状、装置的材料性质、固定在该装置上 的附加部件或者这三方面的组合实现。因此,该装置可以是刚性的、柔 性的或二者的组合或混合。当该装置位于该可变形分配管内时,该装置的三维形状使得该装置 提供保持自洽密封所需的稳定性。在该装置与该可变形分配管形成自洽密封的位置处,该装置的横截 面的形状和尺寸需要与可变形体部在成形开口端部处的内部横截面的形 状和尺寸匹配或能够匹配,从而该装置不仅在其在该可变形分配管内移 动期间一直保持自洽密封,而且还使得内部容积的容量最大。该装置的形状和材料性质使得在密封时,该可变形分配管被强制采 取该装置的形状,从而在该装置在该可变形分配管内移动期间一直提供 自洽密封。可选的是,该装置的形状和材料性质使得该装置的形状能够与可变 形分配管产生的任何变形一致地变形,从而保持该自洽密封。可选的是,该装置与该可变形分配管二者组合在一起时的形状和材 料性质可使得在任何变形或压力下产生并维持该自洽密封。该装置的横截面沿该装置的长度从装置顶部到装置尾部改变或逐渐 变细,从而当用户在该装置所在的位置处或在该位置附近向该可变形分 配管施加外部压力时,该装置上产生朝可变形分配管的成形开口方向并 远离密封端的合力。朝向成形开口的该合力以下被称为"合力"。该装置形成为这样的形状或具有这样的部件,即使得该装置仅沿 朝向成形开口的方向物理移动而不沿朝向密封端的方向物理移动,并且 该形状或部件以下被称为"止回部件"。该装置可能够朝该成形开口方向挠曲或变形,然后返回其最初的未 挠曲或未变形状态。优选的是,该装置应使用这样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即所述材料 不仅保持在该可变形分配管内的自洽密封,而且还使该装置能易于朝成 形开口的方向在该可变形分配管内移动。优选的是,装置顶部的三维形态应当或能够以凸出或凹入方式与成 形开口的内部三维形态匹配,从而该装置顶部可进入该成形开口,从而 排出尽可能多的内容物。优选的是,该装置的横截面以这样的方式沿该装置的长度从装置顶 部朝装置尾部改变或逐渐变细,从而允许或促使可变形分配管在该装置 后面塌縮或变形,使得该可变形分配管的随后变空或几乎变空的部分可 变形为扁平或几乎扁平状态。优选的是,装置尾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与该可变形分配管的密 封端处或密封端附近的内部横截面匹配,以使得该装置的长度和/或该可 变形分配管的总长度最小。该可变形分配管的横截面理想地在形成该成形开口的端部处为圆 形,但是该横截面还可以是卵形、椭圆形或者具有或不具有倒圆的角部 或边缘的任何多边形。如已经说明的,当用户在该装置所在的位置处或该位置附近向该可 变形分配管施加外部压力时,在该装置上产生朝向该成形开口作用的合 力。因此,用户间接地生成并控制该合力。当在该装置上产生合力时,该合力通过该装置传递并传递到该可变 形分配管的内容物上,从而在该内容物内产生内部压力状态,该内部压 力以下被称为"内部压力"。内容物的内部压力将继而在装置上产生反向力,该反向力以下被称 为"反向力"。该反向力朝向密封端方向并远离成形开口。该内部压力还可由用户在该装置和该成形开口之间的区域内向该可 变形管施加外部压力而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反向力将试图使该装置朝 密封端方向移动,但是该装置的止回部件将阻止任何这样的移动。该内部压力还可由用户、任何远程装置或重力直接或间接产生。该内部压力还可压靠可变形分配管的内表面,从而迫使该可变形管 的内部容积变为其最大容量。由于该装置是与该可变形分配管物理分离的实体,所以该合力将用 于使该装置朝成形开口方向移动。该装置的朝成形开口方向的移动被内容物的反向力以及该装置与该 可变形管的内表面之间产生的任何摩擦力阻止。这些摩擦力以下将被称 为"内部摩擦力"。作用在该装置上的合力、反向力和内部摩擦力的组合将使得该装置 趋向于挠曲或变形,从而在装置的材料中产生或存储附加力,这些附加 力以下被称为"存储力"。如果可变形分配管在成形开口处未被密封,则内部压力将大到足以 迫使一些内容物流过成形开口 。一些内容物的这一流出将导致可变形分 配管内容纳的内容物的体积减小。这时,内部容积大于剩余内容物所需 的容积,从而导致内部压力相应地降低。当内容物开始流过成形开口时,导致的内部压力的降低会使得反向 力相应地减小。由于合力不再与反向力保持平衡而是朝向该装置并克服 内部摩擦力,所以反向力的减小将导致存储力改变或增加。存储力的这 一改变或增加将导致装置进一步挠曲或变形。装置的容许挠曲或变形量由装置的设计和材料规格规定。会一直保 持自洽密封。该装置还可设计成其是显著刚性的,因此装置不会在因用户施加外 部压力而产生的力的作用下发生显著的挠曲或变形。在此情况下,如果 合力大于内部摩擦力和反向力,则该装置将开始沿合力方向移动,即朝 成形开口方向移动。在朝该可变形分配管的成形开口方向移动时,该内 部装置与该可变形分配管内容纳的剩余内容物的体积减小一致地减小内 部容积。在以这种方式使内部容积与剩余内容物的体积平衡时,内部压 力可保持为一定水平,在该水平下内容物继续流过成形开口。可选的是,该装置还可设计成使得该装置沿合力方向并且l^成形开 口发生显著挠曲或变形。由合力产生的该装置的挠曲或变形以下被称为 "变形容积"。变形容积的生成及渐增的尺寸将与该内部容积内的剩余内 容物所需的减小容积平衡,从而内部压力可被保持为一定水平,在该水 平下内容物继续流过成形开口。变形容积的尺寸将增大,直到该装置达 到针对该变形容积的最大设计状态。此时,该变形容积将不再与内部容积内的剩余内容物的体积的进一步减小平衡,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 合力保持大于内部摩擦力和反向力,则装置整体开始沿合力方向、即朝 成形开口方向移动。在朝该可变形分配管的成形开口移动时,内部装置 将与可变形分配管内容纳的剩余内容物的体积减小一致地减小内部容 积。在以这种方式使内部容积与剩余内容物的体积平衡时,内部压力可 被保持为一定水平,在该水平下内容物继续流过该成形开口。如果用户继续产生合力并形成上述力的平衡,则装置将继续朝成形 开口移动,从而分配更多的或全部内容物。当用户将合力减小到一定水平,在该水平下合力不再能克服内部摩 擦力和反向力的组合时,装置将停止移动,因此通过成形开口的内容物 的流动也将停止。这时,如果装置是设计成是显著刚性的并且变形容积很小或无变形 容积的装置,则不再发生进一步的明显移动。可选的是,如果该装置是设计成具有变形容积的装置,则该变形容 积将继续保持产生挠曲或变形,直到用户进一步减小合力或甚至完全除 去该合力。当合力被这样减小或除去时,存储力将起作用而使该装置返 回其最初的未变形状态,因此变形容积将回縮并且不再像最初那样与内 部容积平衡。但是,内部容积不能保持真空,因此存储力导致的变形容 积的回縮将使得装置整体与内容物一起被抽拉。当装置与内容物被这样 一起抽拉时,该装置被设计成以两种方式之一或以这两种方式的组合操 作。装置整体可朝成形开口方向移动以补充变形容积占据的空间,或可 选择地,内容物可被抽回或吸回可变形分配管以填充该变形容积占据的 空间。内容物返回可变形分配管的这一运动以下被称为"内容物回縮"。 理想的是,装置的设计将允许与装置整体朝成形开口方向移动相结合地 发生少量内容物回縮。如上所述,该装置的三维形态和物理或材料性质及其在可变形分配 管内的行为特性使得该装置能够在可变形分配管内保持自洽密封,并且 该装置可用作内部活塞,其可有效地从可变形分配管中分配内容物。如上所述,该装置的三维形态和物理或材料性质及其在可变形分配管内的行为特性使得用户向可变形分配管施加的外部压力或外力可转化 为可变形分配管内或装置本身内的力、压力或移动,从而内容物可被有 效地分配。由于用户间接地生成并控制合力,因而用户能够以变化的速 率根据意愿分配变化量的内容物。如上所述,装置能够在可变形分配管内移动与装置的防止装置向后 朝密封端方向移动的一个或多个止回部件相组合提供了以下优点,即内 容物总是恰当地提供至成形开口,从而即使在可变形分配管部分变空或 几乎为空时也可容易地立即分配。因此,消除了需要用户朝成形开口操 作内容物以进一步分配的不便。如上所述,当在可变形分配管内时,该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止回部件 防止装置向后朝密封端方向移动,从而提供了以下优点,即即使用户 在该装置顶部与成形开口之间的区域内施加外力时,仍可分配内容物。如上所述,装置顶部的三维形态和物理或材料性质及其行为特性使 得装置顶部匹配或能够匹配成形开口的三维形态,从而确保从可变形分 配管中排出尽可能多的内容物。如上述所述,装置顶部的三维形态和物理或材料性质及其在可变形 分配管内的行为特性产生内容物回缩效果,该内容物回縮效果提供了减 少或消除使用后在成形开口周围残留过量内容物的优点。这对于重新密 封成形开口从而保持产品整体卫生是尤其有利的。


图1示出可变形分配管1的立体图。图2示出可变形分配管1的立体图,该可变形分配管1被分三部分 示出成形开口4,密封端3和可变形体部2。 图3示出可变形分配管1的正视图。图4示出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图5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正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剖面。图6示出装置8的立体图。图7示出装置8的立体图,该装置8被分三部分示出装置尾部10、装置体部11和装置顶部9。图8示出装置8的侧视图。 图9示出装置8的正视图。图10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可变形分配管1内存在 内部容积25。图11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可变形分配管1内存在 内容物16。图12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正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可变形分配管1内存在 内部容积25。图13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正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可变形分配管1内存在 内容物16。图14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并且作用有外力19。图15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和成形开口 4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位于适当 位置并且作用有外力19。图16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和成形开口 4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位于适当 位置并且作用有外力24。图17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正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和成形开口 4之间的中间位置处位于适当 位置并且作用有外力24。图18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成形开口4处位于适当位置。图19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正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剖面,其中装置8在成形开口4处位于适当位置。图20示出在装置顶部9处看的装置8的立体图。图21示出在装置尾部10处看的装置8的立体图。图22示出在装置尾部10处看的装置8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起 见装置8被分两部分示出刚性框架29和可变形中央部28。图23示出从装置尾部10的方向看的可变形中央部28的立体图,其 中为了清楚起见可变形体部16被分两部分示出装置体部11和装置顶 部9。图24示出装置8的侧视图。图25示出从侧面得到的通过装置8的剖面。图26示出装置8的正视图。图27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可变形分配管1内存在 内部容积25。图28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可变形分配管l内存在 内容物16。图29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正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可变形分配管l内存在 内部容积25。图30示出从正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剖面,其中装置8 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可变形分配管1内存在内容物16。图31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孔口 5被密封并且作用 有外力19。图32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孔口 5未被密封并且作 用有外力19。图33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和成形开口 4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处位于 适当位置,孔口5未被密封并且作用有外力19。图34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和成形开口 4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处位于 适当位置,孔口 5未被密封并且作用有压力24。图35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正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和成形开口 4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处位于 适当位置,孔口 5未被密封并且作用有压力24。图36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成形开口 4处位于适当位置,孔口 5未被密封并且 作用有外力19。图37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正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成形开口4处位于适当位置,孔口5未被密封。图38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和成形开口 4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处位于 适当位置,并且内容物回縮34起作用。图39示出在装置顶部9处看的装置8的立体图。图40示出在装置顶部9处看的装置8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 装置8被分三部分示出装置顶部9、装置尾部10和装置体部11。图41示出装置顶部9,为了清楚起见装置顶部9与装置8的其余部分分离。图42示出装置8的侧视图。图43示出从侧视图得到的通过装置8的剖面。图44示出装置8的正视图。图45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 (也被剖视)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并且可变形 分配管l内存在内部容积25。图46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剖面,其中装置8 (也被剖视)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孔口 5被密 封并且可变形分配管1内存在内容物16。图47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正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可变形分配管1内存在 内部容积25。图48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正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孔口 5被密封并且可变 形分配管l内存在内容物16。图49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作用有外力19并且孔口 5被密封。图50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作用有外力19并且孔口 5未被密封。图51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和成形开口 4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处位于 适当位置,作用有外力19并且孔口 5未被密封。图52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和成形开口 4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处位于 适当位置,作用有压力24并且孔口 5未被密封。图53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正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和成形开口 4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处位于 适当位置,作用有压力24并且孔口 5未被密封。图54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 (也被剖视)在成形开口 4处位于适当位置,并且孔口 5未被密封。图55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正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 剖面,其中装置8在成形开口4处位于适当位置,并且孔口5未被密封。 图56示出从可变形分配管1的侧视图得到的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的剖面,其中装置8在密封端3和成形开口 4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处位于 适当位置,并且内容物回缩34起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仅参照图1至图19)仅以实施例方式说明本发明 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将其称为实施方式A。本发明的实施方式A是一种作为可变形分配管的分离插入件提供的 装置,该装置以下被称为装置8。下文将参照装置8的包含构件和工作方 式说明典型的可变形分配管。这种可变形分配管以下被称为可变形分配 管l。可变形分配管1具有中空的可变形体部2。在可变形体部2的一端 为密封端3,而在可变形体部2的相对端为中空的成形开口4。尽管为了 清楚起见在图2内被分离地示出,但是当可变形分配管1处于其制造完 成状态时,可变形体部2、密封端3和成形开口 4形成作为均质整体的可 变形分配管l。成形开口 4在一端具有成形孔口 5,该成形孔口 5用于打开和重新 密封成形开口4,从而允许分配可变形分配管1的内容物16。成形开口 4的形状和尺寸从成形孔口 5开始在与可变形体部2相接 合之处变为更大的形状。成形开口 4与可变形体部2的接合点以下被称 为横截面6,并且在图2中用阴影线示出,在图3和图4中用线I-I指示。成形开口 4的刚性发生变化,并且其刚性明显大于可变形体部2, 从而迫使可变形体部2在横截面6处采取相同的形状和尺寸。通过使可变形分配管1的材料变平然后将该材料永久地密封或熔合 在一起而形成密封端3,从而在该处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不再有内部容积 或空间。通过在密封端3处密封可变形分配管1,可变形体部2被迫在接近 密封端3处采取特定的横截面。在即将成为密封端3的一部分之前的区 域内由可变形体部2形成的中空横截面以下被称为横截面7,并且在图2 中用阴影线示出,而在图3和图4中用线II-II指示。横截面7与密封端3之间的容积以下被称为空隙17。因此,可变形体部2的形状沿可变形体部2的长度从横截面6改变 至横截面7 ,从而使得可变形体部2具有内部容积。装置8具有成形的三维模制形状,并且其非常钢硬或者刚性明显大 于可变形体部2。装置8包括装置顶部9、装置尾部10和装置体部11。 尽管为了清楚起见在图7内被分离地示出,但是装置顶部9、装置尾部 10和装置体部11形成作为均质整体的装置8。装置尾部10在其最宽处具有横截面14,该横截面14在图7中用阴 影线示出,而在图8和图9中用线IV-IV指示。装置尾部10还具有两个 止回部件26。这些止回部件26可成一体地模制在装置8上,或者可由可 选材料形成为分离部件。装置顶部9包含装置塞子12,该装置塞子12在装置顶部9的最大 刚性点处变为更大的横截面13。横截面13在图7中用阴影线示出,并且 在图8和图9中用线III-I工I指示。柔性密封件15位于横截面13处或其附近。柔性密封件15可成一体 地模制在装置8上,或者可用可选材料形成为分离部件。柔性密封件15 的形状类似于横截面13,但是其尺寸稍大于横截面13。装置体部11的形状从横截面13平滑地转变到横截面14。如图7、 8和9所示,装置尾部10被形成为沿直接远离装置顶部9 的方向从横截面14逐渐变细或变圆为一端部。装置尾部10的形状和尺 寸形成为使得当装置8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在密封端3处位于适当位置 时,该装置尾部10将装配在空隙17内。在装置尾部10处的横截面14的形状和尺寸与可变形分配管1的横 截面7的内部形状和内部尺寸相匹配。当装置8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当位置时,在装置尾部10处的 横截面14迫使在沿可变形体部2的长度的任何位置处可变形体部2的内 部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与横截面14相同,在该位置装置尾部10与可变 形体部2接触。在装置顶部9处的横截面13的形状和尺寸与可变形分配管1的横截面6的内部形状和内部尺寸相匹配。当装置8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当位置时,装置顶部9的横截 面13迫使在沿可变形体部2的长度的任何位置处可变形体部2的内部横 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与横截面13相同,在该位置装置顶部9与可变形体部 2接触。图10和12示出在密封端3处位于可变形分配管1内部的装置8。 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在装置顶部9和成形开口 4之间形成内部容积25。 如图11和图13所示,内容物16被容纳在内部容积25内,并且部分位 于成形开口4内。空隙17将部分被装置尾部10占用。可变形体部2的内表面与装置8的横截面13之间的贴合使得在可变 形体部2的内表面和装置8之间形成密封,从而即使在压力作用下也可 防止内容物16发生任何越界。当作为形成装置8的组件的一部分并且不处于任何压力或力作用下 时,柔性密封件15的形状类似于横截面13,但是其尺寸稍大于横截面 13。从而柔性密封件15的横截面也稍大于由于可变形体部2内存在装置 8而形成的可变形体部2的内部横截面。当装置8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当位置时,柔性密封件15被压 縮以装配在可变形体部2的内部横截面内。已被压缩以装配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的柔性密封件15在压力作用下 抵靠可变形体部2的内表面,从而提^^了抵抗内容物16的任何越界的增 强密封或进一步密封,同时仍允许装置8在分配管1内自由移动。当作为形成装置8的组件的一部分并且不处于任何压力或力作用下 时,止回部件26是柔性部件,该部4牛的外部尺寸大于横截面14以及该 部件必须装配在其中的对应横截面7的尺寸。当装置8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当位置时,止回部件26被压縮 而以这样的方式装配在横截面7内,目卩如果装置8朝成形开口 4的方 向移动,则该止回部件进一步压縮,从而允许装置8朝成形开口 4的方 向在分配管1内自由移动。但是,当装置8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 当位置时,止回部件26被压縮而以这样的方式装配在横截面7内,艮口如果装置8朝密封端3的方向移动,则止回部件26被迫抵靠可变形分配 管1的内表面上或进入该内表面中,从而将装置8锁定在该处并防止装 置8沿密封端3方向进一步移动。如图18和19所示,装置顶部9的外部形状将是这样的形状和尺寸, 即该形状和尺寸使得该装置顶部可在可变形分配管1的成形开口 4内移 动,从而排出尽可能多的内容物16。如图18和19所示,装置顶部9的装置塞子12将是这样的形状和尺 寸,即该形状和尺寸使得该装置塞子可在成形孔口 5内移动,同时仍允 许排出内容物16。装置8的特征在于锥形表面27。锥形表面27由横截面13到横截面 14的平滑过渡部形成。如图14和15中的箭头19所示,用户直接或间接在可变形分配管1 的外侧上施加外部压力。外部压力19的结果是产生朝成形开口 4的方向 作用在装置8上的合力20。合力20继而通过装置8作用在可变形分配管 1内容纳的内容物16上,从而在内容物16内产生内部压力21。内部压力21将在装置8上产生反向力23。反向力23抵抗合力20, 并且用于使装置8朝密封端3的方向移动,但是任何这种移动都被止回 部件26阻止。装置8和可变形体部2的内表面之间的密封与柔性密封件15提供的 附加密封相结合的效果确保内容物16留在位于装置8的成形开口 4侧的 内部容积25内。当成形孔口 5未被密封时,内部压力21将迫使内容物16如箭头22 所示通过成形孔口5排出。最初,当内容物16开始从可变形分配管1排出时,内部压力21将 减小,反向力23也将相应地减小。因而,合力20将大于由内容物16的 内部压力21生成的反向力23。如图14和15所示,合力20与反向力23之差由存在于装置8和可 变形分配管1的内表面之间的内部摩擦力18解决。当内容物16继续从可变形分配管1中排出时,反向力23相应地进一步减小。最终,合力20将大于反向力23和内部摩擦力18的组合,此 时装置8开始沿合力20的方向向前移动,该方向朝向成形开口4。当装置8朝成形开口4移动时,内部压力21将维持在一定水平,即 在该水平下内容物16将继续通过成形孔口 5排出,并且空隙17的尺寸 将增大,使得可变形体部2变空并处于扁平或几乎扁平状态,如图15所 7K。参照图16和17,内部压力21还可由在成形开口 4和装置8的位置 之间作用在可变形体部2上的外力24产生。在上述示例中,反向力23可用于使装置8远离成形开口 4而朝向密 封端3移动。止回部件26被设计成防止装置8朝密封端3的方向移动, 因此外力24产生的内部压力21也将导致内容物16如箭头22所示通过 成形孔口 5排出。当装置8接近成形开口4时,与成形开口 4的内部形状和内部尺寸 相对应的装置顶部9的形状和尺寸使得装置顶部9在成形开口 4内移动, 以便排出尽可能多的内容物16。在此情况下,如图18和19所示,装置 塞子12的形状和尺寸形成为使得即使当装置塞子12已经移入成形孔口 5 内时,内容物16仍能够流过成形孔口5。用户能够改变外部压力19或24以便可因而控制内容物16的排出速率。当用户移除外部压力19或外部压力24时,在可变形分配管1和装 置8内产生的结果力被移除,因此内容物16停止流动。由于止回部件26防止装置8向后朝密封端3移动,所以内容物16 将一直保留在成形开口 4的区域内为进一步使用做好准备。下文将参照附图(仅图1至图5以及另外的图20到38)仅以实施 例方式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将其称为实施方式B。本发明的实施方式B是一种作为可变形分配管的单独插入件提供的 装置,该装置以下被称为装置8。下文将参照装置8的包含构件和工作方 式说明典型的可变形分配管。这种可变形分配管以下被称为可变形分配 管l。可变形分配管1具有中空的可变形体部2。在可变形体部2的一端为密封端3,而在可变形体部2的相对端为中空的成形开口4。尽管为了 清楚起见在图2内被分离地示出,但是当可变形分配管1处于其制造完 成状态时,可变形体部2、密封端3和成形开口 4形成作为均质整体的可 变形分配管l。成形开口 4在一端具有成形孔口 5,该成形孔口 5用于打开和重新 密封成形开口4,从而允许分配可变形分配管1的内容物16。成形开口 4的形状和尺寸从成形孔口 5开始在与可变形体部2相接 合之处变为更大的形状。成形开口 4与可变形体部2的接合点以下被称 为横截面6,并且在图2中用阴影线示出,在图3和图4中用线I-1指示。成形开口 4的刚性发生变化,并且其刚性明显大于可变形体部2, 从而迫使可变形体部2在横截面6处采取相同的形状和尺寸。通过使可变形分配管1的材料变平然后将该材料永久地密封或熔合 在一起而形成密封端3,从而在该处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不再有内部容积 或空间。通过在密封端3处密封可变形分配管1,可变形体部2被迫在接近 密封端3处采取特定的横截面。在即将成为密封端3的一部分之前的区 域内由可变形体部2形成的中空横截面以下被称为横截面7,并且在图2 中用阴影线示出,而在图3和图4中用线I1-II指示。横截面7与密封端3之间的容积以下被称为空隙17。因此,可变形体部2的形状沿可变形体部2的长度从横截面6改变 至横截面7,从而使得可变形体部2具有内部容积。装置8是成形的三维模制部件,其将刚性框架29和可变形中央部 28相结合。可以想象,刚性框架29和可变形中央部28将形成共同模制 件,但是它们同样也可被模制成分离部件随后组装在一起。图22示出装 置8,其中为了清楚起见可变形中央部28和刚性框架29是分离的。可变形中央部28包括装置顶部9和装置体部11,为了清楚起见该 装置顶部9和装置体部11在图23内被分离地示出。可变形中央部28用 这样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即所述材料使得该可变形中央部可沿一个方向被压縮同时相应地沿另 一个方向扩展或延长。合适的材料可以是弹性体材料、泡沫橡胶材料、凝胶型材料、中央 填充有流体或凝胶的成形外皮,以及它们的任何组合。刚性框架29包含装置尾部10、锥形壁27、装置卡圈30和止回部件 26。刚性框架29最有可能用塑料模制而成。装置尾部10在其最宽部具有横截面14,该横截面14在图22和23 中用阴影线示出,并在图24、图25以及图26中用线IV-IV指示。止回 部件26位于装置尾部。止回部件26可成一体地模制在刚性框架29上,或者可由可选材料 形成分离部件。装置卡圈30位于刚性框架29的与装置尾部10相对的端部。当刚性 框架29和可变形中央部28被模制或组装在一起时,装置卡圈30的外周 与可变形中央部28上的横截面13 —致。横截面13在图22和23中用阴 影线示出,并且在图24、在图25以及图26中用线工I1-III指示。如图 22所示,锥形壁27从装置卡圈30延伸到装置尾部10。为了清楚起见,装置顶部9和装置体部11被分开说明,但它们是单 个均质部件。参照图24、 25和26,装置顶部9包含装置塞子12,该装 置塞子12变换成较大的柔性密封件15之后稍微减小至横截面13,当刚 性框架29和可变形中央部28模制或组装在一起时,该横截面13的外周 与刚性框架29上的装置卡圈30的外周一致。横截面13在图22和23上 用阴影线示出,并且在图24、在图25以及图26上用线III-III指示。 柔性密封件15的形状类似于横截面13,但是其尺寸略大于横截面13。装置卡圈30内具有一孔,装置体部ll将通过该孔被安置。如图20 和21所示,装置体部11位于横截面13的尺寸之内,并且平滑地转变到 与装置尾部10接合。如图21、 24和25内的锥形壁27的虚线所示,当 刚性框架29和可变形中央部28被模制在一起或组装在一起时,锥形壁 27位于装置体部11的体积或轮廓内。如图22和26所示,装置尾部10被形成为沿直接远离装置卡圈30 的方向从横截面14逐渐变细或变圆为端部。装置尾部10的形状和尺寸形成为使得当装置8在密封端3处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当位置时,该装置尾部10将装配在空隙17中,如图27和图29所示。在装置尾部10处的横截面14的形状和尺寸与可变形分配管1的横 截面7的内部形状和内部尺寸相匹配。当装置8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当位置时,在装置尾部10处的 横截面14迫使在沿可变形体部2的长度的任何位置处可变形体部2的内 部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与横截面14相同,在该位置装置尾部10与可变 形体部2接触或重合。装置卡圈30及对应的横截面13的形状和尺寸与可变形分配管1的 横截面6的内部形状和内部尺寸相匹配。当装置8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当位置时,装置卡圈30及对应 的横截面13迫使在沿可变形体部2的长度的任何位置处可变形体部2的 内部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与装置卡圈30相同,在该位置装置卡圈30与 可变形体部2接触或重合。图27和图29示出在密封端3处位于可变形分配管1内部的装置8。 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在装置顶部9和成形开口 4之间生成内部容积25。 如图28和图30所示,内容物16被容纳在内部容积25内,并且部分地 容纳在成形开口 4内。空隙17将部分被装置尾部10占用。可变形体部2的内表面与装置8的卡圈30之间的贴合使得在可变形 体部2的内表面和装置8之间形成密封,从而即使在压力作用下也可防 止内容物16发生任何越界。当作为形成装置8的组件的一部分并且不处于任何压力或力作用下 时,柔性密封件15的形状类似于横截面13,但是其尺寸稍大于横截面 13。从而柔性密封件15的横截面也稍大于由于可变形体部2内存在装置 8而形成的可变形体部2的内部横截面。当装置8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当位置时,柔性密封件15被压 縮以装配在可变形体部2的内部横截面内。己被压縮以装配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的柔性密封件15在压力作用下 抵靠可变形体部2的内表面,从而提供了抵抗内容物16的任何越界的增强密封或进一步密封,同时仍允许装置8在分配管1内自由移动。当作为形成装置8的组件的一部分并且不处于任何压力或力作用下时,止回部件26是柔性部件,该部件的外部尺寸大于横截面14以及该 部件必须装配在其中的对应横截面7的尺寸。当装置8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当位置时,止回部件26被压縮 而以这样的方式装配在横截面7内,g卩如果装置8朝成形开口 4的方 向移动,则该止回部件进一步压縮,从而允许装置8在分配管1内自由 移动。但是,如果装置8开始沿远离成形开口 4的方向朝密封端3的方 向移动,则止回部件26被迫抵靠可变形分配管1的内表面上或进入该内 表面中,从而将装置8锁定在该处并防止装置8沿密封端3的方向进一 步移动。如图36和37所示,装置顶部9的外部形状将是这样的形状和尺寸 或者可变形为这样的形状和尺寸,即该形状和尺寸使得该装置顶部可在 可变形分配管1的成形开口 4内移动,从而排出尽可能多的内容物16。如图36和37所示,装置顶部9的装置塞子12将是这样的形状和尺 寸或可变形为这样的形状和尺寸,即该形状和尺寸使得该装置塞子可在 成形孔口5内移动,同时仍可排出内容物16。参照图31,用户直接或间接在可变形分配管1的外侧施加外部压力 如箭头19所示。通过可变形的分配管1作用于装置8上的外部压力19 的结果是产生朝成形开口 4的方向作用在装置8上的合力20。合力20继 而通过装置8作用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容纳的内容物16上,从而在内容 物16内产生内部压力21。盖子35被示出为密封孔口 5的方法。为了将外部压力19转换成作用在内容物16上的合力20,可变形中 央部28将承受以下被称为"装置压力31"的内部力或内部压力31。另外,取决于可变形中央部28的材料特性,外部压力19的另一个 结果是如图31所示压縮或扭曲可变形中央部28。此压縮或扭曲由图28 内的未被压縮的可变形分配管1与图31内的被压縮可变形分配管1的不 同轮廓示出。此压縮或扭曲还由图31中在附图标记19处示出的未被压 縮的可变形分配管1的虚线与也在图31中示出的可变形分配管1和可变形中央部28的新轮廓之间的不同轮廓示出。装置8还被设计成当装置8 处于上述被压縮或扭曲状态时,装置8采取的结果外部三维形态使得外 部压力19继续产生合力20。内部压力21将在装置8上产生反向力23。装置8和可变形分配管1 的内表面之间产生内部摩擦力18。反向力23与内部摩擦力18结合来抵 抗合力20。装置8和可变形体部2的内表面之间的密封效果确保内容物16留在 位于装置8的成形开口 4侧的内部容积25内。当内部压力21增加时, 装置压力31相应地增加,这样将进一步提高柔性密封件15的效用。参照图32,当成形孔口5未被密封时,内部压力21将使得内容物 16开始如箭头22所示通过成形孔口 5被排出。最初,当内容物16从可变形分配管1排出时,容纳剩余内容物16 所需的容积将减小,这继而导致内部压力21相应地减小。在此情况下, 合力21将不能被反向力23抵消,从而使得可变形中央部28向内部容积 25中扭曲。可变形中央部28沿合力20的方向并朝成形开口 4的扭曲以 下将被称为"变形容积33",并且在图32内用附图标记33指示。可变形中央部28的扭曲将导致在可变形中央部28的材料中产生或 存储附加力,这些附加力以下将被称为"存储力32"并且在图31和32 中用箭头32指示。变形容积33将继续扭曲,直到存储力32与反向力23的组合与合力 20平衡,并且这些力处于均衡状态。可选的是,变形容积33可达到其最大设计扭曲状态,此时如果合力 20足够大,则还会开始克服内部摩擦力18,而装置8作为一个整体单元 开始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沿合力20的方向、即朝向成形开口 4向前移动。锥形壁27提供了可借以限制外部压力19对可变形中央部28造成的 扭曲效果的手段。通过这样向前移动,装置8将与内容物16的剩余部分的体积的减少 一致地减小内部容积25的尺寸,从而将内部压力21保持在一定水平, 在该水平下内容物16将继续通过成形孔口 5排出。当装置8朝成形开口4移动时,空隙17的长度将增加,使得可变形体部2变空并且如图33所 示空隙17周围处于扁平或几乎扁平状态。参照图36和37,当装置8接近成形开口4时,装置顶部9的形状 和尺寸将扭曲成对应于成形开口 4的内部形状和内部尺寸,以便排出尽 可能多的内容物16。在此情况下,还如图36和37所示,装置塞子12具 有这样的形状和尺寸或能够扭曲为这样的形状和尺寸,使得即使当装置 塞子12已经移入成形孔口 5内时,内容物16仍能够流过成形孔口 5。用户能够改变外部压力19以便可因而控制内容物16的排出速率。当用户移除外部压力19时,在可变形分配管1和装置8内设立的结 果力将以与这些力的设立相反的顺序移除。因此,首先,装置8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将停止移动,从而内容物16 将停止流动。其次,存储力32将使变形容积33縮回其原始状态。此时, 通过设计可发生两种可选操作之一或二者的组合。装置8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可朝成形开口 4的方向移动以填充变形容 积33占据的空间。或可选择地,内容物16可被抽回或縮回可变形分配 管l中以填充变形容积33占据的空间。如图38中的箭头34所示,内容 物16的返回可变形分配管的这一移动以下被称为"内容物回縮34"。参照图34和35,内部压力21还可由在成形开口 4和装置8的位置 之间作用在可变形体部2上的外力24生成。当外力24产生内部压力21时,引起的反向力23可用于使装置8作 为一个整体单元沿反向力23的方向并朝密封端3移动。止回部件26防 止装置8朝密封端3的方向移动。因此,反向力23将作用在可变形中央 部28上以使其沿反向力23的方向扭曲。但是,可变形中央部28相对于 刚性框架29的定位以及可变形体部2的约束会防止沿反向力23的方向 发生任何扭曲或压縮。因此,如果成形孔口5未被密封,则在外力24生 成的内部压力21将导致内容物16如箭头22所示通过成形孔口 5排出。由于止回部件26防止装置8向后朝密封端3移动,所以内容物16 总是恰当地存在于成形开口 4处为进一步使用做好准备。下文将参照附图(仅图1至图5以及另外的图39到56)仅以实施例方式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将其称为实施方式c。本发明的实施方式C是一种作为可变形分配管的单独插入件提供的装置,该装置以下被称为装置8。下文将参照装置8的包含构件和工作方式说明典型的可变形分配管。这种可变形分配管以下被称为可变形分配管1。可变形分配管1具有中空的可变形体部2。在可变形体部2的一端 为密封端3,而在可变形体部2的相对端为中空的成形开口 4。尽管为了 清楚起见在图2内被分离地示出,但是当可变形分配管1处于其制造完 成状态时,可变形体部2、密封端3和成形开口 4形成作为均质整体的可 变形分配管l。成形开口 4在一端具有成形孔口 5,该成形孔口 5用于打开和重新 密封成形开口 4,从而允许分配可变形分配管1的内容物16。成形开口 4的形状和尺寸从成形孔口 5开始在与可变形体部2相接 合之处变为更大的形状。成形开口 4与可变形体部2的接合点以下被称 为横截面6,并且在图2中用阴影线示出,在图3和图4中用线I-1指示。成形开口 4呈刚性变化,并且其刚性明显大于可变形体部2,从而 迫使可变形体部2在横截面6处采取相同的形状和尺寸。通过使可变形分配管1的材料变平然后将该材料永久地密封或熔合 在一起而形成密封端3,从而在该处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不再有内部容积 或空间。通过在密封端3处密封可变形分配管1,可变形体部2被迫在接近 密封端3处采取特定的横截面。在即将成为密封端3的一部分之前的区 域内由可变形体部2形成的中空横截面以下被称为横截面7,并且在图2 中用阴影线示出,而在图3和图4中用线II-II指示。横截面7与密封端3之间的容积以下被称为空隙17。因此,可变形体部2的形状沿可变形体部2的长度从横截面6改变 至横截面7,从而使得可变形体部2具有内部容积。装置8是成形的三维模制部件,其可以是或不是中空的。在所附图 示中装置8的中央被示出为是中空的。在此形式下,装置的中央可容纳 另一种材料或流体。对于本具体实施方式
,装置可容纳气体。可设想,装置8由这样的材料、具有这样的材料密度、或具有这样的变化剖面厚度或这三种的任何组合模制,使得装置8可在其变化部分处根据需要呈现变化的柔度。装置8包含装置顶部9、装置尾部lO和装置体部ll。尽管为了清楚 起见在图40中被分离地示出,但是装置顶部9、装置尾部10和装置体部 11形成作为均质整体的装置8。装置顶部9在图41中单独示出以更清楚 地识别其构成部件。装置尾部10在其最宽部具有横截面14,该横截面14在图40中用 阴影线示出,并且在图42、在图43以及图44中用线IV-IV指示。装置 尾部10还具有两个止回部件26。这些止回部件26可成一体地模制在装 置8上,或者可以由可选材料形成为分离部件。装置顶部9包含装置塞子12,装置塞子12在装置顶部9与装置体 部11相接合之处变成较大横截面13。横截面13在图40中用阴影线示出, 并且在图42、图43以及图44中用线Ill-Ill指示。柔性密封部件15位于横截面13处或横截面13附近,并且在图42、 43和44中最清楚地示出。柔性密封部件15的形状与横截面13相似,但 是其尺寸或直径稍大于横截面13。如图41和43中最清楚地示出,可变形中央部27位于装置塞子12 和柔性密封件15之间。装置体部11的形状从横截面13平滑地变到横截面14。如图39、 40和44所示,装置尾部10被形成为沿直接远离装置顶部 9的方向从横截面14逐渐变细或变圆为一端部。装置尾部10的形状和尺 寸形成为使得当装置8在密封端3处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当位置 时,该装置尾部10将装配在空隙17中,见图45和图47。在装置尾部10处的横截面14的形状和尺寸与可变形分配管1的横 截面7的内部形状和内部尺寸相匹配。当装置8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当位置时,在装置尾部10处的 横截面14迫使在沿可变形体部2的长度的任何位置处可变形体部2的内 部横截面采取与横截面14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在该位置处装置尾部10与可变形体部2接触。装置顶部9处的横截面13的形状和尺寸与可变形分配管1的横截面 6的内部形状和内部尺寸相匹配。当装置8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当位置时,装置顶部9处的横 截面13迫使在沿可变形体部2的长度的任何位置处可变形体部2的内部 横截面采取与横截面13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在该位置处装置顶部9与可 变形体部2接触。图45和图47示出在密封端3处安置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部的装置 8。可看出可变形分配管1的形状适合于装置8的横截面13和横截面14。 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在装置顶部9和成形开口 4之间形成内部容积25。 空隙17将部分被装置尾部10占用。如图46和图48所示,内容物16被容纳在内部容积25内并且部分 容纳在成形开口 4内。盖子35示出为一种密封孔口 5的方法。可变形体部2的内表面与装置8的横截面13之间的装配使得在可变 形体部2的内表面和装置8之间形成密封,从而即使当内容物16处于压 力作用下时仍可防止内容物16发生任何越界。当不处于任何压力或力作用下时,柔性密封件15的形状将类似于横 截面13,但是其尺寸稍大于横截面13。从而柔性密封件15的横截面也 稍大于由于可变形体部2内存在装置8而形成的可变形体部2的内部横 截面。当装置8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当位置时,柔性密封件15被压 缩以装配在可变形体部2的内部横截面内。已被压縮以装配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的柔性密封件15在压力作用下 抵靠可变形体部2的内表面,从而提供了抵抗内容物16的任何越界的改 进增强密封或进一步密封,同时仍允许装置8在分配管1内自由移动。当不处于任何压力或力作用下时,止回部件26是柔性部件,该部件 的外部尺寸大于横截面14以及该部件必须装配在其中的对应横截面7的 尺寸。当装置8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当位置时,止回部件26挠曲或被压缩而以这样的方式装配在横截面7内,g卩如果装置8朝成形幵口4 的方向移动,则止回部件进一步挠曲或压縮,从而仍允许装置8在可变 形分配管1内自由移动。但是,当装置8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位于适当位置时,止回部件26挠曲或被压縮而以这样的方式装配在横截面7内, 即如果装置8开始朝密封端3的方向移动,则止回部件26被迫抵靠可 变形分配管1的内表面或扩展进入该内表面中,从而将装置8锁定在该 处并防止装置8朝密封端3的方向进一步移动。参照图54和55,装置顶部9的外部形状将是这样的形状和尺寸或 者可变形成这样的形状和尺寸,即该形状和尺寸使得该装置顶部可在可 变形分配管1的成形开口 4内移动,从而排出尽可能多的内容物16。如图54和55所示,装置顶部9的装置塞子12将是这样的形状和尺 寸或可变形为这样的形状和尺寸,即该形状和尺寸使得该装置塞子可在 成形孔口5内移动,同时仍可排出内容物16。参照图49,用户如箭头19所示直接或间接向可变形分配管1的外 侧施加外部压力。外部压力19通过可变形分配管1作用在装置8上的结 果是在装置8内产生朝向形开口 4的方向的合力20。合力20继而通过装 置8作用在可变形分配管1内容纳的内容物16上,从而在内容物16内 产生内部压力21。内部压力21将在装置8上产生反向力23。装置8和可变形分配管1 的内表面之间产生内部摩擦力18。反向力23与内部摩擦力18相结合而 抵抗合力20。为了将外部压力19转换成作用在内容物16上的合力20,装置8及 其中央部内的气体或材料将承受以箭头28表示的内力或内部压力,该内 力或内部压力以下被称为"装置压力28"。另外,取决于于装置8的材料特性及其中央部内的气体或材料,外 部压力19与反向力23相结合的另一个结果是如图49所示压缩或扭曲装 置8。此压缩或扭曲由图46中的未被压縮的装置8与图49中的被压縮装 置8的不同轮廓示出。此压縮或扭曲还在图49中用箭头19指示的未被 压縮的可变形分配管1的虚线轮廓与也在图49中示出的可变形分配管1和装置8的现在被压缩或扭曲的轮廓之间的不同轮廓示出。装置8还被设计成当装置8处于上述被压縮或扭曲状态时,采取的装置8的结果外 部三维形态使得外部压力19继续产生合力20。装置8与可变形体部2的内表面之间的密封效果可确保内容物16保 留在位于装置顶部9的成形开口 4侧的内部容积25内。装置压力28将 进一步提高或增强装置8与可变形体部2的内表面之间的密封。内部压力21也将施加在内部密封表面31上,从而与柔性密封件15 所克服的内容物16的内部压力21的任何增加成比例地提高柔性密封件 15的效用。参照图50,当成形孔口 5未被密封时,内部压力21将使得内容物 16开始如箭头22所示通过成形孔口 5排出。最初,当内容物16被从可变形分配管1排出时,容纳剩余内容物 16所需的容积将减小,这继而导致内部压力21相应地减小。在此情况下, 合力20将不能被反向力23抵消,从而合力20将使得可变形中央部27 沿合力20的方向扭曲。可变形中央部27沿合力20的方向并朝成形开口 4的扭曲以下将被称为"扭曲中央部30",如图50中所示。可变形中央部27到扭曲中央部30的扭曲将导致在装置8的材料内 产生或存储附加力,这些附加力以下将被称为"存储力29"并且在图50 中用箭头29指示。扭曲中央部30将继续扭曲,直到存储力29与反向力23的组合与合 力20平衡,并且这些内力处于均衡状态。通过这样扭曲,扭曲中央部30 将抵消内部容积25内容纳的内容物16的剩余部分的体积的减小,从而 将内部压力21保持在一定水平,在该水平下内容物16将继续流动。当扭曲中央部30达到其最大设计扭曲状态,并且此时合力20大到 足以克服内部摩擦力18时,装置8作为一个整体将开始在可变形分配管 l内沿合力20的方向、即朝向成形开口4向前移动。通过这样朝向成形开口 4移动,装置8将与内容物16的剩余体积的 减少一致地减小内部容积25的尺寸,从而将内部压力21保持为一定水 平,在该水平下内容物16将继续通过成形孔口 5排出。当装置8朝成形开口 4移动时,空隙17的长度将增加,使得可变形体部2变空并且如图 33所示在空隙17周围处于扁平或几乎扁平状态。参照图54和55,当装置8接近成形开口 4时,对应于或扭曲为成 形开口 4的内部形状和内部尺寸的装置顶部9的形状和尺寸使得装置顶 部9可在成形开口 4内移动,以便排出尽可能多的内容物16。在此情况 下,装置塞子12具有这样的形状和尺寸,使得即使当装置塞子12已经 移入成形孔口 5内时,内容物16仍能够流过成形孔口 5。用户能够改变外部压力19以便可因而控制内容物16的排出速率。当用户移除外部压力19时,已在可变形分配管1和装置8内设立的 结果力将以与设立这些力相反的顺序移除。因此,首先,装置8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将停止移动,从而内容物16 将停止流动。其次,存储力29将使扭曲中央部30縮回其原始状态。此 时,通过设计可发生两种可选操作之一 (或理想地,两种操作的组合)。装置8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可朝成形开口 4的方向移动以填充扭曲中 央部30占据的空间。或可选择地,内容物16可被抽回或縮回可变形分 配管l以填充扭曲中央部30占据的空间。如图56中的箭头34所示,内 容物16的返回可变形分配管中的这一移动以下被称为"内容物回縮34"。参照图52和53,内部压力21还可由在成形开口 4和装置8的位置 之间作用在可变形体部2上的外力24生成。当外力24产生内部压力21时,引起的反向力23可用于使装置8作 为一个整体单元沿反向力23的方向朝密封端3移动。止回部件26防止 装置8朝密封端3的方向移动。因此,反向力23将作用在可变形中央部 27上以使其沿反向力23的方向扭曲。但是,可变形中央部27的设计与 可变形分配管1对装置8的约束相结合会使得使可变形中央部27沿反向 力23的方向运动所需的力大于通过孔口 5排出内容物16所需的力。因 此,如果成形孔口 5未被密封,则由外力24生成的内部压力21将导致 内容物16如箭头22所示通过成形孔口 5排出。由于止回部件26防止装置8向后朝密封端3移动,所以内容物16 将总是存在于成形开口 4的区域中为进一步使用做好准备。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分配任何粘性或液体物质的可变形管,该可变形管包括可变形的或柔性的外壳,该外壳在一端具有用于分配内容物的成形开口,并具有相对的密封端以及可移动的内部装置,该内部装置最初被设定在该密封端处,并且形状形成为当用户在该内部装置所在的位置处或该位置附近在该可变形管上施加外力时,该内部装置朝该成形开口的方向移动,从而可有效地分配内容物的一部分或全部。
2、 一种用于分配任何粘性或液体物质的可变形管,该可变形管包括 可变形的或柔性的外壳,该外壳在一端具有用于分配内容物的成形开口, 并具有相对的密封端以及可移动的内部装置,该内部装置最初被设定在 该密封端处,并且形状形成为当用户在该内部装置所在的位置处或该位 置附近在该可变形管上施加外力时,在该内部装置上或该内部装置内产 生合力从而使该内部装置朝该成形开口的方向变形或挠曲,从而该合力 作用在内容物上以通过该成形开口排出该内容物,借此可有效地分配内 容物的一部分或全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的 可变形管,其中所述内部装置在该装置的面对所述成形开口的端部与所 述可变形分配管的内表面或多个内表面之间形成有效且自洽的密封,从 而防止内容物发生任何过界,这样即使在合理的压力下并且当该可变形 分配管为满或空或其间的任何阶段时,内容物都一直保持在该装置与该 可变形管的成形开口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的 可变形管,其中当所述装置位于所述可变形分配管内时,所述装置的三 维形状提供了保持该装置的面对所述成形开口的端部与该可变形管之间 的自洽密封从而防止发生内容物的任何过界所需的稳定性,这样即使在 合理的压力下并且当该可变形分配管为满或空或其间的任何阶段时,内 容物都一直保持在该装置与该可变形管的成形幵口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的可变形管,其中所述内部装置的三维形态和物理或材料性质及其在所述 可变形分配管内的行为特性使得该装置能够在该可变形分配管内保持自 洽密封,并且使得该装置可用作内部活塞,其可从可变形分配管中有效 地分配内容物。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的 可变形管,其中在所述内部装置与所述可变形分配管形成自洽密封处该 内部装置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匹配或能够匹配该可变形管在靠近所述 成形开口的端部处的内部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从而该装置不仅在该可 变形分配管内运动期间一直保持自洽密封,而且还使得内部容积最大。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的 可变形管,其中所述内部装置的一部分被设计成柔性密封件,从而内容 物抵靠该密封件的压力的任何增加都将导致密封力相应地增加,因此即 使在合理的压力下仍可提供自洽密封。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的 可变形管,其中所述内部装置的形状和材料特性使得在密封处,该可变 形分配管被强制采取该内部装置的形状,从而在该装置在该可变形分配 管内运动期间一直在该内部装置和该可变形管之间提供自洽密封。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的 可变形管,其中所述装置的形状和材料特性使得该装置的形状能够与所 述可变形分配管引起的任何变形一致地变形,从而在该内部装置和该可 变形管之间保持自洽密封。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 的可变形管,其中所述内部装置与所述可变形分配管二者的形状和材料 特性在组合时可使得在任何变形或压力下在该装置与该可变形管之间产 生并保持自洽密封。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 的可变形管,其中所述内部装置用这样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所述材 料不仅保持所述可变形分配管内的自洽密封,而且还使该装置能够朝该 可变形分配管的所述成形开口的方向在该可变形分配管内容易地移动。
12、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 的可变形管,其中所述内部装置将形成这样的形状或具有这样的部件, 使得该内部装置将仅沿朝向所述可变形分配管的成形开口的方向物理移 动而不会沿朝向该可变形分配管的密封端的方向物理移动。
1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 的可变形管,其中所述内部装置在距所述可变形管的成形开口最近处的 三维形态以凸起或凹入方式匹配或能够匹配该成形开口的内部三维形 态,从而该内部装置可进入该成形开口,从而排出尽可能多的内容物。
1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 的可变形管,其中所述内部装置的横截面沿该内部装置的长度从装置顶 部朝装置尾部改变或逐渐变细,从而允许或促使该可变形分配管在该装 置后面塌縮或变形,从而该可变形分配管的随后变空或几乎变空的部分 可变形为扁平或几乎扁平状态。
1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 的可变形管,其中所述内部装置在最接近所述可变形分配管的密封端处 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可变形分配管在该密封端处或该密封端附 近的内部横截面匹配,以便使得该装置的长度和/或该可变形分配管的总 长度最小。
1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 的可变形管,其中所述可变形分配管的横截面理想地在形成所述成形开 口的端部处为圆形,但是该横截面还可以是卵形、椭圆形或具有或不具 有倒圆角部或边缘的任何多边形形状。
1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 的可变形管,其中内部压力还可由用户、任何远程装置或重力直接或间 接地产生。
1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 的可变形管,其中生成的任何内部压力将压靠在所述可变形分配管的内 表面上,从而迫使该可变形管的内部容积变为其最大容量。
1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的可变形管,其中所述内部装置设计成其是显著刚性的,并且当用户在 该内部装置所在的位置处或该位置附近在所述可变形分配管上施加外部 压力时,该装置不会发生显著的挠曲或变形。
2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的可 变形管,其中所述内部装置设计成挠曲,从而当用户在该内部装置所在 的位置处或该位置附近在所述可变形分配管上施加外部压力时,该内部 装置能够朝该可变形分配管的成形开口的方向挠曲或变形,从而排出一 部分内容物,当外部压力被释放时在该内部装置返回其最初的未挠曲或 未变形状态之前,该内部装置实际上不会在该可变形管内移动。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柔性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 的可变形管,其中当用户在所述内部装置所在的位置处或该位置附近在 所述可变形分配管上施加外部压力时, 一旦该柔性内部装置达到其挠曲 极限,则该内部装置能够朝所述成形开口前进,从而排出该可变形管的 内容物的一部分或全部。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柔性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 的可变形管,其中当外力被移除时,由于用户施加的外部压力而已经变 形的所述柔性内部装置于是返回其最初的未挠曲或未变形状态,然后该 柔性内部装置本身朝所述成形开口的方向前进。
23、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柔性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 的可变形管,其中当外力被移除时,由于用户施加的外部压力而已经变 形的所述柔性内部装置于是返回其最初的未挠曲或未变形状态,然后该 柔性内部装置使剩余内容物回到所述可变形分配管内,从而使该成形开 口清洁而不会留有任何内容物。
24、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柔性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 的可变形管,其中当外力被移除时,由于用户施加的外部压力而已经变 形的所述柔性内部装置于是返回其最初的未挠曲或未变形状态,然后该 柔性内部装置本身朝所述成形开口的方向前进并且使剩余内容物回到所 述可变形分配管内,从而使该成形开口清洁而不会留有任何内容物。
25、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的可变形管,其中当用户在所述内部装置所在的位置处或该位置附近在所述 可变形分配管上施加外部压力时,该内部装置发生的挠曲或变形量可由 该装置的设计和材料规格规定,从而可针对不同的规格或内容物设计内 容物在该可变形管内的流动以及所述装置在该可变形管内的移动。
26、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的可 变形管,其中在生产组装时,所述内部装置可在插入该管之前变形或延 伸,从而延伸的装置可插入该可变形管的还未密封的端部并向上抵靠内 容物,并且当该装置可返回其未变形或延伸状态时,该装置本身縮入该 可变形管中并形成自洽密封。
2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 的可变形管,其中所述内部装置能够在所述可变形分配管内移动与该装 置的防止该装置向后朝所述密封端的方向移动的一个或多个止回部件相 组合使得该可变形管的内容物总是适当地存在于所述成形开口处,从而 即使在该可变形分配管部分变空或几乎为空时也可容易地立即分配。
2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内部装置的用于分配液体物质 的可变形管,其中所述内部装置具有防止该装置向后朝所述密封端的方 向移动的一个或多个止回部件,从而提供了即使当用户在装置顶部与所 述成形开口之间的区域内施加外力时仍可分配内容物的优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内部装置(8)的可变形分配管(1)。该装置被容纳在该可变形分配管内,但是该装置是与该可变形分配管分离的物理实体,并且能够在该可变形分配管内移动。该装置的目的是帮助用户分配该可变形分配管的内容物(16)的一部分或全部。
文档编号B65D35/20GK101336198SQ200680052417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0日
发明者乔纳森·弗朗西斯·琼斯, 威廉·亚瑟·贝尔 申请人:威廉·亚瑟·贝尔;乔纳森·弗朗西斯·琼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