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球形物件输送到容器中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9982阅读:9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将球形物件输送到容器中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现有技术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球形物件输送到容器中的装置。这种装置已由EP 573 786 B1公开。在该公开的装置上在一个储备通道中排成列的球借助一个螺旋式输送机分离及由该螺旋式输送机直接输入安瓿的开口中。在此,螺旋式输送机位于安瓿的容器口的紧上方,以致可在螺旋式输送机的相应位置上使球从螺旋式输送机落下。
在药物容器如安瓿中设置确定数目的由玻璃或钢作的球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在使用前通过摇晃该安瓿使沉积的有效物料散布开。因此在装料机上值得追求的是一种输入装置,借助它可保证,在每个工作节奏中使所需数目的球输入到容器中。通过在置入药物容器前将球消毒可能使球趋于相互附着或粘接,以致对球的分离不利并可导致故障。由后公开的DE 10 2004 058 662也公开了一种这样的装置,其中以列输入的球通过真空针取出及输入到待被装料的容器中。该装置在功能可靠性方面需进一步优化。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将球形物件输送到容器中的装置,具有一个用于接收待取出的球形物件的取出容器;至少一个吸取机构,用于将待取出的球形物件从取出容器中吸出并且输入到待装料的容器中,其中,在取出容器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部件,该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吸取机构可穿过该开口运动以取出所述物件。
相比之下,本发明的用于将球形物件输送到容器中的装置具有其优点,即能达到球形物件的可靠分离。这根据本发明主要是这样来实现的在取出容器的上方设置一个部件,该部件具有一个开口,吸取机构可穿过该开口运动以取出物件。由此一方面可取消待取出物件的单独输送,该单独输送将趋向于由于球的变形或破碎引起的故障。由于使用了取出容器——在该容器中放置多个待取出的物件——可得到非常紧凑的结构方式。此外因为几乎不产生球的运动,将极大地减小了静电。由此球易于分离。此外由于该装置现在可运用不同的策略,这些策略也可组合地有利于待取出球的可靠分离。另外可避免球的夹紧。由于球运动小可减小不利地影响无菌状态的摩擦。
在一个合乎要求的进一步构型中提出,所述部件被构造成可运动的,优选向着位于取出容器中的物件的方向运动。如果现在吸取机构在第一阶段未能吸出球,则该部件可用于使位于取出容器中的球产生运动,以便在下一步骤中能使吸取机构可靠地吸取球。
在一个合乎要求的进一步构型中提出,该部件的开口基本上圆形地构成,其方式是这样的,以致其直径小于待取出的球形物件的直径的两倍。由此可支持待取出物件的分离,因为仅可向上取出一个物件。由此可防止所谓葡萄堆的形成。
在一个合乎要求的进一步构型中提出,该部件管形地构成。由此可目标明确地作用到位于吸取机构的取出区域中的物件的周围。
在一个合乎要求的进一步构型中提出,吸取机构除穿过开口的运动外,在通过开口后还进行一个侧向运动。由此可使第二球有针对性地蹭擦在开口的边缘上,这样可改善待取出的物件的分离。为此优选将吸取机构的尖端置于开口上方的一个位置上,该位置在待取出的球形物件的直径的一倍与两倍之间。
在一个合乎要求的进一步构型中提出,在该部件中设有多个开口,多个吸取机构可分别穿过这些开口运动。由此可同时地装填多个容器,其中对于所有的吸取机构仅需一个唯一的部件来支持球分离。由此使该装置简化。
在一个合乎要求的进一步构型中设置了一个收集容器,该收集容器通过输入板与取出容器相连接。优选在收集容器的下侧上设有一个缝槽,所述物件可穿过该缝槽由收集容器到达取出容器。待取出的球的这种输入方式其特点在于结构方式特别简单,因为适当数目的球可在一个斜面上连续地补充供给。
其它的合乎要求的进一步构型可由其他的说明中得出。
有利的是,在开口上连接着一个管形部件,优选一个小管。
有利的是,设有运动机构,它能使吸取机构穿过部件的开口下降及上升。
有利的是,设有运动机构,它能使部件相对取出容器下降及上升。
有利的是,运动机构使吸取机构的尖端移动到开口上方的一个位置中,接着进行向着开口的边缘的方向的运动。


在附图中表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及以下将详细地说明。
附图表示图1球形物件输入装置的一个透视图,图2用于输送球形物件的装置的主要部件,及图3该装置在不同方法步骤a)至j)期间的概要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及2中所示的装置用于将球24输入到一个容器2中,优选一个药物容器2、如安瓿、小瓶或类似容器中。向容器2输入确定数目的尤其是玻璃或钢作的球24是为了在从容器2取出药物前通过摇晃容器2使沉积在容器2底部的物质溶解或使其均匀地分布。优选该装置是一个装料设备的组成部分及被设置在容器2的一个装料站与一个封闭站之间。
为了将容器2输送穿过装料设备,使用了在图2中仅示意表示的输送装置11,该输送装置以均匀的间隔接收容器2及优选以节拍方式将这些容器输送穿过该装置的区域。
图1中表示用于输送及接着分离这些球24的组件。球24被放置在一个收集容器10中。收集容器具有一个斜的平面作为底部,以致球24可通过一个设置在收集容器10的下端部上的缝槽12及经过输入板13到达位于一个部件15下面的取出容器14。部件15被构成取球框架及在其上侧上具有一些开口17,这些开口向下通入小管16。部件15在一个在垂直方向上可移动的柱19的上方运动。
为了使位于收集容器10中的球24分离,这里设有真空针18,这些真空针各被定位在部件15的开口17的上方及可下沉到这些开口17中。这些真空针18通过柱21在垂直方向上运动。一个运动机构20将真空针18驱动成在水平面中的摆动运动,以便使取出的球24通过设置在附近的容器的开口3输出到这些容器中。
对于该装置的工作方式可借助图3来详细地描述。在此,如何根据相应的情况可靠地实现待取出的球24的分离,可考虑不同的策略。为了简化,在图3中仅表示出一个真空针18及它与部件15的相互配合。将进行三个方法步骤I至III。起初,被构造成取球框架的部件15位于上部位置中。该部件被设置在装料针18与取出容器14的底部之间,待分离的球24位于该取出容器的前边缘处。开口17继续延伸到一个具有相同开口横截面的小管16中。小管16的下边缘在一堆球24的附近或伸入其中少许。真空针18位于开口17的上方及现在穿过该开口向下降(步骤a)。通过施加真空的针18进入小管16将产生出一个负压及约98%地将吸上一个球24(b)。小管16的内径必需大于球直径并小于球直径的两倍。由此可保证,不会并列地吸出多个球24。另一方面小管16的内径26与球直径这样程度地相关,以至于当该装置现在向容器2中装入具有变化的几何尺寸的球24时,可能需进行适配。由真空针18吸上的球24在以后的步骤中将不脱落,而是可靠地保持在针18上。柱21又使真空针18穿过开口17向上运动,以致无碰撞地借助运动机构20超出取出容器14的前边缘地进行摆动。接着通过柱21的相应运动使真空针18向下降,在该位置上真空针18穿过容器2的开口3将球24放在那里。为此使空气排出,以致在真空针18的尖端上现在不再有负压,由此球24落到容器2的底部上。
当在方法步骤I中未吸出球24时,则需要进行根据图3c至3f的方法步骤II。现在真空针18进一步向下伸入到球24的堆中(d)。在真空针18的尖端上具有负压,由此一个球24可被吸上。如果这未发生,则通过柱19使部件15在垂直方向上向着取出容器14的底部的方向下降。由此使球24运动。通过球24位置的改变给出了取出球24的又一可能性(e)。在下一步骤f中,部件15再向上运动,这又造成了球的小运动。在步骤e或f期间球24将被这样地定位,以致一个球将移动到真空针18的吸取区域中并且被吸起。
当真空针18向上移动有多个球24悬在真空针18上时,将需要另一方法步骤III。这个所谓葡萄堆的形成可通过施加的真空、通过静电、通过由于球预处理(清洗及消毒)引起的附着或通过其它的效应形成。如果当直到真空针18移入小管16中球葡萄堆未松开时(g),则当针18向上运动时该球堆将在小管16旁边滑落。由此可保证仅有一个球24悬吸地保留在真空针18上(h)。对于极少的情况,即两个球24由于静电或其它附着作用被一起取出时,附着的球24或通过真空针18的加速力或通过由部件15水平蹭擦而脱开(j)。为此真空针18被这样程度地定位在开口17的上方,即正好使吸附的第一个球24从开口17移出,而第二个还附着的球24至少部分地位于开口17中。然后使真空针18在水平方向上离开开口17地运动。开口17的边缘以这样的方式在第二个还附着的球24上施加一个力,以使得该第二球又穿过开口17及小管16回落到取出容器14中。
在最后的方法步骤中,被吸取的球24运动到容器2的上方或运动到该容器中。通过真空软管的充入空气,空气膨胀开及最后可靠地将球24置入容器2中。
上述部件15、即取球框架及真空针18的运动过程在试验中被证明是最佳的。但也可考虑其它可能的运动过程。
权利要求
1.用于将球形物件(24)输送到容器(2)中的装置,具有一个用于接收待取出的球形物件(24)的取出容器(14);至少一个吸取机构(18),用于将待取出的物件(24)从取出容器(14)中吸出并且输入到待被装料的容器(2)中,其特征在于在取出容器(14)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部件(15),该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7),吸取机构(18)可穿过该开口运动以取出所述物件(24)。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部件(15)被构造成可相对取出容器(14)运动。
3.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部件(15)的开口(17)圆形地构成。
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7)的直径小于待取出的球形物件(24)的直径的两倍。
5.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17)上连接着一个管形部件,优选一个小管(16)。
6.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部件(15)中设有多个开口(17),多个吸取机构(18)可分别穿过这些开口运动。
7.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运动机构(21),所述运动机构能使吸取机构(18)穿过部件(15)的开口(17)下降及上升。
8.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运动机构(19),所述运动机构能使所述部件(15)相对取出容器(14)下降及上升。
9.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运动机构(21)使吸取机构的尖端移动到开口(17)上方的一个位置中,接着进行向着开口(17)的边缘的方向的运动。
10.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取机构(18)的尖端被置于开口(17)上方的一个位置上,该位置在待取出的球形物件(24)的直径的一倍与两倍之间。
11.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个收集容器(10),它通过一个输入板(13)与取出容器(14)相连接。
12.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收集容器(10)的下侧上设有一个缝槽(12),这些物件(24)通过该缝槽由收集容器(10)到达取出容器(1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球形物件(24)输送到容器(2)中的装置,它具有一个用于接收待取出的球形物件(24)的取出容器(14);至少一个吸取机构(18),用于将待取出的球形物件(24)从取出容器(14)吸出并且输入到待被装料的容器(2)中,其中在取出容器(14)的上方设有一个部件(15),该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7),吸取机构(18)可穿过该开口运动以取出物件(24)。
文档编号B65B3/00GK101077729SQ20071010420
公开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3日
发明者J·彼得斯, L·茨韦格尔, T·班特尔 申请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