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998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其具有卷绕纱线在卷绕筒上形成卷装的多个卷绕单元、以及停止在上述每个卷绕单元中设置的作业位置而对与该作业位置相对应的上述卷绕单元进行落纱作业的落纱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我们知道具有多台排成一列的卷绕单元、以及沿该卷绕单元的列行进而对卷绕单元进行落纱作业的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纤维机械(络纱机)发现满筒锭子(卷装成为满卷时的卷绕单元),用落纱装置有效地进行落纱作业,控制落纱装置行进的方法。
这里,虽然在络纱机刚开始工作不久各卷绕单元成为满筒的时刻大体一致,但在工作开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变得参差不齐了,各卷绕单元随机地变成满筒。为了与产生这样随机地成为满筒的卷绕单元相对应进行有效的落纱作业,在专利文献1中的行进控制方法中,将满筒锭子与下一个成为满筒的次满筒锭子加以比较,设定成为落纱装置的行进目标(执行落纱作业的目标)的卷绕单元。行进目标的设定将从落纱装置到满筒锭子和次满筒锭子的距离(11、12)、落纱装置到满筒锭子的行进时间(T1)、次满筒锭子变成满筒为止的时间(TF)等作为判断材料有效地进行设定。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求范围中记载了将这些距离和时间复合起来的判断条件。另外,括号内的附图标记为专利文献1中的附图标记。
专利文献1中的行进控制方法中,就满筒锭子和次满筒锭子两者,利用基于将距离和时间有关的信息复合的判断条件进行判断的结果,设定落纱装置的下一个移动目标(下一个执行落纱作业的目标)。因此,由于进行判断处理所需的时间增加,向行进目标的行进控制变得困难。或者,使进行落纱装置的行进控制所需要的控制机构的成本增加。而如果不使用专利文献1的行进控制方法、只在产生了满筒锭子时才使落纱装置向该满筒锭子行进地进行控制的话,则会招致落纱作业的效率低下。并且还招致了卷绕单元的工作效率低下。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昭64-34875号公报发明内容即,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想在落纱作业的目标设定中减轻落纱装置的行进控制机构的负担,就降低了卷绕单元的工作效率的这点。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解决该问题的措施。
方案1的具有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该纤维机械具有卷绕纱线而在卷绕筒上形成卷装的多个卷绕单元、以及移动到上述卷绕单元的某一个以对该卷绕单元进行落纱作业的落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目标设定单元,该目标设定单元以上述卷绕长度为满筒的上述卷绕单元为最优先,同时对于未满筒的上述卷绕单元按上述卷绕长度接近满筒的顺序为优先顺序,设定作为上述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上述卷绕单元;以及作业待机机构,该作业待机机构在上述落纱装置到达作为上述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后,使上述落纱装置待机上述落纱作业的执行,直到由该卷绕单元形成的上述卷装成为满筒为止。
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具有以下作用。
当产生多个准满筒的卷绕单元时,对这些卷绕单元进行落纱作业的执行顺序依卷绕长度接近满筒的远近顺序而设定。
并且,到达准满筒的卷绕单元的落纱装置待机到该卷绕单元变成满筒时为止。
方案2的具有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是在方案1中采用了以下结构。
具备定长信号发送单元,该定长信号发送单元当上述卷装的卷绕长度达到未满筒的预定长度时,由正形成该卷装的上述卷绕单元发送定长到达信号;上述目标设定单元掌握上述各卷绕单元中的上述卷装的卷绕长度的大小,该卷绕长度的大小基于上述各卷绕单元发送上述定长到达信号的发送时刻而被识别。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作用。
简化了与卷绕长度的识别有关的结构。
方案3的具有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是在方案1或方案2中采用了以下结构。
当存在多个上述卷装的卷绕长度为满筒长度的上述卷绕单元时,上述目标设定单元按上述落纱装置的当前位置到上述卷绕单元的距离接近的顺序,设定上述执行目标。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作用。
即使在出现多个卷绕状态被识别为相同的卷绕单元的情况下,也能够确定落纱作业的优先顺序。
发明的效果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具有以下所示的效果。
方案1中即使出现了多个准满筒的卷绕单元,由于这些卷绕单元之间的落纱作业的执行顺序按最容易变成满筒的顺序而设定,因此能够防止卷绕单元的工作效率的低下。并且,由于仅根据卷绕长度的长短设定执行顺序,因此能够防止增加落纱装置的行进控制机构的负担。
方案2除了方案1的效果外,还简化了与识别卷绕长度有关的装置结构,对降低成本有利。
方案3除了具有方案1或2的效果外,还不会增加落纱装置的行进控制机构的负担,能够更进一步防止卷绕单元的工作效率的低下。


图1是表示络纱机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络纱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表示络纱机的大致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络纱机中产生了多个满筒和准满筒的卷绕单元时的状况的图。
图5是表示当前位置检测单元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落纱装置进行落纱作业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下面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络纱机1。
络纱机1为退绕作为原料纱的卷装的喂纱筒管6形成卷装7的装置。
该络纱机1具有沿一个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卷绕单元2、沿卷绕单元2的列移动自由的落纱装置3、配置在卷绕单元2的列的一端侧的空气供给部4和主体控制部5。
其中,卷绕单元2是指用于在一根卷绕筒10上形成一个卷装7的一个单元(装置集合体)。络纱机1能够并行形成与该络纱机1所具备的卷绕单元2的配置数量相当的卷装7。
并且,落纱装置3为移动到上述某个卷绕单元、以对该卷绕单元进行落纱作业的装置。
图2为表示从卷绕单元2的并列设置方向看络纱机1的剖视图(侧剖视图),该图2表示了卷绕单元2和落纱装置3。
主支架11沿卷绕单元2的并列设置方向延伸地配置着。该主支架11不仅支撑着单元支架21,而且支撑着使落纱装置3行进的轨道12。上述单元支架21支撑着构成卷绕单元2的装置。
如图2所示,卷绕单元2具备上述单元支架21、支撑在该单元支架21上的与退绕有关的装置。
该退绕有关的装置为张紧装置23、纱疵检测装置24、接头装置25和形成卷装7的卷绕装置26。这些装置23~26按这个排列顺序自下而上地配置着。并且,在张紧装置23的下方设置有喂纱筒管6。并且,卷绕单元2中还具备控制这些装置23~26的驱动的单元控制器20(图1)。
卷绕装置26具备支撑卷绕卷装7的卷绕筒10的摇架27、以及与卷绕筒10或卷装7接触使其旋转的横动鼓28。
并且,每个卷绕单元2具有保管补充用的卷绕筒10的卷绕筒存放器29。并且,当设置卷绕筒10等的卷绕准备工作完成时,卷绕单元2自动地在该卷绕筒10上形成卷装7。
而且,与各卷绕单元2相对应地设置有接受从摇架27送出的满筒卷装7的卷装接收器13。
如图2所示,落纱装置3具有台车支架31、沿上述轨道12行进的行进装置32、与落纱作业有关的装置。
其中,落纱作业是指包括从卷绕单元2送出成为满筒的卷装7的作业、因送出满筒的卷装7而需要重新补充空的卷绕筒10的卷绕筒10的设置作业、以及将纱生头到设置后的卷绕筒10上准备可以卷绕的状态的生头作业的整个作业。
并且,作为与落纱作业有关的装置,落纱装置3具有与送出卷装7的作业有关的摇架打开器33、与卷绕筒10的设置作业有关的卷绕筒夹持器34、与生头作业有关的生头装置35。
并且,还具有控制与这些落纱作业有关的装置的驱动的装置控制器30。
进行落纱作业时,落纱装置3移动到作为落纱作业的目标的卷绕单元2的正面位置(图3的作业位置P),对位于与落纱装置3相面对的位置上的卷绕单元2进行落纱作业。
下面用图1说明络纱机1的控制系统。
作为与络纱机1所具备的各种装置的控制有关的装置,络纱机1具有统一管理整个络纱机1的主计算机50、控制各卷绕单元2的驱动的上述单元控制器20、以及控制落纱装置3的驱动的上述装置控制器30。
单元控制器20设在卷绕单元2中,装置控制器30设在落纱装置3中,主计算机50设在主体控制部5中。
主计算机50通过通讯线路15与各单元控制器20和装置控制器30相连,统一管理这些控制器20、30。并且,由这些控制器20、30和主计算机50构成络纱机1的控制系统。
单元控制器20、30和主计算机50被构成为计算机的4个主要部分即运算装置、存储装置、输入输出装置和控制装置(在这里,该控制装置是指控制运算装置、存储装置和输入输出装置的装置)中的除输入输出装置以外的装置。
在主计算机50的情况中,与输入输出装置相当的装置是与该主计算机50连接的外围装置,为操作者进行输入操作用的输入装置(例如键盘)、操作者掌握络纱机1的工作状态用的输出装置(例如显示器)、控制器20/30。在单元控制器20的情况中,卷绕单元2所具备的各种装置(纱疵检测装置24和卷绕装置26等)相当于输入输出装置。在装置控制器30的情况中,落纱装置3所具备的各种装置(摇架打开器33等)相当于输入输出装置。
下面用图3说明落纱装置3的行进路径。
络纱机1具备多台(本实施方式中为60台)卷绕单元2,这些卷绕单元2并列配置成一列。给各卷绕单元2添加作为固有的ID信息的单元编号。在图中,为了与部件参照用的附图标记相区别,该单元编号如(5)等这样用括号括起来书写。
落纱装置3沿上述轨道12行进,该轨道12沿着卷绕单元2的配置方向并列设置,能够移动到络纱机1所具备的任何一个卷绕单元2的正面位置,能够对任何一个卷绕单元2进行落纱作业。这里,卷绕单元2的正面位置为落纱装置3对该卷绕单元2进行落纱作业时停止的位置,将该位置作为落纱作业的作业位置(以下简称“作业位置”)P。每个卷绕单元2中都设置有该作业位置P。
落纱装置3的行进路径(轨道12)为将每个作业位置P串联连接起来形成的一直线路径。落纱装置3可以沿轨道12向任何一个方向行进(可往返)。
并且,不管是否进行落纱作业,当落纱装置3停止行进时,停止在某个作业位置P上,不停在作业位置P、P之间。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落纱装置3的行进路径为一直线往返路径,但只要是没有分岔部分的一笔画状单线路径,并不局限于有两端的线段状路径,也可以是没有两端的环状路径。
当出现了卷绕单元2发送的满筒信号或准满筒信号时,落纱装置3向应进行落纱作业的、发送信号的卷绕单元2行进。
当卷装7成为满筒时,卷绕单元2通过通讯线路15向落纱装置3发送满筒信号。卷装7成为满筒状态是指卷绕到卷绕筒10上的纱8的长度达到作为预定上限的一定长度的状态。当落纱装置3接收到满筒信号时,移向发送该满筒信号的卷绕单元2,对该卷绕单元2进行落纱作业。
而且,当卷装7成为准满筒时,卷绕单元2发送准满筒信号。卷装7成为准满筒的状态是指卷绕到卷绕筒10上的纱8的长度到达未满筒的预定的一定长度(例如满筒长度的95%等)的状态。因此,卷绕单元2的发送满筒信号之前发送准满筒信号。当落纱装置3接收到准满筒信号时,向发送该准满筒信号的卷绕单元2移动,停止在该卷绕单元2的作业位置P上,等待该卷绕单元2发送满筒信号。当该卷绕单元2发送满筒信号时,落纱装置3立即对该卷绕单元2进行落纱作业。
卷绕单元2的单元控制器20中设置有发送满筒信号或准满筒信号用的定长到达信号发送单元20a。该定长到达信号发送单元20a在自身所属的卷绕单元2中,当卷装7的卷绕长度成为准满筒长度时发送准满筒信号,当卷装7的卷绕长度成为满筒长度时发送满筒信号。
这里,单元控制器20通过计量横动鼓28的旋数或卷绕时间来识别卷装7的卷绕长度。定长到达信号发送单元20a根据该卷绕长度的识别结果发送准满筒信号和满筒信号。
当络纱机1内(一台落纱装置3负责的整个卷绕单元2内)只有一台卷绕单元2发送满筒信号或准满筒信号时,这台卷绕单元2被设定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并且,在接收到满筒信号时,立即用落纱装置3对发送源的卷绕单元2进行落纱作业。而当接收到准满筒信号时,使落纱装置3待机到发送满筒信号为止,在此基础上用落纱装置3对发送源的卷绕单元2进行落纱作业。
而当络纱机1内存在多台发送满筒信号或准满筒信号的卷绕单元2时,为了提高落纱作业的效率,有必要适当地设定对这些多台卷绕单元2进行落纱作业的执行顺序,根据该顺序设定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因此,络纱机1中具备适当地设定成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的机构。
如图5所示,装置控制器30具备卷绕状态存储机构30a、卷绕状态识别机构30b和目标设定机构30c作为适当地设定作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用的机构。
由各卷绕单元2发送的满筒信号和准满筒信号与作为发送源的卷绕单元2的单元编号(识别信息)成组存储到卷绕状态存储机构30a中。对于准满筒信号也将有关其发送时刻的信息与单元编号成组保存。以下,将存储到卷绕状态存储机构30a中的信息即满筒信号和准满筒信号以及准满筒信号的发送时刻和单元编号的信息作为卷绕状态信息。
卷绕状态识别机构30b根据存储到卷绕状态存储机构30a中的卷绕状态信息识别各卷绕单元2中卷装7的卷绕长度的大小。该卷绕状态识别机构30b识别发送了满筒信号的卷绕单元2的卷装7处于满筒状态(卷绕长度到达上限值的状态)。并且,该卷绕状态识别机构30b识别,发送了准满筒信号的卷绕单元2的卷装7发送准满筒信号的时刻越早,卷绕长度越接近于满筒。因此,当存在多个发送了准满筒信号的卷绕单元2时,卷绕状态识别机构30b认为信号的发送时刻越早的卷绕单元2的卷装7的卷绕长度越长(准满筒之间的相对比较),信号的发送时刻越晚的卷绕单元2的卷装7的卷绕长度越短(准满筒之间的相对比较)。
其中,卷装7的卷绕长度越长,为越接近于满筒的状态,为应优先进行落纱作业的状态。因此,当存在多个发送了准满筒信号的卷绕单元2时,利用卷绕状态识别机构30b的识别结果能够获得用于确定优先进行落纱作业的顺序的信息。
目标设定机构30c根据卷绕状态识别机构30b的识别结果掌握各卷绕单元2的卷绕长度的大小,将卷绕长度为满筒的卷绕单元2作为最优先,对于未满筒的卷绕单元2,按卷绕长度接近满筒的程度决定优先顺序,设定作为落纱作业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并且,装置控制器30将落纱装置3移向设定为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
其中,由于满筒的卷绕单元2为处于能够立即执行落纱作业的状态的卷绕单元2,因此落纱作业的执行顺序为最优先。而对于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虽然不是能够立即执行落纱作业的状态,但其是比非准满筒状态的卷绕单元2更接近能够进行落纱作业的时期的卷绕单元2,为仅次于满筒的卷绕单元2优先的目标。而且,当存在多个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时,由于越接近满筒的卷绕单元2能够执行落纱作业的时期越在最近的将来到来,因此以接近满筒的顺序,优先执行落纱作业的顺序。
并且,当存在多个满筒的卷绕单元2时,目标设定机构30c按落纱装置3从当前位置到卷绕单元2的距离的远近顺序、设定作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其中,落纱装置3与卷绕单元2之间的距离是指落纱装置3所处的作业位置P同与该卷绕单元2相对应的作业位置P之间的距离。
当存在多个满筒的卷绕单元2时,通过按这种顺序(距离远近的顺序)设定执行目标,能够缩短落纱装置3赴这些多个卷绕单元2进行落纱作业时的总的移动距离。因此,能够缩短各卷绕单元2中因为待机落纱作业而中断卷绕作业的时间,能够防止整个卷绕单元2的工作效率的低下。
并且,目标设定机构30c在每次由卷绕单元2发送准满筒信号或满筒信号时,即每次由卷绕状态识别机构30b识别各卷绕单元2的卷绕状态的识别结果改变时,再次设定作为下一个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这是因为当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变成了满筒等时,优先执行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发生了变化的缘故。
并且,装置控制器30中还具备从落纱装置3到达作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之后到该卷绕单元2上形成的卷装7变成满筒为止,使落纱装置3待机进行落纱作业的作业待机机构30d。
图4表示出现多个满筒和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时的状态。
其中,单元编号为(10)、(21)的卷绕单元2为满筒状态(图4中为格子图案)。并且,单元编号为(12)、(20)的卷绕单元2为准满筒状态(图4中为斜线图案)。而且,准满筒信号的发送时刻为单元编号为(20)的卷绕单元2比单元编号为(12)的卷绕单元2早。
其他的卷绕单元2的卷绕长度未达到准满筒的长度,它们没有用图案表示。此时,落纱装置3位于单元编号为(14)的卷绕单元2的作业位置P(经过或停止在该作业位置P)。
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目标设定机构30c按以下顺序设定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
第1执行目标为单元编号为(10)的卷绕单元2,第2执行目标为单元编号为(21)的卷绕单元2。
单元编号为(10)、(21)的卷绕单元2都为满筒,但落纱装置3的当前位置到单元编号为(10)的卷绕单元2的距离比到单元编号为(21)的卷绕单元2的距离近。其中作业位置P、P之间的距离(一个单元部分的距离)D都为一定。落纱装置3与单元编号为(10)的卷绕单元2之间的距离L1为4个单元部分的距离,落纱装置3与单元编号为(21)的卷绕单元2的距离L2为7个单元部分的距离,单元编号为(10)的卷绕单元2离落纱装置3的距离近3个单元部分的距离。
并且,当不存在满筒的卷绕单元2时,第1执行目标为单元编号为(20)的卷绕单元2,第2执行目标成为单元编号为(12)的卷绕单元2。
在同为准满筒的单元编号为(12)、(20)的卷绕单元2之间,由于按发送准满筒信号的时刻的早晚顺序设定了优先顺序,因此单元编号为(20)的卷绕单元2优先于单元编号为(12)的卷绕单元2。
于是,当落纱装置3到达被目标设定机构30c设定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时,装置控制器30在该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为满筒时到达后立即开始落纱作业。并且,当该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为准满筒时,在变成满筒之前,作业待机机构30d使落纱装置3在该卷绕单元2的作业位置P待机,当变成满筒时装置控制器30使落纱作业开始。
另外,上述落纱作业执行的优先顺序为落纱装置3位于单元编号为(14)的卷绕单元2的作业位置P时的图4所示时刻的顺序。
例如,在上述第1执行目标的单元编号为(10)的卷绕单元2的落纱作业结束时刻,如果单元编号为(20)的卷绕单元2从准满筒变成满筒,则目标设定机构30c并非将下一个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设定为上述第2执行目标的单元编号为(21)的卷绕单元2,而是设定为单元编号为(20)的卷绕单元2。这是因为从落纱装置3的当前位置(单元编号为(10)的作业位置P)来看,单元编号为(20)的卷绕单元2比单元编号为(21)的卷绕单元2离的近。
并且,对于不能接受落纱作业的处于不能状态的卷绕单元2,不管卷绕长度的长短,目标设定机构30c都不将其设定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
作为不能接受落纱作业的不能状态的一例,有例如卷绕单元2中先前送出的满筒卷装7留在了上述卷装接收器13中,没有送出当前保持在摇架27上的满筒卷装7的地方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忽略这个处于不能的状态的卷绕单元2,不管其卷绕长度的长短(即即使是满筒),将处于不能状态的卷绕单元2从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选择中剔除,以便能够对其他的卷绕单元2进行落纱作业。
下面用图5说明落纱装置3的行进控制有关的结构。
为了适时地行进到作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络纱机1中具备控制落纱装置3的行进的系统。
该行进控制系统具备设定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位置的机构(上述目标设定机构30c)、根据上述执行目标位置的设定控制上述行进装置32的驱动的机构(行进驱动控制机构30e)以及识别落纱装置3的当前位置的机构。
有关目标设定机构30c前面已叙述。
行进驱动控制机构30e控制行进装置32中设置的驱动源(电动机)的驱动以使落纱装置3到达目标设定机构30c所设定的执行目标位置(目标卷绕单元2的作业位置P)。
下面说明当前位置识别机构。
落纱装置3的当前位置识别机构由停止时的当前位置识别机构(停止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和行进时的当前位置的检测机构(行进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这两个机构构成。
这些(停止时和行进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为识别落纱装置3的当前位置的机构,更详细为,是识别该当前位置位于轨道12上的哪个作业位置P上的机构。
下面说明停止时当前位置识别有关的结构。
落纱装置3的装置控制器30具备停止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f。该停止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f为当该落纱装置3停止在某个作业位置P上时、识别落纱装置3的当前位置的机构。
并且,利用落纱装置3和卷绕单元2中所具备的装置构成为停止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f提供识别当前位置用的判断材料的机构。
停止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f接受以下各机构提供的判断材料识别当前位置。
一个为检测落纱装置3是否位于某个作业位置P上的作业位置检测机构。
另一个为当落纱装置3停止在某个上述作业位置P上时,获取与该作业位置P相对应的卷绕单元2的单元编号(ID信息)的ID信息获取机构。
下面说明作业位置检测机构。
该作业位置检测机构由与各作业位置P相对应地设置在卷绕单元2上的刻度板41、和设置在落纱装置3中的刻度板检测传感器61构成。
当落纱装置3位于某个作业位置P时,由刻度板检测传感器61检测与该作业位置P相对应的刻度板41。该刻度板检测传感器61仅在落纱装置3位于某个作业位置P时(即停止在作业位置P上或恰好经过作业位置P时)检测出刻度板41,当落纱装置3位于作业位置P以外的位置时(即落纱装置3在作业位置P、P之间行进时)检测不出刻度板41。
这样一来,刻度板检测传感器61检测出刻度板41时,虽然不知道位于哪个作业位置P,但知道落纱装置3位于某个作业位置P(停止或通过)。刻度板检测传感器61与装置控制器30能够信号通讯地连接,由装置控制器30识别刻度板检测传感器61检测到的信息。
下面说明ID信息获取机构。
该ID信息获取机构由与各作业位置P相对应设置在卷绕单元2中的ID要求接收装置42、落纱装置3上设置的ID要求发送装置62、根据ID要求发送装置62发送的ID要求而指令将卷绕单元2的ID信息回复给落纱装置3的ID回复指令机构20b、以及可以通讯地连接单元控制器20和装置控制器30的通讯装置构成。
ID要求发送装置62设置在落纱装置3中,向与作业位置P相对应地设置的ID要求接收装置42发送ID要求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ID要求接收装置42设置在卷绕单元2中。
ID要求信号为停止在某个作业位置P上的落纱装置3要求与该落纱装置3正停止在的作业位置P相对应的卷绕单元2(单元控制器20)将其ID信息(本实施方式中为单元编号)回复给落纱装置3(装置控制器30)的信号。该ID要求信号为例如光信号,ID要求发送装置62为发光装置,ID要求接收装置42为受光装置。
并且,ID要求发送装置62发送ID要求信号以落纱装置3停止到作业位置P为触发器来执行。ID要求发送装置62能够进行信号通讯地与装置控制器30相连,根据刻度板检测传感器61检测到的刻度板41的检测信息和行进驱动控制机构30e检测到的行进装置32的驱动停止状态的检测信息确认落纱装置3停止在作业位置P上。并且,当ID要求接收装置42接收到ID要求信号时,将该接收信号发送给单元控制器20所具备的ID回复指令机构20b。该ID要求接收装置42能够通讯地与单元控制器20连接。
指令当ID要求接收装置42接收到ID要求信号时,由单元控制器20发送将具备该ID回复指令机构20b的卷绕单元2的单元编号(ID信息)回复给装置控制器30。
络纱机1中能够通讯地连接各单元控制器20和装置控制器30的通讯装置由通讯线路15、连接该通讯线路15和单元控制器20的通讯用输入输出设备和连接该通讯线路15与装置控制器30的通讯用输入输出设备构成。
另外,作为与收发ID要求信号或单元编号有关的能够通讯地连接各单元控制器20和装置控制器30的通讯装置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使用了通讯线路15的有线式通讯装置,也可以是无线式通讯装置。尤其是在用RFIC标签(配置在卷绕单元2中)和标签读取器(配置在落纱装置3中)作为无线式通讯装置的情况下,如果将单元编号存储到该RFIC标签的存储器中的话,则不通过单元控制器20也能够将单元编号回复给落纱装置3。
装置控制器30中具备停止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f。
该停止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f根据按ID回复指令机构20b的指令回复的ID信息确定落纱装置3正停止的作业位置P。其中,ID要求发送装置62发送ID要求的对象为位于落纱装置3的正面位置(作业位置P)上的卷绕单元2,从该卷绕单元2回复的单元编号经过通讯线路15回复给装置控制器30。由该单元编号确定的卷绕单元2当然是位于落纱装置3的正面位置(作业位置P)上的卷绕单元2。
下面说明行进时识别当前位置有关的结构。
落纱装置3的装置控制器30中具备行进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h。该行进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h为落纱装置3在行进路径(轨道12)上行进时确认落纱装置的当前位置的机构。
准确地讲,行进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h能够确定的当前位置不是行进路径(轨道12)上的任意位置,而是当前时刻最后经过了哪个作业位置P(或者当前是否正经过)这样的作业位置P单位中的位置。这一点后面详细叙述。
并且,利用落纱装置3和卷绕单元2所具备的装置构成给行进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h提供识别当前位置用的判断材料的机构。
行进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h接受以下各机构提供的判断材料来确定当前位置。
一个是检测落纱装置3是否位于某个作业位置P的作业位置检测机构。
另一个是当落纱装置3在行进路径(轨道12)上行进时计算从上次停止过的作业位置P到当前的行进位置经过的作业位置P的个数的计算机构30g。
对于作业位置检测机构,在说明停止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f时已经说明过。
该作业位置检测机构由与各作业位置P相对应地设置在卷绕单元2中的刻度板41和落纱装置3中设置的刻度板检测传感器61构成。并且,在落纱装置3行进时(驱动行进装置32时),每次刻度板检测传感器61检测到刻度板41时可知落纱装置3经过了作业位置P。
下面说明计算机构30g。
装置控制器30中具备该计算机构30g,计算刻度板检测传感器61检测到刻度板41的次数(即作业位置P的个数)。其中,计算机构30g计算从上次停止过的作业位置P到当前行进位置所经过的作业位置P的个数。计算的数量(上次停止后的期间经过的作业位置P的个数)的信息为给出上次停止过的作业位置P到当前的行进位置的行进距离的信息。
装置控制器30中具备行进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h。
该行进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h根据确定上次停止时的作业位置P的ID信息(单元编号)和上次停止的作业位置P到当前位置经过的作业位置P的个数(计算机构30g计算的刻度板41的检测到次数)确定行进中的落纱装置3的当前位置。像上述那样准确地确定行进中的落纱装置3最后经过的作业位置P。
本实施方式中,确定卷绕单元2的单元编号为根据络纱机1所具备的卷绕单元2的配设数量设定的数字,如果沿行进方向加算或减算计算机构30g的计算次数,能够确定行进中的落纱装置3的当前位置。
例如,将1~60的单元编号依次付与沿轨道12从右向左配置的卷绕单元2。此时,与上次停止时的作业位置P相对应的单元编号为(10),如果落纱装置3从右向左行进,计测次数为3的话,则行进中的当前位置为与单元编号为(13)的卷绕单元2相对应的作业位置P。反之,如果落纱装置3从左向右行进,计测次数为6的话,则行进中的当前位置为与单元编号为(4)的卷绕单元2相对应的作业位置P。
并且,作为ID信息的单元编号也可以不是数字而是符号,此时预先作成刻度板41的检测到次数与单元编号的对应表,将该对应表存储到装置控制器30中。然后,根据落纱装置3的行进方向的识别结果和计算次数(刻度板41的检测到次数)、利用上述对应表识别行进中的当前位置。另外,落纱装置3的行进方向的识别也可以在控制行进装置32的驱动的行进驱动控制机构30e中进行。
如上所述,使用了利用经过作业位置P的次数确定当前位置的方法的结构,不需要每次落纱装置3停止时用停止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f另外求出该停止的作业位置P的当前位置。利用该行进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h即使在停止时也能够确定当前位置。
但是,由于行进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h采用以准确地确定上次停止时的作业位置P为前提,能够检测行进时的当前位置而且能够检测停止时的当前位置的结构,即为利用相对的位置关系确定下一个当前位置的结构,因此一旦上次停止时作业位置P的确定失败,以后的当前位置的确认就错误了。
因此,在络纱机1中,像上述那样在停止时停止在一个个卷绕单元2的作业位置P上的落纱装置3利用停止时当前位置识别机构30f对该卷绕单元2要求ID信息,获取与作业位置P有关的绝对位置信息,通过这样提高当前位置的位置控制的可靠性。
并且,落纱装置3的停止控制如下这样地进行。
装置控制器30利用行进时当前位置检测机构随时掌握落纱装置3行进过程中的当前位置。并且,装置控制器30利用行进时当前位置检测机构识别落纱装置3下一次经过的作业位置P是否为作为执行目标的作业位置P。因此,在落纱装置3到达作为执行目标的作业位置P之前,行进驱动控制机构30e降低驱动行进装置32的速度,在用刻度板检测传感器6检测到与该作业位置P相对应的刻度板41的时刻,行进驱动控制机构30e停止行进装置32的驱动。
下面用图6说明落纱装置3的落纱作业的执行流程。该行进控制流程为落纱装置3所具备的装置控制器30控制落纱装置3行进的处理程序。
从络纱机1或落纱装置3的起动开始,开始落纱装置3的行进控制的流程。该流程开始时,落纱装置3处于行进待机状态(步骤100)。
图6中将卷绕单元2称为锭子,也是为了使记载简略。
在变成了行进待机的状态(步骤100)下,装置控制器30确认是否识别出自身的位置(落纱装置3的当前位置)。如果不没有识别出,则转移到步骤102进行处理,如果识别出,则转移到步骤103进行处理。
步骤102(没有识别出自身位置)为落纱装置3未停止在某个作业位置P等、从与该作业位置P相对应的卷绕单元2获取单元编号失败,装置控制器30不能确认当前位置的状态。
此时,装置控制器30使落纱装置3停止在附近的卷绕单元2,获取该卷绕单元2的单元编号(INDEXIN)。停止在附近的卷绕单元2具体为这样进行使落纱装置3在轨道12上向某个方向移动,在刻度板检测传感器61检测到刻度板41时刻使落纱装置3停止。
当获取单元编号成功时,前进到步骤103的处理。
在步骤103(识别出自身位置)中,装置控制器30判断络纱机1内是否存在满筒的卷绕单元2。
如果没有满筒的卷绕单元2,则转移到步骤104进行处理,如果有满筒的卷绕单元2,则转移到步骤105进行处理。
在步骤104(无满筒的单元),装置控制器30判断络纱机1内是否有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
如果没有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则转移到步骤100进行处理;如果有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则转移到步骤111进行处理。
如果整理一下,转移到步骤105进行处理时的情况为至少有一个满筒的卷绕单元2时的情况,而且存在还有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的可能性。转移到步骤111进行处理时的情况为存在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但肯定没有满筒的卷绕单元2时的情况。并且,转移到步骤100进行处理的情况为肯定没有满筒和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时的情况。
在步骤105(有满筒的单元)中,如果存在多个满筒的卷绕单元2,装置控制器30对这些满筒的卷绕单元2中落纱装置3的当前位置到满筒的卷绕单元2的距离的大小进行比较。
在步骤106中,装置控制器30将离落纱装置3的当前位置最近的满筒卷绕单元2设定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
在步骤107中,装置控制器30使落纱装置3向步骤106中设定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行进,停止在其作业位置P上。
在步骤108中,装置控制器30用落纱装置3对设定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执行落纱作业。
在步骤109中,装置控制器30判断络纱机1内是否存在满筒或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
如果不存在满筒或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则转移到步骤110进行处理;如果存在满筒或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则转移到步骤103进行处理。
转移到步骤110进行处理的情况为络纱机1内不存在需要进行落纱作业或即将需要进行落纱作业的卷绕单元2(满筒或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使落纱装置3暂时待机时的情况。
在步骤110中,装置控制器30使落纱装置3移动到预定的行进待机位置。预定的待机位置设定为络纱机1所具备的卷绕单元2群中例如位于中央的单元(在60台的结构中为单元编号为30或31的单元)的作业位置P。或者只是从先前进行了落纱作业的卷绕单元2向中央移动2个单元部分的距离的位置。这样一来,使落纱装置3待机在轨道12的比当前位置靠近中央侧,使落纱装置3便于行进到轨道12上的任何地点,以便在后面的时刻产生落纱作业时能够更有效地运用落纱装置3。
在步骤110中使落纱装置3移动到待机位置后,转移到步骤100进行处理。
下面回到前面说明转移到步骤111(有准满筒的单元)进行处理时的情况。
在步骤111中,当存在多个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时,装置控制器30检索这些多个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中最先要成为满筒的卷绕单元2。在当前时刻处于准满筒的卷绕单元2中发送准满筒信号的时刻最早的卷绕单元2为最先要变成满筒的卷绕单元2。卷绕状态识别机构30b识别这种各卷绕单元2的卷绕状态,装置控制器30能够利用该识别结果确定最早要变成满筒的卷绕单元2。
在步骤112中,装置控制器30(目标设定机构30c)将最早要成为满筒的卷绕单元2设定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
在步骤113中,装置控制器30使落纱装置3向步骤106中设定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行进,停止在其作业位置P。
在步骤114中,装置控制器30(作业待机机构30d)使落纱装置3待机在该作业位置P,直到设定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变成了满筒。
在步骤115中,装置控制器30用落纱装置3对设定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进行落纱作业。
步骤115的处理结束后,转移到步骤109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该纤维机械具有卷绕纱线而在卷绕筒上形成卷装的多个卷绕单元、以及移动到上述卷绕单元的某一个以对该卷绕单元进行落纱作业的落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目标设定单元,该目标设定单元以上述卷绕长度为满筒的上述卷绕单元为最优先,同时对于未满筒的上述卷绕单元按上述卷绕长度接近满筒的顺序为优先顺序,设定作为上述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上述卷绕单元;以及作业待机机构,该作业待机机构在上述落纱装置到达作为上述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后,使上述落纱装置待机上述落纱作业的执行,直到由该卷绕单元形成的上述卷装成为满筒为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具备定长信号发送单元,该定长信号发送单元当上述卷装的卷绕长度达到未满筒的预定长度时,由正形成该卷装的上述卷绕单元发送定长到达信号;上述目标设定单元掌握上述各卷绕单元中的上述卷装的卷绕长度的大小,该卷绕长度的大小基于上述各卷绕单元发送上述定长到达信号的发送时刻而被识别。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当存在多个上述卷装的卷绕长度为满筒长度的上述卷绕单元时,上述目标设定单元按上述落纱装置的当前位置到上述卷绕单元的距离接近的顺序,设定上述执行目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以往,要想在落纱作业的目标设定中减轻落纱装置的行进控制机构的负担,就降低了卷绕单元的工作效率。而本发明具备确认各卷绕单元(2)中卷装(7)的卷绕长度的大小的卷绕状态识别机构(30b);按卷绕长度为满筒的卷装(7)为最优先、接近满筒的卷装(7)为接着优先的顺序设定作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的目标设定机构(30c);在落纱装置(3)到达作为落纱作业的执行目标的卷绕单元(2)后使落纱装置(3)待机执行落纱作业,直到由该卷绕单元(2)形成的卷装(7)变成满筒时为止的作业待机机构(30d)。
文档编号B65H67/04GK101074507SQ200710104138
公开日2007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6日
发明者村山贤一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