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9673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在包括传送带的图像记录设备中,尤其当传送带对记录介质有相对较高的吸附性时, 记录介质可能很难在在传送带沿传送方向的下游端部分与传送带合适地分离。结果,可能 会发生卡纸。因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以保证记录介质和传送带分离。例如,日本未经 核査的专利公布No. 2006-256790揭示了一种包含有五条传送带和梳状分离导向装置的喷 墨记录设备。五条传送带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在其外表面支撑并传送记录介质。分离导向装 置相对于传送方向布置在传送带的下游。分离导向装置通过接触通过传送带传送的记录介 质的后表面而将记录介质从传送带分离。

发明内容
被分离导向装置从传送带分离的记录介质在布置在相对于传送方向的分离导向装置 的下游侧的辊对夹持并传送,继而排出到外部。此时,上侧辊可能会接触到记录媒介的表 面,也就是记录表面,且该上侧辊可能会破坏记录表面。结果记录质量可能会下降。而且 当记录介质的前缘接触到上侧辊,该辊对不能恰当的夹持记录介质,结果发生卡纸。此时, 使记录介质被辊对适当夹持的设计需要额外的元件,这会使结构更为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确保记录介质从传送带的外表面分离的图像记录设备, 可以防止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破坏,以及防止卡纸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图像记录设备设置有记录头,第一及第二辊,环形传送带, 第一吸附器,第三辊和环形分离带。记录头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第一和第二辊分别具 有互相平行的旋转轴。环形传送带缠绕在第一和第二辊上,并在两者之间延伸,并且在其 外表面支撑记录介质的同时将其从第一辊传送到第二辊。第一吸附器给予记录介质朝向传 送带的外表面的吸附力,至少在与记录头相对的区域内。第三辊具有与第一辊及第二辊的 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并布置在隔着第二辊与第一辊面对的位置。环形分离带绕在第二和 第三辊上并在两者之间延伸。环形分离带的外表面具有低于第一吸附器提供的吸附力。环形分离带从传送带接收记录介质,并在将记录介质支撑在其外表面上的同时将其从第二辊 传送到第三辊。
在这个方面,被支撑在传送带的外表面进行传送的记录介质移动到分离带的外表面 上,从而确保记录介质从传送带的外表面分离。分离带不仅仅是将记录介质从传送带分离, 而且还进一步将记录介质传送到外部。因此从传送带分离的记录介质并不是由上述专利公 布中揭示的辊对传送到外部,而是由分离带传送到外部的。因此,不需要设置这样的辊对。 结果,与辊对有关的问题,例如对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的破坏,卡纸等问题可以避免。此 外,因为分离带的外表面的吸附力低于第一吸附器提供的吸附力,记录介质很容易从分离 带的外表面分离。


本发明其他的目的、特点以及优点将在下面与附图相关的描述中充分的展现。附
图如下-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示意图2是喷墨打印机的平面图3是喷墨打印机的部件的带辊的平面图4是根据改进型的喷墨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示意图5是根据另一改进型喷墨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示意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介绍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设备的喷墨打印机101包含有 供纸单元11,传送单元13,四个喷墨头1,分离单元17和纸张排出盘12。供纸单元11 将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馈送到传送单元13。而传送单元13传送由供纸单元11馈送的纸 张P,并将纸张P支撑在四根传送带8的外表面。喷墨头1通过向由传送带13传送的纸张 P的打印表面喷射墨滴而打印图像。分离单元17接收来自传送带8的打印过的纸张P,同 时将纸张P从传送带8分离。随后,分离单元17将打印过的纸张P传送到纸张排出盘12。 纸张排出盘12接收由分离单元17传送的纸张P。纸张P呈长方形形状,及诸如A4大小、 B5大小,明信片大小等由标准所限定的尺寸等等。沿着从纸张馈送单元11朝向纸张排出盘12的传送方向(即,从图1和2中的从左向 右的方向)传送纸张P的纸张传送路径形成在喷墨打印机101中。控制器(未示出)控制 喷墨打印机101的各个部分的操作。如图1所示,每个喷墨头1在其较低的部分是头主体2,头主体2的底面是喷射面2a, 其中有用于喷射墨滴的喷射口。黄色墨滴,青色墨滴,品红色墨滴和黑色墨滴分别从四个 喷墨头l的头主体2的喷射面2a喷射而出。头主体2呈拉长的平行六面体形状。喷墨头l 相对于传送方向以预定间隔、且以头主体2的长度方向与垂直于传送方向的方向相平行的 方式固定,也就是说,与带辊6和7的轴6a和轴7a平行。因此,喷墨打印机101是线型 彩色喷墨打印机。供纸单元11包含纸盘lla、储纸盒llb、巻簧llc、拾取辊lld和一对定位板lle。 纸张盘lla布置在储纸盒llb中,纸张P堆放在纸盘lla的上面。储纸盒llb上端开放, 堆放在纸张盘lla中的纸张P从此处放入。巻簧llc布置在储纸盒lib的底面和纸张盘lla 之间,并向上偏置纸张盘lla。由于巻簧llc的弹性力,拾取辊lld始终与存储在储纸盒 lib中纸张P的最上面一张纸保持接触。每个定位板lie沿纸张堆放方向的长度与储纸盒 lib中纸张堆放的厚度基本上一致。每个定位板lie布置在储纸盒lib的沿传送方向的下 游侧壁附近的位置,并从下游侧壁朝向内部略微分离。每个定位板lle的内表面与存储在 储纸盒llb中的纸张P的侧面接触,沿传送方向延伸。这一对定位板lle设定了纸张P的 位置,使得纸张P的各个侧部可以放置在不同的传送带8上。这样,定位板lle对应于本 申请的定位器。在控制器(未示出)的控制下,拾取辊lid在预定的时刻将最上面的纸张P从供纸单元 ll馈送出,与阻止纸张P的多张馈送的分离机构(未示出)相关联。纸张P被布置在供纸单 元ll和传送单元13之间的辊对5a和5b夹紧,以此种方式经过一对导向板IO,到达传送 单元13。此处,辊对5a和5b用作分离机构。这样,辊5a沿把纸张P向喷墨头l传送的 方向旋转,在图1中也就是顺时针方向,而辊5b沿把纸张向供纸单元11传送的方向旋转, 在图l中也就是逆时针方向。传送单元13包括两个带辊6和7,四条环形传送带8,压盘15和马达9。两个带辊6 和7具有彼此平行的旋转轴6a和7a。四条传送带8分别缠绕在带辊6和带辊7上并在它 们之间延伸。这里,带辊6和带辊7分别对应于于本发明的第一辊和第二辊。带辊6和带辊7布置为沿传送方向将四个喷墨头夹在中间。形成有粘附层的传送带8 的外表面对纸张P有吸附力。重力和吸附力作用于传送带上的纸张P,作用方向与纸张P垂直。在本实施例中,粘附层的功能用作本申请的第一吸附器。粘附层是通过利用诸如乙 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rubber (EDPM))的橡胶材料经过使用氨基甲酸乙酯 (urethane)材料、硅树脂(silicone)或类似材料的表面处理,随后在橡胶材料的表面 设置凹凸不平和小气孔而形成。如图2所示,传送带8彼此平行地延伸,并在带辊6和带 辊7的旋转轴6a和7a的方向上具有规律的间隔。如图1所示,夹持辊4布置在带辊7上,传送带8从其中插入。夹持辊4将由辊对5a 和5b馈送出的纸张P挤压到传送带8的外表面。当马达9被驱动以转动它的输出轴时,环形传输带16开始运转。传输带16缠绕在输 出轴和固定在带辊6的轴6a上的传输辊19,并在其间延伸。因此,当马达9的输出轴沿 图1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带辊6的轴6a随着传输带16的运转也沿图1中逆时针方向旋 转。接着,随着带辊6的旋转,传送带8开始运行且带辊7也沿图1中逆时针方向旋转。 被夹持辊4挤压在传送带8的外表面上的纸张P被传送带8的上环路的外表面所支撑并传 送。压盘15布置在由传送带8环绕的区域中,并且压盘15的上面与喷墨头1的喷射面2a 相对。压盘15的上面支撑着传送带8,以防止传送带8与喷射面2a相对的部分向下弯曲。当传送带8传送的纸张P正好经过四个头主体2下方时,相应颜色的墨水选择性的从 各自的头主体2的喷射面2a朝向要打印图像的纸张P的打印表面,这样期望的彩色图像 即在纸张P的打印表面形成。分离单元17包含分离辊30和三条环形分离带31。分离辊30的旋转轴30a与带辊6 和带辊7的旋转轴6a和7a平行。三条分离带31缠绕在分离辊30和带辊6上,并在其间 延伸。这里,分离辊30对应于本申请的第三辊。分离辊30相对于传送方向位于带辊6的下游。如图2所示,分离带31布置为彼此平 行,并且相对于分离辊30的轴30a的方向有规律的间隔。分离带31的外表面具有低于传 送带8的外表面的吸附力的吸附力。更特别地,分离带31外表面的吸附水平处于纸张P 无需使用特殊构件就可以轻易地分离的水平。分离带31的吸附力可能为零。如图2所示,在带辊6上,传送带8和分离带31在轴6a的方向上交替布置。传送带 8相对于轴6a方向布置在带辊6的两端部分。如图1所示,带辊6,带辊7和分离辊30具有相同的半径,并且轴6a, 7a和30a在 相同的水平上。因此带辊6,带辊7和分离辊30具有公共切面。这个切面相当于传送带8 和分离带31的上环路。纸张P沿着切面传送。当马达9被驱动以使带辊6沿图1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分离带31运行并且相应的 分离辊30沿图1中逆时针方向旋转。被传送带8的外表面支撑并传送的纸张P移动到分 离带31的外表面,并从其前缘开始依次与传送带8的外表面分离。这样己经从传送带8 移动到分离带31的纸张P,同时被分离带31的上环路的外表面所支撑,从朝着分离辊30 的带辊6传送到了纸张排出盘12。如图2和3所示,在带辊6相对于轴6a的方向的两端附近, 一对用作带制动器的突 起63环形地形成在带辊6的外周表面。此外,相对于轴6a的方向,在该对突起63之间 的区域,有6个隔离构件62环形形成且有规律的间隔规则。六个隔离构件62将传送带8 和分离带31彼此间隔开来。如图3所示,布置传送带8的区域61a和布置分离带31的区 域61b相对于轴6a的方向交替形成在带辊6的外周表面上。隔离构件62用作区域61a和 区域61b的边界。在轴6a的方向上,区域61a的长度和传送带8的长度相等,区域61b 的长度和分离带31的长度相等。在带辊6相对于轴6a方向的每端,布置传送带8的区域 61a形成在突起63和隔离构件62之间。通过整体模制或通过将环与辊6压配可使突起63和隔离构件62形成到带辊6上。突起63和隔离构件62从带辊6的外周表面的突起量,与传送带8和分离带31的厚 度相同。因此,突起63的末端,隔离构件62的末端,以及缠绕在带辊6上的传送带8和 分离带31的外表面均在相同的水平。传送带8和分离带31以其内表面分别与带辊6的区域61a和区域61b接触的方式缠 绕在带辊6上。如图2所示,相对于轴6a方向,相邻的传送带8以间隔等于分离带31的 宽度加上两个隔离构件62的宽度之和的方式彼此分离。另外,相对于轴6a方向,相邻的 分离带31以间隔等于传送带8的宽度加上两个隔离构件62的宽度之和的方式彼此分离。 即,每根传送带8和分离带31夹在突起63和隔离构件62之间,或者夹在两个隔离构件 62之间,中间没有形成其他空隙。传送带8可以传送沿传送方向长度不同的纸张P,例如A4大小纸张P、 B5大小纸张P, 明信片大小纸张P等。如图1所示,相对于传送方向,分离辊30的旋转轴30a和一个头l 的最下游的下游端之间的距离Ll等于或大于能被传送带8所传送的纸张P中具有沿传送 方向的最长侧的纸张P的一侧的长度。最大尺寸的纸张P的两侧被一对定位板lie定位, 以便位于布置在沿轴6a方向的带辊6两端的两根传送带8上。纸张排出盘12布置在带辊6隔着分离辊30的相对位置,也就是相对于传送方向的分 离辊30的下游。纸张排出盘12具有矩形板12a和从矩形板12a的沿传送方向的下游端部分向上突出的制动器12b。矩形板12a的沿传送方向的上游端部分布置在位于分离辊30上 的分离带31的附近。矩形板12a向下朝传送方向的下游倾斜至低于带辊6和带辊7以及 分离辊30所在切面的水平,也就是低于传送带8和分离带31传送纸张P的平面。在分离 带31外表面支撑并传送的纸张P从其前缘开始连续移动到纸张排出盘12a上方,沿着纸 张排出盘12a的斜面下滑,当前缘接触到制动器12b后停止。通过此种方式,纸张P被接 收到纸张排出盘12。在传送带8下方,从带辊6朝向带辊7,依次布置了清洗单元23,刀片24和擦拭辊 26。它们执行用于从传送带8外表面消除外来材料,如纸尘、污物等的清洁操作,对应于 本申请中的清洁器。清洗单元23包含有清洗辊23a,供给辊23b和洗液槽(washing liquid tank) 23c。清洗辊23a和四个传送带8的外表面相接触。供给辊23b和清洗辊23a的外 表面接触以清洁清洗辊23a的外表面,同时给清洗辊23a提供清洗液。洗液槽23c中储存 清洗液。刀片24是由弹性材料,如橡胶制成的板状构件。刀片24的末端与四条传送带8 的外表面接触。刀片24沿着与传送带8的下环路的运转相反的方向向下倾斜,gp,从带 辊7朝向带辊6倾斜的方向。废液槽25放置在刀片24的下方。擦拭辊26由吸湿材料制 成,并与传送带8的外表面接触。随着传送带8的运行,清洗辊23a沿着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供给辊23b则 沿着图1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储存在洗液槽23c内的洗涤液通过供给辊23b和清洗 辊23a被应用到传送带8的外表面。清洗液和粘附在传送带8的外表面上的外来材料一起 被刀片24刮拭掉。被刀片24刮拭掉的清洗液和外来材料沿着刀片24的上面流动并下落 到废液槽25中。进一步,在沿下环路传送带8的运行方向的刀片24的下游,与传送带8 的外表面接触的擦拭辊26随同传送带8的运行沿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可以清除 未被刀片24所清除而仍留在外表面的清洗液。通过这种方式,传送带8的外表面被清洁。如上所述,在此实施例中,被传送的被传送带8的外表面支撑的纸张P移动到分离带 31的外表面,以确保纸张P从传送带8的外表面分离开来。分离带31不仅仅用于从传送 带8分离纸张P,而且还进一步将纸张P传送到纸张排出盘12。因此,从传送带8分离的 纸张P并不是由辊对或其他的结构,而是由分离带31传送到纸张排出盘12的。因此,并 不需要设置辊对。结果,可以避免有关于辊对的问题,例如对纸张P的记录表面的损坏, 卡纸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此外,因为分离带31的外表面的吸附力低于传送带8的外表 面的吸附力,纸张P易于从分离带31的外表面分离下来。举个例子,如果分离辊30的布置低于图1所示位置的位置,从带辊7到分离辊30的纸张传送路径不是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情况下,当纸张P从传送带8移动到分离带31 时,纸张弯曲并且其后端部分从传送带8巻起,可以导致打印质量的下降。而且,纸张P 的后端可能接触到喷射面2a,从而损坏喷射面2a。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带辊6和带辊7 以及分离辊30具有共同的切面,并且纸张P沿该切面在一条直线上传送。因此,上述问 题可以减少。纸张排出盘12的矩形板朝向传送方向的下游向下倾斜到低于该切面的水平。这样保 证由分离带31传送的纸张P被纸张排出盘12接收到。传送带8可以传送沿传送方向具有不同长度的纸张P,并且如图l所示,距离L1长于 能被传送带8传送的纸张P中具有沿传送方向的最长尺寸的纸张P的一侧的长度。因此, 每一种可传送的纸张P被传送带8和分离带31所支撑,直到打印结束,也就是,直到纸 张P的后端通过了图1中最左的头1下方的区域。也就是,打印过程中纸张P的前端不会 从分离带31移动到纸张排出盘12,尤其是纸张P的后端部分正在打印时。这样可以阻止 纸张P从传送带8上弯曲或巻起等类似情况。因此,可以抑制由于和纸张P接触所引起的 打印质量下降和喷射面2a的损坏如图2和图3所示,隔离构件62形成在带辊6的圆周表面。这可以防止传送带8和 分离带31在轴6a的的方向上偏离和彼此干扰。如果带辊6上分离带31的外表面和/或隔离构件62的末端在高于传送带8外表面的 位置,例如,被传送带8的外表面支撑并传送的纸张P的前端可能接触到分离带31和/或 隔离构件62,从而阻碍纸张P的流畅传送。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带辊6上,传送带8的 外表面,分离带31的外表面和隔离构件62的末端在相同的水平上。因此,上面所提到的 问题可以减少,纸张P的流畅传送得以实现。在带辊6上,传送带8和分离带31在轴6a的方向上交替排列。结果,在沿纸张P宽 度的方向上相等的传送力和分离力作用于纸张P。这使得纸张P可以沿传送方向平稳的传 送而不发生倾斜。传送带8布置在带辊6沿轴6a方向的两端,并且沿传送方向延伸的纸张P的两侧被 各自的传送带8支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纸张P靠近边缘的部分巻起。这样,良好 的打印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如果分离带31被布置在带辊6在轴6a方向的两端,纸张P 的两侧则支撑在分离带31上。这样可能就会导致纸张P靠近边缘的部分巻起的问题。在 这种情况下,可以想到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纸张P的两侧可能被分离带31内侧邻近的传送 带8所支撑。然而,可是这样就造成了空间的浪费和喷墨打印机101在轴6a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加。在本实施例中这种尺寸的增加得到了控制。喷墨打印机101具有可以设定纸张P的位置,以便使沿传送方向延伸的纸张P的两侧 可以放置在不同的传送带8上的定位板lle。结果,纸张P的两侧可以被确保支撑在传送 带8上,这样,可以避免上面提到的纸张P靠近边缘部分的巻起。两个带辊6和带辊7中在传送方向上布置在下游的带辊6是驱动辊。因而,稳定的张 力被作用到传送带8的上环路,即传送带8的支撑纸张的部分。因此,这些部分的传送带 8的弯曲可以抑制。此外,由于传送带8和分离带31缠绕在辊6上,传送带8和分离带 31都可以被单独马达9同时驱动,与传送带8和分离带31被不同的驱动源所驱动相比, 这样可使喷墨打印机101结构简化、尺寸缩小和成本降低。而且,传送带8的运行速度和 分离带31的运行速度变得相同。因此,当纸张P从传送带8移动到分离带31时可以以良 好的方式传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传送带8的外表面形成粘附层这样的简单结构提供吸附作用。 喷墨打印机101具有用于清洁传送带8外表面的构件23, 24和26。因此,外表面的情况可以保持良好,并且可以避免粘附层的粘附力降低。结果,纸张P可被持续地以良好的方式传送。假如带辊6,带辊7和分离辊30半径不相同,可能可以通过调整辊6,辊7和辊30 各自的轴6a, 7a和30a的位置的方式使辊6,辊7和辊30具有相同的切面。例如,假如 分离辊30的半径小于带辊6和7的半径,可以通过使辊6、辊7和辊30具有相同的切面 的方式调整辊6,辊7和辊30各自的轴6a, 7a和30a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即使分离带 31的外表面具有一些吸附力,被分离带31传送的纸张P可以确保与邻近分离辊30的分离 带31分离,因为缠绕在分离辊30上的部分分离带31具有一个相对较大的弯曲度。尽管纸张排出盘12的矩形板12a沿传送方向朝向下游倾斜,但这也不是限定的。例 如,矩形板12a也可能不是倾斜的,而是在低于切面的位置水平延伸。为了减小喷墨打印 机101的尺寸,纸张排出盘12也可以忽略。在带辊6上,传送带8的外表面可以位于高于隔离构件62的末端。此外,带辊6上, 分离带31的外表面可以低于传送带8的外表面,在此种情形下,可减少上述的阻碍纸张P 流畅传送的问题。隔离构件62和/或突起63可以被省略。两个带辊6和带辊7中沿传送方向布置于上游的带辊7可以是驱动辊。 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了粘附层实现传送带8对于纸张P的吸附。然而,这也不是限定的。例如,吸附力也可以通过使用带电,吸气等类似方式实现。如图4所示的改进型中,吸附力就是通过带电来实现。在此改进型中,传送带208是 由具有高绝缘阻抗性能的高聚合材料制成,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传送带208 具有高带电性能,带电辊21布置在带辊7的左部。带电辊21与传送带208的上环路的内 表面接触。当传送带208运行时,传送带208和带电辊21互相摩擦,从而传送带208带 电。这样,传送带208的外表面因为静电力吸附住纸张P。因此,在此改进型中,带电辊 21的功能相当于带电装置和本申请中的第一吸附器。在此改进型中,吸附力可以根据静电 力的强度而调整。放电装置22布置在带辊6的右部。放电装置22在传送带208的下环路 与其外表面相对。放电装置22包含有放电吹风机(diselectrification blower)或类似 结构。放电装置22被上述清洁操作中的控制器(未示出)所驱动,并使传送带208放电。 因此静电力从传送带208的外表面消除,从而消除其吸附力。通过在静电力从传送带208 的外表面消除的条件下执行清洁操作,粘附到外表面的外来材料可以被容易地并可靠地消 除。在图5所示改进型中,吸附作用通过吸气实现。在本改进型中,传送带308具有通孔 308a。吸气装置320设置在压盘315中。吸气装置320产生通过通孔308a从传送带308 外表面流向内表面的空气流。当吸气装置320被控制器(未示出)驱动时,传送带308的 外表面产生吸附力,以使得纸张P被吸附在外表面。该吸气装置对应于本申请中的气流发 生器。并且在本改进型中,吸气装置320和通孔308a的功能相当于第一吸附器。在此改 进型中,吸附力可以依照气流的强度而调整。接下来,参照图6介绍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 501与图4所示的改进型不同分离单元517的结构,纸张P的传送路径的增加,及纸张 排出盘12可附接至喷墨打印机501的外壳并可从其上拆下。如无特别说明,前述的相同 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分离单元517具有移动分离辊30的螺线管50。螺线管50用作本申请中的移动机构。 分离辊30的旋转轴30a被螺线管50的可移动部分所支撑。随着可移动部分在控制器500 的控制下实现的上下移动,分离辊30绕着轴6a作弧形运动,并选择性地占据图6中分别 用虚线和实线标出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喷墨打印机501不仅有与图4中所示的相同的第一传送路径,即图4中沿水平方向在 一条直线上从供纸单元11向纸张排出盘12延伸的路径,而且还有第二和第三传送路径。 当分离辊30处于第一位置时,纸张P沿第一传送路径传送,然而当分离辊30处于第二位置时,纸张P则沿着第二或第三传送路径进行传送。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双面打印或单面打印以及纸张的厚度来选择第一、第二或第三传 送路径中的任何一条。例如,为了在厚度大于预定厚度的纸张P上执行单面打印时,选择 第一传送路径。为了在厚度不大于预定厚度的纸张P上执行单面打印时,选择第二传送路 径。为了在厚度不大于预定厚度的纸张P上执行双面打印时,选择第三传送路径。这里, 不能在厚度大于预定厚度的纸张P上执行双面打印。第二传送路径在与从供纸单元11到传送单元13相同的直线上延伸。接着,在分离单 元17,第二传送路径沿着分离带531向上倾斜延伸,并进一步向上延伸到图6中用粗黑箭 头指示的朝向设置在喷墨打印机501的上表面上的纸张输出单元512。第三传送路径首先 以与第二传送路径相同的方式延伸,直到到达在纸张输出单元512附近设置的双重馈送辊 对52。从双重馈送辊对52开始,第三传送路径沿着白色箭头向下延伸,经过设置在传送 单元13下方的双面传送单元55,再次从导向板IO之间经过,到达传送单元13,并沿着 第二传送路径相同的方式朝向纸张输出单元512延伸。如同传送带208,本实施例的分离带531由具有高绝缘阻抗的高聚合材料制成,例如 聚碳酸酯,并具有高的带电性能。带电辊521布置在带辊6和分离辊30之间。带电辊521 在分离带531的上环路与它们的内表面相接触。带电辊521在分离带531的上环路与它们 的内表面相接触的同时随分离辊30 —起移动。放电装置522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当分离 辊30处于第一位置时,放电装置522与分离带531的外表面的下环路相对,且在带辊6 和分离辊30之间的间隔内。控制器500以这样的方式控制带电辊521和放电装置522:当分离辊30处于第一位置 时,分离带531被放电,而当分离辊30时处于第二位置时分离带531带电。也就是当分 离辊30处于使纸张P沿着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第一传送路径传送的第一位置时,分离带 531的外表面具有低于传送带208外表面的吸附力的吸附力。更具体地,分离带531的外 表面的吸附力水平使得纸张P不用特殊构件就可以轻易地分离。当分离辊30处于使纸张P 沿着第二或第三传送路径传送的第二位置时,分离带531的外表面对纸张P的吸附力被静 电力增强。这个吸附力低于传送带208外表面的吸附力,且处于使纸张P能够在没有特殊 构件的情况下被传送和分离。因此,带电辊521可用作本申请中的第二吸附器。在此将描述控制器500进行的控制。例如当控制器500接收到从连接到喷墨打印机501 的PC (个人电脑)发出的指示纸张P的厚度以及是否执行单面或双面打印的信号,控制器 500将按照信号控制打印机的各个部分。控制器500用作本申请的开关和吸附控制器。此外,接收到指示在厚度不大于预定厚度的纸张P上进行单面打印的信号,以及接收到指示 在厚度不大于预定厚度的纸张P上执行双面打印的指令对应于本申请中的预定条件。当接收到指示在厚度不大于预定厚度的纸张P上进行单面打印的信号时,控制器500 控制螺线管50以便将分离辊30带到第二位置。更具体地,当分离辊30处于第一位置时, 控制器500将螺线管50的可移动部分向上延伸,当分离辊30处于第二位置时,控制器500 保持这样的状态。而且,控制器500控制带电辊521以使分离带531带电,同时控制打印 机的各个部分使纸张P在沿着第二传送路径传送时被打印。转换板540设置在辊对51下 方的导向装置551和553的连接处。此时,转换板540在控制器500的控制下保持图6中 实线所标出的位置。从传送带208移动到分离带531上的纸张P通过由于静电力而具有吸 附力的分离带531的外表面支撑和传送,然后在引导件551的引导下继续向上倾斜,接着 被夹持在辊对51之间。然后,通过辊对51其中一个的旋转,纸张P进一步在引导件552 的引导下向上传送。然后,纸张P被夹持在双向供给辊52之间并排出到纸张排出单元512。当接受到指示在厚度不大于预定厚度的纸张P上进行双面打印的信号时,控制器500 按前述方式控制螺线管50,以将分离辊30带到第二位置并且控制带电辊521使分离带531 带电。控制器500还控制打印机的各个部分,使纸张P在沿着第三传送路径传送时被打印。 在此,纸张P按照与前面描述的第二传送路径相同的方式被传送到双重供给辊对52。直到 纸张P的前缘夹持在双重馈送辊对52之间,转换板540在控制器500的控制下保持图6 中实线所标出的位置。然后,转换板540在控制器500的控制下保持图6中虚线所标出的 位置,并且双重供给辊对52中的一个沿反方向旋转,以使传送方向反向。这样,其前端 夹持在双重馈送辊对52之间的纸张P沿着白色箭头向下运动,并被引导件552, 553和554 所引导,接着被辊对51, 53和54夹持。此时,转换板540调整纸张P以便保证纸张P能 够沿白色箭头方向传送,也就是,防止纸张P沿着实心黑色箭头的方向传送。随后,在双 侧传送单元55中,纸张P被传送且执行倾斜校正。随后,纸张P被再次馈送通过引导板 IO之间,到传送单元13,且由引导件556, 557引导并夹持在辊对56之间。此时,纸张P 的前侧和后侧被翻转,也就是说,后侧向上。在这种状态下,纸张P通过头2下方,从而 打印在后表面上执行。通过这样的方式,打印在纸张P的前后表面上执行。随后,纸张P 被再次从分离单元517沿着实心黑色箭头向上馈送,并排出到纸张排出单元512。当接受到指示在厚度大于预定厚度的纸张P上进行单面打印的信号时,控制器500控 制螺线管50以便将分离辊30带到第一位置,并且还控制放电装置522,以使分离带531 放电。接下来,控制器500给使用者附接纸张排出盘12的指令(如图4所示)。检测到纸张排出盘12已经被附接的指令后,控制器500控制打印机的各个部分,使纸张P沿着第一传送路径传送。该纸张p的传送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因此描述省略。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分离辊30通过螺线管50移动,从而根据双面打印或单面 打印以及纸张P的厚度转换传送途径。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当选择第一传送路径时,被 传送带208的外表面支撑并传送的纸张P移动到分离带531的外表面上,以确保纸张P可 以与传送带208的外表面分离。分离带531不仅作为将纸张P从传送带208分离,还进一 步将纸张P传送到纸张排出盘12 (如图4所示)。因此,从传送带8分离的纸张P并不是 由辊对等,而是由分离带31传送到纸张排出盘12上。因此,并不必要设置辊对。结果, 可以避免有关于辊对的问题,例如对纸张P的记录表面的破坏,卡纸等问题。此外,因为 分离带531的外表面的吸附力低于传送带208的外表面的吸附力,使纸张P易于从分离带 531的外表面分离。当选择第二或第三传送路径时,分离带531的外表面的吸附力被静电力增强。这样, 确保纸张P被外表面支撑并向上传送。继而,纸张P夹持在辊对51之间。这里,因为具 有传送功能的传送带531相对于传送方向布置在传送带208的下游,可防止在打印结束之 前,即纸张P的后端经过图6中最左边的头1下方区域时,纸张P的前端被辊对51夹持。 结果,纸张P正面和/或背面的打印质量的恶化得到了控制。在厚度相对较大的纸张P,例如影印纸上,进行打印时,常常需要比在厚度相对较小 的纸张P,例如一般文件纸上,有更高的打印质量。当需要在厚度大于预定厚度的纸张P 上进行单面打印而选择第二或第三传送路径时,当打印结束之前纸张P的前端就向上传送 使得打印不会恰当的执行,特别是在包括纸张P后端的部分,从而纸张P包括前端的部分 被弯曲。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厚度大于预定厚度的纸张P上执行单面打印时选择沿同 一条直线的第一传送路径。这样可以避免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实现好的打印质量。因此, 本实施例适合于质量要求高的打印,例如影印。另一方面,在厚度不大于预定厚度的纸张 P上执行单面和双面打印时,各自选择第二和第三传送路径。因此,如上所述,纸张P正 面或背面的打印质量恶化得到了抑制。当选择第二或第三传送路径时,分离辊30围绕带辊6的轴6a作弧形运动。因此,分 离辊30的操作并不复杂,并且可以用诸如螺线管50这样的简单机构实现用于移动分离辊 30的移动装置。沿着第二传送路径,沿传送方向的最下游的头1的下游端和辊对51夹持到纸张P的 点之间的距离L2,象距离L1 (参见图l),等于或大于能被传送带8所传送的纸张P中具有沿传送方向的最大尺寸的纸张P的一侧的长度。因而,对于被传送带208传送的每一尺 寸的纸张P,可以阻止纸张P的前端在打印结束之前被辊对51夹到。因此,如上所述,纸 张P正面或背面的打印质量恶化得到了抑制。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纸张排出盘12是可附接和可拆卸的。这能够实现缩小喷墨 打印机501的尺寸。在第二实施例中,当第二或第三传送路径被选择时,分离带531外表面的吸附力被增 强。该吸附力更恰当的低于传送带208产生的吸附力。由于在传送带208的外表面有打印 区域,因此需要增强传送带208的外表面的吸附力,以确保在传送中保持支撑纸张P。然 而,因为分离带531不包含打印区域,它的吸附力不需要增强很多,只要分离带531能够 传送纸张P就可以。从而,即使在分离带531沿传送方向的下游没有设置分离构件,被分 离带531支撑并传送的纸张P可以自然的与分离带531分离。可是,为了确保分离,在分 离带531沿传送方向的下游可以设置分离件。在第二实施例中,分离带531的外表面的对纸张P的吸附力被静电力增加。然而,这 也不是限定的。例如,它还可以通过吸气等增强。此外,分离带531的外表面的吸附力随 着传送路径而改变。然而,分离带531的外表面的吸附力可能总是低于传送带208的外表 面的吸附力。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第二和第三传送路径上设置在分离带531的下游的辊对51和52 可以省略。预定条件不限于接受指示在厚度不大于预定厚度的纸张P上进行单面打印和接受指示 在厚度不大于预定厚度的纸张P上进行双面打印的指令,各种其他不同的条件也可以设为 预定条件。移动分离辊30的移动机构并不限于螺线管50。其他不同的机构也可以被采用作为移 动机构。而且,分离辊30也不必要总是围绕着带辊6的轴6a作弧形运动。传送带8, 208, 308和分离带31, 531的数量可以是任意值。然而,从防止纸张P的 两侧巻起的出发点来看,想要确定传送带8, 208, 308的数量并被定位板lle通过这样的 方式定位当传送带8, 208, 308传送的纸张中,小于最大尺寸的纸张P沿传送方向延伸 的两边可被传送带8, 208, 308所支撑。纸张P的每条边可能会放在相邻的两条传送带8, 208, 308之间的缝隙中。这种情况 下,在无空白页边的打印中,向纸张P每一侧附近喷射的墨滴没有落到传送带8, 208, 308 上,而是落到了压盘15上。因此,传送带8, 208, 308的外表面并没有被墨滴污染。这样,在压盘15上设置废墨处理器是可取的。传送带8, 208, 308和分离带31, 531在轴6a方向上在带辊6上的交替布置也不是 必要的,可能布置在带辊6沿轴6a方向的两端的不是传送带8, 208, 308而是分离带31, 531。依照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设备不仅限于线型打印机,还可应用于具有往复头的串联型打 印机。此外,不仅限于喷墨型的打印机,还可用于激光型打印设备。更进一步,本发明不 仅可用于打印机,还可以应用于传真机,复印机等类似设备。以上已结合列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很显然,许多替换型、改进型和 变化型对于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很明显的。前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是例证性的,并 不是限制性的。因此,在不背离下面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 行各种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头;分别具有彼此平行的旋转轴的第一辊和第二辊;环形传送带,该环形传送带绕在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上而在两者之间延伸,并在将记录介质支撑在其外表面上的同时将记录介质从所述第一辊传送到所述第二辊;第一吸附器,该第一吸附器至少面对所述记录头的区域内对记录介质提供朝向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的吸附力;第三辊,该第三辊具有与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的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且设置在隔着所述第二辊与所述第一辊相对的位置;和环形分离带,该环形分离带绕在所述第二辊和第三辊上并在两者之间延伸,所述环形分离带的外表面具有低于由所述第一吸附器提供的吸附力的吸附力,并且该环形分离带接收来自所述传送带的记录介质,并在将该记录介质支撑在其外表面上的同时将该记录介质从所述第二辊传送到所述第三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辊具有 共同的切面,记录介质在该切面上沿着该切面被传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排出盘,所述排出盘设 置在隔着所述第三辊与所述第二辊相对的位置上且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切面,并且所述排出 盘接收来自所述分离带的记录介质。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传送带被设置成能够传送多个沿所述传送带传送方向长度不同的记录介质;及 所述第三辊的旋转轴与所述记录头的位于关于所述传送方向最下游的下游端之间的 距离大于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沿所述传送方向的一侧最长的记录介质的那一侧的长度。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将所述传送带和所述分离带彼 此隔开的隔离构件形成于所述第二辊上。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第二辊上,所述传送带 的外表面处于等于或高于所述隔离构件末端的水平高度。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第二辊上,所述分离 带的外表面处于等于或低于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的水平高度。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传送带和所述分离带中至少一方的数量是复数;并且 所述传送带和所述分离带在所述第二辊上关于所述第二辊的轴向交替定位。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传送带的数量是复数;并且 所述传送带定位于所述第二辊相对于轴向的两端。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传送带的数量是复数;并且所述图像记录设备还进一步包含定位器,该定位器以使记录记录介质的沿所述传 送带的传送方向延伸的两侧被置于不同的所述传送带上的方式来设定具有矩形形状的记 录介质的位置。
11.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辊是驱动辊。
1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一吸附器是形成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的粘附层。
1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吸附器包括形成在所述传送带上的多个通孔,和 产生从所述外表面经由所述通孔流向所述传送带的内表面的气流的气流发生器。
1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吸附器是使所述传送带带电的带电装置;并且 所述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使所述传送带放电的放电装置。
1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清洁所述传送带的外表 面的清洁器。
16. 如权利要求1到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移动所述第三辊的移动机构;和当满足预定条件时,通过控制所述移动机构来移动所述第三辊进而转换记录介质 的传送路径的转换器。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增强所述分离带的外表面的吸附力的第二吸附器;及当满足预定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二吸附器来增强所述分离带的外表面的吸附力的 吸附控制器。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预定条件是接收到指示 在厚度不大于预定厚度的记录介质上执行记录的信号。
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预定条件是接收到指示 在记录介质上执行双面记录的信号。
20.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第三辊 绕所述第二辊的旋转轴作弧形运动。
21.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辊对,该辊对之间夹 持记录介质并传送该记录介质,所述辊对在所述传送路径上相对于所述分离带的传送方向 位于所述第三辊的下游;位于最下游的所述记录头的下游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多个记录介质中沿传送方向的一 侧最长的记录介质的那一侧的长度。全文摘要
图像记录设备包括记录头,第一辊和第二辊,绕在第一辊和第二辊上将记录介质从第一辊传送到第二辊的环形传送带,至少在其与记录头相对的区域内对记录介质提供朝向所传送带的外表面的吸附力的第一吸附器,布置在隔着第二辊与第一辊相对的位置的第三辊;以及绕在第二辊和第三辊的环形分离带。环形分离带外表面具有低于第一吸附器所提供的吸附力。环形分离带接收来自传送带的记录介质并将记录介质从第二辊传送到第三辊,且在其表面支撑记录介质。
文档编号B65H5/02GK101279548SQ200810090959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9日
发明者坂野雄治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