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649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其具有容器壁、容器底部和容器开口,其 中所述容器壁从底部朝向开口基本上锥形地延伸,并且所述容器壁的 内侧面具有轴向延伸的、在圆周上分布的堆叠肋。
背景技术
设置在容器壁的内侧面上的堆叠肋用于在多个容器相互堆叠时 使相应上面的容器可支承在相应下面的容器中,从而这两个锥形成形 的容器壁不相互卡住。由于通过堆叠肋的支承,因此在两个容器壁之 间留出一小的间隙,它允许容易地分开相互堆叠的容器。通过堆叠肋 支承的容器被这样设置在彼此之中,即相应上面的容器的容器开口的
边缘区域以用于夹套(Tragbttgel)的固定装置设置在相应下面的容器 的容器开口外部。
在操作和运输这样相互堆叠的容器时,通过堆叠肋支承的容器的 位置可能会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开头所述类型的容器,该容器改善了相 互堆叠的容器的位置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这样实现,即在开头所述类型的容器中, 容器底部在其外侧面的位于径向外侧的区域内设有至少一个凹部,在 多个容器相互堆叠时, 一设置在它下面的容器的至少一个堆叠肋能嵌 入该凹部中,并由此能将这些容器相对于彼此不能转动地固定。
由于这种结构,在堆叠多个这样的容器时相应位于上面的容器被 不能转动地保持在相应位于下面的容器的堆叠肋上。此外,相互堆叠
3的容器能被设置和保持在一预定的相对于彼此对准的位置中。由此在 操作或运输期间确保相互堆叠的容器的在最大程度上稳定的位置。
堆叠肋之至少一个可具有比其余堆叠肋大的、从容器底部起的轴 向高度,其中它与其余堆叠肋的高度差至少等于设置在容器底部的外 侧面上的凹部的深度。
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形式中,容器底部的外侧面在它的位于径 向外侧的区域内具有一轴向突出的、基本上环绕的支撑足部,该支撑 足部具有形成在容器底部上的至少一个凹部的至少一个中断部。
所述至少一个中断部在容器底部的下侧上的环绕的支撑足部中 允许特别简单地制造在容器底部上的、设置用于至少一个堆叠肋嵌入 的凹部。
但该凹部可以是容器底部的边缘区域的适当的成形部,该成形部 朝向下侧并且优选也朝向径向外侧面是敞开的。也可在容器底部上设 置板条或突出部,堆叠肋的一个或多个上端部、即指向容器开口的端 部嵌入到这些板条或突出部之间并且不能绕容器轴线转动地保持在它 们之间。
凹部在容器底部的周向上的宽度可确定成略大于堆叠肋在容器 壁周向上的宽度,从而在堆叠肋的上端部与凹部的壁之间留出一预定 的间隙。
另一方面,凹部的宽度可选择成略小于堆叠肋的宽度,以便在堆 叠肋的上端部与凹部的壁区域之间获得预定的夹紧作用。在此情况下, 相互堆叠的容器可仅通过克服预定的夹紧力而相互分开。
设置在容器壁内侧面上的堆叠肋可例如通过注塑在注塑模具中 形成到容器壁上,并且具有适合于容器的成型和脱模的几何。它们优 选从容器底部延伸出来。
堆叠肋的高度或者说它们从容器底部起的长度合理地确定成,使 得相互堆叠的容器的容器壁不卡住。在容器壁之间留出一小的间隙, 该间隙允许相互堆叠的容器在预定的定向上相互对准。由于堆叠肋以 及在容器底部上的与这些堆叠肋共同作用的凹部的设置,可以确定相互堆叠的容器的所希望的定向,并且通过堆叠肋到凹部中的不能转动 的嵌入可在操作或运输容器时保持该所希望的定向。
另一方面,堆叠肋可具有相同的长度,其中容器底部在其外侧面 上设有多个凹部,当多个容器相互堆叠时一设置在下面的容器的堆叠 肋嵌入所述凹部中,其中所述凹部之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一个堆叠肋到 所述凹部中的嵌入而将这些容器不能相对彼此转动地固定。
特别是,容器底部在其外侧面上可设有与堆叠肋相对应地在圆周 上分布的凹部,一设置在它下面的容器的堆叠肋分别嵌入这些凹部中, 并由此能将容器不能绕容器轴线转动地固定。
为了确保在支承大量相互堆叠的容器时的足够的稳定性以及防 止这些容器相对彼此转动,堆叠肋具有从容器壁起的径向延伸尺寸, 该径向延伸尺寸等于容器在该区域中的壁厚的一至三倍。该径向延伸 尺寸优选等于容器的边缘厚度的一至两倍。
容器外壁优选不设有环绕的凸缘。必要时除了用于夹套的径向向 外突出的保持区域和相应的与容器壁的连接区域之外,容器外壁优选 构成为基本光滑的和/或没有突出部和/或没有侧凹
(Hinterschiieiduiig )。


下文根据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l是容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剖视图2是图1中的区域A的放大视图3是没有盖子的图1所示容器的透视图4是图3所示容器的剖开的透视图5是相互堆叠的根据图l-4的容器的剖面图6是容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容器底部的放大的底视图;以及
图7是沿图6中的线B-B的剖^L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4示出容器1的一个实施例,该容器具有一容器壁2、 一 容器底部3和一容器开口 4。容器壁2从容器底部3朝向容器开口 4 基本上锥形地延伸。在容器壁2的内侧面上设有轴向延伸的、在容器 壁2的圆周上分布的堆叠肋5。容器由塑料通过注塑连同在其内侧面 上形成的堆叠肋5 —起制成。堆叠肋5用于当在安装盖子6之前堆叠 多个容器1时能支承一相应设置到容器1中的容器,从而避免这两个 容器1的锥形延伸的容器壁2卡住。由于通过堆叠肋5的支承,在容 器壁2之间留出一小的间隙,从而这两个相互堆叠的容器1能容易地 再次相互分开。
为了不能相对于容器1转动地固定一堆叠到该容器1中的容器1, 容器底部3在其外侧面的位于径向外侧的区域内设有凹部,设置在下 面和外侧的容器1的堆叠肋5的指向容器开口 4的端部嵌入这些凹部 中,并由此将这些容器1不能相对彼此转动地固定。
在通过图l至4所述的实施例中,凹部构成为在容器底部3的外 侧面的位于径向外侧的区域内轴向突出的支承足部8的中断部7。如 尤其是由图3和4可见,支承足部8环形地在容器底部3的整个圆周 上延伸。
此外,在堆叠多个带有固定上的盖子6的容器1时,支承足部8 可嵌入一设置在它下面的容器的盖子6的边缘区域9内的对应的轴向 凹陷部中,见图1,从而相互堆叠的带有盖子6的容器1被相对彼此 径向固定并且不会在彼此上滑动。
形成为环形支承足部8的中断部7的凹部与堆叠肋5相对应地在 容器底部3的圆周上分布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四个堆叠肋5 以及支承足部8的相应四个中断部7,它们与最近相邻的堆叠肋5或 中断部7成90°角地设置。
图5示出两个相互堆叠的根据图l至4的容器的剖面图。在此, 在该图中上面的容器1以容器底部3放置在堆叠肋5的上边缘上。在 这两个相互堆叠的容器1的容器壁2之间留出一个间隙,在容器居中 设置时该间隙可整个圆周地环绕该内部的容器。相应地也适用于在堆叠根据下面示出的实施例的容器时的情况。通常,在这里也可在相互
堆叠的容器的容器壁2之间留出一侧向间隙。在凹部IO的区域内,堆 叠板条也可带有侧向和/或径向间隙地嵌入凹部,以便避免这些容器在 堆叠状态下卡死,这可与该实施例无关地适用。
图6和7示出用于不能转动地固定相互堆叠的容器1的另一实施 例。这里,容器底部3在它的径向外侧面上具有在圆周上分布的凹部 10,这些凹部构成为到容器底部3中的局部的成形部。 一堆叠在下面 的容器l的堆叠肋5的上边缘相应地嵌入该凹部10中。如图6所示, 这些凹部IO朝向下侧以及朝向容器底部3的径向外侧面敞开。
附图标记列表
1容器
2容器壁
3容器底部
4容器开口
5堆叠肋
6盖子
7中断部
8支承足部
9边缘区域
10凹部
权利要求
1.容器(1),具有容器壁(2)、容器底部(3)和容器开口(4),其中容器壁(2)从底部朝向开口基本上锥形地延伸,并且容器壁(2)的内侧面具有轴向延伸的、在圆周上分布的堆叠肋(5),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底部(3)在它的外侧面的位于径向外侧的区域内设有至少一个凹部(10),当多个容器(1)相互堆叠时,一设置在下面的容器(1)的至少一个堆叠肋能嵌入所述凹部中,并由此能将容器(1)不能相对彼此转动地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底部(3) 在它的外侧面上设有与堆叠肋(5)相对应地在圆周上分布的凹部(10), 设置在下面的容器(1)的相应的堆叠肋(5)能嵌入所述凹部中,并 由此能将容器(1)不能绕容器轴线转动地固定。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底 部(3)的外侧面在它的位于径向外侧的区域内具有一轴向突出的、基 本上环绕的支承足部(8),所述支承足部在相应地在圆周上分布的位 置处具有中断部(7),所述中断部形成在容器底部(3)上的所述凹 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设 有至少三个堆叠肋(5)。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设 有四个堆叠肋(5),所述堆叠肋分别与最近相邻的堆叠肋(5)成900 角地设置,并且在容器底部(3)上的凹部(10)同样地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堆 叠肋(5)从容器底部(3)延伸出来。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堆叠 肋(5)具有等于容器(1)在该区域内的壁厚的l至3倍的径向宽度。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堆叠肋(5)具有 等于容器(1)在该区域内的壁厚的l至2倍的径向宽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1),其具有容器壁(2)、容器底部(3)和容器开口(4),其中容器壁(2)从底部朝向开口基本上锥形地延伸,并且容器壁(2)的内侧面具有轴向延伸的、在圆周上分布的堆叠肋(5)。按照本发明,所述容器这样改进,即所述容器底部(3)在它的外侧面的位于径向外侧的区域内设有至少一个凹部(10),当多个容器(1)相互堆叠时,一设置于下面的容器(1)的至少一个堆叠肋能嵌入所述凹部中,并由此能将容器(1)不能相对彼此转动地固定。由此改善了相互堆叠的容器的位置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B65D21/02GK101622176SQ200880004501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9日
发明者M·布卢门沙因 申请人:约凯塑料维珀菲尔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